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重庆市水稻主导品种Q优5号为材料,研究了盘育毯状育苗机插育苗中不同播种量和秧龄对水稻群体性状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和秧龄对秧苗素质、移栽质量、产量、生育期影响显著;播种量大、秧龄长,产量反而越低。综合秧苗质量、移栽质量、产量等因素,Q优5号采用机插秧毯状育苗,最适用种量为每盘60 g,最适移栽秧龄为35 d。  相似文献   

2.
播种量对紫云英生长及物质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生长及物质养分积累的影响。试验设7 个处理, 播种量为7.5~52.5 kg·hm-2。试验结果表明, 随播种量增加, 紫云英出苗数显著增加, 单株分枝数、单株复叶数和单株重均呈下降趋势。紫云英鲜草产量随播种量增加而增加, 播种量为7.5~30.0 kg·hm-2 范围内增产幅度较大, 而播种量>30.0 kg·hm-2 时, 若继续增加播种量则增产幅度减小。紫云英种子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播种量为15.0 kg·hm-2 时种子产量最高。播种量对紫云英养分含量影响较小,但显著影响养分积累量, C、N、P、K、Ca、Mg、Fe、Mn、Cu、Zn 积累量均随播种量增加而增加。紫云英翻压做绿肥的适宜播种量为30.0 kg·hm-2, 而若以收获种子为目的则播种量以15.0 kg·hm-2 为宜。  相似文献   

3.
周影  魏启舜  管永祥  陈震  王琳  郭成宝  文蔚明 《土壤》2020,52(3):482-486
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种量(22.5~75.0 kg/hm~2)对晚播紫云英生长状况、产草量以及养分积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紫云英每公顷株数显著增加;播种量在30.0~75.0 kg/hm~2范围内单株鲜重和干重随播种量增加而降低;不同处理单株分枝数差异不显著。鲜草和干草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播种量为45.0 kg/hm~2的处理产草量最高,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为48.34 t/hm~2和5.70 t/hm~2。不同播种量处理的植株地上部碳、氮、磷、钾含量差异不显著,其养分积累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则先增加后减少,播种量为45.0kg/hm~2时紫云英养分积累量最高,继续增加播种量则差异不显著。综上,晚播紫云英的适宜播量为45.0 kg/hm~2,即可获得较高的产草量及养分积累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水和磷互作对旱作水稻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和施磷量对旱作水稻生物量和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且二者的交互作用十分明显,影响程度以籽粒> 茎>根。上壤含水量为饱和持水量的60%时对旱作水稻生物量和产量影响较大,而80%和100%时几乎没有影响。旱作水稻生物量和产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这说明控制土壤水分为饱和持水量的80%时就能完全满足旱作水稻的生长,但要求获得较高的产量时必须注意磷肥的投入,或者采取一些凋控措施提高土壤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酸性稻田土壤上施用石灰和调理剂等两种改良剂及其不同施用量对水稻生长和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两种改良剂及其不同施用量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p H值,降低稻米Cd含量,提高水稻产量;当石灰施用量为1 125 kg/hm~2时,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水稻工厂化育秧过程中,秧盘播种量的精准控制能有效保证育秧质量。为解决水稻工厂化育秧中秧盘播种量调控操作繁琐和效率低等问题,该研究研究设计了一种水稻育秧生产线秧盘播种量智能调控装置,该系统以STM32F429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利用双漫反射光电传感器检测连续输送秧盘的准确到达位置,设计了秧盘质量称量机构,建立了常规稻和杂交稻芽种秧盘播种量与排种轮电机转速(频率)的关系模型,基于统计分析、信息反馈技术与秧盘播种量变化规律模型,实现不同水稻品种秧盘播种量的智能精准调控。试验结果表明,在500盘/h的生产效率下,装置的平均检测精度为94.84%,经调控后的杂交稻秧盘播种量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5%,常规稻秧盘播种量的平均变异系数为4.04%。所设计的水稻育秧生产线智能调控装置具有较高的播种量检测精度,满足当前育秧播种量调控的使用要求,对提高水稻秧盘育秧播种生产线智能化水平、保证秧苗质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水稻苗期病虫害较多,苗期生长不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试验采用稻籽乐、亮盾种衣剂对水稻进行包衣处理,通过包衣剂处理后对水稻幼苗、田间生长状况及产量的研究,探索这两种水稻种子包衣剂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包衣剂处理后和对照相比,在基本苗、株高等生长性状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幼苗素质表现总体优于对照;稻籽乐悬浮种衣剂和亮盾悬浮种衣剂处理后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9.02 kg/667 m2和26.94 kg/667 m2,经济效益分别比对照提高326.72元/667 m2和302.24元/667 m2。  相似文献   

8.
水稻群体物质生产的农业气候计算机模拟及最适季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为中籼稻“南京3736”。作物群体叶面积指数、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资料从江苏徐州、兴化、南京和昆山1985年的大田试验获得。生育期资料从长江流域水稻气候生态试验(1985年)及江苏省水稻区域试验(1983—1985年)获得。同期气象资料从当地  相似文献   

9.
双季稻区杂交稻机插秧低播量精密育秧试验   总被引:19,自引:12,他引:7  
根据杂交稻种植少本稀植的要求,该文以杂交稻天优998和五优308为材料,采用机械化精密田间育秧试验方法,研究了4种秧盘和4个播种量水平对机插杂交稻秧苗成毯效果、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钵体毯状秧盘播种量在65 g/盘以上、毯状秧盘在45 g/盘以上、窄行秧盘在36 g/盘以上,应用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水稻田间工厂化育秧精密播种机"进行精密播种,采用常规田间育秧管理育成的秧苗成毯效果能满足机插的要求;不同秧盘类型对秧苗素质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4种不同秧盘育秧方式中,以钵盘培育的秧苗素质最好,整齐性也最好,钵毯秧苗次之,毯状秧苗与窄行秧苗相差不大;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较大,不同播种量之间,秧苗素质各项指标的差异都达显著水平,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秧苗素质明显下降,表现为叶龄减少,苗高变矮,苗茎宽变细,根长变短,百株鲜质量、百株干质量和百株根质量都变轻;而秧盘与播种量的交互作用对秧苗素质的影响不显著;从栽插质量和满足栽插的农艺要求角度看,对杂交稻天优998而言,钵毯和毯状秧盘的最佳播种量范围为65~80 g/盘,窄行秧盘的最佳播种量范围为52~64 g/盘,钵盘的最佳播种量范围为41~50 g/盘。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解决杂交稻机插秧技术问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肥料结构对水稻群体干物质生产及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施化肥的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主要集中于生长中前期。而有机无机肥配施,特别是化肥与厩肥配合施用有利于水稻植株在中后期,尤其是灌浆期对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的积累,其中以植株对磷的吸收比例在各肥料结构间差异最大(p<0.01)。有机无机肥配施还可促进水稻植株养分向籽粒中转移和分配。从而明显增加了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进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籽粒产量(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11.
水稻精量穴直播机播量监测系统研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播种量是水稻精量穴直播机的关键技术参数。为了实时监测水稻精量穴直播机的播种量,提高播种作业性能,该文以环形布置安装于排种管的面源式光电传感器为主要监测元件,设计了水稻精量穴直播机播量监测系统。根据型孔式排种器结构与工作原理,确定了面源式光电传感器和旋转编码器的安装方式。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建立了水稻种子流通过监测区时种子数量与脉冲宽度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时间分割节点得到穴粒数监测时间窗口,根据监测时间窗口内的脉冲宽度信息得到每穴播种粒数。选用南粳46和象牙香占2种具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对水稻精量穴直播机播量监测系统进行试验,将人工统计数据与监测系统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南粳46(短粒型品种),平均穴粒数监测误差不超过7.99%,穴数监测误差不超过6.07%;对于象牙香占(长粒型品种),平均穴粒数监测误差不超过24.07%,穴数监测误差不超过5.66%。该系统基本满足不同工作转速下不同粒型的水稻播种量实时监测要求,可为后期实现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大田作业参数监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中、低产田水稻适宜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为探明不同施氮水平对湖北省高、 中、 低产田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选用水稻品种两优培九为供试品种,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探索不同地力水平(高、 中、 低)下稻田的最佳施氮量,考察不同施氮水平对不同地力水平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氮肥贡献率、 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在2011年大田试验中,高产田和中产田都在施氮量为N 180 kg/hm2 的处理中获得最高产量,分别比CK增产10为探明不同施氮水平对湖北省高、 中、 低产田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选用水稻品种两优培九为供试品种,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探索不同地力水平(高、 中、 低)下稻田的最佳施氮量,考察不同施氮水平对不同地力水平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氮肥贡献率、 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在2011年大田试验中,高产田和中产田都在施氮量为N 180 kg/hm2 的处理中获得最高产量,分别比CK增产10.70%、 27.23%;而低产田则是在施氮为N 240 kg/hm2处理中产量达到最大,比CK增产44.70%。在2012年大田试验中,高产田、 低产田均在施氮为N 180 kg/hm2 时达到最高产量,分别比CK增产12.43%、 74.19%;而中产田在施氮处理为N 240 kg/hm2 时达到最大,比CK增产28.80%。在一定范围内,施氮量越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越高,偏生产力越低。综合产量、 产量构成因子以及氮肥利用率得出高产田与中产田适宜施氮量为N 120~180 kg/hm2,低产田适宜施氮量为N 180~240 kg/hm2。适宜施氮量上低产田中产田高产田。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硅对高温逆境下水稻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以圣稻19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增温试验研究了孕穗期叶面施硅对高温下扬花灌浆期水稻干物质转运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硅相比,施硅显著提高了高温逆境下水稻叶片干物质输出量、输出率、转化率,对茎鞘干物质的输出转化无显著影响;减弱了自然温度下水稻叶片干物质的转化率。高温或自然温度下,施硅均显著提高了水稻库容量;高温逆境下,施硅显著增加了水稻结实率与产量,但显著降低了千粒重;自然温度下,显著提高了水稻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施硅后叶片输出转化效率与结实率的增加是弥补高温下水稻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为完善水稻耐热栽培调控技术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将全量控释氮肥由常规育秧大田施肥改为育秧钵盘中施用后,水稻产量及田面水氮素含量动态变化,为提高氮肥利用率、控制稻田的氮素流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湖北省安陆市车站村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华夏香丝'.试验设常规育秧+大田不施肥(CK)、常规育秧+大田常规施肥(FF)、钵盘育秧全量施肥(PF)?3个处...  相似文献   

15.
包膜复合肥对水稻生长及营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试验以早稻品种早凡5号和晚稻品种新香优80为材料,利用自行研制的低成本包膜复合肥(N:P2O5:K2O=17%:7%:12%)设置不同用量处理,以相同养分含量的未包膜复合肥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小区试验,比较研究了供试水稻品种的生长生理和营养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包膜肥各处理分蘖增长平缓,成穗率高,而对照前期分蘗发生快,无效分蘗增多。包膜肥各处理剑叶叶绿素含量和SPAD测定值在后期显著高于对照。与等量或减量20%-25%的未包膜复合肥处理比较,早稻产量增加5.0%-12.8%,晚稻实际产量提高7.5%-13.6%,均达5%显著水平。因此,施用包膜复合肥前期养分释放平稳,水稻生长健壮;中后期可提供较多的养分,延长水稻叶片的光合功能期,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中转运,增加干物质产量和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江津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于2013年开展了水稻有效锌、有效铜、交换性镁、有效硅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试验,以摸清水稻中微量元素临界值和适宜用量。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在江津区水稻生产中,在合理施用氮磷钾基础上,增施适量锌肥、硅肥、硼肥,可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适宜水稻生长的纯Cu施用量为0.125 kg/667 m2。增施镁肥,会减少水稻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从而降低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7.
双季杂交早稻秧苗素质对产量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产量性能差异大的双季杂交早稻超级稻品种淦鑫203和对照品种淦鑫206为材料,比较了2个品种不同秧苗素质下分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性,测定了水稻各主要生育阶段倒二叶内源激素含量,分析了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2个品种低素质秧苗条件下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淦鑫203和淦鑫206低素质秧苗较正常秧苗单产分别下降6.23%和8.60%,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分别下降8.70%和17.00%、6.65%和1.89%、1.31%和3.35%、2.08%和0.78%;低素质秧苗下,淦鑫203较淦鑫206单株茎蘖数的起降幅度更为平缓,成穗率更高;随生育推进,2个水稻品种不同素质秧苗大田期倒二叶ABA含量均持续升高,ZR含量持续下降,但淦鑫203变化幅度均较淦鑫206更为平缓;IAA、GA3含量变化则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至抽穗期达峰值,淦鑫203明显高于淦鑫206;同时IAA和GA3含量各主要生育时期均为低素质秧苗下较低,且其变化幅度更大;低素质秧苗下,从分蘖盛期至乳熟期淦鑫203倒二叶生长促进类激素总和(IAA+ZR+GA3)与生长抑制类激素ABA的比值均高于淦鑫206,且其总体下降也更平缓;淦鑫203不同素质秧苗下齐穗后生长促进类激素ZR、IAA和GA3与ABA的比值均高于同期淦鑫206;2个品种不同素质秧苗下产量及其形成、分蘖动态及4种内源激素的产生与调节方式存在差异,认为苗期逆境胁迫导致低秧苗素质,大田恢复正常管理下反弹性生长补偿能力与品种产量稳定性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对杂交水稻产出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湖北省谷城县中稻主产区之一的盛康镇96户农民2005年杂交水稻大田氮肥、磷肥及钾肥施用量和水稻产量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水稻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正相关。其中产量对土壤磷含量高低的反应最为敏感。配方施肥能提高杂交水稻产量,N施用量以150 kg/hm2,P2O5施用量以75 kg/hm2以上为宜。杂交水稻大田每增施一个单位的纯N和P2O5,其相应的增产幅度比为1∶1.37,增收幅度比为1∶1.43,因此,稳氮增磷是盛康镇杂交水稻施肥增产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9.
水稻作为广东省肇庆市主要粮食作物,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优良品种也越来越多,且水稻产量关系到肇庆市粮食生产问题。合理的水稻栽培方式对其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1]),为探究水稻种植中不同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于肇庆地区水稻产区进行栽培试验,从水稻产量、性状、生长等方面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控失尿素对水旱轮作下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控失尿素减量和普通尿素不同配比混施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尿素和控失尿素均能显著提高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株高和生物量,但两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控失尿素增产效果低于普通尿素,主要是由于水稻有效穗数的降低。控失尿素和普通尿素混施比单施控失尿素增产0.51~0.92 t/hm~2。在不同配比中,控失/普通为7∶3处理更有利于水稻生长,具有较高的株高、生物量以及氮肥利用效率和较低的氮素残留,增产效果较好。控失尿素减量10%和20%都会显著降低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肥料利用率,且分别减产0.24~0.41和0.39~0.51 t/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