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Ⅰ型菌毛FimH黏附素在F18ac+大肠杆菌(F18ac+E.coli)致病机制中的作用,采用λ-Red同源重组方法成功构建了F18ac+E.coli的fim H基因缺失株(F18ac△fim H)。并使用体外仔猪上皮细胞感染模型,探讨FimH黏附素缺失后对F18ac+E.coli黏附能力和体外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野生株相比,F18ac△fim H缺失株对易感仔猪上皮细胞系IPEC-1和IPEC-J2的黏附能力和体外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均显著下降,且其黏附能力可被8%的D-甘露糖所抑制。但是F18ac△fim H/pfim H回补株的黏附能力以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均基本恢复至野生株水平。可见,FimH黏附素是介导F18ac+E.coli黏附的重要黏附因子。  相似文献   

2.
1998~1999年从新疆五个主要植棉区健壮棉苗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 288株细菌.通过LB平板对峙测定,选出对强致病菌R105(R.Solani)和致病菌F106、F122、F108(Fusarium)抑制作用较强的116株拮抗细菌.经温室盆栽试验,10株芽孢杆菌(B.subtilis)对R.Solani表现明显的防效,且优于化学药剂处理(MBC、PCNB).在大田试验中,有三个菌株防效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江苏某养殖场断奶仔猪发生水样腹泻,使用庆大霉素治疗无效.通过采集其中3例腹泻病猪的肛拭子样品,接种LB肉汤培养6 h后,用PCR方法检测,结果发现仔猪腹泻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引起.通过细菌分离获得60株细菌,PCR检测结果表明:其中2株为LT1+ST2型ETEC、1株为ST1型ETEC,且其菌毛型均为F18ac;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这3株细菌均对呋喃妥因高度敏感,对多黏菌素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新霉素低度敏感,对四环素、庆大霉素耐药,对左氟沙星、头孢唑林因不同菌株也有差异.另外,在肛拭子样品中还发现大量小袋纤毛虫,选用呋喃妥因和甲硝唑治疗,所有腹泻病猪均于5 d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采用PDA和LB培养基培养新鲜的猕猴桃果肉内生菌,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菌株,用平板倾注法测定筛选出的内生菌不同浓度发酵液对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的抑菌活性,并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电镜扫描结果、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N-J法系统发育树鉴定菌株。结果表明,从猕猴桃果肉中分离获得3株内生细菌,并初筛出1株抑菌活性较为明显的菌株,被鉴定为粪肠碱杆菌,能够抑制标准菌株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临床菌株中革兰氏阴性菌株大肠埃希氏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柏菌的生长,对革兰氏阳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的生长无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健康仔猪的粪便及各肠段内容物和黏液中分离乳酸菌,并以永生化猪小肠上皮细胞ZYM-SIEC02为体外细胞模型对猪源益生性乳酸菌进行筛选。【方法】采用分离培养和常规生化试验对乳酸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用永生化猪小肠上皮细胞ZYM-SIEC02作为体外模型,通过黏附性试验、耐酸耐胆盐试验和对致病菌的黏附抑制试验对菌株进行筛选。【结果】分离筛选出了12株乳酸菌,其黏附能力存在差异。Y091231、Y091221、Y224031、X302032、Y223052和Y223072等6株菌的黏附性较好,黏附指数依次为:2 903.25±83.33,2 320.37±81.02,1 965.43±37.72,1 416.12±62.74,1 100.00±68.10,988.73±17.06。对其进行耐酸耐胆盐试验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Y091231、Y091221和Y224031对致病菌均具有较强的黏附抑制能力,且对高胆盐、低pH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其中Y091231对大肠杆菌C83921的黏附抑制率可达(99.40±3.17)%,Y091221对致病性沙门氏菌的黏附抑制率为(97.10±2.04)%,Y09123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VCC2258的黏附抑制率为(98.00±2.31)%。Y091231、Y091221和Y224031 3株菌分别被鉴定为发酵乳杆菌、乳酸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结论】筛选得到的3株益生性乳酸菌,不仅具有耐酸耐胆盐能力,而且对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具有强黏附性,对大肠杆菌C83921、致病性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CVCC2258具有较强的黏附抑制能力,可作为肠道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6.
从辽宁省、吉林省等地采集不同作物的根际土壤121份,分离纯化后得到细菌菌株88株,孢子萌发抑制试验和平板对峙培养分别筛选番茄灰霉菌拮抗细菌菌株54株、61株。在2次抑菌试验中,编号分别为HX21、QX41、QX42的菌株均表现出良好的拮抗效果,故选其作室内防病叶盘试验。结果表明,HX21对灰霉菌分生孢子抑制率达81.1%,这与孢子萌发试验和平板对峙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对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的应激耐受和毒力的影响,比较了亲本株SS2-1及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基因缺失株Δstk在各种应激环境(热、酸、氧化应激和高渗应激)中的生长能力,利用HEp-2细胞模型比较各菌株的黏附能力,比较各菌株在猪全血中的存活能力,利用仔猪模型评价STK基因缺失前后细菌的毒力差异。结果表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基因缺失后,细菌在各种应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明显减弱,对HEp-2细胞的黏附能力减弱,在猪全血中的存活能力显著降低,对仔猪的致病力明显降低。此外,缺失株Δstk在仔猪体内各器官的定殖能力也显著降低。说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与猪链球菌的应激和毒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猪链球菌2型溶菌酶释放蛋白的黏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研究猪链球菌 2型 (SS2 )的毒力因子溶菌酶释放蛋白 (MRP)的黏附作用 ,进行了如下试验 :1 用黏附计数法比较菌株HA980 1(MRP+ )和SH0 0 6 4 4 4 (MRP-)的黏附动力学 ,两菌株均能黏附于HEp 2细胞 ,MRP+ 株的最大黏附菌数显著高于MRP+ 株 (P <0 0 5 ) 。 2 菌体置 5 6℃ 1h ,或用胰酶或半乳糖预处理 ,细菌黏附力完全丧失 ;分别用高碘酸、溶菌酶、秋水仙素和DNaseⅠ处理HEp 2细胞 ,前者可完全阻断HA980 1对它的黏附 ,后三者使黏附菌数显著下降。3 用纯化的MRP处理HEp 2细胞 ,或用抗MRP兔血清或MRP的单克隆抗体处理菌体 ,MRP+ 株的黏附菌数显著降低(P <0 0 5 ) ,但不能被完全抑制 ;用抗MRP-株全菌兔血清处理菌体 ,也能降低MRP+ 株的黏附菌数。 4 半乳糖或 5 6℃预处理MRP ,使其完全丧失对HA980 1的黏附抑制功能 ,但胰酶、过氧化氢和巯基乙醇的预处理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 :MRP是SS2的一种黏附素 ,半乳糖可阻断其黏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辽宁省、吉林省等地采集不同作物的根际土壤121份,分离纯化后得到细菌菌株88株,孢子萌发抑制试验和平板对峙培养分别筛选番茄灰霉菌拮抗细菌菌株54株、61株.在2次抑菌试验中,编号分别为HX21、QX41、QX42的菌株均表现出良好的拮抗效果,故选其作室内防病叶盘试验.结果表明,HX21对灰霉菌分生孢子抑制率达81.1%,这与孢子萌发试验和平板对峙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健康仔猪肠道内分离并鉴定乳酸菌。[方法]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等鉴定方法。[结果]共分离到10株疑似乳酸菌,有9株菌株属于乳杆菌目,其中C1、C2、C6属于链球菌属;C3、F2、F3为约氏乳杆菌;C4、F4为屎肠球菌;C5为嗜酸乳杆菌;[结论]该研究可为仔猪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提供菌株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新疆传统发面面肥中分离筛选出能够抑制黄曲霉菌生长的乳酸菌,为改善和提高青贮饲料品质提供优良菌种。【方法】采用实验室纯培养方法对新疆传统发面面肥样品进行乳酸菌的分离,采用双层平板法筛选对发霉花生、玉米和变质青贮饲料中黄曲霉菌具有抑制作用的乳酸菌,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及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明确各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从新疆传统发面面肥中分离出12株乳酸菌,通过抑菌试验筛选出F3、F11和F12 3株对黄曲霉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生理生化试验发现,3株菌株均能在5,10,40和45℃温度条件下生长,在NaCl为3%和6.5%,pH 4~7条件下能良好生长,并且这3株菌均能利用多种碳源。经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菌株F3与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MD9B2的同源性为100%,菌株F11与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V9-156的同源性为100%,菌株F12与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25F1的同源性为100%。【结论】从新疆传统发面面肥中筛选出能够抑制黄曲霉菌的3株乳酸菌,经鉴定分别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和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双层平板法和平板对峙法分别筛选对试验细菌指示菌和植物病原菌具有抑菌效果的内生拮抗真菌,并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18SrDNA序列测定对拮抗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单丛茶树中筛选出F15GEN、F15YE和LB35JING这3株内生拮抗真菌,其中F15GE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13.36mm,F15YE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4.92mm,LB35JING和F15GEN对立枯丝核病原菌和梨腐烂病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F15YE对核桃叶枯病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LB35JING对茄腐镰刀病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经形态学和18SrDNA序列鉴定:F15GEN为斜卧青霉Penicillium decumbens,F15YE和LB35JING均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sp.。  相似文献   

13.
利用诱变剂亚硝基胍(NTG)处理多杀性巴氏杆菌P—1059株(禽源),筛选出16株温度敏感基因缺陷型菌株(简称Ts株)和6株链霉素依赖基因缺陷型菌株(简称Std株)。从Ts株和Std株中各选出5株用小鼠进行毒力测定,发现其中3个Ts株和2个Std株减毒情况良好.用这5株减毒菌株分别一次免疫小鼠,能使小鼠耐受强毒菌的攻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F>F0.01:P<0.01),尤其是Ts6—14株和Std—6株.可保护小鼠抵抗840个强毒菌的攻击,保护率达100%.用这两株细菌在鸡体所作的初步保护试验,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因而有在鸡体做进一步试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粪肠球菌(E.faecalis)N10菌株在血清肉汤培养基和TSB培养基中不同生长时期15种毒力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及对IPEC-J2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N10菌株在血清肉汤培养基和TSB培养基中的OD值,绘制生长曲线,确定生长时期(对数中期、对数后期和稳定期),用RT-PCR方法检测N10菌株中不同基因不同生长时期的mRNA转录水平,然后将不同培养基不同时期的细菌黏附IPEC-J2细胞,平板计数细菌黏附数量。结果显示,血清肉汤培养基培养的细菌浓度低于TSB培养基培养的细菌浓度(P0.01)。在血清肉汤培养基中,仅有fsrC、sprE、gelE和ant基因的最高表达量低于在TSB培养基中的,其他基因的最高表达量均高于在TSB培养基中的。黏附试验中对数中期细菌的黏附数量最多,血清肉汤培养基培养的细菌黏附数量比TSB培养基培养的细菌黏附数量少(P0.05),但比不加血清的肉汤培养基培养的细菌黏附数量多(P0.01)。可见,血清肉汤培养基有利于菌毛相关基因的表达,肉汤培养基中加入血清可促进细菌黏附。  相似文献   

15.
从桉树枯叶中分离到4株(ED018、ED013、ED015、ED014)对好食脉孢霉(Neurosporasitophila)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它们在Martin平板上对崎生长36h后,抑菌圈分别平均为26.2mm、24.1mm、23.8mm和19.0mm,与多菌灵有极显著性的差异。细菌菌株表现明显的抑制好食脉孢霉孢子的萌发作用,在棉籽壳自然基质培养基上,也表现明显的拮抗作用,对多种常见食用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对曲霉有抑制作用,对常见多种污染霉菌无抑制作用。4株细菌菌株均表现为革兰氏阳性,杆状,具芽孢,运动,结合其生理生化反应特征,鉴定4株菌株均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p.)。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年生的木枣侧根根际土壤分级制备土壤悬浮液、涂LB平板、以ACC为唯一氮源进行分析,得到1株能在以ACC为唯一氮源的LB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的细菌菌株.在枣树试管苗培养中加入该菌液的悬浮液后,枣树试管苗能正常生长,并且能生根,说明该菌株对枣树具有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甜瓜细菌性斑点病拮抗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新疆昌吉及吐鲁番甜瓜地采集样品86份,以果腐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F159、BFB和角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P4为指示菌,采用试管混菌平板涂布法,共计分离到195株菌,对甜瓜细菌性斑点病有拮抗作用的菌株63株,其中细菌56株,放线菌7株.以管碟法复筛,获得有较强拮抗活力的菌株2株,分别为细菌G-14、放线菌P-13.  相似文献   

18.
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多粘芽孢杆菌7-4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笑颖  孟成生  雷白时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9):1797-1799,1825
为筛选对棉花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细菌,采用改良的琼脂平板扩散法,通过初筛从各地的土样中分离到84株拮抗细菌菌株,再对其进行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7-4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初步判断其为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  相似文献   

19.
根据菌落形态特征,从中国第4次北极科考采取的海洋沉积物BN05中分离到19株细菌,对其进行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并利用平板扩散法从中筛选出对植物病原真菌尖刀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活性菌株。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从北极海洋沉积物中分离到的细菌主要为γ-变形杆菌纲(γ-Proteobacteria),分别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1株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假交替单胞菌属是北极海洋沉积物BN05中可培养细菌中的优势菌群。活性菌株筛选结果表明,5株菌株对尖刀镰孢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BN05-S-2和BN05-B-6属于假单胞菌属,菌株BN05-M-2、BN05-M-7和BN05-B-2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陕西省致仔猪腹泻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的肠毒素及黏附素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集陕西省陕北(子洲、甘泉)、陕南(汉中、城固)和关中(杨凌、西安、户县)3个地区7个大型养猪场1~50日龄腹泻仔猪的粪便样品,进行大肠埃希菌的分离与鉴定。采用普通和多重PCR方法,检测已知能表达毒素的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以验证试验方法的可行性;采用多重PCR方法,对分离自陕西省腹泻仔猪粪便样品中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肠毒素(STa、STb、LT)和黏附素(K88、K99、987P、F41)检测。【结果】试验共分离鉴定出104株大肠埃希菌,其中表达肠毒素的菌株有45株,STa、STb、LT和STa+LT阳性的菌株数量分别为28,5,8和4株;表达黏附素的共31株,K88、K99、987P和K88+987P阳性的菌株分别为4,22,2和3株。在被检测的样品中,同时表达肠毒素和黏附素的大肠埃希菌有14株;陕南地区仅检测出STa肠毒素和K99黏附素,陕北地区较复杂,各毒素类型均有出现。在1~7日龄,致仔猪腹泻大肠埃希菌表达的毒素主要是K99和STa;到20~30日龄时,各种毒素均有不同程度检出。【结论】陕西省致仔猪腹泻ETEC表达的肠毒素主要是STa,表达的黏附素主要是K99;毒力因子的分布与区域和仔猪日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