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云南省昆明市动物园动物体内大肠杆菌(E.coli)分离株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从圆通山动物园37个动物种群粪便中分离出37株E.coli,采用生化鉴定方法鉴定大肠杆菌,PCR方法检测19种毒力基因。鉴定结果表明:37株E.coli中,ompA、iroN、fimC、aatA、vat 5种毒力基因携带率分别为100%、95.49%、83.78%、70.27%、51.35%,ibeA、neuC、iutA、traT、stx 5种毒力基因携带率为0,其他9种毒力基因携带率均低于40.00%;分离菌株普遍携带8种以下毒力基因,同时携带10种以上毒力基因的概率为8.10%;分离株强毒力岛基因携带率较高,分布较为普遍。结果表明,昆明市圆通山动物园内流行的大肠杆菌以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主,不同种类动物体内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携带率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可能与动物的饲养环境以及动物自身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有关。因此,对于动物园内具有较高大肠杆菌致病风险的动物,要采取相应防治措施,防止大肠杆菌病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5,(1):86-90
在对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因子基因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于快速检测毒素、菌毛和毒力岛(HPI)的PCR方法;用所建立的多重PCR或单重PCR方法,对江苏部分地区临床疑似大肠杆菌感染的新生仔猪腹泻样品110份和健康新生仔猪粪便35份进行了快速检测。结果表明:HPI已经成为致仔猪腹泻大肠杆菌最常见的毒力因子(58.18%),其次是肠毒素(LT1 10.91%、ST2 8.18%、ST1 2.73%),并揭示了至少46.36%的病例与HPI+大肠杆菌感染相关,11.82%的病例与HPI+大肠杆菌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混合感染相关,仅有6.36%的病例与ETEC感染相关。菌毛仍然是ETEC的主要毒力因子,其中987P+菌株6.36%、K88+菌株3.64%、K99+菌株0.91%,未发现F41+菌株。此外,通过对健康新生仔猪样品的检测,发现48.57%的动物携带HPI+大肠杆菌,5.71%的动物携带ETEC(主要为ST2+),未发现所检测的其他毒力因子,这表明HPI+大肠杆菌很可能是条件性致病菌。  相似文献   

3.
致病性大肠杆菌作为肠杆菌科成员和人兽共患病病原体之一,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多种途径引起人和动物感染并引发不同的大肠杆菌病病型。由于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和毒力因子众多、耐药趋势严峻、存在生物被膜等因素导致大肠杆菌病的流行趋势复杂且疫苗研发困难,给国内外的畜禽养殖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高致病性岛(high-pathogenicity island, HPI)最早发现于耶尔森菌,被证实是其毒力表型所必需的基因组岛,为强毒力岛。由于细菌的水平转移机制让该毒力岛在其他肠杆菌科中被广泛检出。其中HPI毒力岛也在致病性大肠杆菌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e Escherichia coli,EHEC)、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等中被大量检出,被证实影响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参与致病性大肠杆菌铁元素摄取和介导宿主免疫反应等。为进一步了解HPI毒力岛在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铁元素调控机理、致病特性、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和水平转移途径,现从HPI毒力岛结构、如何调控耶尔森菌素铁载体、HPI毒力岛致病性及调控细...  相似文献   

4.
禽大肠杆菌是严重危害禽类的一种重要致病菌.该菌有多种毒力因子,较为重要的有菌毛、毒素、产气杆菌素及外膜蛋白等.在大肠杆菌侵袭宿主组织并引起其发病的过程中,这些毒力因子相互协调,对细菌对宿主定居、繁殖及病理性毒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这些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从两例突然死亡的鹿科动物中都分离到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其中变形杆菌为奇异变形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2个种.奇异变形杆菌的毒力很强,且对多种药物不敏感.通过病原分离与鉴定以及毒力试验,结合病理剖检,证实这两例鹿科动物出血性肠炎的病原是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  相似文献   

6.
禽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是毒力基因的贮存宿主,多种毒力因子的协同作用使其产生致病性,而耐药性的产生加大了对其防治的难度。本文主要对禽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的种类、毒力特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等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为深入研究禽大肠杆菌病的致病机理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肠杆菌(Escerichia coli是重要的肠道菌群,致病性大肠杆菌也是引起许多肠内、肠外疾病的罪魁祸首.近些年大肠杆菌耐药现象尤为严重,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在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预防、控制和治疗上带来巨大困难,给我国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大肠杆菌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文章将从毒力因子和细菌耐药性方面阐述研究进展,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该细菌引起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宦海霞  陈祥  高崧  刘秀梵 《中国家禽》2007,29(10):12-15
克隆并分析禽病原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部分毒力基因,探寻APEC毒力因子的变异和进化发生关系。以APEC中国分离株为模板,PCR扩增其部分毒力基因(fimC,kpsM,csgA,papC,felA,cvaC,iss),并测定了这些毒力基因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的同一基因进行序列比较。PCR扩增产物经克隆、酶切鉴定,均与预期结果一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毒力因子在APEC中的保守性非常高,均能达到99%以上。与其他来源大肠杆菌的同一基因的同源性也非常高,但不同基因间有所差别。APEC分离株的受试部分毒力因子的变异程度非常小,保守性很高,一些毒力因子与人源致肠外感染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同源性也很高,说明APEC与人源致肠外感染大肠杆菌的亲缘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了解黑龙江省部分牛场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常规分离和PCR检测方法对2014—2015年黑龙江省部分牛场采集的72份犊牛病料进行检测,鉴定得到63株大肠杆菌,并应用PCR技术对CS31A、K88、K99、F17、F41、irp2、eae A、sta、lt、bfp A、EAST1等毒力因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有46株大肠杆菌含有毒力因子,通常含1~2种毒力因子,其中有18株携带(占39.13%)CS31A基因,说明CS31A基因为优势基因;通过毒力因子对大肠杆菌进行分型,共鉴定出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35株(占76.09%),为犊牛腹泻的主要致病型。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了解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状况,减轻大肠杆菌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的危害,对不同时间国内外报道的动物中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毒力、血清型、耐药性和基因型等方面的比较,对比分析大肠杆菌分子特性和表型差异,从而为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不同毒力基因型大肠杆菌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确定不同毒力因子对大肠杆菌毒力的影响,选用7株不同毒力基因型(分别为Stx2e 、LEE 、LEE HPI 、Stx2e HPI 、F18 Stx2e 、F18 Stx2e LEE 和F18 Stx2e ST1 LT1 LEE )的猪源大肠杆菌为材料,以消化道为感染途径,测定了其对30日龄健康ICR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表明,以上7株大肠杆菌的LD50分别为1.504×109,5.986×108,3.777×108,1.504×108,5.986×107,3.777×107cfu/mL和1.504×107cfu/mL;确定了不同毒力基因型的大肠杆菌之间存在毒力差异,其中S462234株(F18 Stx2e ST1 LT1 LEE )的毒力最强,S452623株(Stx2e )的毒力最弱,S462234株的毒力是S452623株的100倍。  相似文献   

12.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不同血清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coli,APEC)引起的严重危害世界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作者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新亚群分类、病型、生境、毒力因子和致病机理作了综述,同时为有效防控禽大肠杆菌病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在其致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毒力因子包括:菌毛、非菌毛黏附素、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溶血素、抗血清存活因子、毒素、侵袭素等。为了解不同毒力基因在菌株间分布规律,选定7个主要毒力因子的编码基因:fimC(Ⅰ型菌毛)、kpsM(荚膜多糖)、cvaC(大肠杆菌素)、sodA(超氧化物歧化酶)、csgA(curli菌毛)、tsh(温度敏感性血凝素)和marA(多重耐药调控基因),通过对本实验室保存的34株不同禽源的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发现,fimC(94.1%)、cvaC(82.4%)、sodA(97.1%)、csgA(97.1%)、tsh(76.5%)和marA(100%)这6个毒力基因的分布率均较高,但相互之间也存在差异。kpsM基因的分布率较低,只有0.09%,并且仅在鸡源性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中检测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分析河西走廊地区犊牛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携带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情况,[方法]2020—2021年在河西走廊地区采集患腹泻病犊牛的粪便、肛拭子及肝脏等病料组织279份,采用人工感染试验动物、PCR方法和K-B药敏纸片法分别检测犊牛腹泻性大肠杆菌致病性、毒力因子和耐药性。[结果]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了126株大肠杆菌,其中79株犊牛腹泻性大肠杆菌能引起小鼠死亡;分离的79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crl、irp2、fimH、papC、K88、K99、stx1、stx2检测率在40.5%~100%之间,其他毒力基因检测率在15.2%~34.2%之间;分离的79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新霉素等8种药物的耐药率在49.4%~96.2%之间,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在5.1%~32.9%之间。[结论]从河西走廊地区患腹泻病犊牛病料组织中分离得到79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这些菌株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对临床中常用的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因子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很多,包括黏附素,肠毒素,溶血素等,其中黏附素与肠毒素在发病学和免疫学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作一综述,并介绍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各类黏附素疫苗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发病鸡源大肠杆菌的致病类型、毒力因子差异和其耐药状况,探讨大肠杆菌对家禽生产和公共卫生的影响,对从山东、西藏等7个省(自治区)的发病鸡群分离获得的130株大肠杆菌菌株,用PCR方法进行了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毒素型大肠杆菌等5种致病类型检测和ompT、stx2等7种毒力因子检测,并用15种药物测其耐药性。结果发现,仅5株发病鸡源大肠杆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3.85%,5/130),且均为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130株大肠杆菌检测出iroN毒力因子检出率最高(69.23%,90/130),stx2最低(1.54%,2/130),其余均在50%~60%。分离菌株对四环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1.54%(119/130)、90.77%(118/130),对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12.31%,16/130);多重耐药严重,94.62%(123/130)的菌株对三类或三类以上的药物耐药。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养鸡场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情况,以进一步做好大肠杆菌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7.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王少辉等采用PCR和Dot blot,检测疑似毒力基因在不同地区(101株中国分离株和121株德国分离株)、不同来源(禽源、人源及猪源)大肠杆菌中的分布,并分析其和大肠杆菌系统进化分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无菌采取病鸭肝脏,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生化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和动物毒力试验。结果: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至少携带有5种毒力基因,并且该菌对小白鼠和鸡有较强的致死性,属于大肠杆菌强毒株,与基因检测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引起犊牛腹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集了不同奶牛场因腹泻而死亡犊牛的脏器和患病犊牛的粪便,经染色镜检、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毒力因子和血清型检测确定了引起该奶牛场犊牛腹泻的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并确定了主要的致病菌型,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的药物,为进一步防制该病提供了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研究概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主要有黏附素、毒素、外膜蛋白 ( OMP)及铁转运系统等。在大肠杆菌侵袭宿主组织并引起其发病的过程中 ,这些毒力因子相互协调、发挥作用。文章对毒力因子的致病作用、致病机理、免疫原性及其在疾病防制中的应用几个方面的研究概况作了综述 ,为防制大肠杆菌病、研制新型高效的大肠杆菌疫苗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 ,文章还介绍了近年来已相继研制成功的全菌体疫苗、纯化菌毛疫苗、单价或多价基因工程菌毛疫苗以及重组肠毒素双价基因工程苗、OMP亚单位疫苗等。展现了新型疫苗的研制 ,给防制大肠杆菌病带来了新的前景以及大肠杆菌作为工程菌的应用对畜禽其他疾病防制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