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是我国水稻机械化的发展方向,不仅生产效率高,而且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杂交水稻和双晚稻的机械化栽培受宽窄行移栽模式的限制,因此技术人员一直在通过完善机插秧技术来扩大种植面积。水稻的高产、稳产受杂草种群的影响比较大,水稻机插秧田的生态条件有利于很多杂草的生长,如果情况严重还会影响到水稻的正常生长,基于此,分析一些草害防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三台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发展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台县是我国粮食生产标兵县,也是典型的浅丘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万hm2。近年来,各类农业机械拥有量和作业面积得到了大幅增长,但机械化育插秧发展却远远落后,全县机插率不到水稻种植面积的2%,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已成为制约水稻机械化生产发展的"瓶颈"。概述三台县水稻机插秧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种植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影响。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中机械化种植的广泛应用,与传统的插秧种植方式相比,机械化种植有效地提高了插秧效率和生产力,因此在未来的水稻种植中,种植人员应进一步提高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明确种植机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水稻栽植机械化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的一大重点研究内容,也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研究的主要方向。基于此,对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进行说明,详细考察并分析了相关种植技术在我国进行推广时遇到的问题,介绍了水稻机械化育秧过程中涉及的细节设备以及相关技术,探讨了水稻机械化移栽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阐述了移栽技术与其他技术之间的关系,并简要论述了我国水稻栽植机械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国种植面积最大,南方甚至一年两造、一年三造进行种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较快发展,其中在水稻种植领域中的机械化插秧技术,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肯定,一些水稻种植地区的农户尤其是种植大户普遍都用上了先进的水稻插秧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稻种植效率。然而,目前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水稻插秧机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经常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水稻插秧机在一些地区推广缓慢,各地的应用水平很不平衡。对此,从水稻插秧机在农村推广的困难及措施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6.
水稻在我国农业种植面积中占据较大比重,实现水稻插秧栽培技术的高度机械化,不仅可以提高水稻栽培技术的实用性,还可以推动我国水稻种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是水稻栽培技术的首要发展方向。基于此,以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为切入点,对其中的植保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水稻生产不同栽植方式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机械化种植是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瓶颈之一。为探索不同栽植方式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对人工直播与机械直播、人工插秧与机械插秧、人工抛秧等不同栽植方式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同条件下,不同栽植方式的产量差异不大;机械栽植能确保稳产,与手工栽植方式相比不减产,并能减少成本、增加工效;机械直播是当前实现“两高一优”农业,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的一种重要栽植方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方向的实现,为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的使用提供有利依据。实现化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不仅能减少人力、物力等要素,还能实现高产性种植。基于此,分析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要点,并阐述除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水稻免耕旱直播试验及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探究水稻免耕旱直播在山东省的适应性,使用2BDMM-8稻麦宽苗带灭茬播种机,在涛雒稻麦轮作两熟区和高青春季稻一熟区分别进行了免耕旱直播试验,以机械育苗插秧为对照,分析免耕旱直播对水稻株高、分蘖情况的影响,对不同种植方式下的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生产成本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免耕旱直播与机械育苗插秧相比,生育期短,生长速度快,株高无显著差异;分蘖率分别为57%和58%,比插秧对照低6.5%和10.4%;产量分别为8 970和10 020 kg/hm2,与插秧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验证了水稻免耕旱直播在山东常规稻种植区基本可行。通过成本比较,免耕旱直播成本比插秧对照分别节约2 472和3 312元/hm2,说明免耕旱直播在山东地区有很好的推广前景。该研究为山东常规稻种植区免耕旱直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日本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10,他引:15  
该文介绍了日本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水稻点播直播机械—枪管式水稻直播机、水稻长毡式育秧和插秧系统以及无人操纵高精度水稻插秧机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相似文献   

11.
气力式水稻穴播机播种精度与田间成苗率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气力式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是一种播种精度高、伤种率低的播种技术。为进一步研究气力式水稻穴播机播超级杂交稻品种时田间成苗率与播种精度的关系,该文选取3种超级杂交稻"Y-2优"、"超优1000"、"五丰优615"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室内发芽率试验与田间播种精度试验,建立了稻种发芽率与播种精度对田间成苗率的关系公式,采用10行气力式水稻精量穴播机进行田间试验。3种超级杂交稻的室内发芽率分别为94%、91%、92%;播种合格率(1~3粒/穴率)分别为94.98%、95.07%、95.21%,空穴率分别为1.78%、2.03%、1.95%,利用本文建立的关系公式计算出理论成苗率为96.85%、95.79%、96.07%,田间实际成苗率分别为94.22%、93.94%、93.76%(均低于理论计算成苗率结果)。分析了影响田间成苗率的主要因素,为提高田间成苗率,一是应进一步提高播种精度,减小空穴率与1粒/穴率,提高2粒/穴率,二是进一步提高稻种发芽率。该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气力式排种技术在超级杂交稻精量直播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机械化播栽对杂交稻氮素积累分配及碳氮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氮素吸收与积累是水稻产量形成的重要基础。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步伐随之加快, 机械化播栽使杂交籼稻的生长发育和各生育阶段所处环境发生了改变,但针对其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材料,探讨机械化播栽条件下杂交稻的氮素积累、 分配及碳氮比特点。【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播栽方式,共3个水平,分别为机械精量穴直播、 机插和常规手插;副因素为穴苗数,设2个水平,分别为低穴苗数和高穴苗数。研究播栽方式和穴苗数对杂交稻氮素积累、 分配及碳氮比的影响。【结果】机械化播栽对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及碳氮比产生了明显影响,与常规手插相比,机械精量穴直播显著提高了水稻拔节期和成熟期植株含氮量,同时提高了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能力。机插植株含氮量在抽穗期显著高于手插,并能在拔节期保持较高的植株氮素积累量。不同播栽方式叶片和茎鞘氮素转运量、 氮素表观转运率以及氮素转运贡献率、 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偏生力表现为常规手插>机插>机械精量穴直播,而穗部氮素增加量和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则为机械精量穴直播>常规手插>机插,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表现为机插>常规手插>机械精量穴直播。水稻植株全碳含量及植株碳氮比在各主要生育时期内均受播栽方式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机械化播栽方式配合低穴苗数能加强成熟期各器官碳氮比,配合高穴苗数处理能显著提高杂交稻抽穗期穗碳氮比,并且能够促进碳素在植株内的转化和分配。【结论】机械化播栽方式虽降低了拔节期植株全碳含量及植株碳氮比,但可显著提高水稻拔节期和成熟期植株含氮量,提高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能力,有利于杂交稻氮素高效吸收利用和植株体内碳氮代谢的平衡,因而获得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与评价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25  
为了比较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实施效果,在中国三大稻区安排了机械插秧、机械直播、机械钵苗行栽3种种植方式与常规育秧手工插秧方式比较试验,试验的品种为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6个品种,采集了不同试验方式的各项成本,测定了水稻产量指标和作业环节消耗工时等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南方一季稻区优选种植方式的排序为:机械插秧、机械直播和手工插秧;南方双季稻区机械插秧方式优于手工插秧;北方稻区机械钵苗行栽方式优于手工插秧.其中机械插秧方式平均增产7.53%、平均省工41.44%,平均增加效益46.78%;机械直播方式产量平均下降6.34%,平均省工31.30%,而对效益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机械钵苗行栽方式平均增产8.95%、省工64.29%,增加效益22.57%.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双季早稻直播适宜播种期的区域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西省3个主栽常规早籼稻品种为材料,于2017−2018年在南昌县进行9个播期的水稻分期播种试验,各播期分别为3月6日(B1)、11日(B2)、16日(B3)、21日(B4)、26日(B5)和31日(B6),以及4月5日(B7)、10日(B8)和15日(B9),研究播期对直播早稻产量、成苗率和生育期的影响,并分析近59a(1961−2019年)内江西地区早稻安全直播初日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直播早稻全生育期缩短,B9处理较B1缩短21~25d。播期对直播早稻成苗率、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有明显影响,本试验条件下,成苗率达50%及以上时,能获得足够基本苗和有效穗数,确保较高的产量。确保50%及以上成苗率前提下,试验水稻品种安全直播初始温度为11.64℃。此温度下,近59a内80%保证率下江西早稻安全直播初日呈提前趋势,但赣北、赣中、赣南3个区域的变化有所不同,近9a(2011−2019年)稳定通过11.64℃初日最早,其中赣北为3月29日,赣中为3月28日,赣南为3月21日。  相似文献   

15.
水稻直播用精播绳制造设备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具有省工、节本、增效等优点,但现有的直播机无法适应精确定量栽培的农艺要求。为此,设计了一种水稻直播用精播绳制造机械设备,该设备主要由送纸机构、排种机构、加捻机构和种绳卷绕成形机构等部分组成。其在工厂内将稻种按照设定的穴距和每穴粒数卷在4~7 cm宽的纸带内,并捻制成种绳,而后再将种绳卷绕成圆柱状供大田播放。大田作业时,通过将精播绳铺放在平整后的田块中,实现水稻的有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机械设备工作性能稳定,生产的种绳穴距变异系数不超过3.15%,每穴粒数变异系数不超过13.42%,种绳直播的水稻产量达10 290 kg/hm2,与当地的机插或人工手插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明显高于中国目前水稻平均单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机械旱直播方式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该研究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通过设置"双轴旋耕(耕深20 cm)、控深播种、两次镇压"旱直播(DDS-1);"一次旋耕(耕深17 cm)、7.5 cm精量密行匀播"旱直播(DDS-2)和"一次旋耕(耕深15 cm)、一次镇压"旱直播(DDS-3)3种机械旱直播方式,以水直播(WDS)和毯苗机插(MT)为对照,系统比较不同机械旱直播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DDS-1较DDS-2和DDS-3分别增产3.42%~4.47%和5.10%~5.45%。与水直播和机插相比,机械旱直播方式的产量均有降低趋势,其中,DDS-1与WDS差异不显著。不同机械旱直播方式下,DDS-1出苗率、成苗率提高,改善了出苗质量。DDS-1比DDS-2和DDS-3提高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总量,增幅分别为1.78%~2.94%和2.95%~4.60%,提高了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累积量,增幅分别为3.73%~4.32%和5.45%~6.66%。DDS-1较DDS-2和DDS-3灌浆结实期的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率和光合势呈现不显著增大的趋势,但净同化率显著提升2.63%~3.60%和4.00%~5.50%。DDS-1比DDS-2和DDS-3在保证适宜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分别提高穗粒数4.35%~6.46%和9.45%~11.97%及群体颖花量5.78%~7.99%和4.28%~8.04%,DDS-1较DDS-2的结实率显著提高5.02%~7.35%,较DDS-3略有所提高。综上所述,稻麦两熟地区麦秆全量还田条件下,选用适宜的机械旱直播方式有利于改善水稻的出苗状况,提高每穗粒数和群体颖花量,促进水稻生育中后期的光合生产能力的提升,最终促进旱直播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与栽培密度相关的水稻形态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产量与栽培密度密切相关,在直播、抛秧和机插秧等有别于传统手插秧的新型栽培模式下,高密度栽培更加便于农业的高效生产。本文简述了水稻不同栽培密度与产量间的关系,综述了与水稻栽培密度相关的理想株型、分蘖角度控制、分蘖数控制、直立叶、卷叶及窄叶等形态基因的研究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对庆安县育秧、插秧机械化的影响,阐述了推广应用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技术的必要性。文章认为,推广该项技术有助于防止低温冷害,保证水稻高产、稳产。在目前生产力水平下,机械插秧促早熟,可增产5~14%,并可扩大插秧面积,减少适时性损失。在综合分析省内外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目前农村经济现状的集中播盘分散育秧作业方案。作者认为集中播盘分散育秧,可使水稻种植业向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发展,解决了农业生产规模小与工厂化育秧集中生产的矛盾。集中播盘分散育秧的机器配备要比现行的工厂化育秧方案亩投资降低60~70%,平均为40~50元/亩。这种方案较适合目前农村经济状况,在庆安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