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兴安岭的红松采伐后,在采伐迹地上最先更新起来的是白桦,山杨以及其它阔叶树,其中以白桦为最多。如果在采伐迹地上同时采用人工更新红松,这就很容易形成人工的红松和天然更新的白桦构成针阔复层混交林,而在迹地上天然更新起来的白桦生长迅速,密度大,分布不均,若不及时的调节上层白桦林的密度,适时进行透光抚育,下层的红松就要处于被压状态。为此,我们通过对红松在不同郁闭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和白桦的胸径与冠幅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红松和白桦混交林定量透光抚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红松林的更新与采伐是东北地区红松集约经营的重要阶段,采伐与更新的主要措施直接影响森林营造,如何提供可持续经营的采伐与更新方式,既可以实现木材的可持续增长,又能够实现青山绿水,持续不断,永久利用,如果更新与采伐措施不符合生态生长的客观规律,轻则会导致红松资源大规模减少,重则造成严重的土壤荒漠化,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林区内与周边环境的人民生命财产将受到严重的威胁。根据生产实践的需求,对于红松林采伐更新方式的确定方法加以研究,得出综合的数据分析,为今后提升红松合理的采伐更新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3.
红松阔叶林是东北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系的地带性森林生态系,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演替和适应中形成的稳定的森林动植物群系。在我国各种森林生态中是经济价值最高的。关于红松阔叶林的主伐与更新问题,早为中外林学家所重视。俄国林务官B.A 依凡什凯维奇,对牡丹江方面的红松阔叶林,主张三次采伐的渐伐,以达天然更新的目的。日本林学家松川恭佐提出森林构成群施  相似文献   

4.
红松种群的天然更新一直是植被生态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深刻了解红松天然更新过程,从红松土壤种子库、幼苗库、种群结构和动态以及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等方面,对其天然更新状况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综述和探讨,认为:红松的种子库和幼苗库可能由于松果采摘,其储藏量在减少;红松种群天然更新主要受鸟兽、林分郁闭度、林窗、森林采伐等生态因子的影响。建议采取控制松果采摘,保护野生动物,适度采伐或择伐,栽针保阔等措施来保护和维持红松林群落的发展和稳定更新。  相似文献   

5.
东港市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年更新面积约150hm2,为探索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的最佳树种,对其进行更新树种生长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更新红松林的保存率以及树高、胸径生长量都明显优于其它树种。因此,建议在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上尽量更新红松,立地条件好的小班,可适当更新板栗。  相似文献   

6.
说明:我在去年八月有机会去长白山林区,了解了全区以择伐作业为主的红松天然更新的情况,更幸运的是又看到了二十年前调查过的,距今四十三年前阔叶红松林的“清扫采伐”(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情况,遗憾的是非常不理想。黑龙江省的红松天然更新情况,也是如此,长此下去,东北林区红松的前途是不堪设想的,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看到这种严重情况,迫使我取出1963年写的这篇东西——红松的更新规律性的初步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落叶松人工纯林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2005年秋对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进行疏伐,林冠下栽植4年生红松,2012年秋对上层长白落叶松进行生长伐,设计轻度、中度和强度3种采伐强度,并设置一组对照。分析5 a后不同采伐强度对上层木长白落叶松及冠下红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层长白落叶松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中度采伐和强度采伐的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平均生长率差异不显著;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加,冠下红松的地径、平均胸径、树高和冠幅逐渐变大,差异显著。综合考虑,对于45年生长白落叶松林,冠下更新红松,红松更新7 a后,再次对上层长白落叶松进行中度采伐,林分保留株数200株·hm~(-2),目标树保留株数120株·hm~(-2),郁闭度0.5较为适宜。为了培育落叶松大径材,可将培育年限延长1个龄级,即51 a以上。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林区次生阔叶林冠下红松人工更新与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白山林区林隙环境、林隙对红松生长的影响及肛伐强度对阔叶树生长、红松更新的研究,为科学地确定上红松更佳的最佳上层郁闭度,提高林分生长量,确定红松采伐年龄,促进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  相似文献   

9.
红松是辽宁省主要用材树种,近几年绝大部分是在采伐迹地上更新红松,为探索不同整地方式对红松生长的影响,对不同整地方式的人工更新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穴状整地造林保存率以及树高、胸径生长明显优于其他整地方式。因此,建议在土层较薄、水肥条件差的迹地更新红松,最好在前1年进行穴状整地,保证一次成林。在土壤肥沃、立地条件好的迹地伐后可以不整地及时更新,不仅节省了整地费用,而且使林地尽快利用。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对辽宁东部落叶松大径材培育林分分析,提出了伐前更新红松的造林模式、异砧嫁接、病虫害防治和上层木采伐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以期为辽宁东部落叶松大径材培育林分的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人工落叶松采伐迹地更新针叶树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落叶松采伐迹地上更新长白落叶松、樟子松,红松、云杉,与荒山荒地造林相比,长白落叶松增长4.2%,樟子松,红松、云杉增产幅度在35.3%至38.5%之间。  相似文献   

12.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采伐迹地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是全国木材生产的重要基地,森林开发利用已有30多年历史。目前森林面积和蓄积量锐减,如何加速森林恢复的进程,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本文根据多年试验和调查资料,分析了红松早期生长特点和各类型采伐迹地更新的过程,并根据森林演替发展趋向,探讨阔叶红松林恢复的措施。全文强调既积极进行人工更新,又要充分利用红松天然更新的潜在力量,并与森林抚育和合理采伐相结合,以期全面加快阔叶红松林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红松是我国珍贵的用材树种,而阔叶红松林,又是我省当前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对阔叶红松林的采伐与更新大家十分关注.林业研究部门,从不同角度,对阔叶红松林进行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意见,虽说是看法不一,争论很大,但对促进阔叶红松林采伐与更新的开展,仍然是有益的. 我所于一九五七年以来就开展了阔叶红松林的主伐与更新的研究.经历了十几年的观测与资料累积.为此,本文在已往调查的基础上,学习生产实践中的经验,着重从阔叶红松林的天然更新效果、林分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经营采伐的关键是更新。能否营造起速生丰产林,是经营采伐中首先应考虑的问题。通过初步试验认为,只要在采伐后能及时更新,并相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新的一代林分是能够速生丰产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抚顺地区次生林综合经营“示范林”建设工程和红松“果材林”建设工程冠下更新的红松长势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了红松冠下更新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红松冠下更新经营问题和经营现状并提出经营对策,为红松冠下更新经营和林业长远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云冷杉过伐林主要树种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长白山针阔比9∶1、8∶2、7∶3的云冷杉过伐混交林,探讨直径结构、空间格局、蓄积生长、林下更新以及植物多样性等林分结构问题,为恢复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提出结构调整思路。研究表明:由于过去以不合理的非经营性采伐,红松成主要择伐对象,红松不同年份各径阶株数变化幅度较大,直径18 cm开始出现缺损株数现象,缺乏中、大径组株数,导致母树数量、结实量和种源减少,造成在主要树种中红松更新最差的问题,不利于林分正向演替。不同针阔比混交林空间格局与其主要树种空间格局并非完全一致,在同一林分不同树种间存在差异。针阔比9∶1、8∶2、7∶3的混交林空间格局分别为随机分布、聚集分布和均匀分布。其中,红松分布格局主要呈聚集分布。因此,恢复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以红松和珍贵阔叶树种作为目标树种,采取目标树培育方法,伐除影响其更新和生长的林木,而将云冷杉和一般阔叶树作为伴生树种,逐渐减少云冷杉的优势,最终逐渐恢复成红松阔叶混交林;对针阔比8∶2和7∶3混交林红松分布格局,采取人工补植、间伐等措施,结合天然更新,向随机分布进行调整;采取人工补植、清理母树周围枯枝落叶层等措施人工辅助红松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7.
辽阳县的红松资源现已基本采伐殆尽,文章就辽阳县红松资源现状,提出了红松的持续经营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家知道,秦岭、巴山林区是我省森林资源比较集中的地方,是林业生产的主战场。采伐和更新是森林经营中两个重要问题,是前后衔接的两个生产阶段,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没有采伐就没有更新,采伐是对森林的开发利用,更新是对森林的恢复或重建。所以,采伐时就要为更新创造条件,更新必须跟上采伐。采伐方式和更新方式是一个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生产问题。各种采伐更新方式都有其适用性。多年来,由于各种复杂的原  相似文献   

19.
徐存宝  王长山 《林业科技》1992,17(4):22-23,12
在天然红松母树林内进行透光抚育,既可保持森林环境,又可将生长衰退林木清除利用。但广泛运用这种作业方式,不仅缺乏实施经验,而且象采伐强度、采伐木的选择标准、采伐的最佳间隔期等技术问题还未解决。为此,我们从1973年起,有计划地进行了透光抚育试验。研究的初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红松、油松、落叶松人工林及次生林皆伐迹地上红松幼林的生长和土壤养分含量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红松迹地上更新的红松成活率和保存率低,幼林生长缓慢,土壤养分含量低;次生林和油松迹地上红松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在90%以上,幼林生长快,土壤养分含量较高;落叶松迹地上红松也能正常生长。指出营建红松速生丰产林,应以次生林皆伐迹地为其最佳宜林地。红松采伐迹地不应继续营造红松,应以改善林地条件、恢复其生产力为目的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