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者借鉴了国外鸭排泄物收集方法,并根据鹅本身特点进行了改进.用此方法对肉鹅的蛋白质净利用率进行了初步研究,当日粮蛋白质水平为15%时,蛋白质净利用率为56.25%;当日粮蛋白质水平为8%时,净利用率为59.33%.结果表明,当日粮蛋白质水平增高时,蛋白质净利用率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 (1.8± 0 .2 )kg的 12只AA肉用公鸡分三组进行试验 ,每组 4只。 1组为无N日粮组 ,2组为蚕蛹粉日粮组 ,3组为蚕蛹粉 +0 .5 %蛋氨酸 +0 .5 %赖氨酸日粮组。试验结果 :1组平均每只日排N量 16 0mg ,蚕蛹粉粗蛋白质含量为6 7.32 % ,氨基酸含量为 5 3.12 % ;2组粗蛋白质净利用率为 76 .5 1% ,氨基酸的真利用率 82 .2 3% ;3组粗蛋白质净利用率为 75 .75 % ,氨基酸的真利用率为 81.77%。  相似文献   

3.
应用尿素喂牛羊等反刍动物具有来源广、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是解决我国蛋白质饲料短缺的有效途径。1 日粮应是低蛋白质水平 添加尿素的基础日粮蛋白质含量较低时,尿素的利用率较高。当日粮中粗蛋白质在12%以上时,非蛋白氮转化为蛋白质的速度下降,饲喂尿素效果不明显;当日粮蛋白质含量在10%~12%时,瘤胃微生物利用尿素氮合成蛋白质效率可达75%。因此,补饲尿素最好与蛋白质含量较低的秸秆、牧草类一起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准备配种期日粮蛋白质水平对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为研究目的,选择经产适龄母貂18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6组水貂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28.59%(Ⅰ组)、32.31%(Ⅱ组)、36.21%(Ⅲ组)、40.35%(Ⅳ组)的鲜料试验日粮和32.66%(Ⅴ组)、40.47%(Ⅵ组)的配合干粉料试验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4 d。结果表明,配合干粉料饲喂组采食量普遍低于鲜料饲喂组,部分组间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在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率方面,部分组间出现差异显著性(P<0.05)。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食入氮、粪氮、尿氮、氮沉积增加,净蛋白质利用率及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蛋白质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及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有下降的趋势。干料组在多数指标中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鲜料组(P<0.05或P<0.01)。由此得出,日粮蛋白质水平达到32.31%、36.21%鲜料时, 各种营养物质消化率较为理想,但考虑到饲料成本和准备配种期以调节体况为主的特殊性,建议在准备配种期使用蛋白质水平为32.31%鲜料日粮,不推荐使用配合干粉料饲喂准备配种期雌性水貂。  相似文献   

5.
《饲料工业》2017,(11):25-30
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育成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确定育成期雄水貂日粮蛋白质和脂肪的适宜水平。试验采用2×3因子试验设计,2个蛋白质水平(32%和36%)和3个脂肪水平(10%、20%和30%),共配制6种试验日粮。选取90只60日龄健康雄性水貂随机分成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貂。预试期7 d,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蛋白质水平为32%,脂肪水平为20%和30%组水貂各阶段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脂肪消化率、氮沉积氮生物学效价均最高,日粮蛋白质和脂肪交互作用对脂肪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对其他指标影响均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当日粮蛋白质水平为32%,脂肪水平为20%~30%时,育成期雄性水貂生产性能最佳,且能够降低尿氮排放量,提高水貂对日粮蛋白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水平对生长貉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为生长貉的精准饲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3×3完全随机设计,3个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22%、24%和26%,3个粗脂肪水平为7.5%、9.5%和11.5%。所有日粮中赖氨酸、含硫氨基酸和苏氨酸含量相等。将体重相近的11周龄健康公貉63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7只,单笼饲养,试验期共56 d。结果表明:日粮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水平互作对生长貉能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影响干物质消化率(P0.05),其中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22%时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粗蛋白质水平24%和26%组(P0.05);粗脂肪消化率随日粮粗脂肪水平增加而提高(P0.05),也有随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增加而提高的趋势(0.05P0.10)。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氮沉积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日食入氮、日粪排出氮、日尿排出氮、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利用率(P0.05),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22%和24%时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粗蛋白质水平26%组(P0.05);日粮粗脂肪水平显著影响日尿排出氮、沉积氮、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利用率(P0.05),其中日粮粗脂肪为9.5%和11.5%时沉积氮、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和利用率显著高于粗脂肪水平7.5%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日粮粗脂肪水平、降低粗蛋白质水平,可降低尿氮排放,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研究日粮蛋白质水平对6.6~10 kg仔猪整体蛋白周转代谢的影响。选用25头(6.64±0.5)kg,(21±1)d的DLY(杜洛克×长白×大白,Duroc×Landrace×Yorkshire)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饲喂14%、17%、20%、23%和26%蛋白质水平的饲粮,各饲粮蛋白质组成及氨基酸模式保持一致。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蛋白质水平在23%以下时,整体氮流量、蛋白质合成量、蛋白质降解量和蛋白质沉积量以及蛋白质沉积效率都随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日粮蛋白质水平超过23%后各项参数下降(P>0.05)。仔猪整体蛋白质周转代谢对日粮蛋白质水平作出的反应存在“临界值”,临界蛋白质水平为23%。  相似文献   

8.
雌性水貂准备配种期日粮适宜脂肪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水貂准备配种期日粮脂肪水平对日粮中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水貂氮代谢的影响,确定水貂准备配种期日粮适宜脂肪水平。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健康母貂1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0只,分别饲喂以黄花鱼、膨化玉米和动物下脚料等配制的鲜全价饲料。饲粮蛋白质水平相同,为34%,脂肪水平分别为日粮干物质的8%、12%、16%和20%,试验从12月初至配种前,试验中期进行水貂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日粮脂肪水平对水貂干物质消化率和蛋白质消化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脂肪水平对日粮中脂肪的消化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随着脂肪水平的增加,脂肪消化率有增加的趋势。准备配种期当日粮脂肪水平达到12%以上时,水貂的日采食量,日氮食入量和氮沉积极显著降低(P<0.01),当日粮脂肪水平为8%时,水貂的采食量与日粮脂肪水平为12%组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消化率、氮食入量、氮沉积都显著高于其他脂肪水平日粮组(P<0.01),同时粪氮和尿氮排出量与其他脂肪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指标,考虑节能环保,并能有效提高水貂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成本,得出准备配种期水貂日粮脂肪水平为8%即可满足水貂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9.
1供足蛋白质鸡每产一个蛋约需蛋白质12~15克,在产蛋率达90%时应喂给蛋白质含量为19%的日粮;在产蛋率达70%时就应喂给含蛋白质为17%的日粮。其规律是:产蛋率每提高10%,大约日粮蛋白质水平应提高1%。此外,当预见产蛋率上升时,要提前1周喂给较高蛋白质的日粮,促使产蛋高峰迅速到来。当产蛋率开始下降时,使用的日粮蛋白质水平也要推后1周再降低,以使产蛋率下降的速度减缓些,产蛋高峰期延长些。2控制能量当日粮含能量高时,产蛋鸡吃得少,随之蛋白质也就不足,使产蛋减少;若含能量低,虽吃得较多,但易造成浪费。因此,日粮中能量与蛋白质及食量之间要…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水平对生长貉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为生长貉的精准饲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3×3完全随机设计,3个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22%、24%和26%,3个粗脂肪水平为7.5%、9.5%和11.5%。所有日粮中赖氨酸、含硫氨基酸和苏氨酸含量相等。将体重相近的11周龄健康公貉63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7只,单笼饲养,试验期共56 d。结果表明:日粮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水平互作对生长貉能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影响干物质消化率(P<0.05),其中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22%时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粗蛋白质水平24%和26%组(P<0.05);粗脂肪消化率随日粮粗脂肪水平增加而提高(P<0.05),也有随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增加而提高的趋势(0.05 < P < 0.10)。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氮沉积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日食入氮、日粪排出氮、日尿排出氮、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利用率(P<0.05),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22%和24%时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粗蛋白质水平26%组(P<0.05);日粮粗脂肪水平显著影响日尿排出氮、沉积氮、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利用率(P<0.05),其中日粮粗脂肪为9.5%和11.5%时沉积氮、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和利用率显著高于粗脂肪水平7.5%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日粮粗脂肪水平、降低粗蛋白质水平,可降低尿氮排放,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鹅属草食性水禽,其对纤维的消化利用过程与鸡、鸭等有较大区别.长期以来,鹅日粮纤维的使用缺乏统一的饲料营养标准,养殖从业人员对鹅消化利用纤维的生理特点认识不全面.文章旨在详细介绍鹅消化利用纤维的主要生理特点,并从纤维来源、营养水平、鹅品种、日龄等方面综述其对鹅纤维消化利用的影响,为生产中纤维饲料原料的合理使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壳聚糖对肉鹅生产性能及养分代谢的影响,选28日龄健康肉鹅1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0.05%、0.10%、0.15%壳聚糖的试验组日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肉仔鹅日粮中添加0.05%~0.15%的壳聚糖对其生长和饲料利用没有明显的影响;可明显抑制脂肪的消化吸收,纤维的消化不受影响,但有益于蛋白的消化利用,干物质消化率有所降低。添加0.10%的壳聚糖明显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为挖掘和利用太湖鹅遗传资源,利用太湖保种场核心群对太湖鹅的繁殖性能进行测定,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比较太湖鹅与四川白鹅、皖西白鹅、豁眼鹅、扬州鹅的肉质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太湖鹅3%开产日龄188d,66周入舍母鹅产蛋76.3个,52周龄蛋重142.7g,种蛋受精率91.2%,受精蛋孵化率90.1%;太湖鹅胸肌肉水分含量与四川白鹅差异显著(P<0.05),与其它品种差异不显著,太湖鹅胸肌剪切力、肉色、系水力、pH值、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与其它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太湖鹅肌纤维密度显著大于四川白鹅、豁眼鹅和扬州鹅(P<0.05),但显著小于皖西白鹅(P<0.05);太湖鹅肌纤维直径显著小于其它品种(P<0.05)。研究表明,太湖鹅经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作为优质肉鹅配套系的理想母本。  相似文献   

14.
太湖鹅产肉性能及肌肉品质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70日龄太湖鹅为试验素材,测定其屠宰性能和相关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①全净膛率公母鹅分别为69.01%和70.31%,差异显著(P<0.05);半净膛率公母鹅分别为77.46%和79.17%,差异显著(P<0.05);胸肌率公母鹅之间差异显著(P<0.05)。②无论公鹅还是母鹅,腿肌肉色、pH显著高于胸肌;剪切力范围在2.45~3.91 kg,胸肌剪切力极显著高于腿肌(P<0.01);系水力为71.30%~73.05%。③水分含量为75.88%~76.70%,粗蛋白质含量为20.33%~20.91%,各指标间差异均不显著;粗脂肪含量为1.18%~1.45%,母鹅胸肌含量为1.45%,公鹅为1.18%,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以复合酶制剂为主 ,添加益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饲料添加剂 ,配制成DL复合饲料添加剂 ,将其分为 5种剂量 ( 0 1 %、0 2 %、0 3%、0 4%、0 5 % )添加到基础日粮中 ,分别饲喂 6组 ( 1组对照 )各 1 0只 5 0日龄蓝狐 ,饲喂 1 4d。结果表明 :0 3%DL添加剂显著提高粗蛋白(CP)的表观消化率、代谢率和净蛋白的利用率 (P <0 0 5 ) ,同对照组相比 ,CP的表观消化率提高 1 0 2 8% ,CP的表观代谢率提高 7 42 % ,净蛋白的利用率提高 1 6 92 % ;0 2 %DL添加剂显著提高粗脂肪 (EE)及粗纤维 (CF)的消化率 (P <0 0 5 )与对照组相比 ,EE的消化率提高9 98% ,CF的消化率提高 1 2 0 5 %。各组DL饲料添加剂均能提高蓝狐育成期的采食量 ,其中0 2 %DL添加剂组的采食量最大  相似文献   

16.
According to the multiple alignments identified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Ⅰ (MHC Ⅰ) gene conserved sequence registered in GenBank from the family ducks (Anatidae) anser waterfowl, a pairs of specific primers for the fragments of MHCⅠgene of goose F1 from fast-growth line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y Primer Premier 5.0. Using the genome DNA of goose F1 from fast-growth lines, the target gene fragment was obtained by PCR. To conduct sequencing of the fragments of MHCⅠgene of goose F1 from fast-growth lines and make sequence alignment and analysis of prote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by bioinformatics, and resear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HCⅠgene of goose F1 an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protein. Bioinformatics was analyzed the nucleic acid data,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and phylogenetic trees. The result of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ragments of MHCⅠgene of goose F1 from fast-growth lines was 1036 bp in length, which coded 96 amino acids polyprotein. The homology were 93% and 83% with MHC Ⅰ gene and coding sequence of Wulong goose in NCBI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72 different bases sequence and 16 amino acids change. There also was higher homology with other poultry, and existed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Siji goose > chickens > ducks.The homology segment sequences corresponding to the fragments of MHCⅠ gene of goose F1 coded 96 amino acids protein, which molecular weight, PI,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charged amino acid, estimated half-life, instability index, aliphatic index and average hydrophobicity were 11.342 ku, 5.32, 14, 17, 2.8 h, 34.92, 42.81, -1.066, respectively, and appeared 9 B cell epitopes, but contained no signal peptide.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otein for hydrophilic non-secreted proteins, had the high immunogenicity. In addition, The protein structure study indicated that alpha-helix, beta-sheet, beta-turn and random coil were 31.25%,16.67%, 14.58% and 37.50%, respectively. There existed amino terminal domain and carboxyl terminal domain in the tertiary structure. Therefore, MHC gen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pecies and populations of individuals by the pathogen pressure in environment, and there we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ymorphism of MHC molecules and the diversity of antigenic peptide. MHC determined the differences of individual susceptibility to disease, and could be treated as a candidate gene for disease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籽粒苋对鹅的营养价值以及不同方法不同鹅品种对其真代谢能、常规养分利用效果与差异,分别选取健康成年五龙鹅(小型)和青农灰鹅(大型)公鹅各24只,各设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只,试验鹅单笼饲养,每天强饲80 g,试验采用全收粪法。试验结果表明,籽粒苋对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粗纤维饲料;对籽粒苋进行营养价值评定时,采用强饲并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方法最好;两品种之间对籽粒苋的真代谢能及常规养分的利用率具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柱花草作为优良的热带豆科牧草,在广西累积推广种植面积达8万hm2,产量达32~61t/hm2,营养价值高,粗蛋白含量14%~18%。广西对柱花草主要在品种引进选育、营养价值、混播、间种套种及草粉饲喂猪、鹅、鸡等畜禽的饲用价值等几个方面开展了近20多年的研究。该文对这些年广西在柱花草上取得的研究成果、研究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汇总,以期为柱花草的利用提供依据,促进柱花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观察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对鹅肉脂肪酸组成影响,揭示牧草摄食量与鹅肉α-亚麻酸(ALA)相对含量之间的关系。选用50羽14日龄长乐灰鹅,分成5个处理,饲养期60 d。各处理饲粮中黑麦草干物质比例分别为: 0.00%(CK),5.42%,11.92%,19.52%和27.24%。结果表明:随着饲粮中黑麦草比例的提高,鹅肉ALA相对含量显著增加,试验各组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86.90%,197.24%(P<0.05),393.10%(P<0.05)和304.83%(P<0.05);PUFA/SFA显著上升(P<0.05);n-6PUFA/n-3PUFA显著下降(P<0.05)。鹅肉ALA相对含量与饲粮中黑麦草比例的曲线回归模型方程为:y=0.270+0.106x-0.002x2(F=22.99**)。当饲粮中黑麦草的干物质比例在0%~26.50%时,鹅肉ALA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当黑麦草的比例超过26.50%时,鹅肉ALA的含量转而呈下降趋势。说明黑麦草中的ALA能够通过摄食消化过程沉积到鹅肉中。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冬闲地种草养鹅模式下不同鹅品种的生长发育、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以28日龄四川白鹅、浙东白鹅、扬州鹅和霍尔多巴吉鹅为研究对象,采取全程草地放牧加补饲方式,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于70日龄开展屠宰测定和肉品质测定。结果显示:①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四个品种鹅在生长发育前期增重较大,后期趋于缓慢。在生长发育前期(28~49日龄),扬州鹅的周增重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四川白鹅和浙东白鹅,但在36~42日龄时扬州鹅的体增重低于霍尔多巴吉鹅;在生长发育后期(50~70日龄),扬州鹅的体增重均高于其他三个品种鹅。②扬州鹅的屠宰率高于其他三个品种的鹅;扬州鹅的腹脂率为1.39%,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品种鹅。③扬州鹅不同部位肌肉中水分含量最低,胶原含量最高;扬州鹅的胸肌中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品种鹅。综上所述,扬州鹅可作为种草养鹅的理想品种,研究结果为种草养鹅模式下适宜品种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