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甜玉米主要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出强杂种优势且高商品价值的甜玉米杂交种,选用13个玉米自交系,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组配的42个杂交组合进行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分析,并估算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5号和6号是GCA效应值表现优良的自交系;筛选出3个产量较高的杂交组合(4×A2,5×A7,6×A6);秃尖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性状不宜早代选择,穗长和行粒数可以进行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2.
利用11份玉米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交配成30个组合,分析了株高、穗住高、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产量等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从而筛选出3个优良自交系和4个强优势组合;配合力基因型方差与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大部分性状的加性方差明显大于显性方差,一般配合力表现出比特殊配合力较大的遗传分量,为此在选配组合时应注重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做亲本。  相似文献   

3.
按 (P1 × P2 )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分析了 9个新选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结实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百粒重和产量等 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根据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 ,筛选出优良自交系 2个和优良杂交组合 4个。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 :株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的遗传力较高 ,选育自交系时 ,穗行数、行粒数可在早代进行选择 ;穗粗、百粒重的遗传力较低 ,宜在高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8个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NC11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8个玉米自交系的穗长、穗重、秃尖长、穗行数、穗粒数、穗粒重6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中2711、2713、2716的主要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较高,2709×2715、2709×2716、2710×2712、2713×2714、2713×2715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在性状选择时,穗长、穗行数宜早代选择,穗重、穗粒数、穗粒重宜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0个糯玉米自交系的穗部性状配合力及其遗传特性,为高效利用亲本材料选育穗部性状优良的糯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Ⅱ),以10个糯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A1~A10)与5个测验种(B1~B5)组配50个杂交组合,通过春播和秋播2次试验,调查F1代穗部性状(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和行粒数)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广义遗产力和狭义遗传力.[结果]50个杂交组合穗部性状春播平均值均大于秋播平均值.秋播穗部性状(除穗行数外)的变异系数大于春播,春播和秋播中秃尖长的变异系数均最大,约50.0%,而其余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10.0%左右.综合春播和秋播2次试验,A3(T2)、A4(JS0381)和A6(S181)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穗行数的GCA表现为较高正向效应,秃尖长表现为负向效应,综合表现较好,以其组配的杂交组合A6×B3(S181×JN2-8)、A6×B5(S181×RJ)、A6×B2(S181×W150)、A4×B5(JS0381×RJ)和A3×B5(T2×RJ)的多数穗部性状SCA也较高,且SCA效应值排名前10位,是强优势组合.春播和秋播中穗长和穗粗GCA方差均较高(>80.0%),且远高于SCA方差,秃尖长和行粒数GCA和SCA方差相近;穗长、秃尖长和穗行数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大(>54.0%),穗粗和行粒数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小(<45.0%).[结论]S181、T2和JS0381综合表现较好,具有较大的育种潜力,易组配出穗部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可在育种实践中重点利用.穗长、秃尖长和穗行数可进行早代选择,而穗粗和行粒数宜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6.
几个自选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11个自选玉米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28个杂交组合,对其玉米籽粒产量等9个数量性状不同杂交模式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忻831、忻662、忻923、忻915的利用价值较高,可能成为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玉米自交系;出籽率、行粒数可以早代选择;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产量、秃尖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7.
爆裂玉米主要数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9个子粒品质差异较大、遗传背景不同的爆裂玉米优良自交系为材料,就爆裂玉米的产量、膨胀倍数与主要数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爆裂玉米产量与主要数量性状的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穗长穗粗百粒重株高茎粗出子率穗行数穗位高秃尖长淀粉含量;膨胀倍数与主要数量性状的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膨化体积爆花率淀粉含量行粒数穗位高穗长茎粗小区产量株高穗行数出子率秃尖长百粒重穗粗。  相似文献   

8.
选用7个玉米自交系,采用GriffingⅣ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出21个杂交组合,对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质量6个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试的6个性状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起作用;A2,A5,A7,A17,A18,A19,A20这7个组合百粒质量的特殊配合力较高;自交系PH6WC、黄早4在百粒质量性状上具有较高的GCA效应优势;自交系黄早4、昌7-2、郑58在秃尖长性状上一般配合力为负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玉米穗部相关性状对单穗粒重的关系以及穗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1个玉米新组合的穗重、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轴重、百粒重、含水量和单穗粒重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对单穗粒重关联度大小顺序是穗重(0.948 4)、穗行数(0.741 1)、穗粗(0.706 7)、轴重(0.703 9)、含水量(0.701 1)、百粒重(0.698 5)、秃尖长(0.692 7)、穗长(0.635 5)、行粒数(0.618 9)。[结论]提高穗重和穗行数,能有效提高单穗粒重。  相似文献   

10.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23个玉米自交系的6个相关因素与单穗粒重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单穗粒重与其相关因素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粗>百粒重>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度.玉米单穗籽粒重量主要取决于与其关联度较高的穗粗、百粒重、穗长等主要因素,为鉴定和选育玉米自交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8个早熟玉米自交系11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为广西早熟玉米优势组合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4个新育成早熟玉米自交系和4个已应用于生产的早熟玉米核心自交系11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及以其为亲本组配的16个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进行测定.[结果]16个杂交组合同期播种、同时出苗,吐丝期最长相差6 d,以南6047×M0502吐丝最早;成熟期最长相差5 d,以南6047×M0502成熟最早;平均生育期为99 d,以南31×M0340、南31×南783、M12-5×MWC5和M12-5×南783的生育期最长,均为101 d.不同杂交组合的单株产量、茎粗、穗长、秃尖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和出籽率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南31的11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最优,其株高、穗位高、茎粗、穗长、秃尖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百粒重、出籽率和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分别为0.42、4.95、-2.86、2.85、-22.36、6.13、7.68、5.58、6.15、4.60和12.02;M12-5和M0502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3.48和3.43),以其为亲本可增加F1代的单株产量,组配出高产杂交组合的可能性较大.杂交组合M12-5×南783的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23.10),其次是杂交组合南31×M0502和南6047×MWC5,其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分别为13.45和13.16.[结论]南31、M0502和M12-5可作为组配早熟高产杂交种的最理想亲本;M12-5、南31和南783的秃尖长一般配合力表现出较高的负向效应,可用来改良秃尖长.M12-5×南783、南31×M0502和南6047× MWC5为苗头组合,可经过多点试验鉴定后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新选育的16个玉米自交系进行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W_3、W_7、Q_4、Q_6、Q_7在降低株高、穗位高表现较好;W_1、W_4、Q_1在增加穗长、减少秃尖长表现较好;W_4、W_8、Q_4、Q_8在增加籽粒深度方面表现较好;W_1、Q_8在增加穗行数和行粒数方面表现较好;W_1、W_4、W_8、Q_1、Q_3在增加出籽率方面表现较好;W_1、W_4、W_5、Q_1、Q_4等在增加百粒重方面表现较好;W_1、W_4、W_5、Q_1、Q_4、Q_8在增加产量方面表现较好。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秃尖长、穗行数宜在早代进行选择;株高、穗位高、出籽率、百粒重、单株产量适宜在晚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美国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对新引进的12个美国玉米群体按griffing4 双列杂交模式设计, 组配66 个单交组合。笔者分析了株高、穗位高、千粒重、单产等14个性状的配合力参数。结果表明:(1)美群3、美群7、美群9和美群11在产量、穗长、行粒数、穗重和穗粒重上都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美群3、美群7 在改善株型、提高产量有更为突出的表现。(2) 高产组合中最少要有一个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群体。(3)初步筛选出美群5/美群7、美群5/美群11、美群9/美群11、美群3/美群7、美群7/美群8、美群3/美群9、美群3/美群11、美群3/美群8等8个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5个水稻三系不育系的经济性状配合力,试验选用5个三系不育系和7个恢复系,以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组35个组合,针对8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恢复系的8个主要经济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方差在植株高度、穗长、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和平均结实率均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特殊配合力(除每穗总粒数外)均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2)大部分经济性状不同程度上受基因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作用,并且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3)各性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是相互独立,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4)在主要的经济性状上,供试的5个不育系中G13A和荣丰A为较理想亲本,谐A、五丰A和早丰A为具备利用价值亲本;恢复系中,以14hz32、14hz29、14hz5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的影响,以‘广8优165’和‘宜优673’两个杂交水稻品种的双亲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比较试验。研究发现,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可显著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高种子发芽率,降低易裂颖品种的裂颖率,利于在遭遇不利天气时择机抢收和规避机械混杂,可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增加制种效益。研究证明,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可提升种子质量,增产又增收,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杂交水稻亲本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方法]以5个三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F_1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控制;在单株产量上,不育系一般配合力由大到小依次为301A、421A、606A、五丰A、贡A,恢复系一般配合力由大到小依次为R208、R615、玉桂、华占、R319;狭义遗传力的由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穗颈长、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剑叶长、单株有效穗、株高、结实率、播始历期。[结论]该研究为亲本材料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把小孢子培养获得的22个小白菜加倍二倍体(DH)纯合植株分为 A、B两组进行组间杂交以及自交,对获得的41份杂交组合的叶片形状和叶柄色等外观品质性状进行观测分析,并对相应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合植株的田间表现,筛选出优良的杂交组合和亲本。结果表明:1)两个相同亲本的正反交组合外观商品性状可能存在差异;2)6个抗性强、耐衰老的杂交组合,其单株产量均高于0.4 kg,属于商品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其中A7 B2可作为特色分蘖组合;3)筛选出 A2、A5、A7、B6、B8、B9、B10、B118份骨干亲本自交系,以及 A1、A3、A9、B2和B75个特殊配合力高的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