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阐述了无公害稻米生产的意义及需求,提出了无公害稻米生产的技术体系模式,实施无公害稻米生产要求的环境条件(水、土、气)和无公害稻米生产的技术规程.通过合理选择符合无公害稻米生产要求的环境条件和合理使用肥料、农药、品种、生产技术等生产资料实现无公害稻米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吴江区优质稻米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优质水稻品种引进、优质稻米生产技术研究与集成、优质稻米产业化经营、建立优质稻米品牌、建设优质稻米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改进和提高稻米精加工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无公害稻米生产的意义及需求,提出了无公害稻米生产的技术体系模式,实施无公害稻米生产要求的环境条件(水、土、气)和无公害稻米生产的技术规程。通过合理选择符合无公害稻米生产要求的环境条件和合理使用肥料、农药、品种、生产技术等生产资料实现无公害稻米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稻米污染的原因、途径和危害。从政府行政措施干预,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田生态环境监控和保护,建立绿色稻米生产基地,开发绿色食品稻米品种,研究并推广绿色食品稻米生产栽培技术等方面提出杜绝稻米污染、发展绿色食品稻米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丹阳市绿色稻米生产发展前景与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稻米来自于绿色农业生产体系 ,按照绿色稻米标准生产、加工并通过权威独立认证机构认证的稻米 ,是真正源于自然、富营养、高品质的环保型安全食品。1  江苏省丹阳市绿色稻米生产发展前景1 1 发展绿色稻米的意义1 1 1 有利于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江苏省丹阳市是稻米生产、消费大市。 2 0 0 2年该市水稻种植面积 36 979.5hm2 ,年产稻谷 335 5 46t ,全市 89万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稻米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水稻生产投入大、附加值低、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稻米产业的发展。由于水稻面积大、生态差异及稻…  相似文献   

6.
2017年,宿迁市以粮食生产供给侧改革为契机,以建设百亿级优质稻米产业为目标,加大稻米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优质稻谷订单生产、绿色生产技术应用、稻米精深加工提升、品牌培育打造等全产业链建设工作,稻米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20年全市稻米总产值达106.28亿元,实现了百亿级优质稻米产业建设目标。针对稻米产业前期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本文作者进一步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宿迁稻米全产链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大米加工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稻米生产和流通有了很大的发展,稻米生产加工与国内外市场的联动性不断增强.由于精米加工能力比较弱,对稻米生产和流通的健康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所以加强稻米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已经成为我国稻米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浅析稻米农药残留全程控制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米农药残留来源及现状的分析表明,我国稻米中农药残留问题日益严重。水稻生产中大量施用化学农药是稻米农药残留的主要污染源。实施稻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健全无公害稻米生产标准体系、掌握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加强水稻生产过程农药残留监管及产后农药残留消除技术研究,是建立稻米农药残留全程控制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无公害优质稻米安全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稻麦两熟地区无公害稻米生产,提出了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和品种的选择、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无公害农业投入品的应用技术集成,促进无公害优质稻米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
<正> 调整稻米品种结构,生产优质稻米已成为当前粮食生产结构的关键。在优质稻米生产中,可以通过土壤选择,肥料运筹,水肥管理等技术措施改善稻米品质。具体应掌握好以下六个要点: 1、土壤质地的选择 土壤质地是影响稻米饭食味的因素之一。在优质稻米生产中,选择沙土田、沙壤田或冲积土田栽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稻生产地域分布广,生产环境与条件因素差异大,农户年度水稻生产规模、生产投入、生产环境与条件及国家的水稻政策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2015年,对湖南、浙江、黑龙江三省的1 540农户进行了调研,比较了不同年度间各生产因素的变动差异,研究水稻生产环境与条件因子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更好地发现水稻生产内在的影响性质与影响程度。通过比较发现: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动特征;水稻产量与是否种植超级稻品种、水稻生产环境、水稻生产条件等各因素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影响水稻产量因素中,在P0.01水平下,稻农对水稻品种的满意度、农民是否种植超级稻品种、农民对水稻政策与措施的满意度3因素与水稻产量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在P0.  相似文献   

12.
李道品  张永鑫  郑伟  胡孙艮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021-7023,7031
通过对温州市近年来的早稻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温州市早稻生产上所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稳定和发展温州市早稻生产应采取的对策建议。指出温州市早稻生产现状为:光温资源丰富,适宜于早稻生产;生产主体发生转变,由家庭种植发展成规模种植;早稻米用途发生变化,已基本退出口粮用途;早稻品种在不断演变。在早稻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忽视早稻生产,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早稻种植效益偏低;受农田资源等客观条件制约;农技推广力量薄弱,队伍不稳;适应轻型栽培等技术的品种不多。认为在早稻生产过程中,应加强领导,切实抓好早稻生产;不断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确保农技推广队伍的稳定;加强早稻新品种引选工作;加强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该研究可为温州市早稻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水稻镉富集与转运能力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10  
选取84个水稻品种在镉(Cd)中轻度污染农田上进行原位小区试验,通过统计分析水稻Cd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探索具有相似产量与Cd富集能力的水稻品种各器官Cd的富集及Cd在土壤-水稻系统中转移特征,比较不同类型水稻Cd富集与转运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糙米Cd富集系数范围为0.10~0.78,小区产量范围为8.20~11.50 kg(以小区面积3.5 m×3.5 m计),不同水稻品种产量与糙米Cd富集能力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以产量和糙米Cd富集系数为指标将所有水稻品种进行聚类分为高产高Cd(组1)、低产高Cd(组2)、高产低Cd(组3)和低产低Cd(组4)四组。水稻各器官Cd富集规律均为根系茎叶糙米,Cd由根系向上传递过程中,含量越来越低。不同产量和富集能力的水稻类型的差异,主要在于茎和叶的富集与转移。高产或高Cd品种有较强的将Cd从根转运到茎和从茎、叶转运到米的能力。低Cd水稻无论产量高低,对各器官的Cd转运能力无显著影响。筛选、培育适合在中轻度污染区种植的高产低Cd水稻品种是可行的。在种植过程中控制茎的吸收与转运将对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水稻生产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7  
【目的】分析全球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子,探讨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方法】采用全球水稻生产资料定量分析水稻面积和单产变化及其对总产贡献,及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结果】全球水稻生产自1961年至2006年,由于复种指数提高,面积增长32%,年均增长0.61%。单产提高1.21倍,年均增长1.82%,单产提高主要依靠矮杆品种和杂交稻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灌溉设施改善和化肥施用。总产增长1.92倍,年均增长2.46%。水稻总产增长中,由面积增长贡献27%,由单产提高贡献73%。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水稻面积年增长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水稻单产的增长率逐年变小,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以来分别为2.58%、0.98%和1.16%。面积下降和单产增长率变小导致总产增长率下降,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以来总产年均增产率分别为2.73%、1.48%和0.88%。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子是,水稻生产技术对单产提高的贡献率下降,病虫草危害及自然灾害频繁,多熟制生产系统水稻单产下降,水稻生产效益低。【结论】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技术对策是改良水稻品种和扩大杂交稻应用,在非洲推进非洲新水稻应用,推广水稻集成栽培技术弥合水稻产量差异,发展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及政府加大对水稻生产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双季稻栽培技术发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综述长江流域双季稻栽培技术的沿革和变更,为发展双季稻生产提供参考。根据区域内双季稻品种由单季稻改双季稻,由高秆稻改矮秆稻,由常规稻改杂交稻,由普通稻改超级稻的4次变革,总结和分析栽培技术的发展。随着品种的变更,双季稻栽培技术经历了多穗型栽培、穗粒兼顾型栽培和重穗型栽培3个发展阶段。重点介绍了早稻少耕分厢撒播技术、杂交晚稻“双两大”栽培技术、双季稻起垄栽培技术、早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双季稻“旺壮重”栽培技术、双季稻抛秧栽培技术、双季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的原理、要点及适应范围。指出双季稻生产将向化肥化、轻型化和机械化发展变化,并提出了发展双季稻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宾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213-215
分别对河南省的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玉米、大豆和小麦6种粮食作物的生产成本、人工成本及物资服务成本的趋势进行了分析.晚籼稻的生产成本最高,大豆的生产成本最低;中籼稻人工成本费最高,小麦人工成本最低;晚籼稻的物资服务成本最高,大豆的最低.在生产成本中,早、中、晚籼稻及小麦的生产过程中物资及服务成本占比较高,占比均超过60%,而玉米和大豆的人工成本占比较高.基于此现状,提出了控制河南省粮食作物成本的一些措施,以期为后续的生产提供指导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全球水稻主产区和主产国水稻生产及贸易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可为我国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基于FAO统计数据库,选取1961—2019年的水稻生产及进出口的数据,整理分析全球水稻生产的发展历程、产区分布、种植面积及进出口情况;并利用优势指数分析我国与其他水稻主产国在水稻生产上的差距。【结果】...  相似文献   

18.
对2005-2009年间中国南方13个籼稻生产区及全国籼稻化肥利用效率、氮磷钾养分比例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引入脱钩理论,对单位水稻播种面积的化肥施用量与籼稻主产品产量间的响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各籼稻生产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施肥量年度波动较大、化肥的利用率不高、增产效果不明显等情况,大部分主产区籼稻主产品产量的增长是以过度施用化肥为代价的;从全国平均情况来看,中籼稻产区在化肥施用强度比早、晚籼稻低10.41%和8.73%的情况下,水稻主产品产量增加,化肥平均偏生产力和有效利用系数均高于早、晚籼水稻,化肥施用强度与水稻主产品产量之间已处于相对或准相对脱钩状态。晚籼稻的化肥有效利用系数和偏生产力相对较低,对化肥的依赖程度较强。  相似文献   

19.
我国粳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对中国粳稻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认为北方粳稻生产承载着全国人民“口粮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千方百计地发展北方粳稻生产,增加粳稻总产量已势在必行。但从目前北方粳稻生产形势看,靠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来提高总产量的潜力已很有限,惟一出路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通过育种手段开发推广超级稻,提高品种的生产潜力,以及通过栽培手段改造中低产田,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是近期大幅度增加粳稻总产量的有效途径。此外,还对直接影响中国粳米市场走势的东北稻区水稻生产发展战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了解文莱水稻生产概况,为进一步加强我国与文莱农业合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调查与实地试种,探讨分析了文莱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结果】文莱大米主要自泰国进口,自给率仅为6%~8%,农业物资较缺乏,农业管理机构不健全;制约水稻生产的因素有基础设施不完善、田间管理粗放、发展方案未能及时制定和实施、未进行品种选育工作。文莱—中国水稻合作种植试验结果表明,5个国内品种在文莱种植生育期均比国内缩短20 d,其产量和米质虽然有所下降,但产量仍比文莱本地品种高;制约文莱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有土壤偏性、储水能力较差、排灌系统较差、病虫害较严重。【建议】提高文莱水稻生产水平的发展思路为:完善与落实水稻发展规划、健全水稻生产指导机构、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建立水稻生产示范基地、组织农民参加培训、选种优质高产高温型水稻品种、确保生产物资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