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旨在评估饲料加工方式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及胴体性状的影响。试验将896头13周龄平均体重为42.77 kg的商品肥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8头。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即2种饲料形式(粉料和颗粒料)及原料粉碎粒度(500和1000 μm),整个试验为期8周。结果:粉料组育肥猪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较颗粒料显著提高3.77%和3.68%(P<0.05),同时500 μm粒度组育肥猪日增重较1000 μm显著提高5.48%(P<0.05),但料重比显著降低6.29%(P<0.05)。饲料形式和粉碎粒度对育肥猪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均无显著交互效应(P>0.05)。颗粒料组育肥猪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较粉料组显著提高3.18%(P<0.05),但粉碎粒度及饲料形式和粉碎粒度的交互作用对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形式和粉碎粒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育肥猪干物质、粗蛋白质、氮排泄和氮沉积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颗粒形式和粉碎粒度及其交互效应对育肥猪屠宰率、背膘厚度、胃肠道、腿肌和腰肌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颗粒形式及原料粉碎粒度对育肥猪胴体性状无负面影响,但采用颗粒料饲喂育肥猪可提高饲料效率及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原料粉碎粒度为500 μm时可提高日增重和饲料效率。 [关键词]加工方式|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胴体性状  相似文献   

2.
粉碎是饲料加工过程中一道重要的工序,饲料(玉米、小麦、豆粕)粉碎颗粒的大小及粒度分布影响着饲料品质,进而影响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的养分消化率及生长性能。因此,本文对饲料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对断奶仔猪和育肥猪养分消化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最适的粉碎粒度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养殖户提供理论参考,为饲料企业生产节省成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JB-300型精饲料搅拌机和300型平模颗粒机组合使用制备牛羊精补料颗粒饲料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 测定不同搅拌时间、装载系数对饲料混合均匀度的影响;确定搅拌混合工艺参数的基础上,测定不同玉米粉碎粒度、水分含量对颗粒饲料成型率的影响。以模孔直径、玉米粉碎粒度和水分含量为测定因素,以成型率和硬度的综合加权评分值为指标,确定制备颗粒饲料的最优组合参数。[结果] 搅拌时间为10 min、20 min的变异系数均显著(P<0.05)低于搅拌5 min和15 min。装载系数为80%时,变异系数显著(P<0.05)低于装载系数为70%和60%。玉米粉碎粒度为2 mm和4 mm时,颗粒饲料成型率显著(P<0.05)高于玉米粉碎粒度为6 mm和8 mm。水分含量为10%和13%时,颗粒饲料成型率显著(P<0.05)高于水分含量为16%和19%。影响正交试验综合加权平均分值的模孔直径、玉米粉碎粒度、水分含量的极差分别为18.76、1.64和3.47。[结论] JB—300型精饲料搅拌机混合饲料最佳参数:装载系数为80%、搅拌时间为10 min;300型平模颗粒机制作精补料颗粒饲料最佳参数:模孔直径为4 mm(压缩比为6)、玉米粉碎粒度为4 mm、水分含量为13%。  相似文献   

4.
提高饲料制粒质量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粒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颗粒饲料的外观品质 ,而且有研究表明 :饲料的性能可随颗粒质量的改善而得到提高。笔者在市场考察中 ,深切地感受到经销商、养殖户对颗粒料含粉率偏高的抱怨 ,也听到技术服务人员反映粉率过高导致产蛋率的下降和料肉比的上升。在饲料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 ,提高制粒质量水平不得不为广大生产厂家所重视。在本文中 ,笔者结合有关资料 ,讲述提高制粒质量的几个环节 ,供广大同行参考。影响颗粒质量的几个因素及比重分别是 :配方40 %、粉碎粒度20 %、调质20 %、环模规格15 %、冷却干燥5 %。1配方1.1蛋…  相似文献   

5.
粉碎不仅是饲料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段,同时还会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从我国蛋鸡饲料的加工现状,饲料粉碎粒度对饲料加工成本、蛋鸡生产性能和消化道影响等4方面介绍,探讨饲料粉碎粒度对蛋鸡的影响。最终说明饲料粉碎粒度在蛋鸡饲料的生产中至关重要,然而除粉碎粒度外,粒度分布对蛋鸡饲料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加深研究饲料粒度分布对蛋鸡饲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优质颗粒饲料可提高猪的生产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像西欧饲料商一样,世界上其它地区的饲料制造商开始密切注意猪饲料颗粒质量。最近  相似文献   

7.
Leonard M Thompson等用含有3种不同粉碎粒度(精细粉碎、中度粉碎和粗粉碎)的小麦日粮饲喂肥育猪,以观察小麦粉碎粒度对猪平均日增质量、耗料量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饲料品质的好坏与许多因素有关 ,就新加工工艺与设备而言主要有粉碎细度、配料精度、混合均匀度、调质效果等诸多因素。据统计 ,在影响颗粒料质量的因素中 ,饲料配方占 40 % ,粉碎粒度占 1 8% ,物料的调质占1 8% ,制粒机本身结构性能占 1 8% ,制粒机的冷却效果占 6 %。本文就加工过程中有关因素进行探讨。1 物料因素1 1 蛋白与容重若天然蛋白质含量高 ,受热后物料可塑性好 ,粘性增加 ,制出的颗粒质量较好 ;而具有较高密度的原料生产产量会较高。如加工玉米粉等低蛋白高容重的原料 ,生产的饲料高产质差。但非蛋白氮 (如尿素 )含量高时 ,制…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原料粉碎粒度、调质温度、后熟化时间、入模水分和环模压缩比五个因素对水产颗粒料耐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通常鱼用饲料的粉碎粒度过40目(0.425mm)≥95%、调质温度控制在85℃以上、原料入模水分在14%~16%、后熟化时间为10~15min,环模压缩比在15左右为宜;②河蟹配合颗粒饲料的粉碎粒度过80目≥90%、调质温度控制在80~90℃、原料入模水分在17%~20%、后熟化时间在20~30min、环模压缩比在18~20为宜;③对虾配合颗粒饲料的粉碎粒度过80目≥90%、调质温度控制在80~90℃、原料入模水分在17%~20%、后熟化时间在20~30min、环模压缩比在18~22为宜。  相似文献   

10.
梁春鸿 《饲料广角》2003,(14):22-23
饲料原料的粉碎是饲料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粉碎可增大单位质量原料颗粒的总表面积,增加饲料养分在动物消化液中的溶解度,提高动物的消化率;而且,粉碎原料粒度的大小对后续工序(如制粒等)的难易程度和成品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另外,粉碎粒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生产成本,在生产粉状配合  相似文献   

11.
在猪料生产中的关键点主要有设备清理、粉碎粒度和调质时间3个方面。保证无交叉污染,各种原料的粉碎粒度达100%通过30目筛,调质时间在45 s以上,即可生产出适口性较好的猪料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12.
据粉碎理论可知,粉碎耗能正比于饲料颗粒表面积的增加,即欲粉碎的粒度越小,耗能越多。鸡的天性喜食整粒或大粒饲料,饲料加工时为减少饲喂损失及增加采食量,肉鸡饲料常制成颗粒料。随着现代饲料工业的发展,浓缩饲料和预混饲料正在国内市场出现。农民饲养者购到这两种饲料后可加入自产玉米或豆饼而配成全价饲料。因个体生产者情况千差万别,加工条件不一,所以加入能量饲料的最佳粒度不一定(也无必要)与大规模饲料厂粉碎的粒度一致。为探讨添加这部分能量饲料(约占配合饲料总重量的65—70%)的粉碎最佳粒度而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小麦的饲料加工特性,采集了全国不同地区的59个小麦样品,共51个小麦品种,并逐一测定了每个样品的营养组分及粉碎过两种筛片(1.5 mm和2.0 mm)后的物理特性、热特性和糊化特性。文中分析了不同品种小麦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小麦在营养组分、物理特性、热特性及糊化特性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糊化特性的差异最为显著。粉碎粒度对饲料原料的加工特性有重要影响。试验表明,小麦的粉碎粒度对其物理特性、热特性及糊化特性均有影响。粉碎粒度为1.5 mm和粉碎粒度为2.0 mm的小麦样品在平均粒径、颗粒表面积、休止角、热导率、摩擦系数上均有显著差异(P0.01)。粉碎粒度为1.5 mm的小麦比粉碎粒度为2.0 mm的小麦平均粒径小,但颗粒表面积更大。小麦的粉碎粒度越小,其休止角和摩擦系数越大。在每个温度值下,粉碎粒度为2.0 mm的小麦比热均显著(P0.05)比粉碎粒度为1.5 mm的小麦比热小。粉碎粒度为2.0 mm的小麦各黏度参数明显低于粉碎粒度为1.5 mm的小麦(P0.01),说明粉碎粒度对小麦糊化的影响较大。实验测定的不同品种小麦的营养组分、物理特性、热特性及糊化特性参数是饲料加工工艺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可以为饲料加工的各个环节的工艺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包括原料清选、粉碎、混合、配料、制粒、调质、冷却等。  相似文献   

14.
粉碎机是决定饲料粉碎质量的设备,锤片和筛片是主要工作件,对粉碎的颗粒产生重要影响,锤片的线速度、数量和截面以及筛片的尺寸和厚度、筛孔的比例都将是影响粒度的参数。 根据饲喂动物的不同,要求粉碎后的物料粒径也不同。锤片状态对物料粉碎质量有很大影响,比如磨掉棱角的锤片与新锤片相比,其加工物料的细度有很大不同,饲料粒度的突然变化,会使蛋鸡产生应激反应,影响产蛋率。为  相似文献   

15.
陆地 《饲料广角》2000,(16):17-19
——饲料的各种原料磨碎并混合后,既可作为粉料用于饲养,也可作进一步加工,而在加工时则通常需要加热或加压。将它们制成颗粒饲料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方法。那么,将粉料制成颗粒、颗粒的大小和颗粒的质量会对猪的生产性能产生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16.
猪是单胃动物,其胃的结构简单,为单室结构,所以猪需要易消化、高品质的饲料。决定猪饲料利用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饲料中各颗粒粒度的分布情况。饲料的颗粒粒度减小可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因为粒度减小增加了颗粒的比表面(specific surface),使其能够更好地与消化酶接触。如果从这方面来说,生产猪的饲料建议用细小的饲料颗粒。此外,在现代猪生产中,干料主要以颗粒料的形式使用,这主要是由于饲喂颗粒料的猪有较好的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io,FCR),但是也有颗粒料优于粉料的其他原因。饲料的颗粒大小在制粒过程中会显著减小,因此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消化率可能会提高。另一方面,猪饲料(粉状和颗粒状)中含有的大量细小颗粒会对胃肠道(Gastro-Intestinal Tract,GIT)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胃溃疡发病率的提高和胃黏膜的其他不良改变(角化、糜烂)。胃溃疡是导致农场中猪猝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可以对养猪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考虑到动物的治疗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以及由于对溃疡的确诊过晚而使治疗大多无效,因此这种疾病建议注重预防。根据文献资料,减少猪饲料中细小颗粒的比例是强烈推荐的预防方法。猪饲料中各类大小的粒度分布对胃肠道中致病菌的存在有明显的影响。与饲喂细小粉碎的粉状饲料和饲喂颗粒料的猪相比,饲喂粗糙粉碎的粉状饲料的猪胃食糜的pH较低。这可能是采食粗糙粉碎的粉状饲料的猪,饲料在胃肠道中的流通速率较低、干物质含量增加,胃内食糜密度更大的缘故。因此,饲料在胃中的酸化作用更佳,乳酸菌和有机酸的浓度较高,胃内食糜的pH更低。这种条件为抵抗致病菌的入侵构建了额外的"壁垒"。现有的数据显示,猪日粮颗粒的适宜大小为500μm~1 600μm,饲料粒度小于400μm被认为不可取,具有高度的致溃疡性。适宜的粒度可以在饲料粉碎过程中进行设置,研究发现,大多数常规的粉碎方法采用滚筒式粉碎机和锤片式粉碎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虑到现代猪主要饲喂颗粒饲料,同时制粒会对饲料颗粒产生更进一步的粉碎,因此经此粉碎后获得的粒度分布(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PSD)会在制粒过程中发生显著的改变。由于制粒过程中参数的变化,降低制粒过程中颗粒粉碎强度的可能性极低。文献资料建议,改进压铸工艺(即使用膨化机进行加工)然后指定成形元件,作为制粒的另一种选择,以便获得所需PSD的成形猪饲料,但是这种工艺目前尚未得到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提高有筛锤片粉碎机粉碎效率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颗粒物料的粉碎及粗破物料的微粉碎是饲料加工厂最重要的工序之一,亦是动力消耗最大的工段,一般占整个饲料厂总能耗的30%~50%,提高粉碎效率是节约能耗的重要途径之一。颗粒物料及粗破物料在粉碎腔内受旋转锤片的撞击和摩擦,使被粉碎的物料形成比原颗粒更小的颗粒,饲料粉碎粒度畜禽饲料为毫米级和微米级,鱼虾饲料属微米级。在有筛的粉碎机内,当颗粒物料被粉碎后尚未完成粉碎作业的全  相似文献   

18.
粉碎粒度是饲料加工的重要参数,对饲料应用有着重要影响。谷物原料是畜禽日粮主要能量来源,其种类不同对饲料粉碎粒度的影响也不一样。因此,谷物原料及其粉碎粒度的选择对于畜禽日粮的应用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就不同谷物原料的粉碎粒度在畜禽日粮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颗粒饲料是将饲料配方中的各种原料粉碎,混合均匀后,采用一定的生产工艺,经加压处理而制成颗粒。这种饲料具有密度大,体积小,适口性好,养分分布均匀,可避免家畜挑食,饲料报酬高等特点。颗粒饲料在养兔业中的优点是由家兔本身特性和颗粒饲料的加工特性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六种饲料原料粉碎粒度与蛋白质溶解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饲料原料粉碎后,增大了颗粒的比表面积,即增加了单位质量原料颗粒的总表面积。饲料在消化道中,必须首先要溶解于消化液中才能被消化酶有效地消化,因此饲料营养组分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应与其消化率有重要关系,而将饲料粉碎后的直接效果之一应是可提高饲料养分在消化液中的溶解度。但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有人对饲料原料粉碎粒度与养分的溶解度关系的研究进行报道。仅沈慧乐、杨秀文(1999)在研究豆粕质量与脲酶活性和蛋白质的溶解度关系中,为测定豆粕蛋白质溶解度的适宜粉碎粒度,进行三种粉碎粒度下蛋白质溶解度的比较,并认为,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