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研究一定生态条件下玉米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豫单998和郑单958玉米品种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密度范围内,郑单958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豫单998的产量开始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达最大(9 375.47 kg/hm^2),当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时,产量反而下降。2个供试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行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秃尖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行数和穗粗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有所差异,郑单958的适宜高产密度为75 000株/hm^2,豫单998的适宜高产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2.
高密度种植对夏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良密植型玉米新品种郑单958为试材,设种植密度75 000株/hm^2、90 000株/hm^2、105 000株/hm^2和120 000株/hm^24个水平,在不同生育时期内,调查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单株及群体成产性状、穗部性状和籽粒干物质积累情况。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对玉米生长及产量有明显影响。高密度栽培时,种植密度超过一定群体后,群体对单株的影响由最大值逐渐减少;低于此密度后也是如此。在高密度栽培中,郑单958种植密度的临界值为90 000株/hm^2。  相似文献   

3.
芽球菊苣根株培育的关键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露地条件下,研究了菊苣根株培育时的适宜播种期和栽培密度。结果表明: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两品种适宜播期均为7月20日-8月10日;晶玉品种适宜播种密度为14.7万株/hm^2,红玉品种为19.0万株/hm^2。适期播种和合理密植是培育优质根株以及提高芽球菊苣产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作物品种是影响产量的首要因素。通过研究在陕西子洲的川地上,11个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在3 000株·667 m~(-2)和4 000株·667 m~(-2)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等。研究表明:先玉335、大丰30等品种适合667 m~(-2) 4 000株的密度,迪卡159和农大367适合中等密度种植,西多Q1适宜低密度种植。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新品种翔玉1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2 500株/亩、3 000株/亩、3 500株/亩、4 000株/亩、4 500株/亩),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翔玉18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该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农业生产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翔玉18在兴山地区最适宜种植密度为4 000株/亩,该密度下的产量为785.78 kg/亩,综合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6.
配方施肥与定植密度对洋葱生育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俊杰  金伊洙  李新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296-16297
[目的]研究施肥量、栽培定植密度、定植时间对洋葱生育与产量的影响。[方法] 试验采用正交设计L9(3^4)方案,设N、P、K肥不同施肥量、不同定植密度4个因素,每因素设3个水平,3次重复,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对洋葱生产具有主要影响因素的是氮肥施用量,定植密度和钾肥施用量为次主要因素,磷肥施用量是次要因素。氮肥施用量主要对株高、叶绿素含量、鳞茎的大小、产量都有影响,要提高这些指标,可在一定范围内增施尿素。[结论] 经综合平衡法分析后,得出最优的栽培措施是尿素施用量为600 kg/hm^2,定植密度为15.0 cm×15.0 cm,钾肥施用量为1 200 kg/hm^2,磷肥施用量为900 kg/hm^2。采用此栽培措施,洋葱生长发育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适合黑河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选取新选育的2个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年间2个品种不同密度下性状进行分析。同时利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表现,对小区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随着种植密度加大,玉米各生育时期会相应推迟1~2d。在密度加大的情况下,各品种在不同时期的生育进程、株高和穗位并没有因为密度的增加而存在较大的差异。德美亚1号适宜种植密度90 000株·hm-2;边单3号适宜种植密度75 000株·hm-2。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华玉11、中玉335、雅玉988和凉单10号为材料,以品种为主区,以5个种植密度(3 200株/亩、3 600株/亩、4 000株/亩、4 400株/亩、4 800株/亩)为副区进行裂区试验,对4个品种在5个不同种植密度下其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各品种产量逐渐增加,在不同密度种植下各品种表现不同。在西昌地区适宜种植密度下,雅玉988产量最高,其他品种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中玉335、华玉11和凉单10号。不同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表现也存在差异,华玉11最佳种植密度为4 800株/亩;中玉335最佳种植密度为4 000~4 400株/亩;雅玉988最佳密度为4 000~4 400株/亩;凉单10号最佳种植密度为4 800株/亩。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鲁中当地气候的玉米品种,为当地玉米种植品种选择提供依据,对鲁中地区有较大推广潜力的优良玉米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本试验分别选取了20个玉米品种,考察这些品种在60 000株/hm~2密度下和67 500株/hm~2密度下的田间表现及产量性状。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时,黑马603、淄玉308、士海928等7个品种增产潜力较大,综合性状优良,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伟科702、鲁单818、登海3737等8个品种增产潜力较大,综合性状优良,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龙薯9号、心香和普薯32号为试验材料,探究豆-薯-麦三熟制下种植密度对不同甘薯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熟制下品种特性是决定甘薯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关键因素,种植密度对甘薯品种的地上部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对甘薯产量影响显著。其中,心香在6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18 706.44 kg/hm~2和16 901元/hm~2;龙薯9号在67 5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29 939.88 kg/hm~2和9 568元/hm~2;普薯32号在6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为18 706.44 kg/hm~2,但经济效益为负。在江汉平原豆-薯-麦三熟制下,甘薯品种心香在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在猕猴桃生产实践中进行品种辨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1种猕猴桃果实与叶片性状进行实地观察,并使用PAUP程序对其进行形态性状聚类分析,研究猕猴桃的分类、区域分布和系统关系。[结果]和平产区猕猴桃属植物果实特征、叶形、叶质和叶表面被毛等方面存在着高度的多态性;通过果实与叶片性状聚类将11个种归成9个大类,聚类结果与现行的分类存在一定的差异。野生猕猴桃与栽培品种之间差异较大,美味猕猴桃与中华猕猴桃亲缘关系比较接近,品种间有交叉。[结论]该研究为充分利用猕猴桃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种质资源之间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以筛选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种质资源,为今后桔梗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5个桔梗种质资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种植后,对一年生桔梗地上部(株高、茎粗、分枝数、茎叶重)和根部(根长、侧根数、根粗、根鲜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5个种质资源除了株高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他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表现最好的是三成紫花,其次是宁安紫花,长安白花表现最差。[结论]综合评价认为5个种质资源中,三成紫花表现最好,有望培育成桔梗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不同淮山药种质(品种)的粘度比较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淮山药种质的粘度特性,为淮山药种质资源的育种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不同淮山药种质(品种)的粘度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5个淮山药品种(种质)的粘度变异系数为56.18%,多态性丰富;淮山药粘度最高的是GY44,达81.6 dpa.s,其次为桂淮2号和GY17,粘度分别达74.3和71.7 dpa.s。不同淮山药类型粘度高低为叶长心型>茎四棱型 >野生型>叶三出浅裂型。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5个淮山药品种(种质)分为高粘度型、中粘度型和低粘度型3大类。【结论】GY44、桂淮2号和GY17可作为加工型淮山药品种开发利用或育种的中间材料,而粘度差异可作为淮山药种质分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茶树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茶树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方法]以苏州市东山镇当地16个茶树种质资源作为试验材料,以同一时间长势良好的福鼎大白作为对照,对这17个茶树的生物学性状进行描述,并对其7个生物学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及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这17个茶树间存在较大差异,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叶片大小,为31.49%,7个生物学性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叶片大小(31.49%)、一芽三叶百芽重(30.80%)、一芽三叶长(19.74%)、叶片长度(16.81%)、叶片宽度(15.41%)、侧脉对数(14.29%)、叶形(13.30%);各生物学性状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相关系数最大的是叶片长度与叶片大小和叶片宽度与叶片大小,均为0.92;通过主成分法分析7个生物学性状,共被分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7.875%。[结论]该研究为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云南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中挖掘果桑新品种培育的基础材料,为创建新型果桑种质资源打下基础.[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搜集云南地区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优选出10份性状特异的野生桑树资源,并进行桑叶营养成分、主要经济性状、种子萌芽率和挂果性状等调查分析.[结果]在10份云南特异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中,有2份资源开雄花,雄花花序特长,易收集花粉,可作为育种的父本;1份资源为广东桑,挂果性强,果大且成熟整齐,可直接应用;1份资源为蒙桑,桑果虽小,但结果多,且结实率和发芽率高,是抗旱砧木选育的理想资源;其余6份资源为长果桑,果大且长、挂果能力强、生长势强劲,可与栽培品种杂交培育出长果型果叶两用新品种.[结论]供试的10份云南特异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作为可多元化开发利用果桑的基础品种,应选择适宜地区栽植,或进一步与栽培品种杂交,培育出新的品种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何首乌不同种源的叶性状变异情况,并对不同种源何首乌进行聚类,为何首乌良种分类、鉴定、选育和快速繁殖育苗提供依据。[方法]对何首乌在全国主要分布区31个种质资源的叶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不同产地何首乌叶片的遗传变异。[结果]供试何首乌种源内各单株叶性状较为稳定,变异主要来源于单叶面积、叶片中宽、叶宽等指标;种源间叶各性状变异明显,变异主要来源于单叶干重、叶片面积、叶片中宽、叶长等指标。对何首乌叶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单叶面积和单叶干重均与叶长、叶片中宽、叶宽、叶厚、叶柄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WWR(叶宽与叶长1/2处宽度之比)、LWR(叶长与叶长1/2处宽度之比)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叶长、叶片中宽、叶宽、叶柄长这几个直观的叶性状指标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97.4%,能够较准确反映何首乌种源叶性状的综合表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31个何首乌种源划分为三大类群。第1类群地理区域为贵州中部、西部和相邻的广西西北部及西部高海拔地区;第2类群地理区域为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及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第3类群地理区域为安徽、江苏、河南及山东。[结论]叶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地理位置靠近的种源能聚在一起。该研究为何首乌的品种分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抗赤星病烤烟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及其化学成分,为烤烟育种亲本选择及种质资源充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对24份抗赤星病烤烟种质资源的大田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参试烤烟种质资源生育期存在明显差异,较适宜的种质资源有净叶黄、中烟86、云烟110、云烟100和晓丰8号;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优的种质资源有云烟100、云烟110、晓丰8号、8813、福烟6号和龙江911;主要经济性状较优的种质资源有云烟100、云烟110、晓丰8号、YA-2、惠水-1、惠水-2和紫江1号;中部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含量较协调的种质资源有云烟100、云烟110、Oxford 26、单育2号和惠水-1;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较高的种质资源有YA-2、惠水-1、紫江1号、云烟100、9042、惠水-2、Coker spedlgreed、YQ-1、福烟6号和云烟110.[结论]各类烤烟抗赤星病种质资源特点差异明显,其中YA-2、惠水-1、紫江1号、云烟100、9042、惠水-2、Coker spedlgreed、YQ-1、福烟6号和云烟110等10份种质资源综合得分较高,可作为亲本材料用于烤烟抗赤星病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8.
王建  杨妮  黄艳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68-3874
[目的]对不同种质桂郁金药材性状进行聚类分析.[方法]对117份不同种质资源桂郁金的性状进行观测,并对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供试的117份桂郁金种质划分为6大类群,第1类是品质较优良且存在较多的1个大类,断面多为乳白色、内皮层环黄白色或断面黄白色、内皮层环黄色;多为内皮层环和木质部都有半透明情况或断面无半透明情况;形状多为椭圆形、长椭圆形,少数为卵圆形及长形;产量多在70 g以下,33%为70 g以上;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优良种质的桂郁金进行大量种植,提高桂郁金产量.郁金综合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地理位置靠近的种质能聚在一起.[结论]研究为选育桂郁金优良品种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9.
蓖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蓖麻Ricinus communis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揭示蓖麻优异种质的特性及分布规律,为蓖麻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内外引进的40份蓖麻种质资源为材料,对20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分析了蓖麻数量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40份资源材料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为5大类群,其中,类群Ⅰ为选育大果穗亲本材料;类群Ⅱ为大粒型具有增产潜力的亲本材料;类群Ⅲ为分枝多、蒴果多,小粒型材料;类群Ⅳ为丰产性较好,选育高产的目标亲本;类群Ⅴ为大穗、大粒型双重选育亲本材料。主成分分析将蓖麻的13个数量性状指标转化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06%;在影响蓖麻单株产量的性状中,首先应考虑主穗位高,其次是单株有效蒴果数、主穗蒴果数、百粒质量和单株有效穗数的选择,依据这些性状可以对种质资源进行早期间接评价选择。【结论】所引进的蓖麻种质类型丰富、资源间的性状差异各具特点,可作为优异种质材料供将来选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20.
湘西产槲蕨不同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阳  陈玲  陈军  周羲  雷国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62-21663,21673
[目的]研究湘西产槲蕨不同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方法]用微波法提取槲蕨中的总黄酮和总柚皮苷,以芦丁为标准品,用比色法测定8份槲蕨种质资源叶、叶柄和根状茎的总黄酮含量;另以柚皮苷为标准品,比色法测定槲蕨不同部位的总柚皮苷含量。[结果]湘西产槲蕨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的差异较大。龙山样品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3.5%;王村样品的次之;保靖样品的最低,仅有1.8%;槲蕨不同部位中柚皮苷含量高低的分布规律为叶〉根状茎〉叶柄。[结论]龙山样品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可作为人工栽培时的原种利用;而叶中总柚皮苷含量最高,可对槲蕨的叶加以利用和开发,为槲蕨的种质资源筛选和人工栽培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