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MaxEnt的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潜在分布区预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节节麦是麦田恶性杂草,明确节节麦在全球及中国的潜在分布对有效控制其扩散蔓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节节麦在全球及中国的潜在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西亚、中东、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是节节麦在全球的主要适生区;节节麦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冬小麦主产区河南、河北、山东、山西西南部、陕西关中平原、宁夏中南部、甘肃东南部、湖北、江苏和安徽北部。节节麦在全球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分布于北纬30°~45°的冬小麦主产区。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温室气体在A1b排放情景下,到2050年,节节麦的潜在分布范围将有扩大趋势;A2a和B2a排放情景下,节节麦低风险区和中风险区则有缩减趋势,但高风险区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秋冬季节的昼夜温差比较大,气候干燥,气温比较低,猪舍内保温措施如果不到位的话,容很易导致猪感冒,此外,该季节的猪的抗病能力比较差,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高。为此,应该做好秋冬季节猪疫病的防治工作,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1秋冬季节猪疫病的特点(1)秋冬季节的猪疫病的传染性强,一旦发病,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蔓延传播,影响比较大,危害猪的身体健康,增加防治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2002年春季,盘县刘官镇麻烂田村某农户的一头役用水牛发病就诊。据畜主介绍,他家已饲喂该牛多年,一向膘情和采食都很好,但最近逐渐消瘦、厌食、轻度腹泻,就诊前突然兴奋不安、狂暴、用头撞墙,继而呈嗜睡状态,头颈收缩,后肢肌肉发抖,当笔者进一步询问后得知,该牛两周以来一直由畜主牵拉放牧于沼泽和荒野,主要采食节节草,同时畜主不时地从灌木丛中扯来喂给该牛。  相似文献   

4.
猪呼吸道疾病作为猪的常见疾病之一,对猪的成长有着极为严重的影响,尤其是猪呼吸道疾病的类型极多,治疗工作极为繁琐,在猪发病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工作,使得猪呼吸道疾病在我国猪的养殖工作中出现极为频繁,严重的危害了猪的正常生长.本来通过讨论猪呼吸道疾病,在秋冬季节中的防控措施,找出可以预防猪呼吸道疾病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5.
节节麦入侵已严重威胁到我国小麦的生产。节节麦种子具有较强的休眠特性,探讨赤霉素(GA3)浸种对其破眠及发芽特性的影响,旨在为节节麦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分别利用0、100、200、300、400、500 mg·L-1的GA3对种子进行处理,首先进行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的测定,并检测了500 mg·L-1 GA3及蒸馏水处理节节麦种子发芽过程中保护酶活性、MDA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GA3浸种处理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其中以500 mg·L-1 GA3处理最为显著。此外,光照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均明显高于黑暗条件,表明节节麦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光照条件;2)与蒸馏水处理相比,500 mg·L-1的GA3处理提高了种子内SOD及POD活性,减轻了质膜氧化损伤程度,致使MDA含量持续下降,从而促使种子朝有利于发芽的方向发展。此外,500 mg·L-1GA3处理在提高种子内促进生长内源GA3、IAA及ZR含量的同时,并降低了抑制生长的内源ABA含量,致使GA3/ABA、IAA/ABA和ZR/ABA值均明显高于蒸馏水处理,最终促进了节节麦种子的发芽。  相似文献   

6.
王宁  陈浩  董莹莹  袁美丽 《草地学报》2018,26(2):402-408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土壤含水量在75%~80%(CK)、55%~60%(MD)和45%~50%(SD)土壤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对入侵植物节节麦植株表型可塑性及化感作用的影响,探讨节节麦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机理,为其入侵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节节麦植株总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呈下降变化,至SD时,较CK减少21.19 %。此外,叶生物量比、平均叶面积、相对生长速率及净同化效率均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减小,而根、穗生物量比、根冠比及水分利用效率则呈逐渐增大变化。化感效应指数显示,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节节麦不同部位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整体呈先升后降的变化。研究表明,节节麦通过生物量分配模式及对化感物质投入的改变对土壤水分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木材节约与代用是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由于机电产品包装是木材消耗大户,推进机电产品包装节材代木工作,对于节约优质木材、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机电产品包装节材代木面临的替代材料、制造设备、工艺流程及标准化等方面的问题,对机电产品包装节材代木领域的关键技术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土壤含水量在75%~80%(CK)、55%~60%(MD)和45%~50%(SD)土壤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对入侵植物节节麦植株表型可塑性及化感作用的影响,探讨节节麦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机理,为其入侵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节节麦植株总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呈下降变化,至SD时,较CK减少21.19%。此外,叶生物量比、平均叶面积、相对生长速率及净同化效率均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减小,而根、穗生物量比、根冠比及水分利用效率则呈逐渐增大变化。化感效应指数显示,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节节麦不同部位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整体呈先升后降的变化。研究表明,节节麦通过生物量分配模式及对化感物质投入的改变对土壤水分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宁  袁美丽  王磊  陈浩  李真真 《草地学报》2018,26(6):1428-1434
设置节节麦和小麦单种及混种2种模式,以NH4NO3为外加氮源,研究N0、N5、N10及N15(分别为0、5、10、15 g·m-2·a-1)4个梯度氮沉降量对节节麦表型可塑性及竞争能力的影响,为氮沉降背景下节节麦的入侵风险预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无竞争条件下,节节麦形态指标(株高、叶面积及分蘖数)和生物量指标(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及总生物量)均随氮沉降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氮沉降促进了节节麦生长。此外,节节麦形态及生物量指标的可塑性指数均值明显高于小麦;竞争条件下,至N15处理时节节麦生物量的各指标较CK增幅均明显高于小麦,表明节节麦较高的氮利率。基于生物量变化的竞争效应及竞争响应结果显示,氮沉降量的增加对节节麦竞争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其对小麦的竞争效应上。综上所述,氮沉降量的增加促进了节节麦竞争能力的提升,加剧了其入侵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
以节节麦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进行了28 d干旱及7 d复水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及复水对节节麦幼苗叶、根生物量比等形态参数、保护酶活性等生理参数的影响。旨在探讨节节麦形态和生理特征可塑性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特性,为其耐旱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过程中,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均呈持续增加的变化趋势;叶绿素含量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轻度及中度干旱胁迫下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持续增加,而重度干旱胁迫中则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2)干旱胁迫致使节节麦幼苗叶生物量比、比叶面积下降,根生物量比及根冠比增加;3)复水后,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等多数指标均能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表明节节麦对干旱胁迫造成的损伤具有较高的修复能力。节节麦通过一系列形态及生理特征的可塑性变化适应土壤干旱生境,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耐旱性。此外,生理参数可塑性指数的均值明显大于形态参数,说明节节麦主要通过调整生理代谢以适应短期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1.
磷饥饿响应(Phosphate starvation response PHR2)家族基因在植物磷(Pi)信号调节网络中发挥重要指示作用.为了解该基因在逆境胁迫中的反应机制,本研究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中克隆了PHR2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并分析P H R2基因在草地早熟...  相似文献   

12.
生物钟是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促进植物的生长,REVEILLE8 (RVE8)是生物钟的重要基因。为探讨其分子机理,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高羊茅叶片FaRVE8基因,结果显示,FaRVE8全长为1881 bp,有123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11个氨基酸,同属于MYB样因子。遗传进化树表明其与禾本科植物二穗短柄草、节节麦、大麦的同源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利用荧光定量分析高羊茅叶片中FaRVE8在不同光照处理下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FaRVE8在不同光照处理下均有表达,且呈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亚细胞定位显示FaRVE8定位在细胞核中,可能在细胞核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上研究表明,FaRVE8在调节生物节律中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讨FaRVE8基因的功能和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脂质体在生物领域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Allison首次报道脂质体具有免疫佐剂效应以来,脂质体在生物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已成为生物领域内的一项高新技术。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主要被应用于基因转染和基因组功能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作为一种新的药物剂型,脂质体在生物药品的制剂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除了用做疫苗的佐剂之外,还被用作激素类、多肽类、酶类等药物的载体,从而开辟了生物药制剂技术的新时代。尽管脂质体这种新技术在生物领域内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脂质体在该领域的研究应用中存在着较多的技术难题。文章对脂质体在生物领域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尽的叙述,可为脂质体在生物领域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恬  云岚  李珍  吕玉茹 《草地学报》2023,31(2):489-497
评价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Fisch.) Nevski)种质资源在不同地区生长特性的差异,可为不同环境新麦草种质材料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21份新麦草种质为材料,利用方差分析、GGE双标图模型等方法对6个性状在2个地点3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份种质材料在不同环境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变异性最大的性状为分蘖数,变异性最小的是叶长;方差分析表明基因型与年份效应对新麦草的表型影响更大;GGE双标图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叶层高最高且稳定的材料是598614,株高较高且相对稳定的材料是619565,基丛径最大的材料是502573,但基丛径稳定性最好的是502572,冠幅最大且稳定的材料是502572,分蘖数最多且稳定的材料是619565,叶长最长且稳定的材料是598610;综合区分力和适应性,较为理想的试点是包头。研究初步确定了不同种植环境下适宜的种质材料,将为新麦草种质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动物专用头孢喹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孢喹诺是动物专用的第4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广泛的抗菌和强大的杀菌作用。其抗菌活性极强,对临床分离的各种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MIC50、MIC90值均较小;其药动学特点优良,吸收快,达峰时间短,生物利用度较高,药时曲线下面积较大,表现分布容积也很大;头孢喹诺毒性低,在动物的可食用组织中残留较少,安全性较高。国外已将该药应用于猪、牛的呼吸系统感染及牛乳房炎的治疗。为指导头孢喹诺在我国兽医临床上的合理应用,现对其抗菌活性、药动学、残留及毒性、临床应用等最新资料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安定区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优势,创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及有力的科技支撑,逐步将草牧业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特别是近几年通过“粮改饲”项目的实施和推广,进一步调动了农户种草养畜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了种植结构,加快了草牧业发展进程,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经过积极探索与实践,安定区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安定特色的“粮改饲”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