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辣椒新品种平椒5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椒5号是以从东北引进的牛角椒地方品种中的变异单株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辣椒自交系0136为母本,以从台湾引进的甜椒杂交种经多代分离选育而成的甜椒自交系001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早熟辣椒一代杂种。果实粗钝牛角形,果面光滑,青果黄绿色,老熟果鲜红色,果实纵径13.3 cm,果肩宽5.3 cm,果肉厚0.35 cm,口感极脆嫩,辣味适中,单果质量92 g,每667 m2产量4 200 kg左右,对疫病、炭疽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大牛角,适合西北地区及河南、四川等省露地、春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2.
中熟辣椒品种洛研5号是以洛阳地方羊角椒多代选育的自交系L92-7为母本,以洛998经多代定向分离筛选的自交系L05-2为父本配制选育而成的辣椒品种。果实粗长羊角形,果实纵径17.3 cm,果实横径3.4 cm,果肉厚0.32 cm,平均单果质量44.5 g,单株挂果数27.3个,商品成熟期果实黄绿色,果面光亮洁净,商品性好,高产质优。适宜河南春露地越夏长季节栽培。  相似文献   

3.
牛角形大辣椒赤研270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研270是以常规牛角椒品种变异株经多代自交选育的自交系赤育牛角椒为母本,与外引自交系赤270为父本杂交而成的一代杂交种。果实牛角形,果实纵径24.1cm,果实横径5.2cm,果肉厚0.47cm,2~3心室,平均单果质量118g,微辣。每667m2产量达5000kg以上。高抗病毒病、炭疽病,抗疫病。适宜种植赤峰牛角椒的地区栽培,是赤峰常规牛角椒最好的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4.
早熟辣椒新品种驻椒14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河南省地方品种124牛角椒中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驻03作母本,以内蒙古多年种植的茄门甜椒经多代自交纯化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驻07作父本配制而成一代杂种驻椒14。早熟,从定植到始收45d(天)左右;果实深绿色,粗牛角形,纵径13.8cm,肩横径5.2cm,果肉厚0.3cm,平均单果质量80g;果面光滑,辣味浓,商品性好;对病毒病、炭疽病和晚疫病的抗性优于对照汴椒1号;每667m2产量3100kg左右,适宜保护地及早春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5.
‘濮椒6号’是以河南地方品种经多代单株自交定向选择育成的自交系‘0712’为母本,以欧洲引进的大果长灯笼型甜椒经多代自交纯合的自交系‘A-96’为父本配制的杂交1代辣椒品种。全生育期185 d,早熟,始花节位10.3节,生长势强,连续坐果性好,株高59.8 cm,株幅65.1 cm;果实长牛角形,果实纵径20~25 cm,果肩横径4.8 cm,果肉厚度0.36 cm,果实心室数2.9个;100 g果实维生素C含量96.94 mg;青熟果绿色,老熟果红色,果面光滑有光泽,微辣,商品性好;单果质量98.2 g;炭疽病、疫病、青枯病、病毒病的抗性优于对照‘江蔬1号’;早春大棚地膜栽培每667 m~2早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为1 500 kg和3 500 kg左右,适宜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及湖北早春保护地栽培。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6.
安椒15是河南省安阳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大牛角型辣椒一代杂种。其母本是2001年从东北引进的辣椒常规品种特大牛角王经3a(年)连续5代提纯(海南加代)而成的稳定自交系A-01,早熟,结果能力强,果皮黄绿色,果面光滑,果长20cm左右,果肩宽4cm,抗病性、抗逆性好,始花节位为第8节;父本是1998年冬引进的欧洲大果型黄色牛角椒,经多代定向选择而成的中熟高代自交系A-98,青熟果绿色,老熟果黄色,最大单果质量300g,果实最长达35cm,果肩宽6cm,果肉厚0.5cm,果面光滑,始花节位为第10节。  相似文献   

7.
辣椒新品种驻椒1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驻椒18是以河南南阳农家品种124牛角椒经多代自交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驻03为母本,内蒙古茄门甜椒经多代自交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驻07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交辣椒品种。全生育期190d,春季露地定植至始收68d,属早熟品种类型。植株生长势中等,抗逆性强,平均株高56.62cm,株幅63.18cm,第1雌花平均着生节位8.43节。果实牛角形,青熟期为绿色;果面光滑,果实纵径14.53cm,横径4.53cm,肉厚0.33cm,心室数2~4个;微辣,100g果肉维生素C含量为169mg,蛋白质1.63%,可溶性糖2.97%,粗纤维2.36%;平均单果质量80.93g,平均单株结果数20.77个,平均667m2产量3639.04kg。对病毒病(TMV)、疫病、炭疽病抗性强。适宜河南省及周边地区早春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8.
辣椒新品种陇椒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椒 6号是以国外引进的 12号椒经多代连续自交选育的优良自交系 9112为母本 ,以地方品种牛角椒的突变单株育成的自交系 92 6 5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熟性早 ,果实羊角形 ,果长 2 2 .0cm ,果肩宽 2 .8cm ,肉厚 0 .2 5~ 0 .30cm ,单果质量 35~ 40g ,果色绿 ,味辣 ,果实商品性好 ,品质优良 ,抗病毒病 ,耐疫病。一般前期产量每6 6 7m2 16 82 .9kg,总产量每 6 6 7m2 为 3991.4kg ,适宜塑料大棚及日光温室栽培。  相似文献   

9.
优美885是以牛角椒自交系ND16-3为母本、牛角椒自交系XF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鲜食辣椒杂交1代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平均株高65.7 cm,平均株幅70.2 cm,中早熟,果实粗牛角形,果顶尖,果沟浅,光泽度好,果实纵径27.5 cm,横径5.7 cm,果肉厚度0.4 cm,青熟果淡绿色,老熟果深红色,辣味适中;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w,后同)958.3 mg·kg-1,辣椒素含量8.8 mg·kg-1;高抗辣椒疫病,抗炭疽病,中抗病毒病;连续坐果能力强,平均单株结果数25个,平均单果质量131.2 g,平均667 m2鲜椒产量3 920.1 kg,适合河南、江苏、山东、福建等地区早春茬、秋延保护地和露地栽培。2019年1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10.
豫红99是以自交系ZXH168为母本、自交系ZXL9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辣椒杂交1代新品种。该品种在河南露地种植表现为中早熟,生长势强,抗逆性强,生育期152.5 d。果实牛角形,果面光滑,果实纵径14.8 cm,果实横径4.7 cm,果肉厚度0.28 cm,青熟果绿色,老熟果红色,辣味中等,鲜果维生素C质量分数2 135.0 mg·kg~(-1),辣椒红素质量分数285.6μg·g~(-1),坐果能力强,平均单株结果数23.5个,平均单果质量50.4 g,平均667 m~2产量3 686.2 kg。田间对病毒病、炭疽病和疫病的抗性较强。适宜于河南、安徽、湖北等地春季露地栽培。2018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11.
香蕉(Musa L.)是由2个二倍体野生种Musa acuminata Colla(AA基因型)和Musa balbisiana Colla(BB基因型)种内或种间杂交进化而来,其B基因组中带有重要的优良基因。利用与香蕉B基因组相关的gypsy-IRAP分子标记,成功开发了一对SCAR引物,适用于鉴定尖叶蕉(AAw)、长梗蕉(BB)、香牙蕉(AAA)、贡蕉(AAcv)、大蕉、粉蕉(ABB)、粉大蕉(ABB)、龙牙蕉(AAB)以及四倍体香蕉(AAAB)等是否含有B基因组。  相似文献   

12.
四季秋海棠与球根秋海棠远缘杂种———樱桃海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粉红色的四季秋海棠为母本与红色的球根秋海棠进行远缘杂交, 获得了F1代杂种。由F1代中筛选出了3个高度重瓣、花朵如串串樱桃垂吊的樱桃海棠品系。其花朵硕大、色彩艳丽, 既有母本适应性强、花期长、繁殖栽培容易和不易倒伏等特性, 又因根茎部明显膨大,增强了抗寒性。  相似文献   

13.
AIM: To identify the binding sites between hHBrk1 and WAVE1 protein.METHODS: PCR was applied to clone the WAVE1 gene and its truncated domains from human fetal brain library. The gene fragments were sub-cloned into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Co-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binding sites between hHBrk1 and WAVE1.RESULTS: The sequences of WAVE1 and the truncated domains were successfully amplified and sub-cloned into pCMV-HA vector. An HA tag was added to the fused protein at N-terminal.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HBrk1 and the Scar homology domain(SHD) of WAVE1 was identified by co-immunoprecipitation. We also observed that WAVE1 bound to the heptad repeat(HR) domain of hHBrk1, and the site-directed mutations at HR domain abolish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HBrk1 and WAVE1.CONCLUSION: hHBrk1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igration of tumor cells through binding to SHD of WAVE1 protein.  相似文献   

14.
15.
早熟黄瓜新品种沂蒙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本YM-98-11来源于农家品种当地油皮黄瓜,父本YJ-99-6是笔者对1997年从日本引进的13个黄瓜品系进行筛选得到的优良株系。其杂种一代沂蒙1号,瓜长棒形,瓜把短,无棱无瘤,刺小且稀少,皮薄光滑油亮;瓜长20cm左右,横径4cm;肉质密,口感好,特别适合生食。抗枯萎病能力强,对霜霉病、白粉病的抗性和对照当地油皮相当。667m2产量在5000kg以上。适合鲁南地区春季保护地早熟栽培和春季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6.
早熟茄子新品种蓉杂茄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蓉 杂茄1 号是 用地方品 种单株系 选的优 良自交系8501 作 母本,8603 作 父本配制 的早熟茄 子 一 代 杂 种 , 果 实 长 棒 形 、深 紫 色、光 泽 度 好。 单 果 质 量 约 265 g , 平 均 产 量 3 500 kg ·(667 m 2) - 1 ,较 抗病,适 合于长江 流域栽培 。  相似文献   

17.
"吉杂迷你一号"黄瓜是以欧引4-1-1-1-1为母本,以自交系S1-1-4-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华南型黄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以主蔓结瓜为主,全株雌性,节成性强,结瓜数多,果实商品性状优良,短棒状,果长14~16 cm,单瓜重50~80 g,果腔小,果皮深绿色,有光泽,品质好,无刺无棱基本无果粉,果型整齐一致,品质好,肉质细脆,微甜有香气,1 hm2产量10万kg.适宜春、秋大棚和日光温室栽培.  相似文献   

18.
春华1号的母本8072是从广东引进品种粤早2号后代中分离选育而成的适宜春秋露地栽培的优良自交系,父本73-1-3是从辽宁绥中县引进旱黄瓜品种(代号8273)中分离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春华1号植株生长势强,叶深绿色,主蔓结瓜为主,雌花节率90 %左右。瓜条短圆筒形,瓜皮浅绿色,瓜条顺直,表面光滑无棱沟,刺瘤白色、小且稀少,平均瓜长17.4 cm,横径3.3 cm,3心室。瓜把长1.7 cm,小于瓜长的1/7。肉厚占横径的61.2 %。田间对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抗性优于鲁黄瓜3号。商品性好,风味品质优良。平均单瓜质量137.5 g,每667 m2产量6 000 kg左右。  相似文献   

19.
浙椒1号是从杭州地方品种鸡爪椒中经连续多代选择而获得的优良高代自交系HP9801和国外引进的高代自交系HP9915配制的一代杂种。早熟,植株生长强健,分枝性强,连续结果性强;果实为短羊角形,纵径12~14 cm,横径1.0~1.2 cm,平均单果质量10 g;果面光滑,果形直,味微辣。较抗病毒病和疫病,每667 m2产量3 500 kg左右,适宜全国大部分地区早春保护地、春露地及秋延后栽培。  相似文献   

20.
京冠1号是由两个自交不亲和系Y242和Y184杂交而成的小白菜一代杂种。株型较直立,外形美观,束腰性好,长势快,品质脆嫩,播种后30d(天)开始采收,可延续采收25d(天),株高21cm,开展度30cm,叶色油绿,叶面平;叶柄翠绿且宽厚,叶柄宽5.5cm、厚1.4cm,单株质量0.26kg,每667m2产量2500kg左右;高抗病毒病,抗霜霉病,适合于夏、秋季栽培。目前在北京、福建、浙江、广东、云南等地累计推广面积约60000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