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对比研究了划区轮牧和自由放牧两种放牧制度对草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划区轮牧与自由放牧相比,表层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土壤机械组成优化;划区轮牧表层土壤质地有所改善;土壤中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以及有机质含量均较自由放牧区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确定了新源县则克台镇春秋草地的4种利用方式:打草、自由放牧、分段放牧、划区轮牧,对比分析了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自由放牧方式土壤砂粒含量最高,平均达到21.23%,粉粒含量最低,且在10~20 cm土层显著高于划区轮牧方式(P<0.05)。4种利用方式下,土壤容重为1.08~1.26 g·cm-3,土壤没有表现出压实效应。放牧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高于打草地,其中,划区轮牧和自由放牧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分段放牧方式,自由放牧方式仅使土壤表层碱解氮显著升高,其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的含量均低于分段放牧和划区轮牧。因此,划区轮牧和分段放牧是研究区较为合理的利用方式,可防止土壤养分降低。但是,与划区轮牧相比,分段放牧使土壤表层砂粒含量增高,容重增大,有机质含量降低,所以,采用分段放牧时,应适当降低利用强度。  相似文献   

3.
《草业科学》2012,29(1)
通过调查确定了新源县则克台镇春秋草地的4种利用方式:打草、自由放牧、分段放牧、划区轮牧,对比分析了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自由放牧方式土壤砂粒含量最高,平均达到21.23%,粉粒含量最低,且在10~20cm土层显著高于划区轮牧方式(P〈0.05)。4种利用方式下,土壤容重为1.08~1.26g·cm^-1,土壤没有表现出压实效应。放牧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高于打草地,其中,划区轮牧和自由放牧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分段放牧方式,自由放牧方式仅使土壤表层碱解氮显著升高,其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的含量均低于分段放牧和划区轮牧。因此,划区轮牧和分段放牧是研究区较为合理的利用方式,可防止土壤养分降低。但是,与划区轮牧相比,分段放牧使土壤表层砂粒含量增高,容重增大,有机质含量降低,所以,采用分段放牧时,应适当降低利用强度。  相似文献   

4.
不同放牧制度对亚高山草甸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亚高山草甸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自由放牧和划区轮牧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改变放牧制度对草地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不显著,理化性质对其响应程度亦有所不同。轮牧土壤碱解氮、有机质的含量稍低于自由放牧,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的含量均高于自由放牧。不同放牧制度对草地土壤容重、孔隙度、机械组成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不同放牧制度对荒漠草原表层土壤氮素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制度下表层土壤氮素含量为研究对象,采用GS+软件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异质性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划区轮牧区表层士壤碱解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区和自由放牧区,土壤全氮含量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样点间土壤氮素含量差异表明,表层土壤氮素含量存在空间异质性.划区轮牧使得土壤碱解氮含量和土壤全氮含量空间分布受随机因素影响大,自由放牧使土壤全氮含量空间分布受随机因素影响大,围封状态的对照区土壤碱解氮含量和土壤全氮含量空间分布几乎不受随机因素影响.划区轮牧能够减小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的异质性,自由放牧导致表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空间差异较大.在划区轮牧区,土壤碱解氮含量和土壤全氮含量空间分布都比较均匀,呈片状分布,自由轮牧区土壤碱解氮整体呈破碎斑块分布.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草甸草原,针对划区轮牧和自由放牧对植物群落及主要植物种群的影响进行做了比较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羊草的高度、盖度和密度在划区轮牧区较在自由放牧区高,说明划区轮牧有利于多年生根茎禾草的繁殖,对一年生植物的生长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2)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划区轮牧区均高于自由放牧区,说明划区轮牧较自由放牧更有利于提高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度。(3)植物群落总的地上现存量划区轮牧较自由放牧高,说明划区轮牧较自由放牧能够保持群落具有更高的地上现存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利用方式下新疆春秋牧场植物群落特征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月、6月和8月3个时期,对打草、自由放牧、分段放牧和划区轮牧4种利用方式下春秋牧场群落组成和数量特征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各利用方式从春季到秋季,物种数逐渐降低,划区轮牧型在各季节物种数均最多;数量特征在季节间具有相对一致的变化趋势,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4月份均以打草型最高,而6月和8月以划区轮牧型最高。暖季累计地上生物量为划区轮牧>打草>自由放牧>分段放牧。划区轮牧无论在维护草地群落结构稳定性,还是在提高群落数量特征和生产性能上均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分段放牧具有潜在的优势;打草不放牧将不利于草地的更新和繁衍;长期自由放牧则不利于草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群落特征对不同放牧制度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划区轮牧和自由放牧两种放牧制度植物群落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的密度在自由放牧区显著高于划区轮牧区,高度、盖度不同放牧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贝加尔针茅高度和盖度轮牧区显著高于自由放牧区,密度对照区显著高于两放牧处理区;苔草高度、盖度和密度自由放牧区高于划区轮牧区.Margalef丰富度指数、S...  相似文献   

9.
研究放牧对草地碳氮储量及固持的影响对草地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荒漠草原为对象,研究了封育、自由放牧和暖季轮牧下0~40 cm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及碳氮固持特征。结果表明:1) 经过5年放牧,土壤碳氮含量暖季轮牧最高,分别为5.66±0.32 g·kg-1和0.32±0.01 g·kg-1,自由放牧最低。随土层的加深,有机碳含量在暖季轮牧处理中增加,封育和自由放牧变化不显著;氮含量3种处理垂直变化均不显著。自由放牧碳氮比最高,达到26.98±1.05,暖季轮牧最低。0~40 cm土壤碳氮储量表现为暖季轮牧>封育>自由放牧。2)以封育为对照,碳氮固持量和固持速率呈暖季轮牧>封育>自由放牧。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碳氮储量、固持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相关性(P<0.05);与物种多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0.001)。研究认为,从土壤碳氮储量及固持考虑,暖季轮牧的草地利用方式更有利于研究区荒漠草原碳汇能力提升和草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草原划区轮牧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原划区轮牧技术应用研究”是科技厅“十五”重点攻关项目。主要研究根据不同类型草地生物量、牧草再生率,计算出合理的载畜量进行自由放牧与划区轮牧的对比研究,制定出不同草地类型轮牧小区数目、放牧天数、放牧频率、放牧周期等主要技术参数。该项目边研究、边推广,结合承包到户的家庭牧场在全区20个旗县200余万亩草地上推广应用划区轮牧技术,效果显著。本文论述了划区轮牧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效果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姚爱兴  王培 《草地学报》1996,4(2):95-102
本项试验在湖南南山牧场进行,旨在研究不同放牧制度下奶牛对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土壤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影响。表明,放牧制度对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土壤的物理结构有一定影响。轮牧草地上土壤的容重较小,含水量较高,孔隙度增加;而连续放牧使土壤的紧实度增加,容重上升,透气为差,含水量下降;放牧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将随着土 深度的增加而减轻,轮牧草地的土壤多数养分尤其是速效和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连牧草地。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放牧制度对谢尔塔拉地区天然草地土壤物理性状以及对三河牛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制度对土壤含水量、容重和孔隙度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轮牧区土壤含水量和容重均高于连牧区。放牧制度对泌乳量影响显著,轮牧区的产奶量提高了近25%(p<0.05),但放牧制度对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影响不大(p>0.05)。  相似文献   

13.
喀纳斯草地群落和土壤理化特征对放牧干扰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不同放牧干扰强度下喀纳斯草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及土壤养分分布与植物群落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高度下降,生物量减少,盖度降低,密度则在一定放牧强度内呈增加趋势;土壤容重在0~10 cm土层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土壤含水量在0~10 cm土层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两者在重牧与极牧阶段均无差异(P>0.05);从轻牧到重牧,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在土壤表层(0~10 cm)均呈下降趋势,到极牧阶段又上升,而土壤速效钾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的分布与植物群落高度和生物量呈正相关,且土壤有机质与植物群落高度和生物量相关性显著(P<0.05),土壤有效磷、速效钾与植物群落特征均表现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放牧管理模式下高寒草甸草原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对青藏高原东缘禁牧(NG)、全生长季休牧(RG)、传统夏季休牧(TG)和连续放牧(CG)4种放牧管理模式下高寒草甸草原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NG显著增加了0~30cm土层有机质含量,RG和TG显著增加了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2)NG,RG和TG显著提高了高寒草甸草原0~30cm土层全氮含量和20~30cm土层速效氮含量,而降低了0~10cm土层的速效氮含量;(3)NG,RG和TG显著提高了高寒草甸草原0~30cm土层全磷和速效磷含量;(4)不同模式放牧对高寒草甸草原土壤全钾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总体上,NG,RG和TG高于CG;NG,RG和TG降低了0~10cm土层速效钾含量,而显著增加了10~30cm土层速效钾含量。连续放牧使土壤养分流失严重,从而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而禁牧和季节性休牧能有效增加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草原土壤的养分含量,是该区和类似区域草地放牧管理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5.
放牧强度对土壤物理性状和速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北三江平原放牧季6月中旬~9月中旬,设置3个放牧强度即轻度(0.87头牛/hm2),中度(1.42头牛/hm2)和重度(1.94头牛/hm2),以不放牧作为对照,观测不同放牧强度对小叶章草地土壤物理性状和速效养分变化的影响。2010年放牧结果表明:放牧对土壤浅层物理性状产生影响,对土壤深层性状影响微弱。重度放牧强度下土壤含水量0~10cm最低,为42.84%,并与其他放牧处理产生差异(P<0.05);放牧对土壤容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0~5cm的土层,与对照相比放牧处理对土壤容重略有增加趋势,放牧对土壤深层容重不能产生显著影响(P>0.05);家畜对土壤有夯实作用,土壤孔隙度随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重度放牧土壤孔隙度最低,与对照相比降10.8%并与其产生显著差异(P<0.05)。放牧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表现在,重度放牧降低0~10cm的土层速效氮含量,其他放牧强度对小叶章草地土壤速效氮的影响微弱,各放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放牧强度与对照相比对速效磷含量影响微弱;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较对照下降1.72%,3.8%和8.2%,但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放牧对小叶章草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of an irrigated grass/legume pasture was determined using Merino ewes on rotational and continuous grazing systems. The clover content of the pasture declined, while the grass content increased under both systems. The lucerne content of the rotationally‐grazed pastures did not change, but lucerne failed to persist under continuous grazing. Rotational grazing resulted in a lower clover content and, consequently, in a lower production per individual animal at low stocking rates during two seasons, but in a higher pasture production and grazing capacity, than under continuous grazing. At high stocking rates the individual animal production was, however, highest under rotational grazing, resulting in a higher animal production per ha than under continuous grazing.  相似文献   

17.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典型草原区封育恢复中天然放牧草场,进行毛肉兼用细毛羊的暖季放牧试验.采用2×5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定不同放牧方式(不放牧,连续放牧,四区、五区、六区轮牧)及2种放牧强度(1.0,1.4 hm2/un.sh),运用酶分析方法分析比较了围封过程中放牧绵羊对封育草场牧草细胞壁成分月动态变化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暖季放牧期内,不同放牧区牧草营养物质含量主要受到放牧方式的显著影响(P<0.05).具体表现为,不放牧处理牧草细胞壁有机物(OCW)含量始终显著低于各放牧处理,不同放牧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划区轮牧处理牧草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消化性部分且显著高于连续放牧处理;不放牧处理牧草始终保持着较高的Oa和较低的Ob,而连续放牧处理与其相反,各轮牧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轮牧处理总可消化养分(TDN)和代谢能(ME)含量较高,尤其在牧草生长旺盛期(八月份),六区轮牧放牧场牧草可利用营养物质含量最高,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