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二雄 《农业考古》2019,(4):7-12,F0002,F0003
辽宁朝阳七道泉子唐墓出土的文物很多,包括我们常见的人物俑、动物俑、人与动物合体俑、陶碾、陶磨、陶確、陶罐等。这些文物共同反映了当时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对外商贸业的发展情况。“陈英家族墓”中出土文物对于研究唐前期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谈陕西勉县出土的汉代塘库、陂池、水田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九七八年,陕西勉县为配合农田基本建设,先后在老道寺公社的五星大队清理、发掘了四座东汉墓,(编号为78B.D.W.M1—M4)。其中,M1—M3资料整理待发,M4已经发表。这四座墓,共出土文物二百余件。在这些文物中,有七件陶水田、塘库、陂池模型和三件持锸农俑。它们不但是墓主生前财产和仆人耕作的象征,而且又是反映本地区当时农田水利建设的珍品。现就这几件文物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农家又有多少文物呢?又哪里谈得上文物收藏?其实,眼下文物市场里的交易品种,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一提起“文物”,有的人会以为它们神奇莫测,只有“马王堆”出来的东西才算文物,一般的物品哪算得上文物?有的人会对文物产生畏惧心理,“文化大革命”期间,有多少人因收藏文物而受到牵连!哑物不作声,主人受活罪。还有的人会认为收藏那些破烂东西干什么?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那破坏文物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国家提倡保护文物、个人合法收藏文物。家有文物,妥善保藏,说不定你为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做了件好事。在文物收…  相似文献   

4.
文物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记忆,是历史的见证。通过对文物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1970年10月,在西安市南郊唐代长安城兴化坊遗址一次基建施工中,人们发现了享誉世界的何家村唐代窖藏。窖藏出土了一千多件文物,其中金银器皿271件、银铤8件、银饼22件、银板60件、金银铜材质货币466枚、玛瑙制品3件。  相似文献   

5.
河南濮阳县这河寨北齐李亨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有人物俑、动物俑、陶磨、陶仓、瓷碗、瓷盘、铜镜等。这些文物反映了当时粮食的加工、贮藏,家畜、家禽的饲养,畜牧业的繁荣,各类手工业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兴盛。李亨墓文物的出土对研究东魏北齐时期中原经济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悦读     
《中国农村科技》2014,(9):78-78
<正>中国农业文物宝典作者:胡泽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2月本书内容涉及生产工具、作物及其他植物、畜禽及其他动物、农田水利、农业图像及农业文书等六个部分的农业文物的相关目录信息,是研究我国农业文物的重要检索工具书。《中国农业文物宝典》进行文物目录学和索引学意义上的编纂,填补了我国农史研究中农业文物资料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研究者提供了农业文物图像资料宝库,有利于推动农史学科和史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李想生 《农业考古》2005,(1):131-134
位于江汉平原北部的天门市石家河邓家湾遗址是我国南方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之一,是长江中游地区近几十年以来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邓家湾遗址因出土了大量的筒形器和陶制家畜家禽动物与厚胎红陶杯而为学术界所关注,特别是在邓家湾遗址出土了新石器的陶塑动物是否属于家畜养的认定方法进行讨论,该遗址中的部分陶塑动物应是家畜动物。  相似文献   

8.
新卫城博物馆即将于今年9月份开门迎客,自去年10月14日,希腊政府开始为雅典卫城包括巴特农神庙在内的雕塑搬家,已历近一年.新卫城博物馆就建在卫城山脚下,容量是老博物馆的10倍.这次搬家可谓工程浩大,3架重型起重机,成千上万件雕塑作品……这些文物都将陈列在新卫城博物馆的第一以及第二层,而第三层,将用来陈列那些可能收回的流失文物,这其中就包括所有希腊人期待的,被誉为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埃尔金大理石.  相似文献   

9.
悦读     
《中国农村科技》2014,(11):78-78
中国农业文物宝典 作者:胡泽学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史学科获得全面的巨大发展,这种发展是建立在比之前代更为雄厚的资料基础之上的。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研究除了利用传统的古籍文献以外,还广泛利用丰富的考古文物资料。农业文物和农业文献古籍一样,是历史学者研究历史的重要源泉,也是研究历史和人类发展不可多得的实证资料。《中国农业文物宝典》以农业文物实物的信息为对象,收录了3万多条有关数据,涉及到农业生产工具、农作物及其他植物、畜禽及其他动物、农田水利、农业图像及农业文书等六大内容。其中有上万件文物信息来自于国家贵重文物档案库中的一级档案资料,几乎涵盖了国内考古类学术期刊和一些重要的相关的学术著作,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0.
山东枣庄市出土的古代铁农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最近,山东省枣庄市博物馆在进行文物调查工作中,陆续收集到了三批汉至宋代铁农具,共计二十余件,现简报如下:一、张山子镇出土的铁农具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五日,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村民在村东的台(台儿庄)张(张山子镇)公路东侧约300米处,进行农田水利基建工程时,挖掘出一件陶罐,内装汉代铁制农具二十余件。可辨器形有耙、铧、镢、长剑、链、凿等。现将较完整器物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北大荒开发离不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也充满着开国领袖们对垦荒者的一片厚爱,在北大荒博物馆展出的这几件文物,就是最好的例证。毛泽东主席给北大荒人的一封信在北大荒博物馆的第二展厅,陈列着一件珍贵文物,那就是毛泽东主席1959年写给北大荒人李艾的一封信。1958年初,全军掀起了去北大荒开发建设的热潮。这股热浪冲击着中央警卫局文工队这帮年轻人  相似文献   

12.
临淮泥塑是淮河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稚拙小巧的视觉形态,多元化的题材,质朴的材料,欢乐祥和的情节,构成了临淮地区民俗手工艺独有的艺术特色。通过对临淮泥塑历史的分析、艺术特色的归纳,总结了临淮泥塑具有书写家国情怀、记录乡土田园生活、传承乡村社会生活经验等三个方面的文化内涵。这些内容共同建构了兼容并蓄、丰富多彩的淮河文化。对临淮泥塑的研究,有利于非遗文化传播与地方文化建设,同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81年4月下旬,我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东山北麓清理了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的合葬墓。出土唐三彩器、单彩器、瓷器、金、铜、玛瑙器及石刻等文物147件(简报见《中原文物》1982年8期),其中与农业、畜牧业有关的文物计40余件,本文特作专门介绍,供研究者参考。这批文物主要包括三彩和单釉器中的马、骆驼、牛、猪、狗、鸡、鸭、鹅、灶、井、碓、  相似文献   

14.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在1990年接收了一批从新疆兵团农八师石河子组织部拨交的文物,这些文物中的绝大多数在1999年被确认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相似文献   

15.
文物对农耕史特别是农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作用。如何充分利用、发挥农耕文物的史料价值,以及辨识一些伪造文物(赝品),是当前学界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考辨两件文物和一组赝品"文物",揭示了真实文物蕴含的农具史价值,揭露了伪造文物的破绽:安徽省淮北市博物馆馆藏的汉代陶漏斗应当是风扇车(明器)上盛装、倾泻谷物的粮斗;山东青岛汉画像砖博物馆馆藏的一组"汉代农耕图"画像砖,有改造、沿袭已有文物图案的痕迹,结合其他疑点,可判定系今人伪造;江苏徐州汉文化景区汉画长廊的汉画像石"牛耕图"不但描绘了带有马鞍形的犁壁,还绘有迄今唯一的汉代"耒耜耕"画面,对农具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对该画像石上"耒耜耕"全图的解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湖南郴州出土的铁制生产工具湖南省郴州市文物管理处龙福廷谢晓玲近年来,郴州市文物事业管理处在考古调查发掘工作中,从墓葬和遗址中出土了21件铁质生产工具。出土时锈蚀严重,但基本形状完整,其中有锸11件、3件、斧5件、锄2件,兹择其部份标本分别介绍:标本...  相似文献   

17.
临淮泥塑是淮河南岸乡村社会中的一项民间手工艺,淮河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为临淮泥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主题。以临淮泥塑为物质文化媒介,以个人与社会记忆为视角,建构了淮河乡村社会独特的文化景观,即乡村社会与孩童成长、节庆活动、返璞归真的日常生活,这构成了临淮泥塑个人记忆的主题。社会记忆中的临淮泥塑主题由弘扬治淮精神、人民立场与家国情怀这两个方面构成。以上两个主题丰富了临淮泥塑的文化内涵,并由此折射出淮河文化多元并蓄的一面,对皖西非物质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文明,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中国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叫"中国"。那么"中国"的故事,该从哪儿开始讲起呢?如果我们上溯最早的实物,那就是西周初年的一件青铜器:何尊。一、传奇的经历何尊是1963年在陕西省宝鸡市贾村镇出土的。因为不是考古出土,当时的老百姓大多没有文物意识,因此何尊一开始并未得到重视,被卖到废品收购站,再从废品收购站被买回来。何尊是宝鸡市博物馆(今天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前身)成立以后征集到的第一件文物。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泥塑,即用粘土捏塑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或泥货。泥塑的形象有花果、禽鸟、走兽、人物及各种附属装饰物。  相似文献   

20.
新疆木垒出土古铁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垒哈萨自治县新户古城遗址,位于新户乡新户牧业队坎尔孜村南3公里,距县城东北15公里。七十年代出土铁犁外一件,舌形,残长22、宽15,厚8厘米,中部隆起,爱径2厘米。此遗址过去曾出土过夹砂红陶、红衣黑彩的彩陶、石磨盘与石作。从遗物初步推测为汉代的农业村落遗址。英格堡古城遗址位于木垒和奇台交界处,地处西吉尔乡英格堡破城子村。此古城群众俗称唐朝城。1975年,当地农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古铁犁烨一件,舌形,残长22、宽15、壁厚8厘米,中部隆起,聂径4厘米。同时出土的有绿釉陶纺轮一件,铜镜一面,成堆的牌石,大量的牛马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