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封洲禁牧控制湖区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都昌县沿湖周边5192.4hm有螺草洲实施封洲禁牧,结合疫区人、畜同步查治,两年(2001~2002)来,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了87.81%;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了56.7%;草洲钉螺阳性率和阳性螺密度分别下降了84.29%和75%,结果表明封洲禁牧是大湖区草洲灭螺难的特殊情况下,切断传染源,净化草洲,达到有螺无害(或微害),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环境与传染源构比,找出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场所,进一步揭示流行规律,为制定血防对策提供依据.调查范围为鄱阳县及两乡四村.结果,草洲钉螺占99.4%,90%以上牛上洲放牧,人粪流放率31%,其中渔民78%,牛粪流放率78%,其中64%直接污染草洲水体,野粪构比中牛占92.8%,传播粪量牛占98.85%,人占0.96%,其中渔民占0.12%.结论认为湖区疫情重,主要传染源是牛,主要感染途径是接触疫水,疫水形成的主因是牛上洲放牧,主要感染场所是草洲及周边水体.增加血防投入,稳定队伍,实施查治病和"四个突破"为主体的防治策略,控制畜源性传染源,净化环境与草洲,切断传播途径,才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江西省都昌县血吸虫病疫区的家畜、重点草洲的钉螺、野粪及疫水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检测,并了解疫区人、畜的活动情况和搜集4个村居民血吸虫病监测点的资料,根据近十年来全县所采取的人、畜同步化疗和易感地带灭螺等防治措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认为耕牛长年群放、散牧和渔般聚集的有螺草洲,钉螺阳性率很高,是潜在暴发急性感染的危险地区.  相似文献   

4.
世业镇是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的一个江心小岛,属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历史上是江苏省血吸虫病重疫区之一。该镇2000~2005年牛血吸虫病阳性率受长江水位影响时高时低,且和钉螺阳性率有一定相关性,说明患病耕牛是当时的主要传染源?随着防治力度加大,2006年牛血吸虫病阳性率为0,且2007年已全部淘汰耕牛,但仍有3万平方米阴性螺面积,阳性螺密度达0.0019只/0.11m^2,提示在有效控制病牛这一主要传染源的情况下,必须进一步加强药物灭螺和农业工程灭螺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5.
挖池蓄水吊养珍珠蚌治理垸内低洼有螺地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位于西洞庭湖区 ,是湖南省血吸虫病重疫区之一 ,垸内有螺低洼地原种植水稻 ,居民和耕牛在耕作和放牧时易感染血吸虫病。 1997年人、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为 14 .79%和 16 .94 % ,通过挖池蓄水吊养珍珠蚌治理垸内有螺低洼地试验 ,试区内活螺与阳性螺密度和阳性螺率分别由设点前的 0 .0 5 8只 /0 .11m2、0 .0 0 2只 / 0 .11m2和 0 .0 345 % ,均下降至 0。人、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下降 78.94 %和 81.5 2 % ,每亩年均纯收入较种植水稻提高 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6.
实施“四个突破”控制大湖区血吸虫病疫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封洲禁牧”为主的各项措施的实施,使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由2000年的10.33%下降至2001年的3.87%,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由3.05%降至1.09%;草洲钉螺阳性率由0.59%降至0.29%,阳性螺密度由0.0068只/0.11m~2降至0.0059只/0.11m~2;种草养鹅、养兔,湖田改旱作,种植中药材,改水改厕,建沼气池等由示范点正在向面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南县农业血防综合治理效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树科 《中国畜牧兽医》2006,33(8):I0013-I0015
为探索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有效对策,2001年以来,湖南省南县在沱江沿线开展了“四个改变”试验观察,取得了显著的灭螺防病效果与经济效益,试验区湖洲阳性螺密度由2001年的0.0235只/0.11 m2下降为0.0069只/0.11 m2,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下降了52.67%、49.04%,试区年均增收节支1406万元。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有效对策,2002年以来,湖南南县在沱江沿线开展了“四个改变”试验观察,取得了显著的灭螺防病效果与经济效益,试验区外洲阳性螺密度由2001年的0.0235只/0.11m2下降为0.0069只/0.11m2,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下降了52.67%、49.04%,试验区年均增收节支1406万元。  相似文献   

9.
南县农业血防实施"四个突破"效果效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有效对策,2000年以来,南县在沱江沿线开展了"四个突破"试验观察,取得了显著的灭螺防病效果与经济效益,试验区外洲阳性螺密度由1999年的0.0235只/0.11m2下降为0.0069只/0.11m2,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下降了52.67%、49.04%,试区年均增收节支1406万元。  相似文献   

10.
洲垸型地区牛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993~2007年两个洲垸型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观测点调查数据,评估各种防治措施实施的效果,为策划和调整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观测点方案"要求开展人、畜血吸虫病疫情、螺情、野粪等调查,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结果2个洲垸型观测点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由设点时(1993年)的28.5%和11.99%下降至2007年的6.13%和2.83%,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仍在高水平上徘徊,垸内残存螺点极少且找不到感染性钉螺,垸外螺情变化不大。结论调查表明洲垸型地区仍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垸外钉螺面积大,密度高,难以实施有效的药物灭螺,耕牛常年在湖洲上放牧感染血吸虫病并传播病原,这类地区是以畜源性为主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只有加强对放牧家畜的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1.
作者于1992-1999年连续8年对沅江市双半乡耕牛血吸虫病吸虫病疫情动态、流行特点及规律、螺情及生态环境进行系统的纵向观察,提出了并实际上半年查治、洪水后期普治,以打击病原体,净化湖洲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阳性螺-密度及阳性螺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净化江湖草洲的血吸虫病,选择鄱阳湖洲垸型昌邑乡堤外细湖草洲为试验区及邻近的新岸草洲为对照区。采用PAPS免疫微球凝集试验及一粪三检顶管孵化法调查耕牛感染率,调查居民病情(用卡托法)和螺情(用机械环抽查螺),并作了疫水测定和野粪调查后,采取了净化措施,在试验区建牛浴水池、饮水池、粪池;牛群于每年2、10 月用吡喹酮粉剂(25m g/kg 口服)普治2 次,对照区不建各池,牛只在10 月普治1 次。并且,每年湖水溢洪退水后牛群上草洲时,试验区牛群每隔15 天,口服青蒿琥酯粉剂5m g/kg,连服4 次;对照区牛不服。经如此净化措施3 年后,至1997 年试验区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100% ,居民感染率下降了85.46%  相似文献   

13.
为了摸清上饶市湖区鄱阳、余干两县血吸虫病疫情;以乡(镇)为单元全面开展人、畜血吸虫病普查和螺情调查;结果查出病人4万余人,病牛7723头,牛血吸虫病感染率9.9%,钉螺面积27556hm^2,新发现钉螺面积7.4hm^2;调查结论认为湖区有73.6%的耕牛下湖洲有螺草洲放牧感染血吸虫病并传播病原,患血吸虫病牛是病原的主要传染源,加强对病牛的查治和管理是血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准确掌握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动态,考核评估血防措施及效果。方法在洲滩型血吸虫病疫区设点,进行系统的调查观测。结果两个观测点牛血吸虫病感染率、阳性螺密度、野粪阳性率均居高不下或在较高水平徘徊。结论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仍是当前我国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实施查治和扩大化疗的防治对策收效不大,必须由政府部门出台优惠政策,采取强制性措施,在感染季节禁止放牧,控制传染源扩散,净化草洲,才能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湖沼垸内水网型疫区,实施洲滩禁牧人畜同步查治消灭传染源等措施,控制血吸虫流行的可行性,采用“一查两治”结合洲滩禁牧,控制血吸虫病流行,观察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活螺平均密度下降63.33%,钉螺感染率为零。人群感染率、耕牛感染率分别下降62.70%、31.41%。结论:实施洲滩禁牧开展人群查治,耕牛一查两治等措施,不仅使病牛得到有效治疗,而且使病牛减少接触疫水的机会,病牛粪便不能排入富河,杜绝了污染。  相似文献   

16.
湖洲垦种治理血吸虫病易感地带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寿县垸外七荆障湖洲,钉螺面积密度高,周边村民所饲养的耕牛常年在草洲上放牧,大量传染原传入湖洲,是血吸虫病易感地带,虽然多年连续查治,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仍分别迭6.9%~9.3%和6.8%~11.2%之间徘徊,并有急感病人发生.通过连续6年实施湖水退回全面翻耕种植辣油菜,钉螺面积、密度、阳性螺率,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都有明显下降,并获得了显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一种标本兼治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江宁区新生洲垦种养殖灭螺防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洲是南京市江宁区长江中的一个洲滩 ,面积 6 .84 km2 ,1981年发现有螺面积 2 2万 m2 ,1996年血吸虫病暴发流行 ,人、牛、猪和羊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为 5 0 %、98.0 8%、6 0 %和 6 7.5 % ,1997年钉螺面积猛增到 4 2 6万 m2 ,为了改变洲上疫情进一步加剧的态势 ,1998年在洲上开展了垦种养殖 ,禁养耕牛 ,发展养鸡、鸭生产 ,综合开发灭螺防病效果试验 ,通过连续 3年试验 ,取得了显著的灭螺防病效果 ,有效地控制了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摸清水渠型地区耕牛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和规律,准确评估各种防治措施的成效;方法在水渠型地区湖北省潜江市熊口镇设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观测,统计分析各种调查数据;结果人和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活螺密度和阳性螺密度均呈先降后升的态势;结论水渠型疫区采用查治和扩大化疗及环改灭螺措施,可使血吸虫病疫情稳步下降。但一旦查治、扩大化疗和环改灭螺力度减弱,再受洪涝灾害疫情、螺情就会迅速反弹,充分表明血防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坚持反复斗争,才能有效地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9.
用切断传染源,净化草洲的方法控制日本血吸虫病流行,需治疗湖区草洲放牧的猪日本血吸虫病。目前,用吡喹酮治疗猪日本血吸虫病尚未见报道。为探讨这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血吸虫病患畜是病原传播的源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湖南、江西等省家畜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查实,在我国当前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江湖洲滩地区,散布在有螺草洲的野粪95%以上是家畜粪便,阳性野粪全部是畜粪,导致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居高不下,可见这类地区患病家畜是血吸虫病传播的源头,只有加强对放牧家畜的管理,加大查治力度,建立预防屏障体系,切断畜源性传染源,才能阻断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