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试验采用体外产气量法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棉籽油对绵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棉籽油的添加水平分别设0(对照组)、1%、2%和3%。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棉籽油使人工瘤胃的最大产气量依次降低,但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棉籽油并未显著改变发酵液pH值和NH3-N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棉籽油可以降低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和木聚糖酶(XYLase)活性,仅在发酵48h后,各处理组的CMCase活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随棉籽油添加水平的升高可以依次降低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降解率,发酵48h后,2%和3%组DM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棉籽油并未显著影响总挥发酸浓度(TVFA)、乙酸摩尔百分比、丙酸摩尔百分比和乙丙酸比。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沙棘黄酮对绵羊体外产气量、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分为6组,以精粗比为60∶40的育肥羊全混合日粮为发酵底物,各组分别添加0(对照)、0.1%、0.2%、0.3%、0.4%和0.5%的沙棘黄酮。体外发酵24 h后,测定产气量、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3%、0.4%和0.5%沙棘黄酮显著提高了各时间点产气量(P0.05),且在沙棘黄酮添加水平为0.5%时产气量均达到最大值。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3%和0.4%沙棘黄酮显著提高了干物质降解率、有机物降解率和代谢能(P0.05),且均在沙棘黄酮添加水平为0.3%时达到大值;但0.5%组有机物降解率和代谢能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3)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沙棘黄酮对发酵液pH和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0.4%组和0.5%组的发酵液微生物蛋白质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3%组发酵液甲烷产量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0.1%组、0.2%组和0.5%组(P 0.05)。4) 0.3%组发酵液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1%组(P 0.05),0.3%组发酵液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3%组发酵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0.1%组(P0.05)。5)0.4%组和0.5%组的发酵液中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原虫、产甲烷菌和总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沙棘黄酮可以改善绵羊体外发酵,抑制甲烷产生。本试验条件下,沙棘黄酮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3%。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槲皮素对肉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在体外发酵底物中添加0、0.5%和1%的槲皮素,以不添加槲皮素为对照组,在39℃下进行瘤胃厌氧培养发酵,记录不同时间的产气量(GP),测定48 h的发酵液pH、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和甲烷产量,同时,利用体外两步法测定发酵48 h后的干物质降解率(DMD)。结果显示:1) 48 h后,1%槲皮素组产气量、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各组间pH无显著差异(P> 0.05);0.5%和1%槲皮素组NH3-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2)槲皮素对干物质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 0.05); 0.5%和1%槲皮素组的乙酸、丁酸和总VFA均无显著差异(P> 0.05),1%槲皮素组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因此,肉牛饲粮中添加槲皮素会降低肉牛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降低NH3-N的含量、提高丙酸的含量,降低甲烷的产生量,其中以添加1%的槲皮素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沙棘果渣(SBP)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有效降解率的影响。试验选用6只健康、1.5岁左右、体重30~45 kg、安装瘤胃瘘管的杜×寒杂交F1肉羊羯羊。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和尼龙袋法对添加不同水平SBP[0(对照组)、8%(8SBP组)、16%(16SBP组)、24%(24SBP组)]的全混合日粮72 h产气量、瘤胃液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微生物蛋白(MCP)浓度以及营养物质有效降解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16SBP和24SBP组的72 h产气量和潜在产气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SBP的添加对产气速率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2)发酵液pH随着SBP添加水平的提高而降低,24SBP组pH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发酵液NH3-N和M CP浓度都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产量也有所变化,但没有产生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乙酸和总VF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16SBP和24SBP组干物质(DM)、酸性洗涤纤维(NDF)有效降解率显著提高(P <0.05),8SBP和16SBP组粗蛋白质(CP)有效降解率显著提高(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SBP改善了体外发酵并且提高了营养物质的降解率,但饲粮中最适SBP添加水平还需要进一步通过试验确定。  相似文献   

5.
甘草提取物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甘草提取物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选择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卡拉库尔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通过体外产气法进行甘草提取物添加水平的筛选试验。以绵羊基础饲粮为底物,其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5%、1.0%、3.0%、5.0%、7.0%的甘草提取物,分别培养6、9、12、15、18、21、24 h,研究其对瘤胃发酵参数(产气量、培养液pH、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氨态氮浓度及甲烷产量)的影响,并应用多项指标综合指数进行评定。结果表明:24 h发酵结束时,5.0%组、7.0%组的产气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甘草提取物对培养液pH和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乙酸、丙酸浓度(除0.5%组21 h)均低于对照组;发酵24 h结束时,7.0%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项指标综合指数1.0%组>0.5%组>7.0%组>3.0%组>5.0%组。结果显示:本试验条件下,添加1.0%甘草提取物最有利于体外发酵。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评价缓释尿素替代山羊饲粮中苜蓿蛋白的可行性,为开发利用缓释尿素作为反刍动物蛋白质饲料提供基础数据。以4只肉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羊,应用ANKOM RFS产气测量系统进行体外产气,体外发酵底物分别为含48%苜蓿不含缓释尿素的饲粮(对照组)、含24%苜蓿和0.5%缓释尿素的饲粮(试验1组)、不含苜蓿含1.0%缓释尿素的饲粮(试验2组),持续发酵72 h后终止发酵,测定指标包括产气量、发酵参数、纤维素酶活性、体外干物质降解率、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甲烷产量。结果显示:1)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24 h累积产气量(GP 24)、48 h累积产气量(GP 48)、72 h累积产气量(GP 72)、慢速降解部分产气量(b)、潜在产气量(a+b)、可消化有机物含量、代谢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的快速降解部分产气量(a)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2组(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的产气速率(c)数值依次降低,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2)对照组、试验2组、试验1组pH依次降低且互相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数值差异极小;试验1组的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P<0.05);3组的微生物蛋白浓度、纤维素酶活性、体外干物质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的乙酸/丙酸依次降低且互相之间差异显著(P<0.05);3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丁酸浓度与甲烷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体外发酵条件下,适宜水平的缓释尿素可替代苜蓿蛋白,有利于瘤胃体外发酵。在本试验条件下,以0.5%的缓释尿素替代50%的苜蓿蛋白(饲粮中苜蓿占比由48%降至24%)为宜。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肉桂醛(CA)对肉羊饲粮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特性及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12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杜×寒杂交成年肉用绵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在每千克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 (对照组)、200 (200CA组)、300 (300CA组)、400 mg(400CA组)的CA,采用尼龙袋法测定饲粮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200CA、300CA、400CA组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升高(P 0.05)。200CA、300CA组粗蛋白质(CP)的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0CA组CP的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各组之间总产气量(72 h产气量)、pH及微生物蛋白(MCP)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200CA、300CA、400CA组的甲烷(CH4)及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降低(P0.05)。3)各组之间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300CA组的丙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CA可以调控肉羊的瘤胃发酵,提高饲粮中DM、NDF、ADF的瘤胃有效降解率以及饲粮氮在瘤胃中的存留率,降低CH4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每千克饲粮中添加300 mg CA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至油对绵羊瘤胃发酵特性和饲粮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的影响。试验选用4只平均体重为(40.83±4.11) kg的4周岁新疆细毛羊×杜泊羊杂交的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绵羊,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牛至油),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15%、0.030%和0.045%牛至油的试验饲粮。试验共分为4期,每期12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2 d。第1天于早餐采食后2、4、6及10 h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液pH、挥发性脂肪酸、总氮、氨氮和尿素氮浓度,第2天利用尼龙袋法测定基础饲粮的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1)添加牛至油对饲粮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瘤胃降解率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 2)添加牛至油对各组在各时间点的绵羊瘤胃液pH、总氮、氨氮和尿素氮浓度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 3) 0.030%和0.045%组绵羊瘤胃液4 h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0.015%组绵羊瘤胃液0、2、6 h乙酸比例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6 h的乙酸/丙酸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而2 h丙酸比例显著高于除了对照组外的其余各组(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牛至油不影响饲粮营养物质的瘤胃降解率,对瘤胃氮浓度也无显著影响,但会影响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添加0.015%牛至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水平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APS)对锦江黄牛瘤胃体外发酵指标及养分降解率的影响。[方法]选取4头健康并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锦江黄牛公牛,采集瘤胃液。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25%、0.5%、1.0%、2.0%和4.0%的黄芪多糖,体外发酵24 h后测定发酵参数、养分降解率,并评定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和2.0%添加组的瘤胃液菌体蛋白(MC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2.0%添加组的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降低(P<0.05);1.0%添加组的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乙丙酸比值显著下降(P<0.05);0.5%、2.0%和4.0%添加组的粗蛋白(CP)降解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添加组的总产气量、pH、乙酸含量、干物质(DM)降解率、酸性洗涤纤维(ADF)降解率及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变化(P>0.05)。MFAEI指数评定结...  相似文献   

10.
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添加不同剂量延胡索酸二钠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发酵底物以可溶性淀粉和纤维素为碳源,以胰蛋白胨为氮源,对照组不添加延胡索酸二钠,试验1、2、3组分别添加占发酵底物干物质1.0%、2.0%和3.0%的延胡索酸二钠。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的延胡索酸二钠(试验1组)可显著(P<0.05)提高瘤胃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产量以及体外产气量和干物质降解率;添加2%的延胡索酸二钠(试验2组)可显著(P<0.05)提高瘤胃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产量和干物质降解率;添加3%的延胡索酸二钠组(试验3组)的瘤胃氨氮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产量、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丙酸产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表明,添加1%和2%的延胡索酸二钠会显著提高绵羊瘤胃发酵性能,但添加3%的延胡索酸二钠,瘤胃发酵能力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4只体况良好、平均体重(25.48±1.51)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割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用体外发酵法考察在3个精粗比(30∶70、50∶50和70∶30)饲粮中添加异位酸(1%)后的体外发酵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经过24 h体外培养,不添加异位酸时,随精粗比由30∶70升高到70∶30,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乙酸/丙酸和乙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和丙酸占TVFA的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30∶70时,添加异位酸pH无明显变化,NH3-N浓度下降,产气量及微生物蛋白质(MCP)和丁酸浓度上升,但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50∶50时,添加异位酸可显著降低NH3-N浓度(P<0.05),提高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P<0.05),而对pH、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当精粗比为70∶30时,添加异位酸NH3-N浓度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显著上升(P<0.05),而对pH和乙酸/丙酸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异位酸有利于提高有机物的消化率和NH3-N的利用,增加MCP、乙酸、丙酸和TVFA的合成.在本试验中,对于MCP和TVFA的合成而言,精料比例越高,添加异位酸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在底物精粗比为6∶4的条件下,在底物中添加不同剂量[使发酵液中植物精油的浓度分别为0(对照)、50、100、200和400 mg/L]的丁子香酚、D-柠烯、茴香脑、肉桂醛、百里香酚或香芹酚,通过体外产气法比较研究不同植物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和甲烷(CH4)产量的影响。每种植物精油的每个剂量设3个重复。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24 h,测定产气量和气体中的CH4含量以及发酵液的p H、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态氮(NH3-N)浓度。结果表明:1)除百里香酚外,添加各种植物精油对体外发酵液p H均无显著影响(P0.05)。2)添加丁子香酚、D-柠烯、茴香脑和肉桂醛对体外发酵液总VFA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总VFA浓度随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浓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PQ0.0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降低体外发酵液总VFA浓度(P0.01)。D-柠烯、茴香脑、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添加改变了各VFA占总VFA的摩尔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 mg/L D-柠烯和茴香脑使乙酸比例显著增加(P0.05),丙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而添加400 mg/L D-柠烯和茴香脑则使乙酸比例显著下降(P0.05),丙酸和丁酸比例显著上升(P0.05)。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添加对乙酸比例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使丙酸比例显著下降(P0.05)。3)添加茴香脑、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影响体外发酵液NH3-N浓度(P0.05),与对照组相比,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降低NH3-N浓度(P0.05)。4)添加D-柠烯、茴香脑、肉桂醛对体外发酵24 h产气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均显著降低体外发酵24 h产气量(P0.05),且产气量随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浓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PQ0.01)。5)添加D-柠烯、茴香脑和肉桂醛对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 mg/L的丁子香酚显著增加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P0.05),而400 mg/L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分别降低84.7%(P0.05)和73.9%(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可知,不同植物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和CH4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且与添加剂量有关。其中,低剂量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促进体外瘤胃发酵,而高剂量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抑制体外瘤胃发酵且显著降低24 h CH4产量。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海南霉素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3期,每期15 d,试验设负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正对照组(添加10 mg/kg莫能菌素)和海南霉素组(添加7.2 mg/kg海南霉素)。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后,除在采食后2 h显著提高奶牛瘤胃内pH(P<0.05)外,其他时间均无显著影响(P>0.05);采食后0、2、8和10 h,海南霉素组氨态氮(NH3-N)浓度均显著低于负对照组(P<0.05),而采食后6 h,海南霉素有抑制NH3-N释放的趋势(P=0.06);采食后0、2、4和6 h,海南霉素组乙酸浓度及乙酸与丙酸的比值与负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丙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丁酸浓度没有显著变化(P>0.05)。海南霉素显著抑制了瘤胃甲烷的产生(P=0.02),海南霉素组的奶牛甲烷呼出量为216.50 L/d,比负对照组降低了14.03%。由此得出结论: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可以改变奶牛瘤胃的发酵类型,使其更趋向于丙酸型发酵,并显著降低动物的甲烷呼出量。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体外培养法,研究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维生素B12对体外瘤胃发酵和微生物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采用3×3双因子试验设计,即3个底物精粗比(玉米∶羊草=35∶65、50∶50和65∶35)和3个维生素B12添加量(0、40和90 ng/mL)。体外试验用瘤胃液取自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湖羊。体外培养24 h后测定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酶活力。结果显示:1)随着底物精粗比和维生素B12添加量的提高,体外培养24 h的产气量、潜在产气量和有机物消化率极显著地增加(P<0.01),且维生素B12添加量与上述指标存在线性剂量效应(P<0.01)。2)当底物精粗比为50∶50和65∶35时,添加维生素B12显著提高了发酵液中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丙酸浓度(P<0.05),但对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3)当底物精粗比为35∶65和50∶50时,添加40 ng/mL维生素B12使发酵液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65∶35时,添加90 ng/mL维生素B12使发酵液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结果提示,底物精粗比和维生素B12添加量影响体外瘤胃发酵。添加维生素B12可增加瘤胃微生物酶的活力,从而提高有机物消化率以及微生物蛋白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产量。当底物精粗比(玉米∶羊草)较高(50∶50和65∶35)时,维生素B12的添加效果更明显,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15.
蜜蜂肽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蜜蜂肽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湖羊公羔180只,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400和800 g/t蜜蜂肽。预试期14 d,正试期63 d。结果表明:1)400、800 g/t组的第42天体重和第63天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0 g/t组(P<0.05),200、400、800 g/t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0 g/t组(P<0.05),400 g/t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各组之间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00 g/t组的瘤胃液乙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丙酸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00 g/t组的瘤胃液乙酸/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100、200和400 g/t组的瘤胃反刍兽新月单胞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0 g/t组的瘤胃普雷沃氏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0和800 g/t组的瘤胃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0 g/t组(P<0.05),200和400 g/t组的瘤胃嗜淀粉瘤胃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0 g/t组(P<0.05)。4)400和800 g/t组的瘤胃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高于200 g/t组(P<0.05),800 g/t组的瘤胃丁酸弧菌属_2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0 g/t组(P<0.05),800 g/t组的瘤胃毛螺菌科_NK3A20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00 g/t组的瘤胃瘤胃球菌属_2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0 g/t组(P<0.05)。综上,在饲粮中添加蜜蜂肽有利于育肥湖羊生长性能的提高,并且可以调节瘤胃微生物区系和发酵模式,在实际生产中可以作为理想的抗生素替代物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添加无患子皂甙(SAD)对瘤胃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通过体外培养法,以玉米粉、羊草粉(50∶50)为底物,设置对照组(无添加)、添加底物量1.5%的茶皂素组(TS,正对照)和SAD(与TS相同皂甙量),测定培养12、24 h后各组产气量和甲烷产量,以及24 h培养液的pH值、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氨态氮浓度和原虫数。结果表明:在12 h和24 h时,SAD组产气量均提高(P<0.01和P<0.05)。12 h时,SAD和TS组甲烷产量均显著降低(P<0.05),24 h时达到极显著(P<0.01)。SAD和TS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提高(P<0.01和P<0.05),SAD组乙酸和丙酸浓度增加(P<0.05和P<0.01),TS组丙酸浓度提高(P<0.05)。SAD组氨态氮浓度及培养液中原虫数极显著降低(P<0.01),TS组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添加SAD可促进瘤胃发酵,抑制原虫生长,减少甲烷产生。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作为淀粉来源的低淀粉饲粮条件下不同瘤胃降解淀粉(RDS)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以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各组分别以不同RDS水平饲粮作为发酵底物,体外产气法测定培养48 h时产气量和瘤胃发酵参数以及24 h时瘤胃微生物区系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RDS水平的提高,体外培养48 h时产气量、潜在产气部分和产气速率呈线性升高(P0.05),快速发酵部分产气量呈线性下降(P0.05),干物质消失率呈线性升高(P0.05);2)随着饲粮RDS水平的提高,体外培养48 h时发酵液微生物蛋白、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呈线性升高(P0.05),pH和氨态氮浓度没有显著变化(P0.05);3)随着饲粮RDS水平的提高,体外培养24 h时发酵液中白色瘤胃球菌和嗜淀粉瘤胃杆菌的相对数量呈线性升高(P0.05),黄色瘤胃球菌、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牛链球菌和溶淀粉琥珀酸单胞菌的相对数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合考虑,低淀粉饲粮条件下提高RDS水平有利于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山羊瘤胃液pH值、VFA以及血液中VFA含量的影响。选择8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6∶4和4∶6的日粮,预饲期15 d,采样期3 d。结果表明,高精料组(HC组)瘤胃液pH值显著低于低精料组(HR组)(P<0.05);在采食后3 h,HC组与HR组瘤胃液pH值均下降至最低值,分别为5.71和6.08。除了乙酸含量外,HC组瘤胃液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以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分别比HR组提高4.99%、5.58%、21.81%、17.95%、18.27%、1.66%。HC组血浆中各种VFA的含量均高于HR组,其中丙酸、丁酸含量两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HC组瘤胃液以及血浆中乙酸与丙酸比值均低于HR组,但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HC组瘤胃液乙酸、丙酸、TVFA浓度在采食后2 h达到最大值,HR组在采食后3 h达到最大值,两组日粮血浆中VFA浓度均在采食后2 h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恢复到采食前水平。结论:高精料日粮导致瘤胃液pH值显著降低,瘤胃液和血浆中VFA含量增加;瘤胃液VFA生成速率HC组高于HR组。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究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对奶牛瘤胃发酵特性和氮平衡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为(460.0±20.6)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添加20 mg/d海南霉素和350 mg/d莫能菌素的试验饲粮.结果表明: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没有显著影响瘤胃液pH和丁酸含量(P>0.05),但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乙酸含量、乙酸/丙酸和氨态氮浓度(P<0.05).与对照组相比,海南霉素组和莫能菌素组丙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6.26%和15.79%(P <0.01).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显著降低了尿囊素排出量、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和微生物氮产量(P<0.05).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也降低了粪氮量和尿氮量(P<0.05),提高了沉积氮量(P<0.01).与对照组相比,海南霉素组和莫能菌素组的表观氮消化率分别提高了5.61%和7.05%(P =0.03).总之,与莫能菌素相似,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可以改变瘤胃发酵模式,使其更趋向于丙酸型发酵,并且能够提高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