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外绵羊染色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30年代末,Berry(1938)和Ahmed(1940)就对绵羊染色体数目和形态进行了研究。到了70年代初,各种染色体分带技术的产生,使得绵羊染色体的研究空前活跃。分带技术的应用,特别是70年代中期以后,高分辨染色体显带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不仅可在染色体带型细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和定位染色体,而且使得对于染色体带型差异与染色体畸变的研究变得更加容易,同时为染色体畸变与生产性能间的相关及绵羊基因图谱构建,提供了细胞学上的依据。本文旨在从绵羊染色体研究的历史及现状,对绵羊染色体的显带技术、染…  相似文献   

2.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显带技术,对藏羊和引入青海的新疆细毛羊染色体进行卫显带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绵羊G-带带型基本一致;Ag-NORs分布位点相同;C-带着色区域相同,但异染色质区域大小和染色深浅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对国内外绵羊染色体的研究方法及现状进行了综述。绵羊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2n=54;1976年Reading会议和1989年国际染色体标准化会议上,G-和R-带标准化核型的建立,为研究绵羊各种染色体畸变与染色体的准确识别提供了可靠的方法。高分辨显带方法的应用,为更准确地识别染色体,基因的物理定位,以及从细胞水平揭示基因的活动等提供了更直接的途径,也必将在以后基因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各种染色体核型及变异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为绵羊育种和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藏系绵羊分布范围广泛,品种资源丰富,目前主要分为三大类群,但藏系绵羊群体结构不清。为分析藏系绵羊SNP位点及群体结构,实验利用Illumina Ovine SNP 600K商业化芯片对西藏阿旺绵羊、岗巴绵羊、多玛绵羊和霍尔巴绵羊等150只藏系绵羊进行了SNP基因分型,并通过PCA和NJ-tree等方法分析了藏系绵羊群体结构。SNP质控结果表明,共有147个个体符合质控条件,共获得456 418个SNP位点。群体结构分析表明,西藏地区的岗巴绵羊、多玛绵羊和霍尔巴绵羊分别聚为一类,而其他地区的藏系绵羊混乱聚集在一起。本实验研究结果为今后西藏当地绵羊遗传资源的鉴定和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自1990年以来,家猪遗传基因图谱(包括物理图谱和遗传连锁图谱)的科研工作发展迅速,应用原位杂交、体细胞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数以百计的遗传标记定位到染色体上,尤其是近年来发展的染色体涂染技术,对家猪染色体的认识和对染色体重组和畸变的研究提高到分子水平。我国对家猪染色体研究报道很多,本文主要从家猪的染色体核型、染色体高分辨显带、染色体C带、染色体AgNORs带、染色体核型及带型在家猪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草地型藏系绵羊(以下简称藏系绵羊)是我国绵羊三大地方品种之一,数量占全国绵羊总数的33.33%,仅次于蒙古羊。据青海省阿坝、红原、若尔盖3个牧区县统计,藏系绵羊占牲畜总头数的54.74%。藏系绵羊是藏族牧民经过长期选择和培育形成的地方畜种,它能适应高寒牧区恶劣的自然环境、耐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具有产肉性能良好、毛纤维长、光泽度好等优点。据测定,成年藏系绵羊的屠宰率为49.12%,胴体重为31.29 kg。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及G-带、C-带和Ag-NORs显带技术,研究了滇陆新品系猪的染色体核型及带型;并参照其他作者的研究结果,对新品系猪与其亲本的染色体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滇陆新品系与其亲本品种在染色体结构上有一些差异,形成了不同于亲本的部分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青海省藏系绵羊的生态类型、地理分布以及生产、饲养现状,分析了近年来海北州在藏系绵羊本品种提纯复壮方面取得的科技成果、经济效益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藏系绵羊生产性能的途径和具体实施的对策和建议,为各级政府和广大的农牧民群众决策和实现调整结构、提高总增、增加商品的优质高效畜牧业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滇陆新品系猪染色体核型及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及G-带、C-带和Ag-NORs显带技术,研究了滇陆新品系猪的染色体核型及带型;并参照其他作者的研究结果,对新品系猪与其亲本的染色体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滇陆新品系与其亲本品种在染色体结构上有一些差异,形成了不同于亲本的部分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的绵羊分为三大系,即蒙古羊系、藏绵羊系和哈萨克绵羊系。目前,对于藏系绵羊的研究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不仅表型、性能等方面的资料不全,来自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信息也不足,很难对藏系绵羊进行全面分析。这种情况限制了对藏系绵羊各群体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其起源和遗传分化的深入了解,也不利于定向培育新品种(系)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些家畜的遗传资源[1]。象雄半细毛羊是西藏阿里地区良种场以西藏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外周血微量全血培养法研究了生活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的青海细毛羊、新疆细毛羊、藏系绵羊的染色体核型及畸变。结果表明:三种绵羊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54,NF=62,公羊核型为54,XY;母羊为54,XX。染色体畸变类型主要为结构断裂和多倍体,其频率分别为:青海细毛羊1.530%和1.844%;新疆细毛羊2.292%和1.568%;藏系绵羊2.022%和1.103%,并对三种羊的畸变类型进行下检验,结果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2.
<正> 草地型藏系绵羊(以下简称藏系绵羊),是我国绵羊三大地方种之一,数量占全国绵羊总数的33.33%,仅次于蒙古羊。据阿坝、红原、若尔盖三个牧区县统计,藏系绵羊占牲畜总头数54.74%。藏系绵羊是藏族牧民经过长期选择和培育形成的地方畜种,它适应高寒牧区恶劣的自然环境,耐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以凉山半细毛羊、山谷型藏绵羊为研究对象,以微量全血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经对大量分裂相的分析结果表明:凉山半细毛羊、山谷型藏绵羊二倍体细胞核型均为公羊2n=54,XY,母羊2n=54,XX;两品种羊染色体数目变异频率分别为33.00%,32.25%;结构变异频率分别为12.00%,17.60%,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表现为染色体断裂、染色单体臂断裂及着丝粒处变异等;将染色体或染色单体断裂位点与Ag-NORs特殊位点作比较发现部分位点间存在一一对应情况;同源染色体不等长现象在两品种羊中均有发现,且凉山半细毛羊较山谷型藏绵羊明显。  相似文献   

14.
藏羊又称藏系绵羊(Tibetansheep),是我国三大粗毛绵羊品种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羊种。藏羊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以自然放牧为主,为世世代代的高原农牧民提供了肉、毛等生活必需资源。藏羊养殖业是青藏高原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考古研究发现,藏羊最早来源于古羌羊,是由古羌人将青藏高原的野生羊驯化培育而成。本文主要介绍藏羊的几种类型、分布地区及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的论述了藏系绵羊在表型和地域、形态学遗传标记、细胞学遗传标记、生化遗传标记和分子遗传标记等不同方面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概况,说明了藏系绵羊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水平,因此有必要对藏系绵羊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尤其加强DNA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探讨藏系绵羊的生活习性与生产性能之间关系,本文查阅了大量资料,对藏系绵羊的生态分布以及对高海拔的适应性,从器官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上加以分析,并对草地型藏绵羊三个主要品种,甘加羊、欧拉羊、乔科羊的产肉、产毛、繁殖等生产性能加以详细论述,为藏系绵羊的品种选育、杂交改良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甘南藏系绵羊(欧拉羊、甘加羊和乔科羊)及滩羊DGAT1基因16-17外显子多态性,为开展藏系绵羊遗传分化、藏系绵羊与其他绵羊的亲缘关系、藏系绵羊DGAT1基因与肉质性状关联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501只绵羊DGAT1基因16-17外显子SNP,并对主要遗传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①藏系绵羊DGAT1基因16-17外显子均具有Alu Ⅰ酶切多态性,存在TT、TC、CC 3种基因型,其中CC基因型频率最高,为优势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T等位基因频率,为优势等位基因.②欧拉羊在DGAT1基因16-17外显子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甘加羊、乔科羊在DGAT1基因16-17外显子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0.01<P<0.05).③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各藏系绵羊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而滩羊与乔科羊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滩羊与欧拉羊、滩羊与甘加羊之间差异显著(0.01<P<0.05).④藏系绵羊在DGAT1基因16-17外显子Alu Ⅰ酶切位点均表现为中度多态.结果提示:在DGAT1基因16-17外显子Alu Ⅰ酶切位点上藏系绵羊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而滩羊和藏系绵羊差异显著(0.01<P<0.05)、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8.
利用50K芯片数据分析中国11个地方绵羊群体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构建我国绵羊群体遗传结构的精细图谱,为我国绵羊遗传资源的保存、利用提供依据。利用乌珠穆沁羊、湖羊、同羊、大尾寒羊、罗布羊、哈萨克羊、多浪羊、迪庆羊、青海臧羊、四川藏羊、西藏藏羊共计11个地方绵羊品种(资源)的Illumina Ovine SNP 50K芯片数据,应用NETVIEW、PCA、STRUCTURE、NJ树等方法对群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珠穆沁羊与除罗布羊以外的蒙古系绵羊均有直接遗传关系,与罗布羊有间接的遗传关系。罗布羊与哈萨克系绵羊有较近的遗传关系,而哈萨克系的哈萨克羊与多浪羊存在较远的遗传关系。迪庆羊能够与藏系绵羊分离开,西藏地区藏羊能够与其他地区的藏羊分开,青海、四川的藏羊不能分开。结果提示,NETVIEW计算时间短,且基本能够反映史实,因而可以作为未来群体结构分析的工具;乌珠穆沁羊是此次试验选用的蒙古系绵羊中最古老的品种;蒙古系的罗布羊因混有哈萨克系绵羊的血统而与新疆地区的绵羊聚在一起;不同地区的藏羊存在着分化趋势,但分化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   

19.
梨形虫病是严重危害牛羊养殖业的寄生虫病之一,本试验的目的是对四川省甘孜州藏绵羊主产区开展梨形虫感染情况调查。2018年6月—2019年5月,采集了甘孜州泸定、丹巴等9县主要藏绵羊养殖区临床健康藏绵羊全血352份,采用靶向18S rRNA的巢氏PCR进行梨形虫核酸检测,挑选阳性样本的PCR产物测序用于虫种的鉴定。结果表明,352份藏绵羊全血样本中梨形虫核酸阳性样本147份,平均阳性率为41.76%(147/352),其中半农半牧业县平均阳性率为48.25%(124/257),纯牧业县平均阳性率为24.21%(23/95);藏绵羊感染的虫种有吕氏泰勒虫(46/68)、绵羊泰勒虫(14/68)和奥氏巴贝斯虫(3/68)。本试验结果表明,甘孜州藏绵羊梨形虫感染率较高,优势虫种为吕氏泰勒虫,为甘孜州藏绵羊梨形虫病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青海省境内"西繁东育"工程的稳步推进,如何提高藏系绵羊育肥的效果已成为研究的重点。试验通过湟鱼粉添加剂对藏系绵羊生产性能影响的对比试验,发现藏系绵羊日食粮中添加50 mg和100 mg湟鱼粉能促进藏系绵羊生长和提高精饲料转化,可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