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海岸防护林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合分析了海岸防护林工程的建设特点,以及国内外森林综合效益评价研究现状,阐述了评价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的确定和指标无量纲化的方法。主要介绍了综合指数评价数学模型中的3种不同指数模型,从总体上介绍了综合评价的过程和方法,为今后的沿海防护林综合效益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土地沙漠化防治综合效益的评价基础入手,根据生态资源所具有的价值性,综合考虑综合效益评价需考虑因素和指标设置的原则,科学设置出土地沙漠化防治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河北省沽源县为例,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得出沽源县沙化土地治理的效益投入产出比为1∶6.59。  相似文献   

3.
天保工程是一项大规模的生态工程,自2000年全面启动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一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有必要对其综合效益进行系统地分析和评估,从而为工程后续的实施和发展提供政策性建议.本文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与评价指标(LY/T 1795~2008)》为主要依据,通过分析影响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综合效益的主要因素,从工程实施情况、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个方面入手,建立了天保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乌拉特中旗天保工程进行综合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4.
平潭综合实验区沿海防护林综合效益模型构建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7,(3):56-61
以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为研究区,收集2015年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数据、ASTER卫星GDEM V2产品,结合实地调查的数据,通过RS与GIS技术手段,对研究区地物类型与沿海防护林的空间分布进行信息提取;选取合适的效益评价指标,根据灰色关联分析计算权重,构建线性评价模型,同时运用该模型,对平潭各乡镇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将综合效益模型与NDVI拟合。结果表明,综合效益指数和NDVI指数的相关系数R为0.80,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较显著。该模型可为评估综合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原理对荒漠化防治工程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建立了荒漠化防治工程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大类,森林覆盖率等11个评价因子。通过实例计算,得出此方法在荒漠化治理过程中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受中国科协和林业部委托的重点项目 1.“森林综合效益”学术评价主要内容是:①不同林业工程体系综合效益评价(包括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如防护林综合效益评价,三北防护林工程体系评价,长江上游水源涵养体系的必要性论证。②对国际、国内不同观点的分析和讨论。 2.组织酸雨对大农业的危害及其对策的学  相似文献   

7.
选取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了解保护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情况,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3个层面选取15个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综合评价中权重值表现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而在15个评价指标中,森林覆盖率权重值最大,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蓄积量权重值略次之;职工年收入增长率、自然资源开发程度、社会知名度权重值最小,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较小;三大效益评价值相差较大,生态效益评价结果为一级,经济效益评价结果为四级,社会效益评价结果为一级。评价结果表明,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保工程效益综合评价结果为一级,保护区天保工程实施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效益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生态建设工程,有关其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不多。本文借鉴其他工程的评价理论、方法和指标,分别从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方面综述该工程效益评价,并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趋势,以期能给风沙源治理工程的研究者提供参考,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国有林区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在保护天然林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实施效果如何,发挥了多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达到工程预期目标,应采取什么样的后续措施才能提高综合效益,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文选取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苇河林业局作为研究区域,对其天保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天保工程的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构建一套天保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为工程效益评价提供可行性量化方法,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苇河林业局国有林区天保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发现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为国有林区实施天保后续工程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下经济效益模糊综合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6,(6):111-115
将模糊综合评判引入到综合效益评价体系中,设计了林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各指标权重,构建了林下经济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1.
森林城市对于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评价是对其建设水平的衡量与反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进行评价的基本前提。以浙江省为例,总结相关评价基础上,根据相关原则构建由森林状态、森林效益和森林发展三大系统、具体由26个指标组成的森林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权重,建立指标值计算模型,最后对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希望通过对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拓宽对森林城市研究方向,为森林城市建设、城市森林生态效益更好发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国际工程投标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崔淑杰  柳鹏 《森林工程》2009,25(5):79-81
以国际工程项目的投标阶段为主要考察对象,建立国际工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国际工程投标风险进行评价,该方法克服了以往主观决策与定性分析的不足,达到了客观评估工程投标风险、提高对工程投标的准确决策的目的。本文结合实例说明该方法的运用,实例分析表明,上述模型的评判结果更为客观、科学、合理,对承包商的投标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施工企业信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更加科学规范地对施工企业的信用进行综合评价,结合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首先构建一个合理的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及企业的信用等级。实例分析的结果表明,信用指标的设置符合工程实际,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对实施施工企业的信用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建水县碳汇林试验基地具有代表性的几种造林模式(云南松纯林、加勒比松纯林、车桑子纯林等)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构建评价模型,分4层进行评价.通过确定指标体系、判断矩阵及权重等步骤,认为几种造林模式中,加勒比松纯林的综合效益最大,云南松纯林其次,最小的是墨西哥柏+车桑子混交林及车桑子纯林.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行林业工程评价指标为基础,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管理需要,运用Delphi法、AHP法、AHP-Delphi法、把握度-梯度法和最大熵-最大方差法,通过对指标体系科学筛选,确定权重,利用专家知识库和实测数据库,确定可以量化评价的退耕还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天保工程效益监测数据、森林生态系统长期连续定位观测数据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评估模型,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天保工程区新增的28.29万hm2森林进行生态效益评价。结果显示:保护区天保工程区新增森林生态系统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为174.85亿元/a;从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所占比重看,从大到小依次为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净化环境、森林防护、积累营养物质、森林游憩。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糊数学的绿色建筑方案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良  刘影 《森林工程》2010,26(3):61-65
针对当前经济形式下绿色建筑高速发展,各种类型的绿色建筑层出不穷,为了能对绿色建筑的使用性能等各个方面进行更好的评价,选择性能更加良好的绿色建筑方案。基于德尔菲法及模糊数学,通过体系结构设计、评价目标的分解、指标的筛选和确定、指标权重的确定和修正、指标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结果的确定、节能等级标志的建立等关键步骤,从综合能源利用、建筑品质、环境负荷、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健康和安全5个总体指标方面构建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模型,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评判,并结合实例给出具体的算法。  相似文献   

18.
在水土保持林的多种效益中 ,土壤改良效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也是水土保持林最直接、最基本的一项效益。但有关土壤改良效益的评价研究并不多见 ,且缺乏一定的系统性[1] 。为便于更直接、更有效地评价水土保持林的土壤改良效益 ,本文对效益评估模型的确立进行了研究。1 建模的基本思路在水土保持林对土壤改良的诸多影响因子中 ,林分生物量当属最重要的一个 ,因此可考虑选择林分生物量作为数学关系中的自变量。但在现实情况下 ,水土保持林的类型多样 ,生物量的测定比较困难 ,不利于模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如果以影响生物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生态经济学理论和系统工程学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评价,功能评价,效益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林农复合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科尔沁沙地奈曼旗的6种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调查,并对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筛选出不同治理模式下综合效益最大的种植模式。选取14个评价指标,构建沙地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法对6种治理模式做出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沙棘—苦参治理模式在经济效益方面纯收益最大,投资回收期最短;生态效益方面,化肥使用量最低,服务价值大;社会效益方面,人均纯收入最高,收益稳定,农户易理解接受;综合效益方面,通过计算相对贴近度,大小依次为沙棘—苦参模式(0.697 9)>塞外红模式(0.593 1)>沙果模式(0.493 6)>元宝枫—万寿菊模式(0.490 4)>火炬树—万寿菊模式(0.425 1)>樟子松—万寿菊模式(0.319 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