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苜蓿研究与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苜蓿的发展概况,从苜蓿品种和种子生产、产业化、抗性、施肥等方面阐述了我国苜蓿研究与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苜蓿育种、种子生产、产品开发与生产销售、产业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苜蓿与生态建设等方面展望了今后我国苜蓿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草原生态修复区域,也是苜蓿种子生产的集中区域。抗逆高产苜蓿品种及其种子扩繁能力不足是苜蓿产业持续发展的短板。文章总结了现代草业建设中对优质抗逆苜蓿品种及其种子的需求,分析了苜蓿种子产量形成理论、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苜蓿种子产业要向区域化、专业化、精准化、信息化趋势发展,以期为推进草种业国产化、突破现代草业的发展瓶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苜蓿是牧草皇后,综合营养价值高于玉米和小麦等粮食作物,是维持奶牛健康进而持续提供优质、高产、安全生鲜乳的基础。2012年开始,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支持建设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550万亩,支持带动国内优质苜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质量快速提升,有力促进了苜蓿产业和奶业的发展,优质苜蓿在推进奶业振兴中的“压舱石”作用得以凸显。但仍面临整体质量水平不高,优级以上苜蓿干草供给不足,草种供种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需着力解决。本文通过对国际苜蓿供给及国内需求分析,提出构建苜蓿产业发展新格局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优质苜蓿|苜蓿产业|奶业振兴  相似文献   

4.
和田大叶苜蓿种子生产技术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吾甫尔江 《新疆畜牧业》2001,(1):24-24,I001
和田大叶苜蓿是一个优良的地方苜蓿品种,在和田地区栽培历史悠久.它具有多年生、品质好、产草量高,营养价值丰富,抗旱、抗寒、抗逆性强,养地效果明显等优良特性.目前和田地区种植的大叶苜蓿从播种到收种田间管理比较粗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优良特性的发挥及牧草种子产量.为使和田大叶苜蓿种子田获得纯净度高、清洁、饱满、生活力强、不带病虫及杂草种子的高产优质的合格大叶苜蓿种子,必须对种子田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改变落后的管理方式,使其达到牧草良种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此,根据我地区的实际,提出大叶苜蓿种子生产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奶业生产和质量安全水平,2012年,农业部和财政部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中央财政安排一定的补助资金,开展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在苜蓿优势产区和奶牛主产区建设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逐步建立健全我国新型的苜蓿饲草产业体系。2012年,在河北等10个省(区、市)扶持建设50万亩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重点扶持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生  相似文献   

6.
苜蓿品种(品系)抗霜霉病能力测定初报(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克梅  张博  方芳 《草地学报》2008,16(6):667-668
因霜霉菌(Peronospora aestivalis Syd.)引致的苜蓿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已遍布14个省(区),导致苜蓿的产草量、质量以及种子产量大幅度下降,成为我国苜蓿生产的主要限制性病害之一,对畜牧业有较大影响[1]。该病主要通过气流传播。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霜霉病最经济有效和简便易行的方法。目前生产上抗霜霉病的苜蓿品种不多,国外已选育成Saranac、Pacer、Thor等品种[2],国内仅育成抗霜霉病品种—中兰1号苜蓿[3]。新牧1号苜蓿品种耐病能力较强[4],此外还有新疆农业大学草业工程学院培育出的KS220-97、Landrace等苜蓿新品系。笔者对其抗霜霉病能力进行室内初步测定。  相似文献   

7.
与普通三叶型苜蓿相比,多叶型苜蓿具有高产优势及优质潜力,选育出高产优质、适口性好、多叶性状稳定的多叶型苜蓿,对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多叶型苜蓿的多叶性状表达情况及影响因素、生产性能、光合特性等方面研究进展,并对多叶型苜蓿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多叶型苜蓿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最主要的豆科牧草之一,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居世界第5位[1]。它不仅具有高产、优质、饲喂禽畜效果佳等特点,而且对盐碱地有明显的改良效果。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奶业、育肥业,苜蓿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筛选适应临泽县种植的高产优质苜蓿品种。[方法]选择阿迪娜、金皇后、阿尔冈金和甘农3号4个苜蓿品种在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对生产性能、营养指标进行比对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粗蛋白平均含量最高是阿迪娜,含量达19.25%,其次是金皇后、甘农3号、阿尔冈金,含量依次为19.15%、19.05%、19.0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是金皇后,31.75%,其次是阿尔冈金、阿迪娜和甘农3号,含量依次为32.75%、33.15%、33.7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是金皇后,41.9%,其次是阿迪娜、甘农3号、阿尔冈金,含量依次为41.9%、42.2%、43.05%。第二年干草产量最高是阿迪娜,达14 706 kg/hm^2,其次是金皇后、甘农3号、阿尔冈金,分别达到14 402 kg/hm^2,14 231 kg/hm^2、13 804 kg/hm^2。[结论]根据综合生产性能表现,阿迪娜是比较适应我县种植的高产优质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0.
苜蓿雄性不育系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作为“牧草之王”,是畜牧业发展中首选的重要牧草之一.近年来虽然育成了许多新品种,但我国牧草良种繁育工作,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着许多问题,远远不能满足生产上的需求,因此急需繁育大量优质高产的苜蓿新品种,而利用植物雄性不育系杂交制种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还可以避免产生假杂种,提高杂交种的纯度和质量,是获得高产优质牧草新品种和高纯度种子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雄性不育系的概述和国内外关于雄性不育系在苜蓿制种的应用情况两方面的探索,进一步提出了苜蓿雄性不育系的应用前景和主要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1.
袁柱  孙彦  陆继肖  郭郁频  冯子蓉 《草地学报》2015,23(6):1329-1335
在分析内蒙古额克托旗地区苜蓿种子生产基地土壤有效硼含量的基础上,连续2年在不同年限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上采用质量分数为0.229%,0.371%和0.600%的硼砂溶液进行花期叶面喷施,研究其对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旨在为苜蓿种子生产微肥施用方面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硼对成熟期苜蓿单株叶重和荚果重、种子产量组分、种子产量和质量有一定影响,其中单株叶重以喷施0.600%的硼砂溶液效果最好,2013和2014年分别比对照增重80.77%和35.71%,0.371%的硼砂溶液对增加单株荚果重、单株结荚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每荚果种子数以及种子增产效果最显著,2013和2014年种子单产分别为604.38和322.76 kg·hm-2,比对照增产71.35%和37.37%,正常种苗百分比分别比对照提高10.24%和21.11%,种子硬实率分别比对照降低5.16%和10.55%。因此叶面喷施合适浓度硼肥可促进生殖分配,显著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正常种苗数,降低硬实率,综合考虑以质量分数为0.371%肥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我国苜蓿种子丰产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从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丰产产量构成因素和影响因子(气候条件、地形、密度、灌溉、肥料、授粉、生长调节剂、杂草、收获时间等)方面论述了我国苜蓿种子丰产研究现状,并对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紫花苜蓿产业健康发展,该研究对引种的16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舍伯吐镇进行气候适宜性试验,对各苜蓿品种的生产表现、产量和营养品质进行研究,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苜蓿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个紫花苜蓿品种中旱地、公农1号、金皇后、敖汉综合性能表现较好,适宜在通辽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从苜蓿种子前期处理、影响苜蓿种子产量的因素(气候条件、密度、灌溉、施肥、授粉、生长调节剂、杂草防治)以及种子后期收获处理等3方面论述了我国苜蓿种子生产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苜蓿种子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袁柱  孙彦  任逸  冯子蓉 《草地学报》2016,24(4):879-885
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花期叶面喷施浓度为0.25‰,0.50‰,0.67‰和1.00‰的芸苔素内酯溶液,研究其对苜蓿生长发育、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效果,旨为苜蓿种子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适宜浓度芸苔素内酯溶液处理显著提高了生长阶段的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单株花序数量、生殖分配、收获期株高、主茎基部直径、单株荚果重以及种子产量和发芽势。其中浓度0.67‰处理,单株花序数最高,种子产量高达251.82 kg·hm-2,较对照增产78.27%。综合考虑,以浓度0.67‰处理效果最佳,对促进苜蓿的生长发育,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效果最好,0.50‰浓度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6.
苜蓿种子生产需水规律及其需水量预测预报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依据水分在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SPAC)的运移规律和农田水量平衡原理,找出不同灌溉条件下产种苜蓿Medicago sativa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确立了苜蓿种子高产稳产的关键需水期,初步得出北疆地区产种苜蓿的作物系数Kc,建立了以潜在蒸散量(ET0)为指标的苜蓿种子生产需水预测预报模型ET=Kc·ET0.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规范河北省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生产,针对河北省各个农业生态区域紫花苜蓿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对河北省各个农业生态区域中紫花苜蓿生产的环境条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贮存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尤其是针对河北省的气候条件,将紫花苜蓿播种时期划分为顶凌播种、春播、夏播和秋播4个播种时期,并对各个播种时期做出了具体要求.针对河北省坝上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对其紫花苜蓿生产中的品种选择、播种时期和收获时期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该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对河北省紫花苜蓿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将大幅度提高紫花苜蓿种植区农民的收入,促进河北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苜蓿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论述了世界上主要苜蓿Medicago sativa产业大国的苜蓿生产特点及其在品种繁育和草田管理方面的先进性,分析了我国苜蓿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苜蓿产业的国内外市场及苜蓿产业发展的良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紫花苜蓿种子生产过程中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规律,探索合理的施氮肥措施,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处理(0,45,90 和135 kg N/hm2)对敖汉苜蓿和公农1号苜蓿氮素累积量、生殖器官氮素累积量及氮素分配率的动态变化以及种子产量、质量及氮素收获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产量和氮素收获指数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但是结荚率、单株粒重、千粒重和种子质量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两个苜蓿品种的氮素累积量及氮素分配率的动态变化表现不一致。根据两个苜蓿品种需氮规律可得出,在返青期一次性施氮肥不能满足紫花苜蓿的需氮规律。其合理的施肥措施是:敖汉苜蓿在现蕾期追施45 kg N/hm2,开花期不施,结荚期补施90 kg N/hm2;公农1号苜蓿在现蕾期不施肥,开花期追施45 kg N/hm2,结荚期补施45 kg N/hm2。研究结果初步确定了赤峰地区苜蓿种子生产田的需氮肥规律及适宜施氮量,为苜蓿种子生产过程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