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为揭示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表型变异规律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为沙棘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和品种创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以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分布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11个中国沙棘天然种群110个优良单株的10个表型性状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和变异系数研究种群优树间的表型变异;应用相关分析揭示表型性状间及其与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种群优树分类。[结果 ]中国沙棘10个表型性状在不同种群优树间呈显著(p 0.05)或极显著(p 0.01)差异,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5.23%~37.42%。中国沙棘果实横径与果实纵径、百果质量、种子千粒质量、当年枝长均呈极显著(p 0.01)正相关,与果形指数、结实密度呈极显著(p 0.01)负相关;种子千粒质量与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百果质量呈极显著(p 0.01)正相关;果形指数、果柄长、当年枝长与纬度因子呈极显著(p 0.01)负相关;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百果质量、种子千粒质量、当年枝长与海拔因子呈极显著(p 0.01)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隰县种群优树的综合得分最高,五寨种群优树的综合得分最低。利用种群间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11个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分为4类,揭示了山西省中国沙棘优树表型性状未形成连续变异规律,具有随机变异的特点。[结论 ]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间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隰县种群优树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可参考作为中国沙棘优良种质资源收集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
沙棘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果实品质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山西省隰县、文水、离石、中阳四产地三个不同采收期的沙棘果进行了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沙棘果实,其生理生化指标均存在差异,尤其果实大小、维生素C含量及粗脂肪含量相差较大。这将为我省沙棘良种选育、沙棘种植提供科学参数,也给以沙棘为原料的生产企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引种、培育高含油量及富含特种生化成分的沙棘优良品种,本文在整理分析国内外重要资料的基础上,对不同产地沙棘的含油量及生化成分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柿树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省8个不同产地的柿树(Diospyros kaki)品种/类型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柿树表型多样性极其丰富,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叶长宽比、果实长、果实宽、果长宽比、果柄长、果体积、果质量、果密度、果固形物、果可溶性总糖、果蛋白质14个表型性状中除叶长宽比和果长宽比外的12个在品种/类型间和品种/类型内都存在极显著差异(a=0.01);品种/类型间和品种/类型内优株间均存在丰富的变异,且品种/类型间的变异远远大于品种/类型内优株间的变异;利用品种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所有单株基本按品种/类型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了解沙棘种质资源特性是其种质创新和良种选育的基础。为给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良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从山西省沙棘野生资源重要分布区的右玉、交城、古交和沁源共采集了45个沙棘单株的果实样品进行观测与分析,比较分析了不同单株、不同采样地区、不同颜色果实的结实性状(结实密度、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柄长度和百果质量)和营养成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和黄酮含量)及其差别,并对其性状特性与营养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观测结果表明:采集于交城的27号单株在结实特状和果实外观品质上的表现均最优,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黄酮含量均最高的单株编号分别为10、7、32和27号;不同地区沙棘的结实密度、果柄长度和果实中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采集于古交的沙棘果实其结实密度最大,采集于沁源的沙棘果实其VC含量最高,采集于古交的沙棘果实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不同颜色沙棘果实间其百果质量、结实密度、果实横径和纵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黄色果的百果质量最大但结实密度最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中的黄酮含量与VC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可溶性糖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中俄沙棘不同品系形态学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梅  蓝登明  何文兴 《沙棘》2003,16(3):8-13
以6个俄罗斯沙棘品系和2个中国沙棘优良品系为供试材料,对其株高、地径、冠幅等15个性状进行了变异系数、频率分布、多样性指数分析以及差异显著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8个沙棘品系间的差异存在于每一个品系的每一个性状当中,变异程度在品系间及品系内个体间分布特点不同,品系间的变异主要表现在百果重、花被片形状和果实形状以及种子千粒重上,而品系内个体间的变异主要表现在1年生枝棘刺数和花序着花数上。以上研究为沙棘育种材料的选择以及沙棘种下类群划分提供了依据,也为借鉴俄罗斯沙棘育种经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桤木自然分布区内表型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研究了我国桤木自然分布区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21舛不同产地桤天然林或人工林的生长、果实形态、树皮形态、干形、材色和木材密度等表型特征,发现桤森种内存在着极其丰富的产地变异和(或)个体变异;其中木材密度和果实形态特征,产地内株间差异明显大于产地间差异。根据桤木果酴工度,果帝大小、形状,木材密度、材色等8个性状的产地变异,采用欧氏距离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将桤木自然分布区初步划分为川西南区、川中-  相似文献   

8.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表型性状是区分不同地理种源大红袍花椒品种的重要依据。对17份不同地理种源的大红袍花椒叶片、果实、皮刺等15个性状进行相似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个不同地区大红袍除了小叶数之外,其余表型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聚类结果显示17个大红袍花椒分为6类,表明不同种源大红袍花椒组群间表型变异明显,不同产地花椒有明显的由西到东逐渐变化的地域性特征,但也存在交叉聚类现象。  相似文献   

9.
沙棘优树落花落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省关帝山沙棘园定植的沙棘优树落花落果进行了调查:不同优树间花数差异较大;不同优树间果实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到八月底沙棘优树停止落果,产量趋于稳定,同时提出了预防落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几种沙棘果品质分析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洁坤  匡亚兰 《沙棘》1994,7(3):24-25
对吉林省通榆和大岗地区的6种沙棘果实进行了生理生化品质分析比较的结果看出,因地区和品种的不同均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维生素C和脂肪的变化较大,从而可为筛选适合我国北方地区的优良沙棘品种,以及选育优良品种,发展沙棘,进行引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人参 ( Panax ginseng C.A.Mey.)别名中国人参或吉林人参 ,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 ,原产中国、朝鲜、苏联。人参是药效极特殊的一种草药 ,但适合栽培人参的地块越来越少 ,且不能重茬 ,栽培所需的物质和经营管理费用也较大。 1 993年 ,通过在黑龙江省苇河林业局青山林场进行模拟野山参的生态条件 ,选择适宜的生长立地播种或移植 ,简化田间管理措施等试验 ,培育出的人参接近于野山参的营养价值 ,成为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的高价商品。1 适宜林地的选择1 .1 气候人参性喜冷凉湿润气候 ,耐寒。属阴性长日照植物 ,喜斜射或散射光 ,忌强光和高温 ,…  相似文献   

17.
18.
金银花(灰毡毛忍冬)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灰毡毛忍冬中选育出金翠蕾、银翠蕾和白云3个新品种。经无性繁殖和多年观测,这3个品种花蕾整齐。花质优,产量高,定植第三年干花产量173.4-265.2kg/666.7m^2,花中绿原酸含量高达5.83%-6.97%。抗性和适应性强,其中金翠蕾、银翠蕾花期长,花冠一直不开裂;白云的花冠半开裂,具较强的抗白粉病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收集的版纳省藤家系进行苗期生长变异的观察,结果发现:家系间根长和芽长及叶片数和最大叶长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叶片数和最大叶生长与气温关系显著,叶片数和最大叶生长趋势相似,移苗后的2、3个月生长最快,12月至次年的2月生长缓慢;主成分分析选出6个优良家系,其中4个分布在勐腊尚勇地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