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云南省昆明市动物园动物体内大肠杆菌(E.coli)分离株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从圆通山动物园37个动物种群粪便中分离出37株E.coli,采用生化鉴定方法鉴定大肠杆菌,PCR方法检测19种毒力基因。鉴定结果表明:37株E.coli中,ompA、iroN、fimC、aatA、vat 5种毒力基因携带率分别为100%、95.49%、83.78%、70.27%、51.35%,ibeA、neuC、iutA、traT、stx 5种毒力基因携带率为0,其他9种毒力基因携带率均低于40.00%;分离菌株普遍携带8种以下毒力基因,同时携带10种以上毒力基因的概率为8.10%;分离株强毒力岛基因携带率较高,分布较为普遍。结果表明,昆明市圆通山动物园内流行的大肠杆菌以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主,不同种类动物体内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携带率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可能与动物的饲养环境以及动物自身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有关。因此,对于动物园内具有较高大肠杆菌致病风险的动物,要采取相应防治措施,防止大肠杆菌病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明确江苏及周边地区鸭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APEC的防控提供依据。从江苏省及周边养鸭场分离了191株APEC,并对其中21株(每个养殖场选取1株)的O抗原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和耐药性进行检测。对21株APEC的血清型检测结果表明,O65血清型12株,占全部菌株的57.14%,O5、O28、O42、O87、O93、O138、O147血清型均为1株,其他血清型2株;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5个毒力基因有较高的分布率,其中fimA基因的阳性率为100%,ECs3737、ECs3703、tshirp2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90.5%、85.7%、57.1%和42.9%,含有5个毒力基因的菌株共有6株(28.57%);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1株APEC均存在多重耐药性,100%的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强力霉素、万古霉素和红霉素耐药,85.71%的分离株对10种以上抗生素耐药,14.29%的菌株对21种药物都耐药;对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含有4种以上毒力基因的菌株有13株,其中9株是O65血清型。在13株含有4种以上毒力基因的菌株中,耐15种药物以上的有9株(69.23%),耐20种以上药物的有3株(23.08%),表明含有4种以上毒力基因的菌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研究表明,江苏及周边地区鸭源大肠杆菌血清型复杂,携带多种毒力基因,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20,(3):69-72
为分析内蒙古扎兰屯地区羊源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及耐药性流行情况,采集患羊鼻腔拭子150份,分离大肠杆菌,并采用O血清型玻板凝集试验、PCR法和K-B药敏纸片法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致病菌株进行血清型、毒力基因及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 45株大肠杆菌致病菌株分属10种血清型,以O111、O127、 O38为流行的优势血清型,分别占致病菌株的26.7%、22.2%和17.8%;分离菌株毒力基因irp2、fyuA、hlyA、hlyE、Ler、eaeA、Ehly检出率在33.3%以上,其他毒力基因检出率在4.4%~14.3%之间;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新霉素9种药物耐药率在53.3%以上,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在13.3%~26.7%之间。研究表明,内蒙古扎兰屯地区羊源大肠杆菌血清型复杂,携带多种毒力基因,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2015年分离自福建省龙岩市的139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的血清型、毒力因子分布及耐药性等进行检测,并对血清型与耐药性、毒力因子分布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APEC的防控提供参考。对139株分离菌株的血清型检测结果表明,O1血清型(11株)、O2血清型(14株)和O78血清型(14株)占全部菌株的28%;对分离菌株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4%和7.1%的菌株检测到papC基因和vat基因,14.3%和19.3%的菌株检测到aat A基因和cva/cvi基因。而iuc D(82%)、tsh(59%)、iss(55%)和irp2(44.6%)基因在分离菌株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存在多重耐药性,99%以上分离菌株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利福平耐受,86%的分离菌株对10种以上抗生素耐受,57.3%的菌株对13种药物都耐受;对血清型、耐药性与致病性之间的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O1、O2和O78血清型的菌株,其中50%的菌株是含有5种以上毒力基因的强毒株,且在分离的含有5种以上毒力基因的强毒株中,50%的菌株对13种抗生素耐受,90%的菌株对10种以上药物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屠宰场羊源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以及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特征。[方法]从阿克苏地区某屠宰场采集健康羊的淋巴结、胴体拭子、粪便样本共30份,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大肠杆菌,然后采用大肠杆菌特异性phoA基因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PCR扩增及测序技术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采用K-B纸片扩散法开展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应用PCR技术检测分离菌株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使用96孔板微量肉汤法测定分离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果]从30份样本中分离得到14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46.67%;14株分离株分属于10个MLST型别;对复方新诺明(100%)、青霉素(85.71%)和四环素(50.00%)耐药率较高,9株菌具有多重耐药表型(64.29%);在14株大肠杆菌中检测到blaTEM(85.71%)、aph(3′)(71.43%)、tetA(64.29%)、sul1(57.14%)和sul2(57.14%)等12种耐药基因,并且8株菌携带Ⅰ型整合子int-Ⅰ基因...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黑龙江地区牛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及主要治疗药物耐药基因的分布,试验采用KB(Kirby-Bauer)法和PCR方法检测了2011—2013年从黑龙江地区各规模化养牛场分离的66株大肠杆菌的毒力和耐药基因。结果表明:66株大肠杆菌中有33株带有毒力基因,检出率达到50.0%,携带1种及其以上的毒力基因分别为30株和3株,占阳性菌株总数的91.0%和9.1%;耐药基因检出率分别为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32.1%)、Sul3(9.4%),氯霉素类耐药基因Cat1(15.1%)、Cml A(13.2%)、Flor(15.1%),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 A3(1.9%)、aad A(22.6%)、aac C2(22.6%)、aac C4(20.8%)。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疆伊犁地区某马场乳源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药物敏感性。[方法] 对采集到的85份马乳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纯化、染色镜检、特异性基因phoA的扩增和16S rDNA测序;采用K-B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分析马乳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采用PCR技术检测马乳源大肠杆菌携带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及鉴定其所属系统发育群,对大肠杆菌进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结果] 从85份马乳中分离得到6株大肠杆菌,其中3株为A群,3株为B1群;6株大肠杆菌均对青霉素和替米考星耐药;均携带ibeByijPmatsodAcsgA毒力基因;均未检测到耐药基因;有4株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结论] 对新疆伊犁地区某马场马乳源大肠杆菌进行初步的毒力基因检测和耐药性分析,发现其对青霉素和替米考星耐药严重,并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具有一定的潜在致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了解黑龙江省部分牛场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常规分离和PCR检测方法对2014—2015年黑龙江省部分牛场采集的72份犊牛病料进行检测,鉴定得到63株大肠杆菌,并应用PCR技术对CS31A、K88、K99、F17、F41、irp2、eae A、sta、lt、bfp A、EAST1等毒力因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有46株大肠杆菌含有毒力因子,通常含1~2种毒力因子,其中有18株携带(占39.13%)CS31A基因,说明CS31A基因为优势基因;通过毒力因子对大肠杆菌进行分型,共鉴定出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35株(占76.09%),为犊牛腹泻的主要致病型。  相似文献   

9.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王少辉等采用PCR和Dot blot,检测疑似毒力基因在不同地区(101株中国分离株和121株德国分离株)、不同来源(禽源、人源及猪源)大肠杆菌中的分布,并分析其和大肠杆菌系统进化分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检测从狐狸体内分离的大肠杆菌的毒力岛基因和毒力,对从病死狐狸的肝脏、肺脏等器官分离的细菌进行了生化鉴定、毒力试验和毒力岛HPI(irp2、fyuA)与LEE(ler、eaeA)检测。结果表明:在所测的6株菌中有4株检测出HPI毒力岛基因,6株菌均未检测出LEE毒力岛基因,各注射菌液组小鼠均不同程度发病,且含有HPI毒力岛基因的菌株对小鼠的毒力较强,可见分离到的菌株对狐狸的健康养殖存在较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秦皇岛昌黎地区毛皮动物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以60只临床患病毛皮动物为试验菌株的分离宿主,采用常规分离纯化、生化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检测其致病性,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K-B法对常用西药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琼脂平板打孔法对中草药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此次分离到的28株大肠杆菌均使小鼠发病死亡;其中,24株大肠杆菌检测到irp2、fyuA毒力基因,检出率为85.7%;5株大肠杆菌临床分离菌株检出Ler、eaeA毒力基因,检出率为17.9%;耐药基因blaTEM、aadA1、blaCTX-M、blaTEM1、blaSHV-1、strA-strB、blaPSE1和blaOXA1的检出率分别为85.7%,89.3%,75.0%,71.4%,25.0%,24.1%,14.3%,14.3%;西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8株菌对链霉素、头孢拉定、多西环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替米考星、青霉素同时耐药;中草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诃子、乌梅、五味子对这28株大肠杆菌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为18~31 mm,MIC和MBC为15.63~500.00 g/L。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分析河西走廊地区犊牛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携带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情况,[方法]2020—2021年在河西走廊地区采集患腹泻病犊牛的粪便、肛拭子及肝脏等病料组织279份,采用人工感染试验动物、PCR方法和K-B药敏纸片法分别检测犊牛腹泻性大肠杆菌致病性、毒力因子和耐药性。[结果]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了126株大肠杆菌,其中79株犊牛腹泻性大肠杆菌能引起小鼠死亡;分离的79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crl、irp2、fimH、papC、K88、K99、stx1、stx2检测率在40.5%~100%之间,其他毒力基因检测率在15.2%~34.2%之间;分离的79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新霉素等8种药物的耐药率在49.4%~96.2%之间,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在5.1%~32.9%之间。[结论]从河西走廊地区患腹泻病犊牛病料组织中分离得到79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这些菌株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对临床中常用的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聊城地区养鸡场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携带及分布情况,试验采集聊城地区养鸡场样品,分离、鉴定大肠杆菌菌株,并利用PCR方法检测18种毒力基因(aatA、papC、tsh、fimC、mat、ibeB、vat、yijp、ibeA、ompA、neuC、cvaC、iss、iroN、fyuA、iucD、irp2、chuA)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到212株大肠杆菌;阳性率超过50%的毒力基因有yijp、fimC、mat、ompA、ibeB、iroN等6种,阳性率为20%~49%的毒力基因有7种(aatA、tsh、vat、cvaC、iss、iucD、irp2),阳性率为20%以下的毒力基因有5种(papC、ibeA、neuC、fyuA、chuA);分离菌株同时携带10种及以上毒力基因的比例为10%,大多数菌株携带5~9种毒力基因,占比为73%。说明聊城地区鸡源大肠杆菌普遍携带5~9种毒力基因,且侵袭及毒素相关基因yijp的携带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在银川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分布情况,试验根据HPI相关基因irp2和fyuA的参考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双重PCR方法对分离的20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这两种基因的扩增和检测,以及基因克隆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irp2和fyuA基因在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中的阳性率均为40%(8/20);这两种毒力岛相关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的基因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8%以上。说明irp2和fyuA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链球菌保守基因EF-Tu设计引物,从120份30~60日龄健康仔猪鼻拭子分离到11株链球菌,分离率为9.2%(11/120);从72份发生关节病的病猪关节液,分离到6株链球菌,分离率为8.3%(6/72)。为了解分离的链球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根据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保守基因(GDH)、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特异性基因(CPS2J)以及猪链球菌主要毒力基因溶菌酶释放蛋白(MRP)、毒力相关基因ORF2、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APDH),设计并合成5对引物进行毒力基因检测,提取扩增产物测序,并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1株鼻拭子分离株有1株毒力因子分布为CPS2J+,鉴定为SS2,不包含其它毒力基因;猪关节液分离的链球菌,有2株SS2和1株SS,2株SS2的毒力基因分布为GDH+/CPS2J+/MRP+/ORF2+/GAPDH+,属于强毒株,1株SS毒力基因为GDH+。2株SS2毒力基因测序结果显示,CPS2J、MRP基因未见变异,提示其高度保守,ORF2、GDH、GAPDH基因存在碱基点突变,但突变对结构无影响,与参考菌株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与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7,(10):1913-1918
为了了解西藏地区牦牛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本试验对西藏林芝、拉萨等不同地、市107株牦牛源大肠杆菌进行了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PCR检测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利用22对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引物进行检测,只检出STp以及CS8基因;对所检测到的16株牦牛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进行克隆测序,经系统发育分析发现牦牛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菌株内同源性达到99.9%左右,与GenBank中所录其他菌株的同源性达到95%~100%。按照系统发育进化分型的方法,对16株大肠杆菌中有3株属于D群,其余均属于A群。结果表明,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中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基因确实存在,其毒力基因主要为STp以及CS8基因;西藏林芝、拉萨、山南和日喀则均有分布,那曲和阿里地区未检出,通过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致死率为95%,说明致病性很强,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对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新疆临床分离株进行种系分群、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并测定大肠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从1 068份奶牛乳房炎样品中分离出124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11.6%,其中A群(占58.8%)分布较多,其次是B1群(占16.1%)和D群(占13.7%)及B2群(占11.3%)。药敏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常用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多黏菌素B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76.6%和75.8%;多重耐药株中以3~7耐药株较多,最多对15种抗菌药物耐药,药敏表型与基因型基本一致。在分离株中携带的主要毒力基因为irp2(29.8%),其次是ast A(21.7%)、iuc D(14.5%)、afa8E(9.6%)、ehx A(7.2%)、saa(5.6%)和tsh(1.6%),其中毒力基因Irp2在A群的出现频率要高于其他种群,而在A群中出现3种以上的毒力基因组合则少于其他种群。  相似文献   

18.
以83株鸡源大肠杆菌河北省分离株为研究对象,通过药敏试验和PCR方法测定其毒力基因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ESBLs)基因的分布。药敏试验结果显示,83株大肠杆菌对头孢菌素药物耐药严重,其中青霉素最高,为100%,头孢拉定为77.1%,头孢曲松钠为61.4%,头孢噻肟为60.2%;PCR结果显示,69株(83.1%)产β-内酰胺酶,其中blaCTX、blaOXA、blaTEM、blaCMY和blaSHV的阳性率依次为70%、25%、17%、6%和0,说明河北地区致病性大肠杆菌产ESBLs主要为blaCTX、blaOXA,且有28株同时携带两种以上基因;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83株鸡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阳性率由高到低为iro N(54株,65.06%)、iutA(51株,61.45%)、iss(37株,44.58%)、hly T(28株,33.73%)和omp T(9株,10.84%),iro N、iutA的阳性率均大于60%,说明二者是河北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力的关键所在;有17株未检测到所测毒力基因的存在,但临床也表现为败血症,可能涉及其他毒力基因,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和毒力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东省佛山市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抗生素敏感性及其毒力因子携带情况,采集疑似禽大肠杆菌患病禽的肝脏和肺脏病料,用于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并运用药敏片检测菌株对13种抗菌药的体外敏感性,采用PCR方法调查了9种毒力因子携带情况。结果显示:108株分离株的生化特性基本一致;所有菌株均具有5种以上的药物耐受性,95%以上对阿莫西林、氯霉素和头孢氨苄耐受,56.48%以上菌株对所检测的12种抗菌药耐受;分离株pap C和vat基因的检出率最低分别为2.78%和5.56%,分布率最高的基因为iuc D(74.07%)、iss(62.96%)、tsh(56.48%)和hly F(55.56%);耐药性和毒力之间的分析结果表明,25%的菌株是含有5种以上毒力基因的强毒株,强毒株中66.67%的菌株对12种抗菌药耐受。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20,(3):73-77
从信阳市部分规模化鸭场疑似大肠杆菌感染病料中,通过传统分离培养及phoA基因检测,分离得到19株大肠杆菌。对分离菌进行种系发育分群、动物致病性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系统发育分子分群结果显示,19株分离菌中10株(52.63%)属于B2群,7株(36.84%)属于D群,1株(5.26%)属于B1群,1株(5.26%)属于A群。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高致病性菌株9株(47.38%),中致病性菌株7株(36.84%),低致病性菌株3株(15.78%)。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ompT、iroN、hlyF、iutA和Iss五种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均为89.47%;fimC、marA和irp2基因检出率为63.16%;fyuA基因检出率为42.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