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研究了经酸解后制得的家蚕丝素蛋白氨基酸组成以及对高血脂实验鼠血清和肝脏内胆固醇及转氨酶的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所得的家蚕丝素蛋白粉氨基酸组成丰富 ,其中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含量占全部氨基酸总量的 95 %;家蚕丝素蛋白能显著地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和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活性 ,提高动物肝组织中的胆固醇浓度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土庄绣线菊水浸液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土庄绣线菊水浸液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模型组和空白组5组。采用一次酒精灌胃法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建模后,测定各小鼠肝组织谷胱甘肽(GSH)与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中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转移酶(ALT)的活性,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土庄绣线菊水浸液能够明显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引起的AST和ALT活性的升高,能有效保持肝脏中GSH含量和明显降低MDA含量,说明土庄绣线菊水浸液对乙醇所致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明显改善酒精引起的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3.
利用碱性蛋白酶水解家蚕丝素蛋白制备抗氧化肽,考察水解pH、水解时间、加酶量、底物浓度、水解温度5个因素对水解产物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水解工艺条件,并调查家蚕丝素蛋白抗氧化肽对热、酸、碱和体外肠道消化的稳定性,测定不同分子质量范围的家蚕丝素蛋白水解产物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家蚕丝素蛋白抗氧化肽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水解pH 8.69、水解时间60 min、加酶量3035 U/g、底物(丝素蛋白)质量浓度26.80 g/L、水解温度53.89℃,在此条件下制备获得的家蚕丝素蛋白抗氧化肽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5.16%.家蚕丝素蛋白抗氧化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中性环境中抗氧化活性很稳定,但在强酸和强碱环境中抗氧化活性明显降低;经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比未消化处理对照组提高了9.43百分点.分子质量小于5 kD组分是家蚕丝素蛋白抗氧化肽的主要活性组分.研究结果为家蚕丝素蛋白功能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益气软肝方对肝病的疗效,试验对高浓度酒精造成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灌胃给益气软肝方,给药后对小鼠肝功能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药益气软肝方对酒精造成的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疗效,能在1周内恢复肝脏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5.
家蚕丝素蛋白对大鼠胆固醇代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仲争  庄大桓 《蚕业科学》2002,28(4):301-303
研究了经酸解后制得的家蚕丝素蛋白氨基酸组成以及对高血脂实验鼠血清和肝脏内胆固醇及转氨酶的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的家蚕丝素蛋白粉氨基酸组成丰富,其中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含量占全部氨基酸总量的95%;家蚕丝素蛋白能显著地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和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活性,提高动物肝组织中的胆固醇浓度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家蚕丝素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蚕丝素蛋白基因不仅高度专一地在后部丝腺中表达,而且在家蚕胚胎发育及幼虫发育过程中,丝素蛋白基因的表达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精细的调控,因此研究丝素蛋白基因的调控方式,能使我们了解生物体如何利用遗传信息,对基因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表达调控。调控丝素蛋白基因表达专一性的启动子/增强子结构相对较为简单,也更利于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在家蚕丝索蛋白基因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长柱金丝桃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4)和酒精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采用白酒灌胃的方式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腹腔注射CCl4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肝脏指数。结果表明:长柱金丝桃乙酸乙酯部位组能极显著抑制CCl4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的升高(P0.01),长柱金丝桃正丁醇部位组能显著抑制CCl4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的升高(P0.05),且两组均能显著降低肝脏指数(P0.05);长柱金丝桃乙酸乙酯部位组能抑制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的升高(P0.05),且能降低肝脏指数(P0.05)。说明长柱金丝桃提取物对CCl4和酒精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子自组装是当今化学和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也是孕育先进材料的摇篮。家蚕丝素蛋白分子是研究大分子自组装的良好材料,近年来研究者对丝素蛋白的自组装进行了诸多研究,从基础理论到应用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介绍了丝素蛋白材料分子自组装的应用发展现状与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丝素蛋白的分子自组装方法和应用的研究。丝素蛋白分子自组装应用的研究,不但可以拓展丝素蛋白的多元化应用,而且会促进新型材料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 AIV)感染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24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对照组小鼠鼻腔接种正常尿囊液,感染组小鼠鼻腔接种含有1.2×105 PFU H9N2 AIV的尿囊液。收集对照组小鼠在第0、33天和感染组小鼠在感染后第4、8、21和33天的粪便,提取粪便DNA,并对其进行16S rRNA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再进行微生物多样性的生信分析,探究H9N2 AIV感染后小鼠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小鼠在第0、33天的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和各物种的相对丰度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小鼠在第0天和感染组小鼠在感染后第4、8、21和33天的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其各物种在门水平、属水平以及OUT水平上的相对丰度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主要表现为H9N2 AIV感染后小鼠肠道菌群中的厚壁菌门细菌相对丰度先减少后逐渐增多,而拟杆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则先增多后逐渐减少。此外,在OUT水平上,进行PCoA分析也显示,对照组小鼠的肠道菌群以及感染组小鼠在感染后第4、8、21和33天的肠道菌群可明显区分开来。综上表明,正常小鼠的肠道菌群在第33天内是稳定的,而H9N2 AIV感染可引起小鼠肠道菌群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并且在感染33 d后仍未恢复。  相似文献   

10.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家蚕丝素蛋白解酒效果的动物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解酒效果更好的蚕丝功能性食品,将具有氧自由基清除作用,易进入肝细胞的N-乙酰半胱氨酸添加入家蚕丝蛋白粉中,调查其对ICR种小鼠血液中乙醇的分解效果。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家蚕丝素蛋白灌胃处理较家蚕丝素蛋白灌胃处理对小鼠血液中的乙醇具有更好的分解效果:前者使小鼠血液中的乙醇浓度在灌胃乙醇30 min后就快速下降,至4 h时,小鼠血液中的乙醇浓度仅为对照组的8.1%;后者使小鼠血液中的乙醇浓度在灌胃乙醇120 min后开始下降,至4 h时,小鼠血液中的乙醇浓度为对照组的65.6%。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丝素蛋白对雌、雄ICR种小鼠和SD种大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其LD50均大于10 g/kg,且在试验剂量范围(2.5、5.0、10.0 g/kg)内,对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及精子畸形发生率均未见有明显影响。在丝素蛋白粉中添加适量N-乙酰半胱氨酸后,能增强对供试动物血液中乙醇的分解作用,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将家蚕丝素蛋白通过化学接枝反应制备具有抗凝血功效的硫酸化丝素蛋白医用材料。经动物的热原试验、皮内刺激试验、皮肤致敏试验、急性毒性试验以及体外溶血试验,对硫酸化丝素蛋白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结果表明:3只注射受试硫酸化丝素蛋白溶液后的家兔体温仅升高0.2、0.3、0.1℃,未引起热原反应;家兔试验部位和周边组织出现的少量红斑或红肿在72 h后自然消退,无刺激反应;涂抹受试溶液后连续3 d,小鼠的试验部位和周边组织均未出现红斑、水肿等致敏反应;小鼠腹腔注射受试溶液后生理活动及生长正常,无毒性反应;受试溶液在体外溶血试验中无溶血现象。各项试验结果提示:硫酸化丝素蛋白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在生物医学材料领域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促细胞生长再生复合丝素蛋白电纺丝非织布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旋  朱正华  周晓红 《蚕业科学》2010,36(1):97-101
利用家蚕丝素蛋白独特的力学和生物学特性,以电纺蚕丝纤维为载体,通过加入含有细胞粘附构型肽段(TGRGDSPAS)8的纯化细胞粘连性蛋白,改善丝素蛋白在促细胞生长方面的生物学功能。红外光谱检测表明,加入10%的细胞粘连性蛋白并不会明显影响丝素蛋白电纺丝的α-螺旋和β-构象,细胞培养试验中也表现出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活性细胞数目较单纯丝素蛋白纤维上的活性细胞增加,约为1.5×104cm-2,并对细胞形态没有影响。电镜扫描显示,以加入10%细胞粘连性蛋白后的电纺蚕丝纤维直径仍呈均匀分布状态。依据研究结果认为,以加入细胞粘连性蛋白的再生复合丝素蛋白电纺丝非织布纤维作为生物医学材料,具有更加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野生梅花鹿保护、健康评估、疾病治疗提供数据支持,试验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来鉴定野生和健康的圈养梅花鹿肠道内的健康核心微生物群落,并通过比较饮食的差异来研究饮食因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梅花鹿体内存在一个共有的核心肠道菌群,该菌群主要由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组成,并且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说明饮食因素的差异并没有影响野生和圈养梅花鹿的肠道核心菌群,梅花鹿同体内肠道核心菌群存在很强的协同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蚕丝蛋白在不同pH介质中的带电荷数对蚕丝织物染色、接枝改性等具有重要影响。采用蚕丝蛋白中极性氨基酸残基的电离常数计算了家蚕丝素蛋白、丝胶蛋白和柞蚕丝素蛋白所带电荷数与介质pH变化的关系,并通过测定蚕丝蛋白带电荷数与其丝绸试样对阴离子染料(活性艳蓝X-BR 140%)和十六烷基三甲铵吸附量的变化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家蚕丝素蛋白和丝胶蛋白在pH1~3时带正电荷、pH4~14时带负电荷,柞蚕丝素蛋白在pH1~4时带正电荷、pH5~14时带负电荷,家蚕丝素蛋白、丝胶蛋白和柞蚕丝素蛋白的等电点分别为3.6、3.3、4.2;家蚕丝素蛋白和丝胶蛋白的电荷急剧变化的区域在pH3~5和pH9~11,柞蚕丝素蛋白的电荷急剧变化的区域在pH2~4和pH9~11;家蚕和柞蚕丝蛋白在不同带电荷数时对阴离子染料和十六烷基三甲铵吸附量的实验值和理论值基本一致,蚕丝蛋白带电荷数随pH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动物肠道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与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息息相关。小檗碱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等生理功能,可以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的变化来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本文综述了小檗碱在动物肠道菌群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总结了小檗碱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的产生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为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中草药泰山磐石散加减方对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选取45只SPF级昆明小鼠,分为对照A组、试验B组和试验C组。试验B组和C组小鼠分别用0.86 g/mL的中草药泰山磐石散方灌胃0.3和0.4 mL,对照A组灌胃蒸馏水0.4 mL,每天灌胃2次,间隔8 h,连续7 d。第8天采集对照组和试验组小鼠直肠部位粪便样品,从每份样品中提取微生物基因组总DNA,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检测样品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显示,中草药泰山磐石散对小鼠粪便中微生物α多样性指数(Chao1和Shannon)呈波动性变化,试验B和C组与对照A组的Chao1指数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检测小鼠对照组与试验组粪便中的微生物,在门水平上,有9大优势菌门,其中与对照A组相比,试验组肠道微生物Proteobacteria、Verrucomicrobia丰度显著降低(P<0.05);而Saccharibacteria、Tenericutes丰度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P<0.01);在科水平上,有19大优势菌科,其中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肠道微生物Lactobacillaceae、Desulfovibrionaceae、Coriobacteriaceae、Porphyromonadaceae、Family_XIII和Bifidobacteriaceae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有18大优势菌属,其中与对照A组相比,试验B、C组肠道微生物Lactobacillus、DesulfovibrioEnterorhabdus丰度显著降低(P<0.05),而试验C组的肠道微生物Alloprevotella、Bacteroides、Lachnospiraceae_UCG-006和Faecalibaculum丰度显著增加(P<0.05)。本试验中草药泰山磐石散加减方能够有选择性的促进小鼠肠道内Bacteroidetes的生长,从而抑制Proteobacteria有害菌的生长,增强糖和脂肪代谢,最终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结构,使整个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正>肠道微生物作为宿主的共生生物,能改善消化、吸收、合成维生素以及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同时宿主通过控制肠道微生物数量、组成及分布来维持肠道微生物的动态平衡。在此过程中,与微生物菌群相互作用的肠上皮细胞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宿主肠道免疫防御系统产生的一类对抗外源性病原体致病作用的防御性肽类活性物质,称为抗菌肽。在肠道内最有代表性的抗菌肽是防御素、C型凝集素、核糖核酸酶和S100蛋白,在调节肠道微生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季节岩羊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选取同一圈养条件下的5只岩羊作为实验对象,收集新鲜粪便,提取总DNA,PCR扩增后,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16S rRNA基因V3-V4区域序列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岩羊肠道中检测到的微生物共属于25个门,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72.73±5.84)%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6.61±4.37)%为优势菌门;岩羊肠道微生物中含有264个菌属,以Clostridium_XIVa(5.99±2.10)%、Bacteroides(2.62±0.96)%、Clostridium_IV(2.42±1.00)%和Alistipes(1.80±0.78)%为主;通过综合各种不同的多样性指数发现,夏季的肠道菌群丰富度高于其他季节;从不同季节岩羊肠道优势菌群的趋势图可知,夏秋两季岩羊肠道优势菌属变化最大。本研究结果表明,季节变化与岩羊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多样性及优势菌群组分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赶黄草总黄酮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本试验通过投喂酒糟混合饲料与加酒饮水的方式构建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模型小鼠随机分成柴胡阳性对照组、赶黄草总黄酮提取物组、赶黄草水提物组、未治疗组。采用乙醇浸泡、超声提取、乙酸乙酯萃取的方法提取赶黄草总黄酮,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灌喂给药治疗,1 d/次,连续7 d。观察小鼠生长状况及临床症状,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评价肝脏功能。并将肝脏进行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酒糟和含酒精的饮水使小鼠食欲逐渐降低、采食量明显减少、目光呆滞、行动缓慢,ALT、AST活性分别升高91.35%(p0.01)、340.99%(p0.01),病理观察切片观察可见肝细胞索排列紊乱,窦状隙狭窄;肝小叶中央区域呈蜂窝状;肝细胞不规则,体积显著增大,胞浆内有不等的空泡,表明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构建成功。与模型未治疗组相比,赶黄草水提物组、赶黄草总黄酮提取物组小鼠的ALT活性分别降低了13.36%(p0.01)、24.95%(p0.01)。赶黄草水提物组、赶黄草总黄酮提取物组小鼠的AST活性分别低于模型组23.39%(p0.01)、50.54%(p0.01)。以上结果表明,赶黄草总黄酮对酒精性肝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效果优于赶黄草水提物。这对于防治酒糟饲料等引起的动物酒精性肝炎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9,(5):948-955
旨在研究不同氨气质量浓度对小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平均体质量为(23±2) g的KM小鼠9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30个重复。分别饲养于3个独立的环境控制舱内,氨气平均质量浓度为0 (对照组)、20 (中质量浓度组)、50 mg/kg (高质量浓度组),于5,15,20 d取10只,颈椎脱臼处死后取肠道食糜,用Illumina-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处理组的α、β多样性、Shannon指数较对照组降低,表明不同质量浓度氨气处理对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有一定影响;在门水平,处理组厚壁杆菌丰度增加,结合KEGG代谢途径分析,能量代谢通路可能发生了改变;Lefse分析筛选出氨气影响肠道健康的相关菌群有3种,分别是Blautia菌属、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DSV)与慢生根瘤菌科(Bradyrhizobiaceae);通过KEGG代谢途径的差异分析,第5天时对照组和中质量浓度组与免疫相关的代谢通路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氨气处理能显著影响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且提示氨气致肠道损伤与这些肠道菌群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