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枯、黄萎病是我国棉区的重大病害 ,难以防治 ,且日渐严重。新疆的 80 %棉田发生黄萎病 ,发病株率达 30 %~ 5 0 % ;棉花枯萎病现已发展到 9地(州 )、31县 (市 )、2 0 2个植棉乡和兵团的 5个农业师中的 2 2个团场 ,1 995年统计发病面积 4万~ 4.7万公顷 ,估计绝产面积 2 667公顷以上 ,仅莎东县因枯萎病绝产 667公顷 ,损失皮棉近 1 0 0 0 t。据报道 :2 0 0 3年河北省棉田黄萎病发病面积占 5 2 .93% ,其中衡水市 80 %以上棉田受害。棉花的枯萎病和黄萎病已成为棉区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障碍因素 ,引起了有关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农…  相似文献   

2.
由于 2 0 0 3年售棉价格不断攀升 ,2 0 0 4年德州市植棉面积增加到 2 5 .33万公顷 ,创历史新高。据调查 ,2 0 0 4年全市 2 0万公顷棉田普遍发生棉花枯黄萎病 ,近 1 /3棉田病株率在 2 0 %以上。如武城、夏津、平原、陵县等老棉区的部分棉田 ,因棉花枯、黄萎病危害 ,减产达 3成以上。据不完全统计 ,2 0 0 4年仅棉花枯、黄萎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棉花枯黄、萎病暴发的原因如下。1气象条件诱发棉花枯黄萎病暴发德州市常年 4— 1 0月份降水 5 30 mm左右 ,7、8月份是多雨季节 ,降水量近 30 0 mm;而 2 0 0 4年 4—1 0月份仅 396.9mm,且集中…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抗虫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调种引种频繁,种植品种多乱杂,导致棉花枯黄萎病扩散速度加快,为害程度十分严重.就石首地区而言,2001年植棉面积9467 hm2,黄枯萎病的发病面积为4667 hm2,占植棉面积的49.3%,减收皮棉1120 t,经济损失1344万元,其中因病死苗20%以上的棉田有1000 hm2;种植品种8个,其中抗虫棉品种1个,种植面积为667公顷.2002年植棉面积7600 hm2,黄枯萎病发生面积5667 hm2,占植棉面积的74.6%,减收皮棉1870 t,经济损失2244万元,其中因病死苗20%以上棉田有1333 hm2;种植品种12个,其中抗虫棉品种3个,种植面积为1333hm2.2003年植棉面积为9200 hm2,黄枯萎病的发病面积为8000 hm2,占植棉面积的86.9%,减收皮棉3000t,经济损失3600万元,其中因病死苗20%以上棉田有2000 hm2;种植品种为24个,其中抗虫棉品种8个,种植面积为3333 hm2,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夏志明  陈蓬勃 《中国棉花》2007,34(11):18-19
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棉花枯、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呈现出逐年加重蔓延扩大的趋势,成为新形势下影响棉花优质高产高效的主要因素,据调查,2004年以来大荔县连续3年发病面积每年都在0.8万公顷以上,占全县植棉总面积的35%左右,全县年平均减产皮棉105kg.hm-2,三年累计损失皮棉1.6万t。为了控制病害的发生蔓延,2005-2006年进行了棉花枯、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防治的药剂筛选试验,旨在为指导棉农防治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试验在大荔县农业科技示范园连续多年种植棉花,枯、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都发生较重的棉田进行。土壤质地为壤土,肥力中等。供试…  相似文献   

5.
(一) 丰城县自1952年大面积种棉花,由于布局过于分散,棉田建设不过硬,科学种棉水平难提高,棉花生产多年处于“面积少,单产低,经济效益差,多数农民不愿种”的被动局面。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植棉面积在3.6万~5.5万亩左右,单产皮棉徘徊在10~30斤之间,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初,植棉面积由7.7万亩增加到10万亩,多数年份单产仍在30斤左右徘徊,最高年的1965年,平均单产也只有47斤。1982年,全县10万亩棉花,分布在17个公社,245个植棉大队,3215个植棉生产队,80755植棉户,平均每个生产队植棉31亩,每户植棉1.23亩。其中:有5个分散棉区,816个植棉生产队,每个队只有10亩左右棉花。  相似文献   

6.
棉花是江苏省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植棉占耕地面积的14%,占全国棉田的八分之一左右。1979~1984年,平均每年植棉987万亩,总产56.8万吨,商品率为95.5%。1985年棉田面积为888万亩,比1984年减少193万亩,总产(47.9万吨)减少18.65万吨。1986年棉田面积降到780万亩,总产将减少5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 ,随着抗虫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调种引种频繁 ,种植品种多乱杂 ,导致棉花枯黄萎病扩散速度加快 ,为害程度十分严重。就石首地区而言 ,2 0 0 1年植棉面积 9467hm2 ,黄枯萎病的发病面积为 4667hm2 ,占植棉面积的 49.3% ,减收皮棉1 1 2 0 t,经济损失 1 344万元 ,其中因病死苗 2 0 %以上的棉田有 1 0 0 0 hm2 ;种植品种 8个 ,其中抗虫棉品种 1个 ,种植面积为 667公顷。 2 0 0 2年植棉面积760 0 hm2 ,黄枯萎病发生面积 5 667hm2 ,占植棉面积的 74.6% ,减收皮棉 1 870 t,经济损失 2 2 4 4万元 ,其中因病死苗 2 0 %以上棉田有 1 333hm2 ;…  相似文献   

8.
随州市常年植棉1.9万公顷。近年来,由于枯黄萎病蔓延,造成部分棉田死苗绝收,严重地影响了棉花生产的发展。1992年我市万店镇引种了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培育的  相似文献   

9.
冀县地处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常年植棉35万亩,其中中低产棉田30万亩。1985~1988年,以桕芽乡为中心,进行了中低产棉花开发试验,结果皮棉亩产75~80公斤,亩纯收益增加18.1元,亩投入减少了6.1%。1、调整品种布局。开发期间,结合当地  相似文献   

10.
棉花枯黄萎病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发华 《中国棉花》2006,33(4):31-32
棉花枯、黄萎病属于半知菌类,主要侵染棉株的维管束,使棉花维管束变成灰色,重则变成深褐色,导致棉花输导组织受阻,使棉花叶片变黄、枯萎,蕾铃脱落,造成棉花死亡,大面积减产。本团现有耕地面积4733hm2,属于老棉区,大部分棉田连作10~15年,最长的超过20年。据团生产科近3年对棉田枯、黄萎病发生情况普查统计,全团11个生产连队,317个条田。2003年,发病条田89个,发病面积126.7hm2,占棉田总面积的2.67%;2004年,发病条田103个,发病面积143.8hm2,占棉田总面积3.03%;2005年发病条田175个,发病面积733.33hm2,占棉田总面积15.49%。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鄂北岗地棉区、泛指襄樊市所辖主产棉的六个县市,棉田面积共140多万亩。1982年引进地膜植棉技术,到1985年已发展近40万亩,增产效益十分显著。地膜棉较同等条件的露地棉增产40.7%;亩产值增加46.5%通过三年的试验示范,对岗地地膜棉的生育特性及其栽培技术有了较明确的认识。1、关于棉田覆盖度。全盖(占厢面的87%)与半盖(占厢面的56.4%)相比,三  相似文献   

12.
分析我县丘陵红壤植棉条件具有四大特点: 一、植棉面积大:全县12万亩棉花,其中近10万亩是丘陵红壤棉田,占总植棉面积的80%以上。有4个万亩以上的重点产棉公社,均属丘陵红壤地区。这4个公社近10年来植棉面积6.47万亩,占全县总植棉面积  相似文献   

13.
大荔县是我省唯一的全国优质棉基地县。1986年全县23.9万亩棉花获得了大幅度增产,平均亩产量67公斤,比上一年增产33.7%,亩增皮棉16.9公斤,比历史最高的1982年增产24.1%。全县27个植棉乡镇中,有8个乡亩产超过75公斤,占全县总植棉面积  相似文献   

14.
南通地区檀棉面积仅次于湖北省荆州地区,居全国第二位。全区棉田计划面积290万亩,约占全国植棉总面积的4.34%,占全省植棉面积的32.63%。全区6个集中产棉县,植棉面积约占全国集中产棉县总面积的6.09%。我区  相似文献   

15.
新疆棉花枯、黄萎病为害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6月24日至7月10日,对新疆棉区枯、黄萎病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考察。近年来两病在新疆为害日趋严重,南北疆均有因枯萎为害、大片绝产的严重病田。1995年仅莎车县因枯萎绝产棉田近万亩,枯、黄萎病有成为新疆棉花高产主要障碍的趋势。为此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防治意见和建议:(1)新疆黄萎病菌致病力复杂多变,可能存在新的生理型或小种,急需进行深入研究。(2)枯、黄萎病流行规律与内地不完全相同,此项研究不可忽视。(3)从内地引进抗病品种,是当前防治两病的捷径,但要重视检疫。(4)新疆棉花育种力量薄弱,设备简陋,需加大对育种各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16.
南阳棉区是河南省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区 ,区内有 5个国家级优质棉基地县 ,常年植棉面积 1 4万公顷左右 ,单产水平一直处于全省前列 ,总产占到全省的 2 0 %以上。近年来 ,棉花枯、黄萎病呈逐年加重趋势 ,病区面积迅速扩大 ,由此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 ,威胁着本市的棉花生产 ,这也是近年来棉花产量和品质徘徊不前、难以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棉花枯、黄萎病发生现状南阳棉区长期以来一直作为棉花枯、黄萎病的无病区 ,受到严格保护。最早关于棉花枯、黄萎病的报导始见于 2 0世纪 70年代初 ,此后零星病区逐渐增多 ,但由于植物保…  相似文献   

17.
1 棉花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近年来 ,随着当地棉花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重茬时间延长、品种更换和一些耕作制度的改变等 ,目前威胁当地棉花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是枯萎病、黄萎病、棉铃虫、棉蚜、棉叶螨。1 .1 枯、黄萎病。危害面积迅速扩大 ,日益严重 ,已严重威胁棉花生产。棉花枯萎病从 60年代初在南疆个别棉田发现零星病株后 ,现已扩展到 9个地州31个县 (市 )的 2 0 2个植棉乡和兵团 5个农业师 2 2个团场。 1 995年统计发病面积 4万~ 4.7万公顷 ,估计绝产面积 2 667公顷以上 ,仅莎车县因枯萎病绝产 667公顷 ,损失皮棉近 1 0 0 0吨。1 996…  相似文献   

18.
聊城地区盐碱地较多,主要分布在高唐、茌平、冠县等地。1987年盐碱地植棉面积59.6万亩,占总棉田面积的15.7%。亩产皮棉只有15~20公斤,增产潜力很大。所以,推广普及碱地植棉技术,对发展我区棉  相似文献   

19.
棉花黄萎病流行与温度降水的关系及防治对策梁占强,蒋占军,张秀英河北省保定市植保植检站0710511黄萎病发病情况1993~1995年全市每年均植棉4万多hm2。3年黄萎病发病面积分别为2.67hm2,占棉田面积的67%;1.27hm2,占棉田面积的4...  相似文献   

20.
江西植棉历史悠久,在解放前,棉田面积不大,栽培管理粗放,产量很低,品质也差,一般年份,棉田面积只有三、四十万亩,皮棉总产5~10万担。1949年,全省棉花面积仅31.7万亩,亩产皮棉只有10斤。建国以来,由于党和政府对发展棉花生产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