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在驴胎皮肤细胞(D细胞)上连续传代培养至60代,随着代次的增加,以多核巨细胞为特征的细胞病变可提前至接毒后2-3天出现,至5-6天时大部分贴壁细胞脱落,病毒滴度达高峰(7.25TCLD59/0.1ML)。高代次的传代细胞毒经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病毒粒子呈政治协商会议形,直径80-120nm,大多散在或以聚堆的形式分布在细胞外,环境在胞浆膜可以见到出芽增殖的病毒粒子,以绵羊进行性肺炎  相似文献   

2.
绵羊进行性性肺炎病毒(OPPV)在驴胎皮肤细胞(D细胞)上连续快速传代培养至113代,高代次病毒接D细胞后24小时可引起璀为,至5-6天时大部分贴壁细胞脱。病毒滴度为10^11.51TCID60/0.1ml,不同代次的OPPDV经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80-120nm,分布于细胞外及胞浆空胞中,在胞浆膜上可见到,出芽增的病毒。用OPPDV生产抗原产量高,其特异性,敏感怀与绵羊胎肺细  相似文献   

3.
绵羊肺腺瘤病毒内蒙古株的分离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某羊场自然感染绵羊肺腺瘤病的病肺组织4例和3月龄绵羊胎肺2例作为材料,对胎肺细胞进行了原代培养并接种绵羊肺腺瘤病毒悬液,进行了绵羊肺腺瘤病毒(JSRV)的分离,同时采用电镜负染色技术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技术对上述样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自然感染绵羊肺腺瘤病的4例病肺组织中都有散在的病毒粒子,其直径为100~125nm,接种病毒悬液的胎肺细胞从第2代到第9代均出现细胞病变,但对绵羊胎肺培养的病毒悬液电镜负染色观察未发现典型的病毒粒子,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了病毒样粒子。  相似文献   

4.
绵羊进行性肺炎病对山羊的感染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OPPV)感染山羊可生产琼扩抗体,用OPP抗体阳性山羊的肺脏、肝脏分离物在绵羊胎肺细胞上连续培养传代。可出现以多核巨细胞为特征为细胞病变。用其培养物制备的琼扩抗原与抗OPPV标准阳性血清呈阳性反应,与抗马传贫病毒、牛白血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大多散在细胞外及胞浆空胞中,以出芽方式增殖,病毒呈球多,直径80~120nm,用OPPV感染山羊的肝脏分离培养物  相似文献   

5.
将EIAV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在驴胎皮肤细胞中连续传代,分别提取第13代、18代、21代、23代、26代病毒培养物的前病毒DNA,以LTR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前病毒LTR,并进行克隆及测序分析。与本实验室已测定的驴白细胞毒株LTR的序列比较发现,驴胎皮肤细胞毒株LTR的U3负调节区出现大段的插入、点突变、缺失,U3增强子区变异较小。将LTR片段插入到pCAT-basic载体CAT报告基因前,转染驴胎皮肤细胞,通过检测CAT表达量来评价LTR的启动子活性。驴胎皮肤细胞毒株LTR的启动子活性随着病毒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强,而驴白细胞弱毒株LTR的启动子活性很低。  相似文献   

6.
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OPPV)感染山羊后可生产琼扩抗体.用OPP抗体阳性山羊的肺脏、肝脏分离物在绵羊胎肺细胞上连续培养传代,可出现以多核巨细胞为特征的细胞病变.用其培养物制备的琼扩抗原与抗OPPV标准阳性血清呈阳性反应,与抗马传贫病毒、牛白血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大多散在细胞外及胞浆空胞中,以出芽方式增殖,病毒呈球多,直径80~120nm.用OPPV感染山羊的肝脏分离培养物复归山羊,2个月后4只山羊琼扩抗体全部阳转.  相似文献   

7.
地方流行性牛白血病病毒(BLV)感染绵羊胎肺细胞已至第65代。在传代过程中,与国外带毒细胞株——FLK/BLV(下称国外株)进行了多项对比试验。结果,除对裸鼠致癌性有明显不同外,其余各项试验结果均与国外株一致:电镜下见有BLVC型病毒粒子、有较好的抗原性、200个细胞即可感染绵羊、在指示细胞中能形成合胞体和有明显的BLV逆转录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绵羊痘又名绵羊天花,是由绵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无毛或少毛部位的皮肤、黏膜发生痘疹为特征.典型绵羊痘一般初为红疹、丘疹,后变为水疱、脓疱,最后结成痂,脱落而痊愈. 1病原 绵羊痘病毒分类上属于痘病毒科、山羊病毒属.病毒核酸类型为DNA,病毒粒子呈砖形或椭圆形.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皮肤、黏膜的丘疹、细胞以及痘皮内,病羊的分泌物内也含有病毒,发热期血液内也有病毒存在.病毒可于绵羊、山羊、犊牛等睾丸细胞和肾细胞以及幼仓鼠肾细胞内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病毒也可经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于发育的鸡胚内增殖.通常可于增殖细胞内产生包涵体.本病毒对直射阳光、高热较为敏感,碱性消毒药及常用的消毒剂均有效,2%石碳酸15min可灭活病毒,但耐干燥,干燥的痘痂皮中病毒可存活6~8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取自驴胎胸腺、真皮、淋巴、肾和肺细胞培养物所接种的马传贫病毒(72代毒和123代毒)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这些培养物中均有典型的马传贫病毒粒子,而在相应的对照组中未见到此种颗粒.这些病毒粒子同已往在白细胞培养物中所见到的病毒粒子是一致的.偶而,在细胞质中,空泡内和细胞膜上,还可以见到特殊的长杆形粒子。其长度可达1nm。在感染细胞中同对照组比较,病理变化明显,一般病毒传到第七代就可明显看出这种细胞病理变化.并且随培养细胞代次的增加而病变加剧.从整个细胞看来,细胞趋向空泡化,核萎缩,线粒体肿大,线粒体的部分消失,溶酶体增多,粗面内质网隆起。伴随病毒的感染,细胞内出现有严重的“髓样变”现象。有时由于病毒粒子的大量增殖,造成细胞崩解。  相似文献   

10.
以简便技术制备鸡胚皮肤(CES)细胞,进而进行了鸡马立克氏病(MD)SB-1株病毒适应于CES细胞和致CES细胞病变效应(CPE)的研究.试验表明,在形成CPE的细胞中可检出核内包涵体,MD的SB-1株病毒的CES细胞毒的蚀斑形成单位(pfu)为105.7201-7.2122/m L.本研究为以后用CES细胞增殖SB-1株病毒以代替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制造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用水牛血清培养驴胎继代细胞生产马传贫琼扩抗原的试验研究。驴胎继代细胞在含10~25%水牛血清的培养液中生长良好,培养2~3天形成单层。单层细胞接种马传贫病毒,换入含5~20%水牛血清的维持液,培养12天收获,生产出沉淀扩散环14~18mm的马传贫琼扩抗原,从而证明水牛血清可代替黄牛血清用于细胞培养和生物制品生产。  相似文献   

12.
绵羊痘又名绵羊“天花”,是由绵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无毛或少毛部位皮肤、粘膜发生痘疹为特征。典型绵羊痘病程一般初为红斑、丘疹,后变为水疱、脓疱,最后干结成痂,脱落而痊愈。1病原绵羊痘病毒分类上属于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病毒核酸类型为DNA,病毒粒子呈砖形或椭圆形。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皮肤、粘膜的丘疹、脓疱以及痂皮内,病羊鼻分泌物内也含有病毒,发热期血液内也有病毒存在。病毒可于绵羊、山羊、犊牛等睾丸细胞和肾细胞以及幼仓鼠肾细胞内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病毒也可经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于…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抗艾滋病病毒药物3′-叠氮3-脱氧胸腺嘧啶核苷及三氮唑核苷在马传贫病毒(EIAV)-驴胎皮肤细胞培养系统中对EIAV的抑制作用。通过细胞病变观察及培养物病毒抗原活性的测定表明,上述两种药物对EIA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犬细小病毒(CPV)内蒙古分离株的体外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81细胞系作为传代细胞,对分离的CPV流行毒株进行培养,考察其培养特性及传代细胞毒的特性.结果表明,按1%同步接毒,CPV组织提纯毒在F81传代细胞株连续盲传6代后开始适应;以该细胞毒按2%同步接毒,继代8-14代,病毒能够得到稳定增殖扩繁,HA血凝效价可达到(1:256)~(1:1024),TCID,在103'8-100' 0.1/mL,而且细胞毒与CPV杭体有良好的血清学特异性;将不同较高代次细胞毒灭活后制备灭活抗原,以5 mL/只剂量对犬免疫,21 d后血清抗体效价可达到(1:16)~(1:32),表明制备的细胞毒免疫原性良好.从不同代次细胞毒的HA血凝效价和免疫杭体HI效价测定结果看,病毒传代扩繁以8~14代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不同代次马传染性贫血驴胎皮肤细胞弱毒(Fetal donkey dermal virus,FDDV)的免疫保护效果各不相同,只有第10~15代驴胎皮肤细胞弱毒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可作为疫苗使用,继续传代则疫苗的保护率下降。为确定有、无免疫保护效果的FDDV在基因水平上的差异,本实验对无免疫保护效果的第19、26代驴胎皮肤细胞弱毒前病毒DNA进行了全基因序列测定,并与已测序的疫苗毒株进行序列比较。第19代和第26代FDDV全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5%,与疫苗毒株全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9%、96.7%。LTR是EIAV在细胞传代中变异最显著的区域,第19、26代FDDV的LTR与疫苗毒的LTR同源性仅为89.6%、89.3%。马传贫病毒的gag基因高度保守,第19、26代FDDV与疫苗毒株的gag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仅有2个氨基酸不同。第19、26代FDDV与疫苗毒株的pol基因、env基因的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9%、98.8%、93.7%、93.6%。由序列比较结果可以推断,第19代、第26代FDDV不具有免疫保护效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LTR和env基因的变异,导致病毒复制能力下降或免疫原性丧失,不能诱导机体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6.
绵羊慢病毒北疆株自然感染新疆美利奴羊的病理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绵羊慢病毒 ( ovine lentivirus,Ov LV)有 3型。1型为溶解型 ,主要有流行于欧洲的梅迪 -维斯纳病毒( maedi- visna virus,MVV) ,即原型病毒冰岛株 ,以及美国的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 ( ovine progressivepneumonia virus,OPPV) ,即 Ov LV美国株等。1型可引起淋巴组织样间质性肺炎 ( lymphoid intersti-tial pneumonia,LIP)与淋巴滤泡形成、淋巴细胞性乳腺炎和非化脓性脑 (白质 )炎 ,OPPV及某些MVV株还可引起非化脓性关节炎。2型为非溶解型或持久感染型 ,持久感染细胞培养但不溶解细胞单层 ,只形成极少量的合胞体。 2型可引起轻度 LI…  相似文献   

17.
新疆美利奴羊对绵羊慢病毒的品种敏感性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绵羊慢病毒 ( Ovine lentivirus,Ov LV) ,属逆转录病毒科 ( Retroviridae)、慢病毒亚科 ( Lentivirinae) ,它的原型病毒为冰岛的梅迪 -维思纳病毒 ( maedi- visnavirus,MVV) ,属强毒株 ,引起的疾病称梅迪 ( mae-di,意为呼吸困难 )。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 ( Ovineprogressive pneumonia virus,OPPV)为 Ov LV的美国株 ,属弱毒株 ,引起的疾病称为绵羊进行性肺炎( OPP)。MVV和 OPPV属 Ov LV的 1型或溶解型 ,此型 Ov LV(包括 MVV、OPPV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病毒株 )可引起淋巴组织样间质性肺炎 ( LIP)与肺淋巴滤泡增生、淋巴细胞性…  相似文献   

18.
绵羊慢病毒(ovinelentivirus,OvLV)分为3型[1~3]。1型为溶解型,其中包括梅迪-维思纳病毒(maedi-visnavirus,MVV)、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ovineprogressivepneumoniavirus,OPPV)等。MVV为原型病毒,即OvLV冰岛株,主要流行于欧洲,包括荷兰、德国、英国、法国等。OPPV即OvLV美国株,还包括某些北美株。1型可引起淋巴组织样间质性肺炎(lymphoidinterstitialpneumonia,LIP)与肺淋巴滤泡增生[4~6]、淋巴细胞性乳腺炎[6~13]和非化脓性脑(白质)炎[4,5],OPPV及某些MVV株[14]还可引起非化脓性关节炎。2型为非溶解型或持久感染型,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19.
本所1980年首次在我国分离到马鼻肺炎病毒,从而肯定了我国存在有马疱疹病毒1型(EHV_1)引起的流产。为了开展本病的诊断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我们先后应用马纤维肉瘤继代细胞、驴胎皮肤继代细胞、兔肾原代细胞及马胎儿肺继代细胞等进行了马鼻肺炎补反诊断抗原的试制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研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标记疫苗株,本研究在EIAV驴胎皮肤(FDD)细胞弱毒疫苗株感染性克隆pEIAVFDDV3-8的S2基因内部引入两个终止密码子,致使S2基因终止表达,构建了一株S2基因突变的感染性克隆pEIAVFDDV3-8△S2。用该重组质粒转染FDD细胞,盲传至第4代时,转染细胞病变明显,电镜下可见细胞内的典型病毒颗粒。反转录酶活性检测和Real-time PCR对病毒拷贝数的检测均证明,获得了EIAVS2基因终止表达的感染性克隆毒株,命名为EIAVFDDV3-8△S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