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新忠  马兴超  毛罕平 《农业机械学报》2011,42(10):176-180,216
以连栋塑料温室整体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实物模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薄膜预应力对连栋塑料温室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在ANSYS 10.0软件中,采用温度载荷模拟预应力,通过对薄膜施加不同的温度载荷建立6种薄膜预应力下的连栋塑料温室结构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雪载荷工况下的双重非线性屈曲计算。通过分析不同薄膜预应力下的载荷-位移曲线,研究了薄膜预应力对连栋塑料温室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预应力不会影响连栋塑料温室结构的屈曲模态,但会使结构极限承载力减小17%~63%。  相似文献   

2.
温室番茄光合作用模拟模型中环境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温室内番茄群体光合作用模拟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温室内各种环境参数对番茄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影响,构建了温度、CO2浓度及水分对番茄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函数,从而可以更准确地计算番茄群体光合日总量,为温室番茄栽培模拟模型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选取双圆弧尖顶结构的连栋塑料温室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非线性屈曲分析的方法,探讨连栋塑料温室结构的稳定性问题。在ANSYS10.0软件中,分别对不同拱架曲率半径下连栋塑料温室整体结构模型进行双重非线性屈曲计算,跟踪顶部节点整个线载荷-位移全过程的平衡路径,确定连栋塑料温室整体结构的屈曲模态和临界线载荷。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连栋塑料温室结构稳定性的研究有较好的适用性,且当拱架曲率半径为5 000mm时,连栋塑料温室结构临界线载荷随拱架曲率半径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薄膜温室结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薄膜温室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力学方法简化温室结构得到分析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其进行仿真.将薄膜和骨架看作一体,薄膜有明显的几何非线性,使温室具有非线性特征.分析结果得到温室在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分布和最大位移,为温室整体结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楼顶温室的环境进行CFD模拟, 分别考虑了开启不同风机个数、有无内遮阳等4个工况的温室环境.模型考虑了内遮阳和太阳辐射强度对环境的影响,模拟了4个工况的气流场.通过分析各个工况温室内速度分布情况,对楼顶温室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CFD模拟计算温室通风流量系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室通风设计规范中,流量系数是通风量计算非常重要的参数.目前,流量系数的取值是以工民建结构设计规范中风荷载计算时的流量系数作为参考.由于计算目的不同,且温室有其不同于工民建筑的构造,温室通风量计算中流量系数的合理取值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为此,提出了运用CFD模拟计算方法,针对温室常见开窗形式(包括各种顶窗、侧窗窗洞口),建立包括窗洞口在内的区域气流流动的三维立体模型,对这些窗洞口附近的气流流动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得出了各种典型通风窗洞口的流量系数.  相似文献   

7.
以CFD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互插式连栋温室周围空气绕流的数学模型,设定了流体的边界条件,运用Fluent软件对互插式连栋温室的风压分布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风力对温室作用主要是向上的升力;风压系数沿温室跨度方向分布的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基本吻合;上风向和下风向风压系数沿温室高度方向呈二次曲线分布,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和0.990;最后将模拟得到的风压系数转换成相应的风载体型系数,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所研制的载荷模拟低速大扭矩测功机系统设计问题,并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各种参数对工作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测功机能在试验室內再现田间使用扭矩载荷。  相似文献   

9.
从结构优化的角度出发,讨论了结构选型、结构计算及几何参数的确定问题,详细介绍了互插型连栋塑料温室的结构设计;同时根据国内外温室设计及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对温室载荷的取值、作用形式等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型温室结构设计合理,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陈弘  高上 《南方农机》2023,(9):33-35
【目的】温室在农业生产中已广泛应用,随着双碳政策逐步落地,温室内流场与温度控制技术对降低温室能耗至关重要。【方法】课题组采用文献法,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温室空气流场与温度场的研究情况。【结果】学界利用试验、数学模拟等方法,对主动温室与被动温室的围护结构材料、通风方式、室内结构、室内流场与室内作物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集中在新型围护结构的开发、各种参数对温室性能造成的影响以及优化温室的维护条件;通过固定外界气候参数条件,建立数学模型;通过稳态计算,分析了调控机构对温室内小气候分布特性的影响。以往研究缺乏对温室非稳态模拟,实时调控应用较少。【结论】未来,温室空气流动与温度场研究需考虑昼夜温度和风速风向的连续变化,建立三维非稳态模型与判别机制,实现对温室的智能实时调控,降低温室总体能量消耗,更好地落实双碳目标,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李天华  李海亮 《农机化研究》2012,34(7):204-206,210
为温室提供一种能够收集太阳光线,对温室农作物进行人工补光的光源。运用温室外的太阳光聚光器收集太阳光,并将其导入系统内部,再经过光导纤维束传输后,由安装于系统另一端的出光部分把太阳光线均匀地发散到温室内需要光线的地方。该系统可以节约电能,为温室内的农作物补充足够的太阳能。  相似文献   

12.
温室内的光照环境对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主要研究了不同天气条件下华东地区连栋塑料温室中光照分布的日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多云天气条件下,温室内光照分布均匀只是相对的;而晴天情况下,温室内的整体光照条件比较好,但光照分布相对不均匀,且透光率比多云天气低.实验结果为温室光环境模型的建立以及进一步的光环境调节和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气象因子的变化对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东江流域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利用平均影响量和气象因子缺失数值试验,分析气象因子变化对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照时数的平均影响量最大,温度、相对湿度其次,二者相近,风速最小;夏季日照时数的平均影响量比其他因子大得多,冬、春季日照时数的平均影响量依然最大,但与温度、相对湿度的平均影响量差距减小...  相似文献   

14.
日光温室采光量实时计算及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光性能是温室中作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也是日光温室结构设计的基础。为此,在建立日光温室采光量计算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实时模拟了日光温室地面在1d中采光量的变化,能够形象地观测到日光温室地面采光区域和采光量的实时变化,从而为分析研究日光温室采光性能及太阳辐射量变化提供了更直观的途径,对正确地设计高产、高效和经济的日光温室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叶绿素荧光技术是探知植物生理状态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理想方法.太阳诱导叶绿素荧光可以利用夫琅和费暗线原理进行提取.阐述了夫琅和费暗线探测自然光条件下光合作用荧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波长760nm叶绿素荧光探测仪的光学系统、仪器硬件组成及其各部分功能、仪器的软件设计.通过与ASD地物光谱仪器的对比试验表明,研制的太阳诱导叶绿素荧光测量的数据与地物光谱仪测量的数据相关系数都大于0.9.基于夫琅和费暗线原理的太阳诱导叶绿素荧光探测仪器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实时测量作物冠层太阳诱导叶绿素荧光的方法和仪器.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日光温室夏季降温的必要性,并制作WO3电致变色薄膜玻璃作为日光温室的透明覆盖材料。该材料在780~3 000nm红外光谱区调节太阳光辐射能量(控制范围为1.028%~35.98%),通过该玻璃,WO3电致变色薄膜玻璃可以在夏季降低温室温度,在冬季保持室内温度,为温室内的作物提供适宜的日光环境和温度。  相似文献   

17.
根据日光温室内水汽质量动态平衡关系,同时全面考虑了作物蒸腾、土壤蒸发、覆盖层内表面凝结和闭膜后的冷风渗透等与湿度变化相关的各种物理过程,建立了温室空气湿度动态预测模型。通过冬季试验验证了模型的预测功能。结果表明: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动态预测模型连续日期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比较吻合,相关系数为0.897 5,相对误差平均值为9.45%。  相似文献   

18.
阳光工程技术培训有地放矢地选择培训项目,能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从综合效益和农民意愿方面,探讨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的选择原则,根据锦州地区开展阳光工程培训的经验,提出选择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9.
病虫害防治是日光温室彩椒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介绍日光温室彩椒的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策略,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方面阐述彩椒病虫害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以期为做好日光温室彩椒的病虫害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弯曲荷载作用下的水工钢筋混凝土梁的碳化加速腐蚀试验,在分析纯弯段混凝土碳化深度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弯曲荷载对混凝土梁碳化耐久性寿命的影响.研究的结论表明,荷载作用将加速受拉区混凝土的碳化,并缩短梁的耐久性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