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豆为原料制成的发酵乳酸饮料,可与牛奶乳酸饮料相媲美.具有工艺简单、投资少、经济效益高、生产周期短的优点。其生产工艺是:1.选料、破碎选择无霉变、无杂质、饱满的新鲜大豆(黄豆),用破碎机进行破碎,使大豆脱皮成为两半.2.清洗、浸泡大豆破碎后清洗1~2次。捞出豆皮,用0.05~0.1%的碳酸氢钾溶液浸泡8~10个小时(保持50~90℃),以豆瓣膨润软化,指甲可掐动为宜。浸泡可浸出大豆中的低聚糖和色素,减少豆腥味,提高胶体分散和悬浮性.3.磨浆把用碳酸氢钾溶液浸泡后的大豆捞出,用0.1~0.2%的氯化钠水溶液冲洗1~2次,以促进蛋  相似文献   

2.
大豆机械脱粒损伤特征及损伤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深入研究大豆种子破碎和内部损伤机理及其对发芽率的影响,改进大豆脱粒原理和脱粒技术,以机械脱粒、清选后的3个辽宁主栽大豆品种(开育857、辽豆15、沈农8号)为对象,研究了大豆种子籽粒的脱粒损伤状况、特征,分析了造成损伤的基本原因.结果表明:机械脱粒的大豆种子籽粒普遍存在严重的机械损伤问题,其中外部损伤率(含破碎)9%-12%、内部损伤率5%-9%;大豆机械损伤脱粒环节、由脱粒机械作用所致,其次发生在清选与分级过程、由输送装置导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大豆进行预处理,提高酱油中氨基酸含量,从而提升酱油氨基酸得率。[方法]以完整颗粒的大豆做为对照样,确定大豆的最佳破碎程度,再在不同时机对大豆进行破碎,确定大豆的最佳破碎时机。[结果]试验得出,对照样的大豆做出的大曲酶活达1 762 U/g,对应天然油氨基酸为9.0 g/L,出油量为2 400 g/kg,随着大豆的破碎程度越严重,出油量越少。而将大豆打碎程度为1颗大豆破碎成1~2瓣,虽出油量减少,但天然油氨基酸提升至10.1 g/L,提升幅度为12.0%,氨基酸得率有一定的提升;再将大豆在不同时机破碎成1~2瓣,在冷却后将大豆打碎,其天然油氨基酸最高,且出油量也不受影响,酱油氨基酸得率最高,较对照组提升13.3%。[结论]大豆制作酱油时的最佳预处理方式为:破碎程度为将1颗大豆破碎成1~2瓣;破碎时机为在冷却后进行破碎。  相似文献   

4.
以黑米和红枣为原料,制备新型复合乳酸菌发酵饮料,测定其理化指标、总酚和黄酮质量浓度及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采用电子鼻、电子舌和SPME-GC-MS对2种饮料的感官特性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红枣乳酸饮料相比,黑米红枣乳酸菌发酵饮料酸度和总固形物含量增大,颜色更加鲜亮丰满;黑米红枣乳酸饮料的总酚和总黄酮质量浓度、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显著高于红枣乳酸饮料;电子鼻和电子舌对2种饮料的感官特性及其差异有很好的识别能力;黑米红枣乳酸饮料与红枣乳酸饮料的醛类、酮类、醇类、脂类等挥发性香气成分及有机酸成分有较大差异,黑米红枣乳酸饮料相比红枣乳酸饮料有更好的色泽、风味、滋味和适口性。  相似文献   

5.
人工干燥大豆的破碎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薄层干燥试验台上进行了大豆干燥试验,测定了大豆的破碎敏感性。干燥后大豆经离心式破碎敏感性测试仪冲击,其破碎以破瓣为主,碎粒率只占总破碎粒的305,方差分析显示,风温和风速对破碎敏感性影响高度显著,初始含水率和品种对破碎敏感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武美莲  吴蔚书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766-7767,7797
[目的]探讨黄花梨发酵乳酸饮料的加工工艺。[方法]运用正交试验法对黄花梨发酵乳酸饮料的配方进行研究;同时确定发酵乳酸饮料的乳酸菌选择、复合乳化稳定剂的配比、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条件及质量标准。[结果]发酵乳酸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黄花梨汁50%,脱脂乳50%,蔗糖6%;复合乳化稳定剂最适配比为单甘酯0.10%,蔗糖酯0.15%,黄原胶0.05%,海藻胶0.10%。[结论]该加工工艺可增加黄花梨的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7.
张黎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84-14985,15016
对内蒙古赤峰市西桥镇农村居民乳酸饮料消费状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了解农村消费者乳酸饮料消费状况、影响因素及进行乳酸饮料营养价值宣教后消费者消费态度改变状况。结果表明,农村消费者乳酸饮料购买率总体较低,品牌、包装类型、口味、价格等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消费者在了解乳酸饮料营养价值后消费态度有所转变。建议乳制品企业注重产品的品牌效应及质量安全,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多品种开发产品。  相似文献   

8.
弓齿滚筒脱大豆减少子粒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豆子粒损伤破碎原因和弓齿对大豆打击力的分析,得知弓齿对大豆的打击力,既是脱粒的主要作用力,也是大豆子粒损伤破碎的主要作用力。根据“均匀打击法则”,弓齿左右交替倾排列,既可减少大豆子粒的损伤破碎,又可达到满意的脱粒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0引言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是大豆生长过程形成的次级代谢产物,被称为"植物雌激素",是大豆中一类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1]。大豆异黄酮具有异黄酮类化合物典型结构,包括三种游离型异黄酮苷元和九种结合型大豆异黄酮。游离型异黄酮苷元是大豆异黄酮主要生理活性成分,包括染料木素(Genistein)、大豆苷元(Daidzein)和黄豆黄素(Glycitein);结合型大豆异黄酮分别为葡萄糖苷型异黄酮:染料木苷(Genistin)、黄豆苷(Daidzin)、大豆黄苷(Glycitin);乙酰基葡萄糖苷型异黄酮:乙酰基染料木苷(Acetylgenistin)、乙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开发新型香蕉发酵乳酸饮料。[方法]以牛奶和香蕉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香蕉发酵乳酸饮料的制备工艺。[结果]香蕉果肉的护色方法是将香蕉果肉热烫后按其重量的0.5%加入比例为2∶1的柠檬酸和Vc混合打浆;最佳配方为香蕉浆添加量15%、蔗糖添加量7%、奶粉添加量10%;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培养时间4h,温度40℃,接种量8%。[结论]研制所得香蕉发酵乳酸饮料,色香味甚佳,并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1.
<正>一、种子准备种子精选播种前进行机械或人工精选,清除病虫粒、破碎粒、瘪粒和其它杂质。精选后的种子要达到二级良种以上标准,即品种纯度在98%以上,发芽率90%以上,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3%。种子处理精选后的种子用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种衣剂是农药、微肥、生物激素的复合制剂,能促进幼苗生长,对地下害虫、大豆孢囊线虫、大豆根腐病、大豆根潜蝇等都有较好的防效。大豆常用种衣剂有ND大豆专用种衣剂、30%多克福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连作方式对大豆生物固氮的影响。[方法]在长期定位试验中设置正茬(大豆-小麦-玉米-大豆)、重茬(小麦-小麦-大豆-大豆)和迎茬(小麦-大豆-小麦-大豆)3种连作方式,研究不同连作方式对大豆根瘤形成和固氮量的影响。[结果]结荚期和鼓粒期正茬大豆体内含氮量较重茬、迎茬多。3种连作方式的大豆根系形成根瘤的数量表现为正茬>迎茬>重茬,迎茬、重茬的大豆根瘤数分别较正茬减少1.3~1.4、13.4~20.5个/株。大豆通过共生固氮作用固定的氮素表现为正茬>迎茬>重茬,重茬、迎茬大豆固氮量分别比正茬降低18.4%、6.5%。大豆产量表现为正茬>迎茬>重茬。[结论]大豆体内含氮量、根瘤数、固氮量和产量都表现为正茬>迎茬>重茬。  相似文献   

13.
大豆     
《农技服务》2009,26(3):38-38
<正>大豆为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中国古称菽,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豆科植物;说到大豆,一般都指其种子而言。根据大豆的种皮颜色和粒形分为五类: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他大豆(种皮为褐色、棕色、赤色等单一颜色的大豆)、饲料豆(一般籽粒较小,呈扁长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追溯广西大豆育成品种系谱,揭示其演变特点,总结亲本组配规律,为今后亲本选配、制订育种计划和拓宽大豆新品种遗传基础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广西育成的39个大豆品种进行系谱分析,计算每个育成品种祖先亲本核(质)遗传贡献值。【结果】育成的28个春大豆和11个夏大豆品种分别来源于29(12)个和16(7)个细胞核(质)祖先亲本;来源于广西本地、外省和国外祖先亲本的核(质)遗传贡献率分别为38.39%(57.14%)、52.57%(39.29%)、9.04%(3.57%)和42.05%(63.64%)、28.40%(36.36%)和29.55%(0%);核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我国南方其他地区、巴西和美国;质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湖北、北京和上海;归纳出8(5)个春大豆和5(4)个夏大豆核心核(质)祖先亲本,其核(质)贡献率分别为65.62%(75.00%)和61.36%(72.73%);广西大豆育种未来主要以育成品种和国外引种作为直接亲本。【结论】广西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较为丰富,但还需加强新种质研究利用,以扩大品种的核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结合Biolog技术比较分析了种植转基因大豆PAT与其亲本PAT1、转基因大豆ALS与其亲本ALS1及当地主栽大豆中黄13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反映的土壤微生物活性呈现以下变化规律:在整个温育过程中,两种转基因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均高于相应亲本,当地品种中黄13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介于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亲本大豆之间;两种转基因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均一度(J)和优势度指数(D)较对应亲本均无显著差异(P>0.05),转基因大豆PAT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香农-维纳指数(H)与亲本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转基因大豆ALS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香农-维纳指数(H)显著高于其亲本ALS1(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PAT、亲本PAT1、非转基因亲本大豆ALS1以及中黄13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类型相似,仅转基因大豆ALS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类型表现出差异。对不同碳源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为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和聚合物。  相似文献   

16.
<正>一、大豆的病害在不同的季节里有很多,如果将其分类,可以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这些病害的种类很多,但是可以影响大豆产量的在黑龙江只有20多种病害,对大豆危害较大的病害在黑龙江省只有几种。1.大豆花叶病毒病与防治。这种病是由大豆花叶病毒(SMV)、大豆矮化病毒(SSV)、花生条纹病毒(PSV)等多种病毒单独或混合侵染带来的病毒,受害后的大豆可以明显看到,植株豆荚数量减少,百粒的质量重得到降低,大豆的表面褐斑粒增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适宜于新疆南疆推广种植的高产夏播大豆品种,挖掘与夏播大豆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方法】2021年在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进行复播大豆不同品种田间比较试验,采用田间试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供试的23个夏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结果】吉育354产量最高3 271.05 kg/hm2,其次为吉育260为3 154.35 kg/hm2和吉育554为3 066.75 kg/hm2。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株高(0.731)>百粒重(0.714)>底荚高(0.699)>荚节数(0.678)>单株粒数(0.669)>单株荚数(0.646)>茎秆直径(0.636)>单株粒重(0.633)>种植密度(0.625)>生育期(0.614)>主茎分枝(0.611)。【结论】适宜于新疆南疆地区种植的夏播大豆品种为吉育354、吉育260和吉育554,与新疆夏播大豆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主要为株高和百粒重。  相似文献   

18.
在間套作比較試驗(1960、1961)的基础上,1962年对不同肥力条件下的玉米、大豆混間作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毅处理4个,对照2个,静6个小区:(1)单作玉米(对照)行距60厘米,株距50厘米,每亩2,222株;(2)单作大豆(对照)行亩距60厘米,每播量8.5斤条播,(3)玉米、大豆2:1简作;(4)玉米、大豆2:2简作,(5)玉米、大豆奴2简作(简作中  相似文献   

19.
根瘤菌与微肥对大豆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大豆生产过程中根瘤菌和微肥的合理使用,采用根瘤菌、微肥、根瘤菌+微肥、对照4个处理,在大豆苗期(V3)、盛花期(R2)、盛荚期(R4)、满粒期(R6)对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在大豆成熟期对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根瘤菌和微肥的使用在大豆不同生育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豆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产量结果表明:无论是单独施用根瘤菌、单独施用微肥或根瘤菌和微肥同时施用均可提高大豆产量,与对照相比根瘤菌+微肥处理产量为2 643.07kg·hm~(-2),在各处理中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增产26.02%;根瘤菌处理增产18.33%;微肥处理增产21.73%。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用江米酒作为发酵剂制做乳酸饮料的工艺;通过对乳酸饮料后期影响稳定性因素的研究,确定了柠檬酸的添加量、稳定剂的配比及均质温度等最佳方法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