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养猪》2021,(3)
NF-κB是一种对免疫系统调节起关键性作用的核转录因子,且NF-κB信号通路是痘病毒家族抑制和逃避宿主免疫应答的主要靶点。目前已证实,痘病毒具有独特的调节宿主免疫应答过程的能力,特别是痘病毒科编码的蛋白通过影响与宿主天然免疫密切相关的NF-κB信号通路,有利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导致病毒不断地逃逸免疫保护而出现病毒的反复感染。因此探索痘病毒科编码的蛋白调节NF-κB信号通路的机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文章主要综述了近些年痘病毒编码的蛋白通过不同的途径调节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对宿主细胞早期抗病毒的免疫应答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畜禽疱疹病毒持续感染会损害养殖动物的健康,影响生产性能。借助自身强大的免疫逃避能力,疱疹病毒可以有效抵抗畜禽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疱疹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充分利用宿主细胞加工机制产生多种分子类型,干扰MHC-Ⅰ介导的抗原递呈途径,从而避免被细胞毒性T细胞清除。解析病毒蛋白下调MHC-Ⅰ的分子机制是疱疹病毒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总结近十年来畜禽疱疹病毒调节MHC-Ⅰ分子的研究进展,按MHC-Ⅰ递呈抗原的不同阶段详细介绍相关蛋白的分子机制,分析了病毒同源蛋白的结构域和功能差异,指出本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突破的方向,以期为治疗畜禽疱疹病毒感染、开发和优化疫苗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哺乳动物通过启动细胞内的先天免疫反应来抗击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侵袭和复制。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病原体识别受体信号介导抗病毒基因产物的表达,包括干扰素和干扰素刺激基因的产生以及感染部位其他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来抗击HCV的感染。HCV在人体内持续感染的能力与病毒克服宿主免疫系统的逃避机制有关,HCV还可抵御干扰素治疗的抗病毒反应。对HCV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揭示了HCV逃避宿主的免疫调节及宿主对HCV免疫调控的机制。论文主要论述在感染HCV的过程中ISG产物的抗病毒作用、HCV对干扰素上、下游的影响及病毒对宿主的逃避机制。  相似文献   

4.
从各种各样的病毒免疫逃逸机制中归纳概括出病毒逃避宿主抗感染反应的三个大方面,包括病毒逃避体液免疫系统的识别、病毒抑制细胞免疫应答以及病毒干扰免疫效应功能,以期为研制新的病毒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在宿主和病毒的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宿主发展了各种免疫机制以清除病毒,而病毒则进化出各种免疫逃逸机制来躲避宿主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 BTV)感染动物宿主细胞后,病毒非结构蛋白进行表达而参与病毒基因的复制、基因组的组装及病毒粒子的释放。BTV基因组至少编码NSP1、NSP2、NSP3/NS3a和NSP4 4种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s,NSPs),这些NSPs在BTV基因组的复制、组装及拮抗宿主细胞干扰素免疫应答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BTV主要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BTV新型疫苗的研发、病毒诊断及病毒基因组复制及组装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属于甲型疱疹病毒亚科水痘病毒属,其基因组约为150 kb,可分为独特长区、内部重复序列、独特短区以及末端重复序列。PRV US3基因位于其基因组的独特短区,属于复制非必须基因,是病毒的重要毒力基因,编码产物是丝/苏氨酸激酶。US3基因编码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可参与PRV逃避宿主免疫清除,抑制病毒介导的细胞凋亡,影响病毒粒子在细胞核质中的运输,调动感染细胞肌动蛋白骨架重排,诱导宿主细胞形态改变进而增强PRV在细胞中的传播能力,在病毒生命周期的多个阶段发挥作用。本文综述了PRV US3编码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为PRV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羊口疮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由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感染所致,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治疗。囊膜蛋白是OrfV的主要抗原性蛋白,其机理主要是为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创造一系列条件,同时降低宿主免疫力,增强了病毒的毒力。当病毒侵入宿主体内后,宿主会产生抗病毒免疫应答来清除病毒粒子,包括特异性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但主要以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为主。宿主对病毒会产生抗病毒免疫应答,同时病毒也会对宿主的免疫应答形成一种免疫逃避机制,通过该机制来躲避宿主免疫细胞对病毒粒子的捕获和清除,为病毒粒子在宿主体内的增殖、成熟及增强病毒毒力创造了各种条件。作者归纳总结了近年来羊口疮病毒与宿主互作的研究,阐述了OrfV囊膜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病毒在宿主体内的免疫逃避机制和OrfV的其他一些毒力因子的致病作用,以期为羊口疮病毒的致病机制及疫苗防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感染偶蹄兽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FMDV有7个血清型,加之病毒传播迅速,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FMDV为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的唯一成员,其基因组编码4种结构蛋白和10种非结构蛋白。FMDV感染宿主后利用自身蛋白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影响宿主天然免疫应答,从而有利于FMDV复制的微环境。这些策略包括FMDV参与细胞自噬、内质网应激和应激颗粒形成的细胞过程,破坏多种宿主蛋白的功能,如劫持、裂解宿主蛋白或干扰宿主蛋白的表达、去除宿主蛋白的泛素化以及抑制宿主蛋白的磷酸化。这些逃避天然免疫的策略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基于现有的研究结果,作者总结了近几年FMDV蛋白在抑制宿主天然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FMDV的研究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沙门氏菌感染猪后,宿主的免疫应答是决定感染结局的关键因素。在感染早期,机体通过激活天然免疫来抵抗沙门氏菌感染。由于沙门氏菌可以通过分泌毒力因子等来逃避宿主的杀菌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启动获得性免疫应答,才能有效地杀灭细菌,其中,T、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清除病原体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论文通过对猪免疫系统和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情况的综述,以期为沙门氏菌感染的免疫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属于冠状病毒家族成员,是近年来引起新生仔猪水样腹泻致死的主要病原之一,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威胁。病毒感染后,宿主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促进I型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抑制病毒的增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EDV能够通过其编码蛋白对宿主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进行调节,成功逃避免疫识别或拮抗宿主的天然免疫反应,为自身的快速复制和增殖创造条件。本文结合目前关于PEDV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了PEDV编码的各种蛋白在感染过程中拮抗宿主天然免疫系统的分子机制,旨在为进一步认识PEDV乃至其他冠状病毒的致病机制,也为探索新的抗病毒药物靶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宿主体内生存,病毒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逃避机体免疫的能力,包括潜伏感染、抗原变异、干扰抗原加工和呈递、调节宿主细胞因子网络、调控细胞凋亡以及抑制补体抗体系统等.本文以禽病毒为例对病毒免疫逃避的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IFITM)蛋白家族和干扰素诱导(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s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IFIT)蛋白家族作为受干扰素所诱导的,执行抗病功能的家族,在免疫反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IFIT5是家禽体内存在唯一的IFIT家族成员。IFITM通过抑制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从而抑制病毒的入侵;而IFIT则是抑制病毒的转录与复制,阻断病毒繁殖,从而抑制病毒的感染。两者在生物体内协同发挥抗病毒功能,清除病毒,保护宿主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在数万年的进化中,病毒也进化出相应的机制来逃避免疫蛋白的抑制。文章就IFITM和IFIT基因家族抗病毒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之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病毒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是病原感染与机体防御机制之间的激烈战争。当病毒入侵机体并进入宿主细胞后,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将被其挟持以完成病毒的自我复制和传播,因此辅助病毒复制的宿主因子是影响病毒复制的重要因素;而对于核内复制的病毒来说,病毒基因组入核是其复制的关键。大量研究表明核孔复合体蛋白在病毒复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全面系统地了解细胞与病毒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为开发新型高效抗病毒药物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本研究根据近年来对病毒入核机制的研究进展,概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特征,细胞核转运过程,病毒入核的多种策略以及核孔复合体和相关核孔蛋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为相关病毒防治研究提供系统深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在病毒与宿主进化的过程中,E3泛素连接酶作为宿主和病毒联系的桥梁,介导这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宿主细胞中,E3泛素连接酶通过调节宿主细胞的抗病毒免疫应答间接地抑制病毒复制,如调控信号通路、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等。此外,E3泛素连接酶也可以直接靶向并降解病毒编码蛋白调控病毒复制。为逃逸宿主的抗病毒反应,许多病毒编  相似文献   

15.
甲型疱疹病毒亚科的疱疹病毒宿主广泛,能感染哺乳类、两栖类和禽类,主要侵害宿主的皮肤、黏膜和神经组织,病毒还会在宿主神经组织潜伏感染,一经感染,难以清除。gC是甲型疱疹病毒亚科的病毒囊膜糖蛋白之一,在病毒感染复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gC与细胞上受体结合帮助病毒吸附至宿主细胞表面、介导低pH条件下病毒入侵上皮细胞、影响病毒基因组的复制。此外,gC帮助病毒逃避补体和抗体的中和,促进病毒的吸附入侵。本文就gC影响病毒感染复制的相关功能进行综述,旨在为研究gC和深入了解甲型疱疹病毒亚科病毒的生命周期,以及gC亚单位疫苗和mRNA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与其毒力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MDV毒株的毒力越强,其在宿主体内的病毒载量就越高.MDV在宿主体内的复制动力学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包括有:MDV的组织嗜性及毒力、宿主的免疫情况及马立克氏病(MD)遗传抗性、MDV的基因组特点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MDV在宿主体内的复制情况.本文就MDV在鸡体内各个组织器官复制动力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锥虫通过不断地产生表面变异糖蛋白(VSG)而逃避宿主的免疫清除。但在锥虫感染过程中,宿主机体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免疫系统不但能够对其进行免疫应答,还能将侵入的锥虫部分或全部的免疫清除。目前认为,抗锥虫免疫主要由体液因素介导,其中抗 VSG 抗体(特别是 IgM)是宿主抵抗锥虫感染的主要因素。但是,单靠抗体还不能完全清除感染的锥虫,各种吞噬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对最后消灭锥虫起着重要作用。此外,  相似文献   

18.
NS1蛋白(non-structural 1 protein)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禽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它是一种多功能调节蛋白,对病毒的感染、复制和毒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该蛋白主要通过颉颃宿主干扰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宿主蛋白的合成及调控感染细胞的凋亡来实现其作用。作者综述了NS1蛋白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感染和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NS1蛋白的特性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病毒(Coronavirus)家族成员是许多家畜、宠物包括人类的重要病原,引起多种急性和慢性疾病。冠状病毒有一巨大的基因组RNA,全长27~32 kb,编码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和一些辅助蛋白。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tein, nsp)由病毒编码的多聚蛋白1a/1ab水解而来,共有15或16个。这些非结构蛋白参与调节病毒基因组RNA的复制和亚基因组RNA的转录,或作为转录/复制复合体参与基因组的复制转录,并参与感染宿主等过程,是冠状病毒重要的功能蛋白。随着冠状病毒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在中国乃至全球的爆发,对冠状病毒尤其是其非结构蛋白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就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感染大多数禽类,以发生呼吸困难、头冠紫黑和下痢等症状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季最为严重,不同曰龄鸡均可感染。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之一。对禽类养殖业危害较大。NDV属单股负链RNA病毒目、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胳腺炎病毒属的禽副黏病毒。在NDV感染宿主后,病毒可以产生一系列反应以应对宿主的免疫应答以利于自己的病毒复制,起到免疫逃避的作用。NDV免疫逃避机制主要通过抑制与干扰素相关反应、抑制细胞凋亡以及利用宿主真核翻译系统逃逸宿主免疫反应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