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解南蝠(Ia io)在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作用,采用粪便分析和直观法,研究了南蝠的捕食行为及其对稻田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南蝠是控制农田害虫的有效天敌之一,在其捕食区域内稻田病虫害较轻,2~3 km半径区域水稻的平均产量比6~7 km半径区域增产98.2kg/667m2;南蝠的食物组成除鸟类外,还有鞘翅目、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和蜱螨等昆虫/生物,多数种类昆虫均是水稻害虫或病害的传播者.南蝠在维护稻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984~1985年在福建闽侯对田边杂草中捕食性生物与稻田飞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得知山边、沟边、田埂等田边杂草中捕食性天敌的资源十分丰富,有蜘蛛类、步甲类、隐翅虫类、蚂蚁类等,这些类群中的多数种类与稻田捕食性天敌的种类相同,均能捕食飞虱。山边和沟边杂草中益害比为6.61~11.62∶1,田埂杂草中益害比为0.83∶1。蜘蛛是田边杂草中常见的捕食性生物,也是稻田捕食性天敌的优势类群,两者具有明显的相关,对稻田飞虱的自然控制作用显著。此外,田边杂草中的另一些捕食性生物,它们在控制水稻害虫总体上,也都起到不同程度的辅助作用。保护利用田边杂草中的害虫天敌资源,对于维护以水稻为中心的农田生态系统,保持自然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陷阱法研究了浙西南山区单季稻区4种不同非稻田生境与稻田间捕食性天敌的迁移规律。初步探明各生境中捕食性天敌种库资源丰富,由蜘蛛、蛙、鞘翅目捕食性昆虫和革翅目搏食性昆虫组成,蜘蛛占捕食性天敌总数的38.5%~75.0%,种类有9科13种,优势种是拟水狼蛛;水稻移栽后的一个月内,捕食性天敌在稻田与非稻田生境间迁移活跃,从非稻田生境迁入稻田中的捕食性天敌是迁出数量的1.1~2.7倍,并在稻田内进行了减少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稻田害虫的生物防治及生态控制技术,以稻田捕食性天敌为研究材料,采用田间调查、采集标本、室内鉴定的方法,对稻田捕食性天敌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通辽地区稻田生态系统中,有捕食性天敌20科59种,其中捕食性昆虫属于蜻蜓目、螳螂目、脉翅目、半翅目、鞘翅目5个目的10科32种,捕食性蜘蛛9科25种。优势种主要是黑肩绿盲蝽、青翅隐翅虫、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机敏漏斗蛛,占捕食性天敌总量的45.5%。  相似文献   

5.
刘金丽 《现代农业》2011,(5):197-197
稻田养殖黄鳝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提高稻田综合效益和稻田产出率,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发展生态农业的有效途经,是农村致富的首选项目之一。稻田养殖的黄鳝可摄食水生昆虫及水稻害虫幼虫,既有利于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又可获得一定数量的黄鳝,提高了稻田的  相似文献   

6.
稻田昆虫群落是稻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研究稻田昆虫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分析群落中各昆虫种群间的相互关系、消长动态及其人工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控制和影响,目的是为稻田害虫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韩宝银  贺红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84-12885
[目的]研究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的食物组成及其对森林虫害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粪便分析和直接观察法分析大蹄蝠捕食食物的组成,并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森林虫害发生情况。[结果]鞘翅目(31.59%~37.21%)和鳞翅目(15.38%~22.87%)在大蹄蝠食物组成中所占比例较大,是大蹄蝠的主要食物组成部分;随着大蹄蝠种群数量的锐减,大蹄蝠活动半径区域内森林的虫害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在0~4 km半径区域内森林虫害平均发生率由2006年的14.25%上升到2010年的26.93%。[结论]为大蹄蝠的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2年的定期定点调查表明,宁波地区稻田蜘蛛有15科34属60种,其中优势种有12种。蜘蛛是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对水稻害虫的为害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稻田养殖牛蛙,就是用围栏将稻田围起来,在所围稻田内放养牛蛙.在稻田内进行牛蛙养殖,牛蛙可大量捕食水稻的害虫,而牛蛙的排泄物又是水稻的肥料,同时利用稻田养殖牛蛙不要多占地,多耗水,不需增加投人就能收获蛙产品并能增加稻谷产量,可谓一举数得.  相似文献   

10.
田埂合理种植蜜源植物可改善田间单一生境、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已成为一种常用的绿色防控措施。为了进一步明确田埂种植蜜源植物对稻田天敌昆虫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分别调查田埂种植芝麻(Sesamum indicum)、百日草(Zinnia elegans Jacq.)、硫华菊(Cosmos sulphureus)、波斯菊(Cosmos bipinnatus Cav.)等不同蜜源植物的稻田天敌昆虫种类并对其多样性和功能组团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共鉴定了天敌昆虫42种,分属5目19科,其中膜翅目10科32种、鞘翅目1科1种、双翅目3科4种、蜻蜓目3科3种和半翅目2科2种。田埂种植不同蜜源植物的稻田天敌昆虫样本间的Chao1指数、Ace指数、香农(Shannon)指数和辛普森(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但田埂种植蜜源植物的稻田天敌昆虫样本Chao1指数、Ace指数和辛普森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对田埂种植不同蜜源植物稻田天敌昆虫的功能组团进行分析,发现捕食性昆虫共13种,其中捕食幼虫的天敌9种,捕食幼虫和卵的天敌共4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共29种,其中幼虫寄生性天敌17种,幼虫-蛹寄生...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实验,进行了稻鸭共育技术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每667m2稻田放养25只鸭子,稻鸭共生期60~70d,以鸭粪肥田,基本能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追肥;除草、除虫效果显著,可以取代化学除草和减少病虫害药剂防治,促进稻田生态良性循环。水稻产量增加,效益可观,因此本地区适合稻鸭共育技术大面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以3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分别在3类冬水田(夏旱田、普通田和囤水田)种植下,研究了稻谷产量与库源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中稻产量受稻田类型影响极大,30个杂交组合在不同稻田类型的产量变异趋势一致,筛选出7个杂交中稻组合在3类稻田均能获得高产。冬水田杂交中稻高产栽培的目标是在保证较高颖花量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理论产量和产量潜力分别与穗粒数和库容充实度呈抛物线关系,在3类稻田均可获得高产的杂交中稻组合的库源特征:穗粒数160~200粒、最高苗332.98~36098万/hm2、有效穗200.14~225.24万/hm2、结实率77.56%~82.38%、千粒重29.06~30.32 g、颖花量3.61~3.98朵/m2、叶面积指数5.69~6.59、粒叶比0.55~0.70朵/cm2、单穗重4.00~4.51 g。为水稻育种者鉴定高产组合和生产部门筛选适宜冬水田区不同类型稻田的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广占63S/1128,在龙山县百亩示范片平均单产13.142 t/hm2,其中丘块试验田突破了13.50 t/hm2,达到了我国超级稻第3期产量目标。从旱育壮秧、规格移栽、合理施肥、科学灌水、病虫防治等方面介绍其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小麦蚕豆间作控制病虫害与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系统探索农作物病虫害持续控制策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2002~2007年在云南省玉溪市进行36组小麦蚕豆间作与单作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各组试验小麦蚕豆间作比单作对主要病虫害都有不同程度的持续控制效果,尤其对蚕豆赤斑病和蚕豆斑潜蝇控制效果显著,而且因间作很好地改善了小麦和蚕豆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了蚕豆叶片面积,从而明显地提高增产和增收效益。间作对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蚕豆赤斑病的控制效果分别为3040%~6355%,2560%~4936%和3151%~4568%,对小麦蚜虫、蚕豆斑潜蝇、蚕豆蚜虫的控制效果分别为2300%~3720%,1540%~6400%和1740%~2520%;增加蚕豆单株叶面积8533~57492cm2,增加蚕豆单株根瘤生物量153~727g;增加小麦产量028~063t/hm2,提高蚕豆产量214~572t/hm2,提高经济效益2246%~3425%。  相似文献   

15.
依据综防理论,研究了江汉稻区水稻生育期病虫发生规律和抗耐害能力以及天敌、有益微生物、环境、耕作栽培等稻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和非生物组份全系统的调节作用。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积极保护天敌,充分发挥作物、天敌、环境的综合效应,将病虫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的水稻病虫综防规范化技术。  相似文献   

16.
韩宝银  贺红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58+12648
采用野外调查法对贵州飞龙洞南蝠的种群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1年,南蝠个体数量由2 000只减少到500只,性别比由1∶1.03增加到1∶1.27;南蝠的出生率呈逐年下降的态势,死亡率却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该研究可为南蝠的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杂交早稻和晚稻的需氮量与N利用率的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氮肥施用量为157.5 kg/hm2(纯N),表现为N肥利用率较高,单产水平较高。不施氮肥处理的产量下降1380~3015 kg/hm2。  相似文献   

18.
稻田生态渔业区病虫害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贵阳市近年实施的稻田生态渔业种养模式中稻田主要病虫发生规律,通过系统对比调查方法,对该模式下稻瘟病、稻飞虱等主要病虫害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分析,初步明确了稻田生态渔业区主要病虫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9.
水稻虫害监测与防控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皖江流域处于长江中下游位置,是安徽省水稻的主产区,上接湖北、江西,下接江苏等水稻生产大省,战略意义十分重大。本研究团队对皖江流域的主要虫害,进行了长期的实时监测工作,设立了固定的田间监测点(每个城市水稻主产区2个点,共计12点),辐射皖江流域水稻生产的绝大部分区域。在此基础上,系统整理了各类水稻害虫的发生情况与危害等级。结果显示,当前皖江流域主要的水稻害虫为稻纵卷叶螟,其发生范围广,对水稻的危害较大,主要发生区域为:铜陵、芜湖、宣城、马鞍山。此外,二化螟呈现局部发生,同时个别地区的二化螟出现较强的抗药性,需要高度重视。目前,稻纵卷叶螟在江苏水稻种植区的发生状况正逐渐加重,呈现局部爆发的趋势。而稻纵卷叶螟具有迁飞性,需要各个区域联防联控,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对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水稻主要虫害的区域综合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Ri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taple foods for the world population,but it is attacked by a number of destructive pests.While evidence from greenhouse and laboratory tests has shown that silicon(Si)amendment can confer enhanced resistance to pests in rice,few studies have directly demonstrated the Si-mediated protection from pests in a field situation.In this study,field plots with silicon amendments at 0,75,150 and 300 kg SiO_2 ha~(–1) in early-and late-season rice were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silicon amendment on the occurrence of major insect pests and diseases and rice yield.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plots without silicon amendment,plant damage by stem borer and leaf folder and population size of planthopper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ree to five of the seven monitoring observations in each season in the plots amended with 300 kg SiO_2 ha~(–1).The disease index of rice blast in the early-season rice was lower in the plots amended with Si at 300 kg SiO_2 ha~(–1) than in the control plots,while Si protection from rice blast in the late-season rice and from rice sheath blight in the early-season rice were not apparent.An insignificant increase of rice yield by 16.4%(604 kg ha~(–1))was observed in the plots amended with 300 kg SiO_2 ha~(–1) over the control plots.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Si amendment at 300kg SiO_(2 )ha~(–1) can provide substantial protection from some of the rice pests under field conditions.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recommendation of silicon amendment as a key component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rice pe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