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阔叶红松林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研究内容和方法我们于1985—1987年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生物量的测定是在凉水自然保护区的阔叶红松林内进行的。林龄220年,组成8红2椴,林分平均高23.1m,平均直径37.4cm。其中红松平均高27.2m,平均直径45.2cm,密度622株/ha,针  相似文献   
2.
混交林有改良土壤、防火、抗病、抗虫能力强等优点,经营混交林是林业生产所提倡的主要目标。不过混交林营造技术复杂,用工量大,扶育措施还要跟上,因此造价较高,所以混交林造的很少。我场营造的几处混交林都是面积不大的、试验性的,目的是为今后这方面的进一步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庇荫的光照特点及对红松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松人工更新的幼年处在什么样的光照条件下比较合适,对这个问题曾有过不少作者(1—7)做了探讨。尽管观点上尚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即庇荫条件对红松人工更新幼年的生长与存活是有好处的。本文的目的主要在探讨庇荫条件下的光照特点和找出与红松幼年生长关系密切的那些光照特点,从而为红松的人工更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位的高低对森林树种的分布与林木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森林植被按水分梯度的排列也与地下水位有密切关系。了解地下水位在生长季节的变化,对研究森林的群落结构与演替都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凋落物的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在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内五年试验结果,从1984年起对红松、籽椴、色木、白桦和蒙古栎凋落物进行分解研究。分解过程经离散、粘连、半分解、分解。不同树种间分解速度差异很大,而红松林内不同林型间小于树种间差异。根据二年的分解实测数据,建立了分解速率与分解时间的数学模型,按计算机给出的参量,计算出凋落物分解到95%和98%所需时间。但在现实林分中凋落物混合在一起,并非单一凋落物孤立分解,不同凋落物协同分解,大约处于一种中等分解水平。  相似文献   
6.
森林工业的科技进步取决于先进技术装备的应用,生态学角度所允许的并具有经济效益的技术应立足于伐区的基本特征,如林木蓄积、林分组成,单株平均材积,伐区地形、土壤承受能力等。本文绘出了伐区基本特征的回归模型,表现伐区特征概率分布的共同规律,可用来予告伐区技术装备的应用量和进行伐区的分类。  相似文献   
7.
红松幼树的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在庇荫条件和光照条件下,红松幼树营养特点的研究。于1984—1986年每隔10—15天定期地测定了红松枝叶的鲜重和干重,并分析了营养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庇荫条件下幼树有正常的N、P、K、Cu等元素的含量,有较低的Ca、Fe元素含量和较高的Mn元素含量。由于生长季中期对营养N、P、K等元素感到不足。因此,在营林过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改善营养状况是加速幼树生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本地乡土树种,是阔叶红松林的优势树种,以坡地为主,分布在从山麓到山脊的各种地形部位上,构成大面积的原始林。红松的采伐迹地,多数仍用红松进行了人工更新。凉水林场的人工红松林,最早造于1954年,大量造于1958—1960年的大跃进期间,1961年后也有少量栽植。初植密度有4400,5000,6600和10000  相似文献   
9.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采伐迹地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是全国木材生产的重要基地,森林开发利用已有30多年历史。目前森林面积和蓄积量锐减,如何加速森林恢复的进程,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本文根据多年试验和调查资料,分析了红松早期生长特点和各类型采伐迹地更新的过程,并根据森林演替发展趋向,探讨阔叶红松林恢复的措施。全文强调既积极进行人工更新,又要充分利用红松天然更新的潜在力量,并与森林抚育和合理采伐相结合,以期全面加快阔叶红松林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大革命以来,人工林扶育间伐在各地陆续展开。通过扶育间伐,得到如下三个效果:一是收到了各种规格的小径木,支援国民经济建设;二是改变了林分结构;三是改善了林地生态条件。后二者具有重要的林学意义,是扶育林勿的重要目的。从林分结构来说,间伐扶育后,林分的组成、密度、于闭度、树高、直径、下木的种类和数量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