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震宇 《水产学报》2002,26(6):542-550
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加入3种脂肪源(鱼油、鱼油+玉米油1.34∶1、鱼油+豆油1.34∶1)和两种降脂因子(胆碱10g·kg-1、肉碱350mg·kg-1)饲喂鲈,并用冰鲜杂鱼饵料作为配合饲料的对照。经过8周的饲养,对鲈的生长情况、体营养成分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鲈对脂肪肝的耐受性较差,长期大量投喂冰鲜杂鱼易诱发病变,肝脏对病变的敏感性高于肌肉;在满足必需脂肪酸需要量的情况下,不同脂肪源对鲈生长差异影响不大,但对体脂沉积有一定影响;胆碱和肉碱具有一定的降体脂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虾青素对锦鲤体色、生长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量的虾青素对红白锦鲤幼鱼进行了饲喂试验。试验鱼的初始体质量为7.31±0.12 g,饲料中虾青素的添加量分别为0、100、400、700、1 000、1 300、1 600 mg·kg-1,表观饱食投喂60 d。结果表明:随着虾青素添加量的增加,锦鲤皮肤和背鳍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升高,700 mg·kg-1组的类胡萝卜素显著高于添加量为0的对照组,最高值出现在1 600 mg·kg-1组,但1 600 mg·kg-1组背鳍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1 000、1 300 mg·kg-1组间差异不显著;在促生长方面,100、700 mg·kg-1组的体质量增长率(BWG)、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对照组,虾青素添加量对锦鲤的肥满度(CF)、肝体指数(HSI)、脏体指数(VSI)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说明,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可有效改变锦鲤的体色。综合考虑经济效益,饲料中虾青素的适宜添加量为700 mg·kg-1。  相似文献   

3.
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对胡子鲶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冷向军 《水产学报》2003,27(1):38-42
进行了3个试验以考察饲料添加叶黄素对本地胡子鲶体色的影响。试验A比较了野生、半人工养殖、全人工养殖胡子鲶体色的差异,其皮肤叶黄素含量分别为8.01、4.64和1.61mg·kg-1鲜组织,肌肉叶黄素分别为2.06、1.83、0.96mg·kg-1鲜组织;试验B采用平均体重为52g的本地胡子鲶成鱼,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0、150、200mg·kg-1叶黄素,饲养6周后,成鱼皮肤叶黄素含量分别为1.07、5.88、7.02、7.81mg·kg-1鲜组织,肌肉叶黄素含量分别为0.64、1.35、1.81、1.86mg·kg-1鲜组织;试验C采用平均体重为3.2g的本地胡子鲶鱼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100、150mg·kg-1叶黄素,饲养6周后,鱼种皮肤叶黄素含量分别为3.2、8.73、11.49、12.51mg·kg-1鲜组织,肌肉叶黄素含量分别为0.87、1.71、1.97、2.03mg·kg-1鲜组织。上述结果表明,养殖与野生胡子鲶体色的差异主要来源于食物中叶黄素含量的不同,在饲料中添加叶黄素类产品可有效改善养殖胡子鲶体色,叶黄素适宜添加量建议为100mg·kg-1饲料(成鱼)或50mg·kg-1饲料(鱼种)。  相似文献   

4.
氧化三甲胺对罗非鱼生长和鱼体营养成分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饲料中添加0.2%、0.4%和0.8%的氧化三甲胺饲养罗非鱼,经过60d的生长试验,观察不同添加量的氧化三甲胺对罗非鱼的生长、机体营养成分组成的影响。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氧化三甲胺可以促进罗非鱼生长,并对改变罗非鱼内脏的相对重量,提高肥满度有一定作用。尤其0.2%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末重、日增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有显著的差异。此外,添加氧化三甲胺可以显著降低罗非鱼肌肉和肝胰脏中的粗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5.
分别在3组等氮等能的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L-肉碱[0(对照组)、150和300 mg/kg],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8.21±0.33)g的幼鱼投喂9周,探讨L-肉碱对吉富罗非鱼生长、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肝脏脂肪代谢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50或300 mg/kg L-肉碱显著提高了罗非鱼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降低了实验鱼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添加150 mg/kg L-肉碱组WGR和SGR最高,HSI和VSI最低。添加150 mg/kg L-肉碱显著提高了鱼体肥满度(CF)。饲料系数(FCR)和存活率(SR)在对照组和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添加150或300 mg/kg L-肉碱显著提高了鱼体肝脏中粗蛋白含量,添加150 mg/kg L-肉碱显著降低了肝脏粗脂肪含量。添加150或300 mg/kg L-肉碱时,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肝脏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总酯酶(LPL)和脂肪酶(LPS)活性显著上升,肝脏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增加,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添加300 mg/kg L-肉碱显著提高了鱼体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溶菌酶(LZM)活性。综上,饲料中添加适量L-肉碱对提高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促进其脂肪代谢和提高鱼体抗氧化能力有良好效果。基于L-肉碱对罗非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推荐L-肉碱在吉富罗非鱼饲料中的添加量为150 mg/kg。  相似文献   

6.
壬基酚对雌鲫受体表达和雌二醇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青  魏华  张高峰   《水产学报》2007,31(1):7-14
研究了环境激素壬基酚(4-NP)在雌鲫体内的对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和雌二醇水平的影响。雌鲫腹腔注射1、50、100 mg·kg-1的4-NP或1 mg·kg-1的E2,分别在24 h和48 h提取肝脏RNA用RT-PCR查看α型雌激素受体(ER-α)和CYP1A的表达情况和提取血清用荧光免疫法测定E2浓度。结果表明:1 mg·kg-1 E2 处理组的ER表达在24 h和48 h有显著性增加(P<0.01)。1 mg·kg-1 4-NP处理组在24 h ER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增加(P<0.01),在48 h有显著性增加(P<0.05),E2浓度在24 h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下降(P<0.05),但在48 h后有所回升;CYP1A表达在处理后24 h有显著上调(P<0.05),在48 h后有极显著上调(P<0.01)。50 mg·kg-1 4-NP处理组在24 h ER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增加(P<0.01),在48 h有显著性增加(P<0.05),E2浓度在24 h和48 h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CYP1A表达在处理后24 h有显著上调(P<0.05),在48 h后有极显著上调(P<0.01)。100 mg·kg-1 4-NP处理组ER表达在24 h和48 h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增加(P<0.01),E2浓度在24 h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下降(P<0.05),在48 h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CYP1A表达有极显著上调(P<0.01)。随着4-NP注射量的增加,ER表达也逐渐增加,而E2浓度逐渐减少。ER表达上调效应:E2>100 mg·kg-1 4-NP >50 mg·kg-1 4-NP >1 mg·kg-1 4-NP,100 mg·kg-1的4-NP对ER表达的上调效果接近于1 mg·kg-1E2的效果。E2下降效应:100 mg·kg-14-NP >50 mg·kg-1 4-NP>1 mg·kg-1 4-NP。NP对CYP1A表达有上调作用,并且表达随注射浓度上升而增强(具剂量-依赖效应)。以上结果表明,4-NP具有弱雌激素样效应,并且能抑制鲫鱼血清中E2的水平并使ER表达上调,为4-NP在鲫鱼体内通过ER途径实现内分泌扰乱效应的可能性提供了支持。图2表1参30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硫酸锌为锌源,评价不同锌水平对奥尼罗非鱼幼鱼(Oreochrvmis aureus ♂×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体质量为(4.13±0.32)g罗非鱼随机分配在18个水族箱中,每箱20尾,每3个箱为1个处理组,分别以添加锌为0、20、40、80、160和320 mg·kg-1的6种饲料投喂,日投喂率为鱼体重5%~9%.8周的试验结果表明:20 mg·kg-1锌饲料组的增重率和鱼体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蛋白质效率、饲料转化率也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全鱼脂肪含量随着饲料锌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但320 mg·kg-1锌饲料组降低;20 mg·kg-1锌饲料组,脊椎骨中锌离子浓度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0 mg·kg-1锌饲料组(P<0.05);20 mg·kg-1与40 mg·kg-1锌饲料组的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其它各添加组(P<0.05),20 mg·kg-1锌饲料组的血液中血比容显著高于0 mg·kg-1组(P<0.05),与其它各组没有显著差异;肌肉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Thiobarbituricacid-reactivesubstances)的量,锌为0mg·kg-1饲料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锌添加量为20 mg·kg-1饲料促进了罗非鱼生长,使鱼体抗氧化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8.
盐酸半胱胺对罗非鱼鱼种促生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葵 《淡水渔业》2005,35(1):7-9
在日粮中添加盐酸半胱胺短期 (2 9d)饲养罗非鱼鱼种 ,以群体增重率为主要指标 ,考察了CS对奥尼罗非鱼鱼种的促生长作用。基础饲料为黑仔鳗饲料 (70 % ) +次粉 (30 % )。含盐酸半胱胺 6 0 %左右的CT2 0 0 0的添加量梯度为 10 0、 2 0 0、 4 0 0、 6 0 0mg/kg。方差分析表明 ,以单箱总增重率作指标 ,CT2 0 0 0对奥尼罗非鱼鱼种的群体增重有显著 (P <0 0 5 )的促进作用。在本试验设计的CT2 0 0 0添加量范围内 ,随着添加量的提高其促生长的作用也增强 ,但最适添加量尚需进一步试验确定。试验还进行了抽样测平均尾重增长率 ,但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 ,提示在考察鱼种阶段群体增重指标时受抽样操作等因素影响 ,用抽样数据不可靠。  相似文献   

9.
用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评定异育银鲫维生素C需要量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宋学宏 《水产学报》2002,26(4):351-356
用维生素 C(Vc)含量为0~1200mg·kg~(-1)的精制饲料,连续投喂异育银鲫8周后,测定异育银鲫生长速度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在饲料Vc含量达150mg·kg~(-1)时日增重率最大,进一步提高饲料Vc含量,日增重率没有显著变化;饲料Vc含量为75mg·kg~(-1)时头肾指数显著提高,而脾指数不受饲料Vc含量的影响;头肾细胞吞噬活性和A花环率均在Vc含量为300mg·kg~(-1)时达最高水平;而血清溶菌酶活性和总补体活性分别在饲料Vc为300mg·kg~(-1)和600mg·kg~(-1)时达最高值。上述结果表明饲料Vc可显著提高异育银鲫免疫力。鉴于Vc的免疫促进作用,建议在疾病多发季节饲料Vc添加量提高到300mg·kg~(-1)。  相似文献   

10.
柠檬酸对罗非鱼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柠檬酸 (0 .1%、0 .2 %、0 .3%、0 .4 % )对奥尼罗非鱼 (Oreochromisniloticus×O .aureus)幼鱼 (初始平均体重约 2 .0g)生长、饲料利用、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共设 5组试验饲料 ,每一饲料组设 3个重复水族箱 ,每箱随机放鱼 15尾 ,投喂率为 6 % ,自然光周期 ,循环过滤水系统饲养 9周 ,每周称重 1次并相应调节投喂量。结果表明 :随着柠檬酸添加量的增大 ,饲料pH值呈下降趋势 ;添加 0 .2 %柠檬酸的试验组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LSD多重比较 ,下同 ) ;饲料效率在 0 .3%柠檬酸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罗非鱼血清葡萄糖含量在0 .4 %组显著低于对照组、0 .1%组和 0 .3%组 (P <0 .0 5 ) ;0 .2 %组和 0 .3%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最高 ,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 >0 .0 5 ) ;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在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肠蛋白酶活性随柠檬酸添加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0 .2 %组的最高 ,但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肝胰脏和肠淀粉酶活性分别在 0 .2 %和 0 .3%组最高 ,组间差异亦不显著 (P >0 .0 5 )。结果提示 ,饲料中适量添加柠檬酸 ,能提高罗非鱼幼鱼消化酶活性 ,提高饲料利用率 ,促进罗非鱼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中草药对斑节对虾生长、饲料利用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中草药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初始体重0.30g.尾-1)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以及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影响。6种实验饲料(按顺序分别为1,2,3,4,5和6)中中草药的添加量分别为0,0.5,1.0,2.0,4.0和8.0g·kg-1饲料。除了饲料2之外,斑节对虾的成活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都显著(P<0.05)优于对照组(饲料1)。投喂饲料3的斑节对虾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虽然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投喂添加中草药的饲料对斑节对虾肌肉的水分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但脂肪含量明显下降。结果表明,斑节对虾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中草药能够促进生长、显著提高成活率和降低饲料系数,并改变斑节对虾肌肉中脂肪含量和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12.
L-肉碱对鲫鱼生长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尾均重25.1g的高背鲫按L-肉碱在饲料中添加量的不同(0,50,100,150,200mg/kg)随机分成5组,用于研究L-肉碱对鲫鱼生长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鲫鱼饲料中添加50~100mg/kg的L-肉碱能显著提高鲫鱼的相对生长率、饲料效率,其中添加100mg/kg的L-肉碱效果最好,其相对生长率和饲料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22.4%和91.3%(P<0.05);在鲫鱼饲料中添加50~150mg/kg的L-肉碱时均能显著提高肌肉中蛋白质的含量,同时显著降低肌肉中脂肪的含量,其中添加150mg/kg的L-肉碱时肌肉中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提高4.04%,而脂肪含量降低了45.1%(P<0.05),但添加L-肉碱对鲫鱼的空壳率没有明显影响,各组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12月,对三都澳水产养殖区表层水水质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全年水温在10.8~28.2 ℃,年平均值为20.8 ℃;盐度24.3~27.8,年平均25.82;pH7.92~8.23,年平均8.03;溶氧量5.06~7.49 mg·L-1,年平均6.41 mg·L-1;化学需氧量0.58~0.90 mg·L-1,年平均0.75 mg·L-1;无机溶解氮含量在0.324~0.788 mg·L-1,年平均0.515 mg·L-1;活性磷酸盐含量在0.028~0.082 mg·L-1,年平均0.050 mg·L-1,营养盐结构发生改变。通过比较2000~2012年的变化情况发现,2000~2012年,三都澳养殖区表层水的溶氧量呈现下降趋势,化学需氧量呈上升趋势,无机溶解氮及活性磷酸盐含量均上升。结果表明,三都澳养殖区表层水长期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多糖对罗非鱼生长及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罗非鱼鱼种饲料中添加肽聚糖0.2g/kg、复合肽聚糖2g/kg、酵母细胞壁2g/kgg、β-葡聚糖2g/kg;饲养60d后,观察测定了微生物多聚糖对罗非鱼生长及血清溶菌酶和补体替代途径溶血活性(ACH50)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细胞壁、β-葡聚糖和肽聚糖对罗非鱼促生长作用不显著,复合肽聚糖有抑制生长作用。酵母细胞壁和β-葡聚糖均能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但对补体替代途径溶血活性无明显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水温(28±1)℃时,给体质量(82.72±3.65)g和(413.83±39.92)g的吉富罗非鱼口灌剂量12mg/kg的肉碱;另组中给(82.72±3.65)g的吉富罗非鱼口灌剂量12mg/kg和120mg/kg的肉碱,分别于口灌前(0h)和给药后0.083、0.13、0.20、0.25、0.33、0.5、1、2、4、8、12、24、36h和48h采样,数据用WinNonlin 5.2软件非房室模型统计矩方法分析,分别研究了肉碱对不同规格吉富罗非鱼的药代动力学和肉碱剂量对吉富罗非鱼的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口灌给药后,2个剂量组的达峰时间、清除率及平均滞留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12mg/kg剂量组的达峰浓度(82.28μmol/L)、药时曲线下面积(431.06h·μmol/L)显著高于120mg/kg剂量组的达峰浓度(21.27μmol/L)、药时曲线下面积(96.95h·μmol/L),说明药物剂量影响肉碱吸收。肉碱在(小规格罗非鱼体内的达峰浓度、清除率和消除半衰期均随个体增大而变小,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L-肉碱在大规格罗非鱼体内的分布程度较小规格罗非鱼广泛,即大规格罗非鱼清除率低于小规格罗非鱼,小规格罗非鱼的平均滞留时间比大规格罗非鱼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饲料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铜元素的添加浓度分别为0、7.5、15、30、45mg·kg-1饲料)的硫酸铜和蛋氨酸铜,比较了硫酸铜和蛋氨酸铜对凡纳对虾生长、血液免疫因子及虾体铜的影响。添加蛋氨酸铜的各实验组生长速度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添加硫酸铜的各组,只有铜添加量为30mg·kg-1饲料的试验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组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成活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除了铜添加量为15mg·kg-1饲料的试验组,各试验组对虾血清的酚氧化酶(PO)活力都高于对照组,其中当铜添加量为30mg·kg-1时最强,在此时蛋氨酸铜添加组的PO活力高于硫酸铜;随着铜添加浓度的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增强,在添加量达到30mg·kg-1饲料时达到最大,此时硫酸铜组和蛋氨酸铜组间无差异,都为507。对虾肌肉中铜的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为(4.07±1.80)mg·kg-1,个体间差异非常大;肝胰脏中铜的最高含量为210.36mg·kg-1,最低为33.78mg·kg-1(空白对照组),明显高于肌肉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同硫酸铜相比,蛋氨酸铜没有显著的促生长效果,对肌肉、肝铜含量以及SOD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周一兵 《水产学报》2002,26(1):28-34
饵料密度实验表明 ,在 2 8℃下 ,当草履虫密度分别为 10 0cell·mL-1(77mg·L-1)、2 0 0cell·mL-1(15 4mg·L-1)、30 0cell·mL-1(2 31mg·L-1)和 4 0 0cell·mL-1(30 8mg·L-1)时 ,卜氏晶囊轮虫在群体培养条件下的最大持续产量 (MSY)、水体容纳量、种群增长期的平均生产量和增长率均以饵料密度 30 0cell·mL-1组为最高 ,分别为 :6 .4ind·mL-1·d-1(35 5mg·L-1·d·-1)、13.7ind·mL-1(76 0 .6mg·L-1)、5 5 (mg·L-1·d·-1)和 1.4 4 96 (d-1)。实验结果还表明 ,在饵料密度 10 0~ 30 0cell·mL-1范围内 ,种群的最大持续产量 (MSY)、达到最大持续产量时的生物量 (CSC)和达到MSY及容纳量的时间均随饵料密度增加而提高或延长。但是 ,当饵料密度达到 4 0 0cell·mL-1时 ,上述指标反而降低或缩短。以草履虫为饵时晶囊轮虫的日粮为 14 6 %~ 70 7% ,饵料系数 19.8~91.7。  相似文献   

18.
用使君子、雷丸、茶籽饼、川楝子、大蒜素、矿物质分散剂组成中草药复方,分别以0、5、6、8、10、15、20和25 mg·L-1的浓度对刺参苗期玻璃海鞘(Ciona intestinalis)进行杀除效果和对刺参苗种的毒性试验,以研究中草药复方对海参苗期玻璃海鞘的杀除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该中草药复方,浓度为10~15 mg·L-1时,药浴24 h,既能有效杀灭玻璃海鞘,又对稚参无毒副作用,对养殖水体各指标也基本无影响,是刺参养殖系统中杀灭玻璃海鞘的最适浓度。进一步的生产性应用实践表明,在刺参育苗池中采用“3+7”模式(用药后第3 d倒池、第7 d倒板)施用浓度10~15 mg·L-1的中草药复方,可达到杀除玻璃海鞘的良好效果,且与海参容易分离。在上述药物浓度作用下,刺参苗种伸展、附着和摄食正常,健康状况良好。该中草药复方适合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2×5双因子试验设计,即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和0.15 mg/kg的Se,每一Se水平下分别添加0、30、60、90、120 mg/kg的维生素E(VE),共制成10种试验饲料,饲喂平均初始体质量为(0.37±0.01)g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70 d,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50尾吉富罗非鱼,其中饲喂未添加Se和VE的基础饲料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1)VE对吉富罗非鱼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饲料系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就生长性能而言,单独添加VE的适宜范围是63.86–70.58 mg/kg。Se对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在VE添加量为0 mg/kg的试验组中,硒的添加使吉富罗非鱼增重率高于对照组。VE和Se对吉富罗非鱼生长的交互作用没有显著影响(P0.05)。(2)VE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CAT活性随VE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Se可显著影响T-SOD和GSH-PX的活性(P0.05),在VE添加量范围60–90 mg/kg时,加Se试验组的T-SOD、GSH-PX和CAT活性较不加Se组有所上升。VE和Se对GSH-PX活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在本研究条件下,VE和Se对吉富罗非鱼的生长及抗氧化有一定促进作用,二者联合使用,没有协同促生长作用,但抗氧化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2×5双因子试验设计,即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和0.15 mg/kg的Se,每一Se水平下分别添加0、30、60、90、120 mg/kg的维生素E(VE),共制成10种试验饲料,饲喂平均初始体质量为(0.37±0.01)g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70 d,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50尾吉富罗非鱼,其中饲喂未添加Se和VE的基础饲料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1)VE对吉富罗非鱼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饲料系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就生长性能而言,单独添加VE的适宜范围是63.86–70.58 mg/kg。Se对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在VE添加量为0 mg/kg的试验组中,硒的添加使吉富罗非鱼增重率高于对照组。VE和Se对吉富罗非鱼生长的交互作用没有显著影响(P0.05)。(2)VE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CAT活性随VE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Se可显著影响T-SOD和GSH-PX的活性(P0.05),在VE添加量范围60–90 mg/kg时,加Se试验组的T-SOD、GSH-PX和CAT活性较不加Se组有所上升。VE和Se对GSH-PX活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在本研究条件下,VE和Se对吉富罗非鱼的生长及抗氧化有一定促进作用,二者联合使用,没有协同促生长作用,但抗氧化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