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V可引起鸡呼吸道、肾脏和生殖道等部位病变,并造成死亡,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不同基因型的IBV在组织嗜性和致病性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且不同血清型/基因型之间交叉保护性低,因此,新IBV血清型/基因型的不断出现给本病的防控带来困难。论文综述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原学、流行与分布、分子遗传变异机制、IBV诱导的天然免疫应答、体外培养、诊断技术和防控措施等的研究进展,旨在为IB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2.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主要造成禽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病变。IBV具有高度传染性,可引起雏鸡死亡,肉鸡增重减缓,蛋鸡产蛋下降。IBV易发生变异,血清型和基因型众多,不同基因型毒株之间存在较大的抗原差异,导致疫苗及药物研发存在较大难度,给该病防治带来一定挑战。多种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用于IBV检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重组酶介导扩增技术等。针对新型IBV仍需研究敏感性、特异性好的检测方法及开发安全性高、免疫效果好的新型疫苗。本文围绕IB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以及病毒分型方法、变异机制及检测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后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鸡急性高度接触性疾病,其特征是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是当前养禽生产中继禽流感、新城疫之后的重要疾病,该病有发病快、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1病原本病病原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病毒主要存在病鸡呼吸道渗出物中。已知IBV血清型多,而且不断有新的毒株出现。  相似文献   

4.
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 4.1 流行(?) 本病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生,但以雏鸡和育成鸡多发。其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 4.2 病原 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该病毒有20多个血清型和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具有高度变异的特点,在养鸡业中不断发生变异,产生较多的血清型和基因型,且不同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保护,常常导致养鸡生产中的免疫失败,防控难度较大,给我国养鸡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论文从IBV变异的分子机制(基因点突变、插入和缺失以及同源重组)、变异的理论基础(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方面阐述了IBV的变异机理,同时对IBV疫苗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防控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传支病毒分型方法 近几年传染性支气管炎高度传染,在国内流行甚广,且血清型和变异株众多,各型之间无交叉反应或交叉反应差。因此,对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首先需明确当地流行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血清型和变异株。目前,传支病毒分型通常有3种方法:致病型、血清型和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病毒性疾病。IBV感染病鸡的临床症状以咳嗽、喷嚏和气管发生啰音等呼吸道表现为主,即传统的呼吸型IB。自然条件下,IBV很容易发生变异,从而导致新的血清型/基因型不断出现,因此免疫失败的现象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科的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存在着血清型的多样性和毒力的不同,它们所引起的症状和病理变化也有很大差别。经研究知道:IBV不同的血清型之间有不完全的交叉免疫保护,而自然界中新的IBV病毒血清型不断出现,这样就使得对IBV的诊断和防治变得十分复杂和困难。  相似文献   

9.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雏鸡和成年鸡呼吸系统以及泌尿生殖道组织损伤和病变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疾病。虽然临床上广泛使用疫苗免疫防控该病,但由于IBV基因组存在频繁的变异和重组,导致新基因型和血清型不断出现,从而造成我国鸡IB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文章详细介绍了基于IBV S1基因系统发育学建立的分型方法以及我国流行的IBV 4个基因型、18个分支的来源、传播和流行现状,为IB防控和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尤永君 《动物保健》2014,(5):38-38,72
正(一)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IBV)特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众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包括呼吸型、肾型、肠型、生殖型等,早期感染危害大,死亡率高,病原很容易突变为一个新的血清型。不同血清型毒株之间具有较小的交叉保护性,甚至无交叉保护性。(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现状我们对1 505份来自2011年—2013年瑞普生物疫病诊断研究服务中心检测有病毒感染的家禽病料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这1 505份样品来自全国18个省市,共检出IBV410份,发现鸡传染性支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支气管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病毒血清型较多,易于发生变异而难以免疫预防,成为养鸡业发展的重大阻力。文章就该病毒的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为防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6年9月份以来,中国青岛及附近地区养鸡场20-90日龄蛋用育成鸡连续发生了一种以流泪,肿眼,伴有呼吸道症状,极度消瘦,拉稀,死亡为特征的一种新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剖检表现为腺胃肿大如球状,腺胃壁增厚,腺胃粘膜出血溃疡,腺胃乳头平整融合,轮廓不清,可挤出脓性分泌物的腺胃炎症变化。本病病原通过鸡胚盲传5-6代,电镜观察到典型的冠状病毒。因为引起腺胃的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因此将此病暂定名为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我们青岛地区鸡场的分离株定为QXIBV株。本篇从病原学、临床症状、发病机理和流行病学、免疫学、实验诊断和疾病控制方面进行综合论述。本病与肠型传支在理化特性、形态和毒力上相似,可能是同一种新的IBV变异株。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严重影响养鸡业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是一种最早发现的冠状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IBV入侵细胞的受体是目前IBV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已知IBV囊膜上的纤突蛋白(S)是宿主组织和细胞嗜性及致病性的主要决定因素,S蛋白通常断裂为S1和S2两部分,S1与宿主细胞膜上的细胞受体相结合,在S2的作用下病毒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IBV与受体结合之后于中性或微碱性pH时发生构象改变,从而获得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对于IBV的受体研究主要集中于IBV可能使用的几种功能性受体,包括氨肽酶N、唾液酸、硫酸乙酰肝素等。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型与血清型相关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型与血清型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以国内不同地区的17株IBV分离株、2株疫苗株(M41、W93)和1株强毒株(X株)为研究对象,经RT-PCR扩增获得20株IBV的S1基因并进行测序.将其分别与GenBank中的20株国内外参考IBV株的S1基因进行序列比较,绘制S1基因系统进化树...  相似文献   

15.
通过病毒形态学观察、血凝试验、病毒干扰实验、动物回归实验等分离鉴定了1株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利用RT-PCR技术对分离毒株的N基因进行了扩增,经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证实分离株为肾型IBV.  相似文献   

16.
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陕西分离株SX-H09株膜蛋白(M)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根据GenBank发表的IBV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IBV M基因片段,并进行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SX-H09株M基因全长为678 bp,编码225个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可知,SX-H09株M基因...  相似文献   

17.
18.
Tropical Animal Health and Production -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 is a highly infectious pathogen, which affects the respiratory tract, reproductive system, and kidney of chickens. Many...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免疫机制和免疫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高度传染的全球性鸡病之一,严重危害养鸡业。IBV众多的血清型及其基因组的不断变异,给IB的免疫防控带来很大的困难。IBV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病鸡出现呼吸困难、产蛋下降、肾炎和腺胃炎等症状和病变。IBV的特点是变异频繁,血清型复杂,所致疾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因此,IB已成为养禽业最难控制的疫病之一。鸡对IBV的免疫机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传统疫苗已不能完全保护免疫鸡群,开发IBV基因工程疫苗,从主要免疫原性蛋白的良好表达到免疫策略的不断完善,已成为未来预防IB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调查辽宁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流行及遗传演化情况,从辽宁某鸡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料中分离得到1株病毒,经分子生物学检测、鸡胚矮小化试验、新城疫病毒血凝特性干扰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确定该毒株为IBV,并命名为CH/LN/2019。扩增该毒株S1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发现,分离株S1基因全长1 620 nt,编码540个氨基酸,S1蛋白裂解位点为HRRRR,属于基因Ⅰ型(QX型)毒株;同源性比对发现,分离株与基因Ⅰ型代表毒株QXIBV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5.6%和94.8%;与国内常规型疫苗H52、H120和Ma5毒株的同源性较低,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为77.2%~76.9%和75.4%~76.2%。本试验为辽宁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