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花卉立枯病是常见和多发性的一类病害,包括有芽腐、黄枯、青枯、猝倒、茎、叶腐、根腐和立枯等多种症状。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镰孢菌、腐霉、疫霉等。寄主范围很广,已知有160多种,病原菌以菌核或病残体在土壤或土内腐殖质中越冬。病害发生与土壤含水量、降雨量、灌水次数、土温及相关幼苗生长速度的土壤酸碱度、栽培技术等有关。病害防治应选合适的花圃地、精细整地,土壤、种子及繁殖材料消毒,药剂防治病菌等多种措施。常用  相似文献   

2.
玉米穗腐病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穗腐病是玉米上的主要病害.研究表明,病原菌自玉米苗期至种子脱粒期均可侵染,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附着在种子、玉米根茬、茎秆、穗轴等植物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在多雨潮湿的条件下,子囊孢子成熟飞散,落在玉米花丝上兼性寄生,然后经花丝侵染穗轴及籽粒引起穗腐.穗腐的发病程度受气候、品种、玉米螟为害、农艺活动、果穗(原粮、种子)贮藏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总结提出的综防措施是:选用抗病亲本或品种;地膜覆盖,适期早播;及时剥苞叶,防雨淋防潮;折掉病果穗霉烂顶端,防止穗腐扩展;早脱粒,防霉变;处理玉米秸秆,压低初侵染源;种子精选包衣;化学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3.
一、防治卵菌害的杀菌剂 1.霜脲锰锌又称克露、露克星,是由霜脲腈和代森锰锌混配而成。该药属广谱杀菌剂,具有局部内吸作用,有抑制产孢和孢子侵染的能力,对卵菌引起的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主要用于防治蔬菜的霜霉病和疫病等。 2.霜霉威酸盐又称普力克、扑霉特,属内吸性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能防治由腐霉菌引起的土壤传播病害以及由霜霉菌引起的叶部病害,适用于土壤处理和叶面喷雾,对蔬菜猝倒病、疫病、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二、防治白粉病、锈病的药剂 1.腈菌唑、复配品种仙生等属三唑类杀菌剂,有较强的内吸性,杀菌谱广,药效高…  相似文献   

4.
一、玉米丝黑穗病(乌米)丝黑穗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玉米一旦染病造成损失很大。病菌的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三年左右,玉米播种发芽时,冬孢子同时萌发侵入玉米。从种子萌发至5叶期,都可侵染。病菌侵入后,蔓延在生长锥基部的分生组织中,花芽分化时菌丝向上蔓延至花蕾原始体,形成丝黑穗。防治方法: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减少初侵染来源。一是铲除病苗和可疑苗;二是中期铲除病苗;三是后期割除病株,并把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施用腐烂的粪肥;加强苗期管理,促进快出苗,增强抗病力。三是药剂防治。在苗期利用药  相似文献   

5.
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纹枯病在小麦上的危害部位及危害程度,使茎秆基部变黑甚至腐烂,后期可见枯株白穗;病菌以茵丝或茵核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播种后开始侵染为害,在田间发病过程可分5个阶段:即冬前发病期、越冬期、横向扩展期、及枯白穗发生期;在防治策略上应采取“健身控病为基础,药剂处理种子早预防。早春及拔节期药剂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灰包,它是以土壤传病为主,苗期侵染的病害。病菌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3~5年。土壤带菌和混有植物病残组织的粪肥是主要侵染源,种子表面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侵染源。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措施。(2)温度过低,是诱发丝黑穗病的重要因素。故早春播种时应避开低温或提前覆盖地膜,提高地温,或在病害形成黑粉瘤未破裂时,及时摘  相似文献   

7.
慈菇黑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试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09年对慈菇黑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等进行了田间调查及试验探讨,通过试验,明确了:慈菇黑粉病菌以冬孢子球在球茎(项芽)、病株残体、土壤中等处越冬,病菌随气流雨水传播,慈菇生长季节,不断引起再侵染。慈菇黑粉病的发生、发展与寄主品种、生育期、营养成分的C/N、菌源量积累、栽培管理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通过选用健康无病的慈菇、实行轮作、减少侵染来源、加强栽培管理及利用药剂等综合措施开展防治。  相似文献   

8.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及对抗病育种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结果表明 :①选育和推广抗丝黑穗病玉米杂交种是当前抗御晋东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既经济又有效的重要措施。在杂交选育中 ,应尽可能用优质高抗自交系作亲本 ,决不能用高感材料。②带菌土壤是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侵染源 ,药剂拌种可有效地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③玉米丝黑穗病是土壤、粪肥传病 ,土壤中病菌厚垣孢子越多 ,发病越重 ,因此因地制宜采取栽培措施 ,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并有效地减少侵染来源 ,可减轻发病。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焉耆盆地甜菜根腐病发生危害情况,对其病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明确了甜菜根腐病是由三种真菌和一种细菌复合侵染引起.这种病害会导致甜菜块根腐烂,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该病害可以通过田间农业措施或药剂喷施等方式防治.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地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推广的一些玉米品种对该病的抗性较差,加之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等原因,使得该病害呈上升趋势,发病较重,个别严重地块发病率达到70~80%,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玉米丝黑穗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系统侵染性病害,病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  相似文献   

11.
基于PC机及C8051 F80X单片机的智能化滴灌及施肥管理系统能够监控不同土壤的湿度,并根据农作物对土壤的不同湿度要求,从而实现适量、适时灌溉的目的.在进行灌溉的同时,把测土配方后的肥料通过输水管道输送到植物根部,科学合理的进行水肥供给.单片机和PC机是智能化滴灌及控制施肥的核心部分,对土壤灌水量与湿度的关系、智能滴灌技术、控制系统的硬软件等部分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同时根据不同的作物对各类肥料有不同的需求率和利用率,对不同的植物采用不同的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把灌溉和施肥结合起来,可以完成对作物生长期各个阶段的肥料及水分需求进行统计,形成农业专家数据库,真正作到科技兴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不同施药方式和不同类型除草剂对麦田抗药性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在小麦播后苗前选用两种除草剂混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返青期根据田间残留草相开展茎叶喷雾处理。结果显示,每667 m2用50%吡氟酰草胺可湿性粉剂20 g+40%砜吡草唑悬浮剂25 mL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土壤封闭处理120 d后(小麦茎叶喷雾处理前)调查总草株防效达94.35%。返青期用22%氟吡·双唑酮可分散油悬浮剂50 mL+1%双氟磺草酮·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120 mL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对多花黑麦草、婆婆纳等杂草防除效果最好,总草株防效最高可达98.94%,鲜质量防效最高可达99.92%,而且持效性较好。其他各处理总草防效也高,最低株防效87.51%,最低鲜质量防效97.00%,且试验药剂及使用剂量对小麦生长安全。近年来陕西省秋淋的频次加大,多数年份秋播期土壤湿度大,能够满足土壤封闭除草的条件,对出现抗药性的杂草,经试验初步提出“一封一补”的除草策略,即土壤湿度大时,播后苗前选用砜吡草唑+吡氟酰草胺土壤封闭处理,防除绝大部分杂草。小麦返青期再根据田间草相和数量确定是否补防,如果残留杂草数量达不到防治指标,建议不再化学防除,可人工拔除,实现节约成本和农药减施增效目的;如果残留数量达到防治指标,再选用靶标药剂茎叶喷雾补防。补防药剂有甲基二磺隆可防治节节麦,唑啉草酯·双氟磺草胺·氯吡氧乙酸异辛酯、 氟吡·双唑酮+双氟磺草酮·甲基二磺隆、唑草酮·双氟磺草胺、甲基二磺隆+双氟磺草胺+二甲四氯钠异辛酯、辛酰溴苯腈·氯氟吡氧乙酸等均可防治禾本科和阔叶杂草。  相似文献   

13.
黄瓜枯萎病,又名萎蔫病、蔓割病、死秧病,是一种由土壤传染、从植株根或根颈部侵入、在维管束内寄生的系统性病害(导管型枯萎病),是黄瓜生产上较难防治的病害之一,常造成较大损失。黄瓜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镰孢菌属的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sp.cucumebrium Owen)。该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菌核在土壤、病株残体及未腐熟的农家肥中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也可借助雨水、灌溉水等进行远距离传播。黄瓜枯萎病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结合使用抗病品种,采取轮作倒茬或嫁接等栽培管理措施,配合处理种子与土壤及发病初期施药等化学防治方法,达到综合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覆盖模式对旱地苹果园土壤环境的影响,以11a生"信浓红"苹果树为试材,对比分析全覆膜、生草覆草、起垄覆膜、"肥水膜"一体化和清耕处理下苹果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草覆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分数,不同覆盖处理均可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尤以"肥水膜"一体化效果最为显著。不同覆盖处理都能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肥水膜"一体化技术能较对照明显提高土壤酶活性,且处理对土壤酶活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土层,不同土壤酶活性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常规施肥相比,覆盖处理后能不同程度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且均以生草覆草效果最佳。综合分析,旱地苹果园采用"肥水膜"一体化技术配合行间生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果园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5.
滴灌效应及其灌溉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改善作物根区水热气状况、高效的化肥和农药管理以及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害发生等方面论述了滴灌的节水增产效应,分析了普通地表滴灌在作物生长早期土壤蒸发损失大的问题,并对地下滴灌、沙管滴灌和膜下滴灌等改进的滴灌方式进行了介绍和评价。分析蒸发皿、土水势、叶水势、冠层温度等灌溉指标在滴灌水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滴灌应用中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颐和园园林绿地复合系统耗水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研究中多关注某一单一植被类型的绿地水分利用和管理,较少实地研究植被组成更复杂的园林绿地复合生态系统的耗水规律的情况,该文通过对颐和园降雨、灌溉、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基质势等指标的实地、原位、多点监测,利用分布式水量平衡基本原理,初步研究了乔草、灌草和纯草3种园林绿地系统的水分消耗规律。结果表明:乔草组合和纯草均表现为低耗水、高渗漏,灌草组合表现为高耗水、低渗漏;灌草组合和纯草比乔草组合具有较高的土体补水量。建议雨季应停止灌溉,防止水分渗漏,以临时性补灌为主,同时加强排水措施,尤其对于具有高渗漏特点的乔草和纯草系统;由于灌草具有高耗水性,应在设计节水型园林时减少使用。   相似文献   

17.
灌溉量对土壤水分和苜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进行了不同灌溉量对土壤水分和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季节降雨和灌溉量的影响,表层土壤水分含量波动较深层剧烈,1988.67m3/hm2灌溉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能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也不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2)2485.84m3/hm2灌溉量处理的植株生长最高,达126.82cm,1491.50m3/hm2灌溉量处理的植株生长高度最低,为104.38cm,1988.67m3/hm2灌溉量处理的植株叶量丰富,茎叶比最小;(3)盛花期刈割时,1988.67m3/hm2灌溉量处理的鲜草产量最高,比2485.84m3/hm2灌溉量处理增产1.21%,比1491.50m3/hm2灌溉量处理增产24.48%。因此,1988.67m3/hm2的灌溉量可使苜蓿叶量丰富、产草量高,并可节约水分,充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8.
阳台农场环境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阳台农业种植植物在无人照料时,由于光照、湿度不足引起的植株生长问题,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选取DHT11、BH1750、YL-69传感器,分别检测空气温湿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设计了阳台农场的环境监测控制系统。系统可自动检测、显示并调控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湿度和光照强度,当环境参数不满足预设阈值时,可自动调控,实现阳台农场的自动管理。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晚疫病已成为祁连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当土壤空气湿度大、品种抗性差、种薯带菌、栽培种植管理不当等会引起该病的流行,及时采用合理的农业防治、药剂防治措施,可有效的防治马铃薯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日光温室黄瓜智能灌溉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无线传感器采集温室内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信息,利用无线传输协议实现数据的自动获取、传输及控制。当土壤水分传感器监测到土壤含水量低于设定阈值时,系统自动启动电磁阀,进行滴灌作业,可实现黄瓜幼苗期、结果初期、结果盛期、结果后期智能灌溉控制,较常规滴灌作业节水15%~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