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9):2798-2810
本研究以高产优质谷子品种‘济谷20’为试验材料,利用RNA-seq技术对纳米硒、亚硒酸钠处理及未处理谷子苗期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系统筛选分析了谷子在苗期与硒吸收、转运、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获得532、2 121个与纳米硒、亚硒酸钠胁迫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选取其中的12个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检测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此外,本研究筛选了关键代谢通路中的相关基因,在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硫代谢、硒化物代谢及谷胱甘肽代谢等通路中,硒结合蛋白1、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蛋氨酸-γ-裂解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谷胱甘肽水解酶均上调表达,推测硫代谢、硒化物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及半胱氨酸合蛋氨酸代谢途径与谷子硒响应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为今后开展谷子耐硒、富硒功能基因组研究提供了候选基因,同时为深入研究谷子响应硒的分子机理及谷子硒响应基因的鉴定提供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油酸花生的油酸含量大于75%,抗氧化性强,营养价值、保健价值及经济价值高。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增加人体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排毒解毒等功效。人体内的硒元素只能通过食物获取,因此人体必须补充含硒元素的食物。在缺硒地块中生长的植物硒含量低,人工外源施硒可增加植物中硒元素含量。总结出一种高油酸花生增硒高产栽培技术,使高油酸花生兼具富硒特点,增加其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谷子中硒元素的吸收特征,提高谷子富硒水平,归纳了国内外富硒谷子的研究现状,主要从富硒谷子籽粒硒的含量、存在形态,硒的吸收、转运机理以及硒与谷子生长发育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着重分析了不同价态硒在谷子体内的转运机制以及硒肥种类、施肥方式对谷子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分析表明,谷子对硒酸盐的吸收机制主要是通过共用硫酸盐转运子来进行主动吸收,对亚硒酸盐的吸收则是被动吸收,并且受土壤pH的调控。叶片喷施无机硒是提高谷子硒含量最为直接的方法,加快了硒元素的吸收和向籽粒的运转效率。研究指出目前富硒谷子发展的不足,并提出要加强富硒品种的选育,制定谷子富硒栽培技术和标准。  相似文献   

4.
采用薄层层析结合酶解法,从北芪菇中提取、制备硒代蛋氨酸,并对其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经酶解展开(正丁醇∶乙酸∶水(7∶1∶2,V/V))和显色后,北芪菇浸提液出现紫色斑点数为4个,其中有1个与硒代蛋氨酸标准品斑点位置一致,其Rf值为0.368;质谱检测显示,北芪菇样液和硒代蛋氨酸标准品基峰质荷比(m/z)均为196 m/z;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北芪菇样液和硒代蛋氨酸标准品均含有N-H,O-H,C-O,C-N,C-Se等功能团;北芪菇中硒代蛋氨酸含量为0.24%。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茶树硒营养代谢关键酶基因硒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SMT,GenBank登录号: DQ480337)的表达调控规律,通过PCR和基因步移技术获得SMT的DNA全长和部分启动子序列,用PLACE、PlantCARE分析SMT内含子和启动子的序列,预测其顺式作用元件及功能。结果表明SMT基因全长5473bp,有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内含子富含光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和抗逆性相关元件,通过基因步移法克隆得到的SMT启动子长375bp,除了含核心启动子保守元件TATA-box和CAAT-obx外,还有其它重要顺式作用元件,如光响应元件、低温响应元件和胚乳表达特异性元件等。植物硒营养代谢关键酶SMT启动子的克隆及结构分析为进一步揭示SMT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常规水稻品种星2号、农香1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管理相同条件下,设置不同时期、不同用量和不同次数的叶面喷施硒肥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对水稻有一定增产作用,硒肥适宜喷施时期是在破口期和乳熟期,且用量为常量的1.5倍左右效果更佳;喷施硒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主要表现在千粒重的提高;喷施硒肥可以显著提高稻米中的硒含量,并且随着用量的增加,稻米中硒的含量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7.
硒作为营养元素,能够参与调控植物抗盐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本文就硒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吸收转运及提高植物抗盐性的作用机制3个方面作了总结,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硒调控植物抗盐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硒肥喷施时期对水稻产量和籽粒中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三系杂交水稻Ⅱ优7号为试材,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设置不同的硒肥叶面喷施时期试验,研究硒肥适宜的喷施时期。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硒肥的适宜喷施时期是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和齐穗后6~12d;喷施硒肥促使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促进结实率的提高;喷施硒肥可以显著提高稻谷中的硒含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富硒黑米粉、富硒黑豆粉、木糖醇、魔芋精粉的添加量对富硒黑米代餐粉的感官品质影响规律和添加范围,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富硒黑米代餐粉的最优配方.结果表明,富硒黑米代餐粉的最佳配方为:产品定量30.0 g,富硒黑米粉添加量10.0 g,富硒黑豆粉添加量6.0 g,木糖醇添加量7.0 g,魔芋精粉添加量0.4 g,黑芝麻粉添加量2.5 g,花生粉添加量2.5 g,百合粉添加量0.8 g,莲子粉添加量0.8 g.该产品呈紫黑色,溶解性好,香气协调,滋味浓郁,入口顺滑.  相似文献   

10.
施用硒微肥对红衣花生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试验通过根部淋施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肥两种方法,研究红衣花生富集硒元素的差异,以期为生产不同硒含量红衣花生提供依据。结果发现:在富硒土壤上种植红衣花生,红衣花生对土壤中的硒富集能力较强,不施用含硒微肥时,花生仁硒含量也达到富硒农产品标准;在红衣花生结荚期施用含硒微肥,叶面喷施和根部淋施两种方法对提高红衣花生硒含量效果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叶面喷施效果比根部淋施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富硒魔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魔芋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好的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品之一,富硒魔芋中富含微量元素硒,是人体补硒的天然载体。综述了富硒魔芋的生理作用、生产加工及其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土壤植物系统硒累积迁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硒是一种对动植物以及微生物比较重要的元素。硒元素供给不足或者过量都会引起地方病的发生,如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就有可能与缺硒有关。目前有大量学者对土壤中硒的有效性、植物对硒的吸收和植物中硒的转运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笔者从土壤硒有效性以及植物对硒吸收两方面,综述了土壤质地、pH、有机质、氧化还原特性、植物种类、施肥、成土母质以及综合污染对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迁移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阐述了目前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对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利用潍坊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青州市)取得的大量数据,绘制了硒元素地球化学图,在硒元素高值区布设了100件表层土壤样品和5条垂直土壤剖面样品,研究青州市典型地区土壤硒元素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样品硒含量平均值为0.28 mg/kg,硒元素有效度为1.76%~14.21%,平均为5.70%。pH与全量硒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与水溶态硒呈正相关;磷、氮、有机质、镉与全量硒、水溶态硒呈正相关;全量硒与铅、锌、镍、砷、汞也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表层土壤中硒元素强有机结合态(38.22%)>残渣态(34.82%)>腐殖酸结合态(21.05%)>碳酸盐结合态(3.20%)>离子交换态(1.54%)>水溶态(1.00%)>铁锰氧化物结合态(0.17%)。研究区硒的富集与有机质关系非常密切,垂向上表现为上高下低的表聚型。  相似文献   

14.
小麦富硒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富硒增产素(ZL96107830.8)在小麦上的应用,生产出人类理想的天然富硒小麦,进而加工成品种多样的天然富硒保健食品,使硒进入食物链,实现安全、方便、经济地给人体补硒,将从根本上解决人畜缺硒状况,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实属一项绿色保健型农业新技术。为了生产富硒小麦,笔者以叶面喷施的方式在小麦拔节期、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喷施硒液肥,探索硒液肥对小麦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硒含量高于对照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5.
冷驯化不同阶段茶树DNA甲基化模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胁迫是影响茶树产量、生长发育和地域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需要通过冷驯化的诱导来提高其抗寒性。DNA甲基化是植物表观遗传的重要方式,环境胁迫会引起植物DNA甲基化状态的改变。为研究DNA甲基化是否参与茶树的低温响应,本研究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MSAP)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不同冷驯化阶段茶树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状态变化。MSAP分析结果表明,50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在对照、驯化后和脱驯化样品中分别扩增出905、968和970个甲基化条带,总甲基化位点比例分别为50.6%、54.1%和54.2%。与未驯化的样品相比,冷驯化后和脱驯化的样品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升高。HPLC的检测结果与MSAP结果类似。进一步分析甲基化模式发现,与对照相比,茶树冷驯化过程中同时发生了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现象,但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甲基化水平的增加。表明茶树在抗寒响应中出现DNA甲基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喷硒对烤烟生理效应及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通过两种形态的硒源在烟叶早期的喷洒,研究了硒对烟叶生长过程中抗氧化系统关键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烟叶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著提高;丙二醛( MDA)低于对照,烟叶中硒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施硒延长了烟叶的生育期;同时也显示了富硒叶面肥明显高于单一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两种不同外源硒施用对'富源4号'水稻抗氧化酶活性、产量及其体内硒含量的影响,明确最佳的施硒方式,为富硒农产品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在宁夏低硒区(永宁县),以'富源4号'水稻为试验材料,利用富硒微肥胶囊作土壤基施,螯合硒叶面肥结合在水稻关键生育时期作叶面喷施,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比较分析不同外源施硒对水稻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外源硒,了解硒对魔芋生长的影响,以及在魔芋生长的不同时期硒在不同器官中的吸收分布情况。试验选用杂交品种‘安魔128’芋鞭作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通过在魔芋根部浇灌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水溶液,测定各器官在不同生育时期的硒含量。结果发现:(1)在魔芋展叶期,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各器官硒含量均逐渐增加,表现为球茎>叶柄>叶片。(2)在球茎膨大期,各器官硒含量在不同硒浓度下达到最大值;当硒浓度超过16 mg/kg时,叶片及球茎中硒含量均显著降低,表明高硒处理对植株的生长发育造成了影响。(3)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叶片、叶柄及球茎中的硒含量均呈现先富集后减少的趋势,在硒浓度为16 mg/kg时达到最大;随着魔芋生长至成熟,叶片及叶柄硒含量均有向球茎转移的趋势。(4)不同生育时期叶片中硒含量是相互影响的,叶柄中硒含量最终由其他途径转移而来,且硒有从其他器官向球茎中转移的趋势。因此,我们认为适于魔芋生长发育及各器官硒含量积累的最适硒浓度范围为≤16 mg/kg,且在魔芋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中硒含量之间相互影响和转移。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耐硒、富硒能力强的乳酸菌,本实验通过对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进行耐硒能力比较,并对耐硒能力最强的菌种进行富硒实验。通过采用分离纯化,结合糖酵解和革兰氏染色法对菌种进行鉴别,再对菌种进行驯化培养(所选用的培养基要形成浓度差)以及耐硒实验,利用3,3’-氨基联苯胺比色法测定硒转化能力,结果显示耐硒能力从大到小分别是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杆菌;当含硒量为17μg/mL,37℃下培养9h,嗜酸乳杆菌富硒率达到65.4%,在含硒的培养基上观察发现嗜酸乳杆菌的菌落一般比较小,呈不规则圆形,乳白色,表面光滑,有光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