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黑曲霉FnD5-2产木聚糖酶液体发酵及酶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黑曲霉FnD5-2产木聚糖酶液体发酵及酶学特性。选用黑曲霉FnD5-2为出发菌株,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设计、盐析等试验方法,开展木聚糖酶发酵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工作。结果表明:最适发酵条件为28℃、pH5.0、Tween80添加量1.5 mL、脱脂豆粉添加量4 g/100mL、培养基装液量50 mL。黑曲霉木聚糖酶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5.0;在4~50℃及pH 4~6的条件下稳定性较好;Mg2+、Fe2+、K+、Ca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Co2+、Cu2+、Na+、Mn2+对该酶有抑制作用,Mn2+的抑制作用最强,蔗糖对酶液的保护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2.
试验为研究纳豆芽孢杆菌NY-1产蛋白酶的酶学性质,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该菌株并获得粗酶液,之后分别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对粗酶液中蛋白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5 ℃,最适反应pH为9.0,45 ℃时有较好的热稳定性,pH 8.0~9.0有较好的pH稳定性。金属离子Mn2+和Zn2+对该蛋白酶活性有激活作用,Fe2+、Cu2+和Mg2+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索锰过氧化物酶(MnP)产生菌的最佳固态发酵工艺条件。以MnP产生菌出发,首先确定Mn2+质量浓度和表面活性剂对MnP活性的影响优化培养基,进而探索最佳发酵条件。以菌种驯化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基质含水率作为主要观察因素,以MnP活性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固态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的最佳培育条件为在培养基中加入质量浓度为0.015mmol/g的Mn2+和质量浓度为0.1%的吐温-20。发酵时间为5d,菌悬液接种量为0.5%,培养温度为37℃,固态培养基基质含水率为85%。经测定,MnP活性提高到20.69U/g。  相似文献   

4.
短小芽孢杆菌B-15产酶条件的优化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实验室分离短小芽孢杆菌B-15能降解羽毛角蛋白生产角蛋白酶,本试验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羽毛发酵培养基中,B-15产酶的最佳辅助碳源为葡萄糖.最佳辅助氮源为酵母粉,最佳接种量为2%,培养基最佳初始pH值为7.0,产酶最佳温度为30℃,最佳培养时问为48 h.在以上条件下培养,角蛋白酶活力可达2.03 U/mL,是优化前的2.5倍.对B-15所产的角蛋白酶进行了粗酶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酶最佳反应温度为55℃;最佳反应pH值为7.0;pH 5.5~8.0时酶活力较稳定,可达最大酶活力的70%以上.Mg2 对酶有激活作用,Fe3 对酶有抑制作用.羽毛被降解后,其残渣和发酵后的液体可以作为动物的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5.
利用筛选培养基从不同豆制品作坊附近的土样中筛选出一株产α-半乳糖苷酶的菌株D-1,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及所产的α-半乳糖苷酶进行酶学特性研究。研究表明,菌株D-1为Aspergillus niger,此菌株所产α-半乳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是55℃,在60℃以下热稳定性较好;最适反应pH值为5.0,在pH值3.0~5.5范围内稳定性较好,相对酶活>64.1%;Mg2+、Na+、Pb2+、K+、Mn2+、Co2+、Al3+对α-半乳糖苷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Cu2+和Fe3+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而Ca2+、EDTA(乙二胺四乙酸)、Zn2+对α-半乳糖苷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采用DNS法对一种微生物产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37℃和5.5。该酶是一种耐热酶,在有底物保护条件下,酶的热稳定性可大幅度提高。酶的pH稳定性范围为5.0~7.0。金属离子Ba2 、K 对酶都有激活作用,Cu2 、Ca2 、Fe3 、Mn2 、Zn2 、Fe2 对酶起抑制作用。该酶对纤维素类底物具有较强的分解作用,对茶叶多糖分解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产淀粉酶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21的酶活,试验采用紫外线对该菌株进行诱变,并对该淀粉酶的部分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淀粉酶酶活由出发株的32.96 U/mL增加到86.24 U/mL,比原菌株酶活提高了161.65%。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7.0,在30~40℃,pH值为5.0~8.0条件下较稳定。Ca2+和Mn2+对酶有激活作用,Cu2+、Zn2+对酶有抑制作用,而Mg2+、Fe2+对其影响较小。说明筛选出1株产酶活性较强的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8.
从青藏高原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木聚糖酶较高的菌株Neurospora crassa SD10。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和酶学性质探究。结果表明,菌株SD10最佳发酵条件为:麸皮30 g/L、蛋白胨20 g/L、Mn2+0.5 g/L、培养温度33℃、转速230 r/min、接种量2%、初始pH值8.0、发酵时间84 h。菌株产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 H值为6.0,在40~50℃和pH值4.0~8.0时有较好的稳定性,能保持80%以上酶活力,Fe2+、Zn2+、K+对酶活力有促进作用,Na+、Mg2+、Ca2+、Mn2+、Cu2+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Neurospora crassa SD10优化后产木聚糖酶活力达9.4 U/mL,所产木聚糖酶具有良好的pH值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以黑白花奶牛的新鲜奶为原料,研究了微生物酶和小牛皱胃酶的最适作用温度、热稳定性、酸度影响、pH稳定性、金属离子及有机溶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酶和小牛皱胃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分别为65℃和60℃;两种酶在温度分别低于50℃和45℃时,热稳定性较好;二者的活力随酸度增加而上升,并且在pH值为4时其稳定性最好;Ca2+、Fe2+是两种酶的激活剂,Cu2+是二者的抑制剂,Na+、Mg2+对二者无显著影响;丙酮有一定的促凝乳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pH值对混菌发酵产CMC酶、蛋白酶的影响,得出发酵基质的最佳pH值为5.0;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混菌比例对混菌发酵产酶的影响,得出混菌发酵产CMC酶的最佳混菌比例为4:2:2,产蛋白酶的最佳混菌比例为2:4:2;研究单菌发酵产CMC酶、蛋白酶的情况,测得单菌发酵产CMC酶的最高酶活力为3424.96U/g,产蛋白酶的最高酶活力为92.16U/g;而混菌发酵产CMC酶的最高酶活力为4892.80U/g,产蛋白酶的最高酶活力为437.76U/g。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温度、pH值、转速这3个因素对混菌发酵产CMC酶、蛋白酶的影响,测得混菌发酵产CMC酶的最佳条件是:pH5.0、温度38℃、转速150r/min;产蛋白酶的最佳条件是:pH6.0、温度38℃、转速140r/min。  相似文献   

11.
绵果荠是分布在新疆北部准噶尔荒漠中的十字花科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本研究为探讨绵果荠愈伤组织诱导条件,以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苗龄、培养基种类、蔗糖浓度和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条件为:苗龄14 d、培养基为MS+1.0 mg/L IBA+0.1 mg/L BAP、含糖量3%、温度25℃和光照为黑暗。2)愈伤组织生长的适宜条件是光照16 h/d和温度25℃。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天然染料改善真丝性能有利于环保和人体健康。研究了以天然薯莨提取液为染料,应用汽蒸染色方法对真丝织物进行染色增重的最佳工艺,比较了分别用Fe3+、Cu2+、Cr6+3种金属离子进行后处理的改性效果。薯莨提取液对真丝增重的最佳工艺是:汽蒸温度110℃、湿度85%,汽蒸8次,汽蒸时间4 min,带液率180%、含固量6.28%。用Fe3+、Cu2+、Cr6+金属离子后处理的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12、10、10 g/L。Fe3+、Cr6+后处理的真丝织物其增重率随离子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而Cu2+后处理的真丝织物增重率在离子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有所降低。用Fe3+后处理的真丝织物颜色最深,呈红黑色;用Cu2+后处理的真丝织物颜色偏深,色相在红黄之间;用Cr6+后处理的真丝织物偏暗黄色。3种金属离子用于染色真丝织物的后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薯莨提取液染色增重真丝的色牢度和拒水性能,能明显提高真丝织物的紫外屏蔽性能,其中经Cr6+后处理的真丝织物拒水性能和紫外屏蔽性能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植物乳杆菌XN1904E胞外多糖产量,考察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碳源和氮源对植物乳杆菌XN1904E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植物乳杆菌XN1904E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5、培养温度37 ℃、半乳糖为最适碳源、鱼蛋白胨为最适氮源,此条件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XN1904E胞外多糖产量为235.41 mg/L;植物乳杆菌XN1904E胞外多糖水溶液(0.2 mg/mL)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率为27.54%,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对一株杜仲树皮内生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的内切纤维素酶(CMCase)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分析,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CMCase的相关特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优化pH、接种量、温度、时间、碳源和氮源等发酵条件,并探讨温度、pH、底物专一性、金属离子及表面活性剂对CMCase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玉米秸秆为碳源(30 g/L)、豆粕为氮源(30 g/L)、3%接菌量、pH 7.0的条件下37℃培养48 h,贝莱斯芽孢杆菌157的CMCase最高可达(5.14±0.18) U/mL。经CMCase酶学性质分析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157的最适酶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为5.0;温度稳定性试验发现,在40和50℃时,相对剩余酶活力均高于80%,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力逐渐降低,当温度高于55℃,相对剩余酶活力约为50%;pH稳定性试验发现,在pH 5.0~10.0之间耐受性良好,相对剩余酶活力均高于90%,随作用时间的延长,相对剩余酶活力变化不大。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属于典型内切型纤维素酶。Na^+、Mg2+、Ca2+可促进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酶活力,而Co2+、Hg2+、Fe2+、Cu2+和SDS抑制CMCase酶活力;表面活性剂Tween-80、Tween-20、Triton X-100对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无影响。本试验通过对贝莱斯芽孢杆菌157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及CMCase酶学性质分析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具有产酶量高,耐受pH范围广的特点,在饲料添加剂、洗涤剂和造纸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佟莉蓉  王娟  宋雨  倪顺刚 《草地学报》2021,29(3):457-464
为揭示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花粉的育性并为其花粉活力检测提供一种高效方法,本试验以达乌里胡枝子新鲜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液体培养基,研究了蔗糖、硼酸、氯化钙浓度、采样时间、温度、光照和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中,适宜花粉萌发的培养基配方为20 g·L-1蔗糖+ 40 mg·L-1硼酸+ 80 mg·L-1氯化钙,最佳镜检时间为6 h,最适采样时间为中午12:00,最适培养条件为黑暗条件下25℃,最适贮藏温度为—20℃。本试验表明,达乌里胡枝子花粉总体上活力较高,花粉离体液体培养是一种高效、简单、快捷、可靠的检测方法,但在培养条件的选择上应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16.
从珠芽蓼中分离的内生细菌ZA1对马铃薯坏疽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鉴定为莫海威芽孢杆菌。本文通过平板对峙法对ZA1分泌物抑制马铃薯坏疽病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ZA1抑菌粗提物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ZA1的最佳培养基为B培养液,最佳发酵温度为17.8℃,培养基的最佳pH是6.9,150 mL三角瓶的最佳装液量为20 mL,最佳培养方式为暗处理振动培养96 h,经对ZA1进行优化培养,其对马铃薯坏疽病菌的EC50=0.1228 μL/mL,是优化前EC50=4.5888 μL/mL的37倍。ZA1的抑菌粗提物90℃下处理2 h,其相对活性达到76.62%,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对紫外线照射30 min后相对活性差异不明显; pH为3和11时,其相对活性分别为92.87%和85.11%;对蛋白酶和Ag+、Cu2+、Zn2+和Fe3+等金属离子不敏感,经Ag+处理后的相对活性可达到86.93%。  相似文献   

17.
以肉肝胃酶消化汤作为培养基,对同一A型产气荚膜杆菌分离株在33℃、35℃、37℃、39℃下培养,每个温度分别培养6h,7h,8h,10h,之后提取出每组的毒素,分别测定小白鼠的最小致死量,以确定最佳产毒条件,其中在35℃、7h产毒最强。按不同剂量进行接种,发现接种剂量对产气荚膜梭菌产毒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独一味是青藏高原区濒危保护药用植物,幼株抗寒性较差,为揭示外源Ca2+对调控野生抚育独一味幼株抗寒效应,对甘肃玛曲县野生抚育的独一味幼株带土坨全株移植培养盆,采用不同浓度CaCl2溶液(0,5,10,15,20 和25 mmol·L-1)喷施,以喷蒸馏水为对照,然后将培养盆分别置于4,0和-4 ℃处理24 h,对照留置25 ℃,处理结束测定叶片膜稳态性、渗透调节机能、膜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根系三苯基氯化四氮唑还原活力等抗逆指标,旨在探寻提高野生独一味幼株抗寒性的栽培生理调控方法,为独一味野生抚育和驯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外源钙对低温处理后独一味抗逆指标具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因处理浓度的不同而异,以喷施15 mmol·L-1 CaCl2的作用效果最佳,可通过调控叶片可溶性糖和抗氧化酶活性保护膜系统的稳态性和完整性,使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增强了根系活力,有效提高了野生独一味幼株的抗寒性,在独一味野生抚育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稳定的肉苁蓉资源,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以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 Ma)的肉质茎为研究材料,诱导出愈伤组织并继代培养,建立一种稳定的肉苁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研究结果表明:①肉苁蓉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体系为:MS+PVP 2 000 mg/L+2,4-D 2.0 mg/L+KT 0.5 mg/L+GA3 1.0 mg/L+蔗糖30 g+琼脂7.0 g/L,pH值为5.8,培养条件为:光照12 h/d、温度(25±1)℃;其中,淡黄色的肉苁蓉愈伤组织为高产细胞株系。②肉苁蓉细胞的悬浮培养体系为:B5+ GA3 2.0 mg/L+6-BA 0.5 mg/L+2,4-D 0.2 mg/L+蔗糖30 g/L,pH值为5.8,培养条件为:光照18 h/d、培养温度(25±1)℃、摇床转速110 r/min。③细胞接种浓度为4.0 gDW/L时,细胞干重达到最大值,为12.350 gDW/L,该体系为最佳培养体系。该研究建立了肉苁蓉愈伤组织培养体系和稳定的肉苁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