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区域土地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研究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江西省武功山为研究区,运用1995年、2015年两期遥感影像数据,在分析生态脆弱性概念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依循"压力-状态-响应"评估框架,采用熵权法和景观格局指数法从生态压力度、敏感度、恢复力3个方面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基于格网尺度对武功山生态脆弱性进行动态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1)1995年各景观类型的脆弱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耕地、林地和草地,而2015年各景观类型的脆弱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耕地、草地和林地;(2)由武功山1995年、2015年生态脆弱性变化图可知,研究区生态良好区面积比重减少,由1995年占全区面积的86.08%减少到2015年的50.26%,轻、中、高脆弱区占全区面积比重增加,土地生态脆弱性不断加剧;(3)武功山1995—2015年生态脆弱性级别类型重心转移图表明:生态良好区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而轻微脆弱区、中度脆弱区、高度脆弱区和极度脆弱区四区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2.
以自然环境复杂且生态功能重要的金沙江流域为研究区,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2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模型定量评价2005—2015年金沙江流域的生态脆弱性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级和统计,进而得出其生态脆弱性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金沙江流域内生态脆弱性地区差异显著,上游生态环境较好,中游次之,下游较脆弱,河流流经地区比河谷两岸脆弱性低;流域内生态环境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各脆弱性等级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轻度、中度、潜在、重度和极度;2005、2010、2015年的3个研究时段内,金沙江流域的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EVSI)分别为2.53、2.55、2.38,先略增长后减小,再加上极度脆弱面积持续减少,可见生态环境总体上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
毕节岩溶区属于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地表崎岖破碎,石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速度快,环境承载能力差,使岩溶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相适应,造成岩溶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以毕节岩溶区为例,选择影响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15项重要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构建岩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毕节岩溶区的8个县市进行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毕节地区8个县市中黔西县和金沙县为轻度脆弱区,毕节市、大方县、织金县和威宁县为中度生态脆弱区,赫章县和纳雍县为重度生态脆弱区.该划分结果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基本吻合,可为该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压力—状态—响应"(PSR)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层次选取7个评价指标,对克孜河流域的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克孜河流域脆弱度非常高,重度、极重度脆弱区面积占49.87%,轻度脆弱区面积仅占17.55%。(2)克孜河流域脆弱性格局呈现北低南高的规律,轻度脆弱区分布于恰克玛克河源头和克孜勒苏河上游区域,重度、极重度脆弱区集中在帕米尔高原、昆仑山麓,喀什三角洲以西地段。  相似文献   

5.
周松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04-6807
[目的]对湘中丘陵盆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方法]以衡阳盆地为例,构建了湘中丘陵盆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从自然、社会、经济子系统中选取13个评价指标。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而计算出各县域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度,分析研究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强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权重值最大,为0.140,其次是森林覆盖率(0.137)。研究区农业生态环境以中度脆弱为主,衡南县的脆弱度最大,衡阳县次之,均为强度脆弱区;耒阳市的脆弱度最小,为微度脆弱区。研究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呈现出外围低、中间高的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与农业生产决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艾比湖区域生态脆弱性评估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选取新疆西部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艾比湖区域为研究区,正确认识和评价艾比湖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本质,监测生态环境演变的规律并加以恢复和重建,为干旱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提供示范性案例.[方法]采用区域综合生态脆弱度模型评价艾比湖区域生态脆弱性.[结果]研究区的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脆弱性,而且局部区域的脆弱程度在不断加强.[结论]根据对艾比湖区域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结果,说明在人类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下,艾比湖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总体上随时间的推移由低脆弱度向高脆弱度演进.提出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分区恢复与保护的对策,其目的是防止生态系统进一步退化,使其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生态脆弱性评价作为了解区域生态状况的重要途径,评估区域生态脆弱性状况及变化。【方法】 研究以新疆14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基于VSD(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评价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及综合指数法定量评估新疆各地州市2007~2017年生态脆弱性状况及其综合脆弱性。【结果】 (1)受气候条件影响吐鲁番市一直处于极端脆弱区,新疆南疆大部分地区处于重度脆弱区,而北疆以轻度脆弱区为主。(2)2007~2017年新疆的暴露度指数和敏感性指数变化不大,适应力指数有所提升,综合生态脆弱性呈小幅下降趋势。(3)新疆生态脆弱性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综合脆弱性的下降与适应力的提升有较大关系。【结论】 针对中重度脆弱区着重提高其生态适应力是降低新疆地区生态脆弱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蓄水后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为提出有效的农业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域,从气候条件、承载体、农业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4个方面建立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分别确定各指标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基础上,以最小信息熵将权重组合为综合权重,在GIS支持下建立评价模型,对库区农业生态环境从结构性脆弱、胁迫性脆弱及综合性脆弱进行量化评价及等级评定.[结果]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为(东)北部较高、中部较低、长江两岸较高,且以长江为分界线的长江北部在较高的胁迫性脆弱和结构性脆弱共同作用下较南部明显偏高,区域内70.00%以上的区(县)农业生态环境整体处于中强度等级以上,农业生态环境抗干扰能力不容乐观.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整体上与生态环境因子分布一致.[结论]以AHP-PCA熵组权重模型评价农业生态脆弱性具有可行性,可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揭示不同功能区的生态脆弱程度,对土地利用合理规划与功能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福建省三明市金丝湾森林公园为对象,选取坡度、植被覆盖度和人为可能性干扰因子等建立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分析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分布特征,结合耦合度模型确定功能利用与生态脆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划分为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水源涵养区和水土保持重叠区与景观游憩区等4个功能区,各区面积分别为631.01 hm2(37.10%),844.91 hm2(49.68%),219.90 hm2(12.93%)和4.91 hm2(0.29%);研究区生态脆弱性主要以Ⅱ级(0.2IEV≤0.4)和Ⅲ级(0.4IEV≤0.6)为主,整体呈中部偏低,四周偏高的分布特征;不同功能区脆弱性有明显差别,景观游憩功能区主要属于Ⅳ级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重叠功能区、水源涵养功能区以Ⅲ级生态脆弱区为主导;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的各功能区与对应等级生态脆弱区基本属于高级耦合,两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西部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科学评价其生态脆弱性是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的重要前提。构建了西部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博弈论集结思想,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主观赋权)和主成分分析(客观赋权)的博弈论组合赋权模型,借助2013年截面数据评价了西部12省区生态脆弱性并进行等级划分。研究结论表明,西部地区内部生态脆弱性分布极不平衡,西北地区生态脆弱程度明显高于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渭河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在对该流域生态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选取9项指标,建立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渭河流域的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洛河区脆弱程度最大,渭河干流区和泾河区属中度脆弱区。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管理者应根据其特点,合理规划、因地制宜的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2.
以南疆塔里木河流域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为研究区域,通过对影响当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构建适合巴州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主要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地膜使用量、环境保护支出、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人均纯收入、人均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森林覆盖率、牧草地年均面积减少面积、农业引水量、未利用地年均面积减少面积、年均沙尘暴出现次数、沙漠化危害严重的耕地面积15个指标。利用SPSS20.0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生态脆弱性指标权重值,通过生态环境脆弱度公式计算得到生态脆弱性得分,在主成分分析法所提取的主要指标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综合确定生态脆弱性等级。结果表明,尉犁县为极强度脆弱区,库尔勒为强度脆弱区,且末县、轮台县和若羌县为中度脆弱区,和静县、和硕县、博湖县和焉耆县为轻度脆弱区。根据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可以为当地政府在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方面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庆阳市西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峰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根据导致该区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成因-结果表现因素,构建了该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对西峰区10a来的生态脆弱性变化趋势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表明:西峰区生态脆弱度指数随时间呈波动式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0.714 3下降到2009年0.490 3.经历了2000年的强度脆弱阶段到2009年的轻度脆弱阶段,西峰区生态环境呈现出良好状态发展趋势.人为因素是影响生态脆弱性的关键因素,西峰区脆弱生态环境具有不稳定性,对外界干扰较敏感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庆岩溶区属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宜耕地资源不足.土地退化严重,承受自然灾害能力低,使岩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本文以重庆市岩溶地区为例。选择12项生态环境脆弱性影响因子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然后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对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25个岩溶区县中潜在脆弱区县7个。轻度脆弱区县2个,中度脆弱区县5个,重度脆弱区县5个,极度脆弱区县6个。  相似文献   

15.
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构建了表征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指标体系.根据“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对比研究了各区县农业生态环境的脆弱度.结果表明,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按经济地理分类,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属于资源-环境脆弱型,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属于生态脆弱型,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脆弱程度较小.按自然聚类,将39个区县的脆弱性分为资源脆弱型、生态脆弱型、环境脆弱型、一般脆弱型4种类型.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主要影响种植业,特别是单位耕地粮食产出率.  相似文献   

16.
从影响山东省生态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出发,建立生态潜在脆弱性-人为干扰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运用层次分析法定权的基础上,将综合指数法和GIS相结合形成生态脆弱性的综合评价方法。根据生态脆弱分级标准,将山东省17个地市的生态脆弱性分成4类,即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脆弱。评价结果显示,山东省强度脆弱区共有5个市,占全省总面积的17.1%,多层次的评价分析对于各地区有针对性采取措施降低生态脆弱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在生态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生态脆弱性评价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同时应用生态脆弱性分区结果可为后续的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工作、制定综合治理策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方法】以典型生态脆弱区贵州省为研究区,根据导致该省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结果表现因素,构建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进行生态脆弱性分析评价。【结果】结果显示,贵州省生态脆弱性从小到大为:贵阳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六盘水市>铜仁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安顺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遵义市>毕节市。【结论】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在生态脆弱性评价中的运用具有可行性,本研究评价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对一致,可用于生态环境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鄂温克族自治旗为研究区域,基于1995-2010年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其生态脆弱性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结果显示:1995年至2010年间,研究区生态脆弱性指数由-0.878 98增长至0.699 19,其脆弱性等级由轻度脆弱发展为中等脆弱,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造成鄂温克族自治旗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驱动力是其恶劣的生态环境背景情况以及不合理的产业发展结构和较低的社会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区生态脆弱性调控对策,以期为鄂温克族自治旗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熵权灰色关联法的贵州岩溶山区农村贫困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认识岩溶山区农村贫困脆弱性的特征,在构建农村贫困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以贵州省9个地州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对其农村贫困脆弱性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贵州省农村贫困脆弱性综合评价结果:贵阳市属轻度脆弱级,遵义市与黔东南州属次强度脆弱级,其地市属于强度脆弱级,并在空间上划分3个等级的贫困脆弱度区。将贵州岩溶山区人地关系系统中的各评价指标综合对应分析,表明生态环境脆弱性、生态承载力等对其他评价指标因素的发展水平有着严重制约作用,对农村贫困脆弱性有强烈胁迫性,同时,良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良好社会保障条件也对农村贫困脆弱性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技术,从地形、气象、植被、土壤和人类活动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对雅砻江流域生态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探索了1995、2005、2015年生态脆弱性空间格局特征与驱动力作用。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来看,雅砻江流域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逐渐升高,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从空间尺度上看,从上游到下游生态脆弱性等级逐渐降低。不同海拔梯度带上,极高海拔地区(≥4 500 m)和高海拔地区(3 500~4 500 m)生态脆弱性程度较高,中高海拔地区(2 500~3 500 m)、中海拔地区(1 500~2 500 m)和低海拔地区(1 500 m)生态脆弱性程度相对较弱。由于当地政府大力推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当地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研究区内9个县市2005年生态环境情况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