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研究以质粒pGEM-7Zf(+)为载体,对我国北方和南方疫区伊氏锥虫动基体株的kDNA小环进行了克隆,并以其中之pTK011-C_1为探针对不同地理区的动基体株和无动基体株的不同DNA进行杂交,结果表明,我国北、南两大疫区动基体株的kDNA小环大小均约为1kb,且均属A型,pTK011·C_1只与动基体株的kDNA及tDNA杂交,不与其nDNA杂交,也不与无动基体株的任何DNA及黄牛白细胞DNA杂交。说明具有特异性,可以用于诊断。tDNA的杂交信号与kDNA相当,诊断中可以代替kNDA作为检测对象。  相似文献   

2.
伊氏锥虫微环DNA的PCR扩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氏锥虫是动物伊氏锥虫的病原体,属动基体目原虫,动基体DNA(KinetoplastDNA简称kDNA)是该目原虫所特有的一种非染色体DNA。因此,对kDNA进行PCR扩增可用于鉴定和检测伊氏锥虫。本文以5-CAACGCAAAGAGTCAGT-3’,5’-ACGTGTTTTGTGTATGGT-3’为引物,对从伊氏锥虫直接抽提的总DNA,kDNA以及kDNA基因重组子,经PCR扩增后,在含有0.5μ  相似文献   

3.
用长臂光敏生物素标记伊氏锥虫kDNA探针的研究王云飞,钟淑梅,周勇志(中国农科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前言动基体DNA(kDNA)是伊氏锥虫重要特征之一。应用同位素标记kDNA探针来检测伊氏锥虫,灵敏度高t‘]。然而,同位素标记受实验条件限制,对于...  相似文献   

4.
以大家畜和小鼠感染试验比较了我国南、北两大疫区伊氏锥虫株及南方疫区动基体株和无动基体株的致病力。结果显示,感染南方疫区动基体株和无动基体株的马属动物和牛的临床及血检变化极为相似,感染后者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比感染前者的长16h,但两虫株致病力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感染北方疫区动基体株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比感染南方株的长,与感染南方疫区动基体株组间差异显著(P<0.05),与无动基体株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提示北方疫区虫株致病力弱于南方疫区虫株。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中国王岗株gX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pUC19质粒为载体克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中国王岗株的DNA,构建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DNA的KpnⅠDNA文库。参考ILTV-SA2株gX基因的核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分别为12bp和13bp的1对引物。以ILTV中国王岗株DNA为模板,用PCR方法特异性地扩增出0.84kb的ILTV-gX基因片段。以地高辛标记该0.84kb的片段为探针,经Southern杂交从ILTV中国王岗株KpnⅠDNA文库中筛选出3个含5.2kb外源ILTVDNA片段的gX基因阳性重组子。经酶切分析、Southern杂交、PCR检测和该片段部分酶谱分析表明,ILTV中国王岗株DNA5.2kb的KpnⅠ片段无论是片段大小还是酶切图谱均与ILTV-SA2株完全相同,而且Southern杂交和PCR检测均为gX阳性,证明其中含有完整的gX基因  相似文献   

6.
K700bp 是高产蜜西蜂引物K(5’- CGGCCCCTGC- 3’) ,通过RAPD- PCR 扩增出来的一个特有DNA 片段。然后将K700bp 制备成探针再与高、低产蜜西蜂的PCR 产物及它们的基因组进行杂交。结果K700探针只与高产蜜西蜂的PCR 产物及其基因组杂交,证明K700bp 确实是高产蜜西蜂的一个特有DNA 片段。  相似文献   

7.
K700bp是高产蜜西蜂引物K(5’-CGGCCCCTGC-3’),通过RAPD-PCR扩增出来的一个特有DNA片段。然后将K700bp制备成探针再与高、低产蜜西蜂的PCR产物及它们的基因组进行杂交。结果K700探针只与高产蜜西蜂的PCR产物及其基因组杂交,证明K700bp确实是高产蜜西蜂的一个特有DNA片段。  相似文献   

8.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tk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柳  于力 《中国兽医学报》1995,15(2):116-120
根据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LA株的物理图谱及Coper株和LA标tk基因在基因组中的定位,将LA株DNA HindⅢA片段中的SalI-SalI亚片段、BglⅢ-SalI双酶切亚片段分别克隆到载体质粒pBluescriptSK中,筛选出3个重组质粒p^tk-1,Ptk-2和Ptk-3,其外源片段大小分别为2.7kb,1.1kb和1.6kb。经酶切分析及同源核酸探针杂交试验表明,2.7kb SalI-  相似文献   

9.
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耐盐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干种子,种子萌发,苗期及成株的耐盐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在不同Na2SO4和Na2CO3盐浓度胁迫下其膜透性,发芽率,根冠比,游离脯氨酸,丙二醛诸生理指标,对其耐盐性作出综合评判。研究结果表明,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对Na2SO4的耐盐性为0.8% ̄1.0%,对Na2CO3为0.2% ̄0.3%,高于此浓度表现为Na2SO4、Na2CO3盐胁迫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表达新城疫病毒HN基因的重组火鸡疱疹病毒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用设计带有限制性酶切位点的特异地扩增子人起始密码子开始的1.8kb新城疫病毒(NDV)血凝素-神经氨酸(HN)基因开放式阅读框(ORF),然后插入pTK2B的Nbe1位点,构建了含NDVHN基因的插入载体PTKHN1和PTKHN2,将其与感染火鸡疱疹病毒(HVT)细胞的总DNA共转民纤维细胞(CEF),经有限稀释法和Dot-blot筛选,得到含有HN基因的重组体rH  相似文献   

11.
应用质粒PTK探针鉴定锥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2P标记质粒探针PTK1、PTK1.1和PTK1.2,对12株中国伊氏锥虫的斑点杂交试验显示,3个探针均能与8株具有正常动基体的伊氏锥虫杂交,而不与其余4株异常动基体伊氏锥虫杂交,对正常动基体株的敏感度为10^2虫体。探针PTK1亦能与马媾疫锥虫杂交,敏感度为10^2个虫体。但PTK1与布氏锥虫仅发生微弱的杂交反应.敏感度为10^5个虫体。试验表明伊氏锥虫株之间的kDNA微环是同源的,伊氏锥虫与马媾疫锥虫和布氏锥虫的kDNA微环存在着共同序列。  相似文献   

12.
从包含伪狂犬病病毒(PRV)闽A株BamHI-7片段的重组质粒pPR128中分离出含有完整糖蛋白gp50基因的2.1kbDNA片段,用KpnI和StuI酶切后,将其酶切片段分别克隆到pUC19载体中,构建了2.1kb片段完整测序用质粒。对其序列进行分析,发现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证明分离的gp50基因是正确的。将包含gp50基因的2.1kb和1.6kbDNA片段分别插入带有痘苗病毒天坛株TK基因区段的pGJP-5质粒P7.5启动子的下游,构建了pGBT50-36和pGBT50-S22个嵌合载体。将嵌合载体通过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预先感染TK+痘苗病毒天坛株的人TK-143细胞或CV-1细胞,进行体内同源重组。经蚀斑纯化,在BdUR选择压力下,通过光敏生物素标记的探针杂交,获得带有PRVgp50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用ELISA检测,重组痘苗病毒有特异性PRVgp50抗原存在。  相似文献   

13.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1—LacZ融合基因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含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1基因的质粒pBST2-6和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载体PUC18,构建成ST1-LACZ融合基因。将质粒pBST2-6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BgIII消化、碱性磷酸酶处理,最后将处理好的PUC18 DNA与147 bpST1 DNA通过T4DNA连接酶进行粘性末端连接,转化不受体菌DH5A中。通过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共筛选出53个为ST1基因探针杂交  相似文献   

14.
对伊氏锥虫新疆骆驼株(XJCA)、安徽水牛株(AHB)和云南水牛株(YNB)的动基体DNA进行PCR扩增后,用Sanger双脱氧核糖核酸法测定扩增产物的序列。结果表明,各虫株间DNA序列同源性为97%。内聚分析表明,AHB株与XJCA株相似性高属一类,而YNB株与中国伊氏锥虫SH株相似性高属另一类。证明我国不同伊氏锥虫在动基DNA序列上存在一些差别,这可能由于点突变的缘故。  相似文献   

15.
试验对黑麦草×苇状羊茅属间杂交后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偏羊茅型的杂交后代F2-4S-8,偏黑麦草型的杂交后F2-2-1株高,干物质产量,粗蛋白产量均高于亲本苇状羊茅(Kentucky31,简称Ky31)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涤纤维含量均低于苇状羊茅(Ky31)。  相似文献   

16.
将IBVT株基因组S1基因上0.6kb片段(位于S1基因上1121bp~1723bp之间)克隆到PIB-PCR Cloning vector中,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分别与9株IBV 的PCR产物和12株IBV的核酸进行点杂交均呈阳性反应,而该探针不与IBDV和NDV的RNA,EDS-76病毒的DNA及正常鸡胚尿囊液的抽提物反应。探针检测IBV-PCR产物的灵敏度为100~200pg。用该探针检测不同毒株IBV在鸡胚中的繁  相似文献   

17.
鸡IL-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参照Sundick发表的鸡白细胞介素2(IL-2)cDNA基因序列,利用在行设计合成的1对引物,从ConA活化的5周龄HWL-SPF鸡脾细胞中,扩增出长445bp的鸡IL-2cDNA基因,以PUC119为载体,克隆了扩增片段,经酶切鉴定及DNA序列测定,确认为鸡IL-2基因,该序列与Sundick报道的结果一致。对氨基酸的比较发现,鸡IL-2与牛IL-2  相似文献   

18.
用单克隆杂交技术检测了纽约州666头牛及57头猪分离的埃希氏大肠杆菌的肠毒素(STaP,STb,LT,SLT-1及SLT-Ⅱ)和粘着素(K88,K99,F41,987P)。有367株牛源分离株(45.2%)至少能与一个基因探针杂交,其中223株(33.2%)与F41、112株(16.7%)与K99、82株(12.2%)与987P,96株(14.3%)与STaP,7株(1.1%)与STb杂交。能与K  相似文献   

19.
根据已发表的牛传染性敢管炎病毒(IBRV)TK基因和gB基因序列,应用Oligo4.1程序设计两对引物PTK1和PTK2及PB1和PB2,分别对已构建的TK基因缺失(TK)IBRV以及IBRVLA株、洛精、美精、BarthaNu/67株、B7株、云南-1和云南-2分离株进行了PCR扩增,结果显示7株IBRVDNA用引物PTK1和PTK2扩增产生457bp的特异性片段,而TKIBRV只出现110bp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地方分离株RFLP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初步确定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基因分型,对分离自国内8个不同地域疫区的IBVQD、GZ、ZZ、TJ、DL、YC、JS1和JS2及参考株M41、H52和T的S1基因RT-PCR扩增cDNA进行HaeⅢ的RFLP分析。结果,QD与MD41、H52同属Massachussete基因型,GZ、ZZ、YC与T的基因型相同,DL、JS1和JS2则表现为各自独立的基因型,而TJ则为DL和T2种基因型毒株的混合感染,表明我国的广大地域内存在着Mass基因型、T基因型和可能的变异株IBV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