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外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的方法很多,但均存在一些缺陷。对胶原酶灌流法进行改良,采用细胞密度为6×105个/mL,细胞生长状态好,既能保证细胞活率,又能满足下一步试验要求。用胰酶代替胶原酶进行肝脏灌注,胰酶最适浓度为0.18%,且灌流时维持最适温度37℃,分离得到的肝细胞存活率大于90%,且纯度很高,是一种操作简便、细胞存活率和纯度较高的新的大鼠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小鼠肝细胞分离原位循环灌流方法,为肝脏细胞蛋白质组研究提供技术技持。【方法】参考Seglen胶原酶两步原位灌流法,对其进行改进,建立原位循环灌流分离小鼠肝细胞方法,对小鼠肝脏进行原位循环灌流,离体消化肝脏组织,差速离心获得纯化小鼠肝细胞;台盼蓝拒染试验检测肝细胞活性,常规血球计数法计算肝细胞得率;利用显微形态观察、HE、PAS及免疫细胞化学等检测方法鉴定所获得的肝细胞纯度;用含体积分数20%FBS的RPMI-1640细胞营养液对原代小鼠肝细胞进行培养。【结果】建立了原位循环灌流分离小鼠肝细胞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从每只小鼠肝脏中成功分选到细胞活性大于90%、纯度在95%以上的(4.2×107)~(6.5×107)个肝细胞。原代分离的小鼠肝细胞培养4h后,大多数细胞可贴壁,12h后贴壁完全,细胞呈伸张状态,该原代肝细胞可持续培养7d以上,且细胞形态状况良好。【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肝脏原位循环灌流试验体系,获得了纯度和活性均较高的小鼠肝细胞,分选所得的小鼠肝细胞完全满足构建肝细胞蛋白质组表达谱试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改进经典的Seglen原位两步胶原酶灌流法,建立稳定简便的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方法.采用胰酶消化获取大鼠肝细胞进行纯化、培养,过碘酸-雪夫反应(PAS)鉴定.结果显示,本法培养的肝细胞产量高、活力好,每只大鼠可获得约2×108个肝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不同生长期的肝细胞,细胞贴壁后变平变薄,双核细胞呈岛状连接的形态学特性;PAS鉴定,肝细胞内由于含有大量的糖原颗粒而被染成红色.表明改良的方法稳定、高效,为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胶原酶两步灌流法获取SD大鼠的原代肝细胞,并用不同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处理.MTT法测定肝细胞的存活率,分光光度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肝细胞中细胞色素P450酶2E1(CYP2E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对乙酰氨基酚可导致肝细胞存活率降低,LDH含量显著升高,CYP2E1表达增加.说明达到一定的剂量时.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肝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原代及传代的培养方法,建立一种简便且能够获得数量较多及活力良好的HUVEC培养体系。分离脐静脉并插管,用0.1%的II型胶原酶灌注消化分离内皮细胞。M199完全培养基悬浮并接种于细胞培养瓶,37℃,5%CO2培养。待细胞铺满80%时,0.25%胰酶-EDTA消化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生长情况,姬姆萨染色法鉴定内皮细胞的形态,vWF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法鉴定内皮细胞。比较不同胶原酶消化时间、不同接种密度、不同胰酶消化时间、不同培养基组分对细胞得率、形态和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代培养时,II型胶原酶最佳消化时间为15min,最佳接种密度为1×106 mL-1;传代培养时,胰酶最佳消化时间为2min。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和姬姆萨染色结果显示,贴壁内皮细胞呈长梭形,且呈单层铺路石状排列。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细胞胞浆呈绿色荧光,为vWF因子阳性细胞,DAPI衬染细胞核呈蓝色,显示内皮细胞纯度接近100%。本实验成功建立了HUVEC原代分离培养的优化体系,纯度高、活力好,为后续研究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6.
胶原酶二步灌流法获取原代大鼠肝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速眠新和保定宁处理,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细胞中细胞色素酶P450 3A1(CYP3A1)和细胞色素酶P4502E1(CYP 2E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通过胶原酶灌流法,每只大鼠可获得2~4×108个肝细胞,成活率约为95%.用速眠新、保定宁处理后,肝细胞CYP3A1和CYP2E1的表达随速眠新、保定宁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升高的趋势.原代大鼠肝细胞可用于速眠新药物代谢分子机制的研究,为其临床上合理地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镉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肝细胞存活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启动肝细胞的原代培养,胰酶消化法传代培养,利用光镜观察、MTT细胞存活率检测、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氯化镉对体外培养肝细胞存活的毒性作用。【结果】结果显示,在37℃,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条件下,肝脏组织原代培养启动第3天即有不规则多角形的细胞迁出,第8~10天长成细胞单层。5~160μmol/L氯化镉处理可显著降低体外培养的肝细胞的存活率,具有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处理24和48 h对肝细胞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0.3和21.0μmol/L。【结论】氯化镉处理导致肝细胞染色质的凝缩和DNA片段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成年鸡原代肝细胞的药物代谢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方法]以改进的二步灌流法分离8~12周龄的雄性黄羽鸡肝细胞,比较在不同细胞基础培养液条件下鸡肝细胞体外培养的情况,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利用MTT检测法绘制生长曲线,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用q PCR和Western blot测定肝细胞中CYP450酶亚型CYP1A4、CYP1A5和CYP3A37 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3种酶蛋白的表达量。[结果]离体灌流操作简便,获得的细胞存活率高达90%以上;用含0.5 mg·L-1牛胰岛素、10 g·L-1双抗(100 U·m L-1青霉素和链霉素)和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基础培养液体外培养鸡肝细胞,贴壁培养时可见到肝细胞较为明显的分化过程,贴壁后呈上皮细胞样生长,多角形,胞浆内容物均匀丰富,细胞核清晰透亮,少数有双核,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生长曲线和LDH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培养3~5 d时细胞状态稳定,并且在肝原代细胞培养的8 d内,CYP1A4、CYP1A5和CYP3A37 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蛋白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以改进的二步灌流法分离鸡肝细胞操作简便,分离的鸡肝原代细胞存活率高,用含0.5 mg·L-1胰岛素、100 U·m L-1青霉素、100μg·m L-1链霉素和10%胎牛血清的DMEM基础培养液体外培养鸡肝原代细胞效果最好,培养3~5 d是进行体外药物代谢等试验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对原代和传代细胞进行形态观察。【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法和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奶山羊原代乳腺上皮细胞,然后通过胰酶消化法结合反复贴壁法纯化细胞,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并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组织块法和胶原酶消化法均能培养奶山羊原代乳腺上皮细胞;纯化获得的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角形,形成典型的鹅卵石或铺路石样,且细胞角蛋白检测呈阳性;多次传代后乳腺上皮细胞出现分化现象,形态多样,增殖仍然旺盛。【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简单易行、经济而实用的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鸡肠上皮原代细胞分离培养方法,进一步研究人源志贺菌对鸡的致病性和为相关侵袭特性提供体外模型,分别取不同日龄鸡胚,用0.1 g/mLⅠ型中性蛋白酶和300 U/mLⅪ型胶原酶联合分离纯化鸡肠上皮原代细胞,筛选其最佳培养方法,并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然后采用0.125%胰酶和0.01% EDTA联合消化进行鸡肠上皮原代细胞传代.结果显示,应用Ⅰ型中性蛋白酶和Ⅺ型胶原酶消化15日龄鸡胚肠组织可获得满意的肠上皮细胞分离效果,细胞贴壁性良好.培养出圆形或多角形单层生长呈“铺路石样”的细胞,培养的细胞在12 h内贴壁,24 ~48 h明显增殖,72 h后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生长状况不良.经透射电镜观察鉴定为肠上皮细胞.且传代后细胞贴壁生长良好.建立的鸡肠上皮原代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可获得纯度较高的鸡肠上皮原代细胞,制备的细胞可以连续传代3次.  相似文献   

11.
采用简化的半原位灌流结合胶原酶消化分离鹅肝细胞,观测细胞产量、存活率及细胞形态.结果表明,平均每只鹅分离出2.22×107个肝细胞,1 g鹅肝分离出1.32×106个肝细胞.台盼蓝染色显示成活率为90%.利用MTT法测定细胞相对活性,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符合原代细胞生长的一般规律.本试验方法简单、易操作,且不需要特殊设备,能够获得大量高活性、高纯度的鹅肝脏细胞,适合一般实验室快速分离获取鹅原代肝细胞.  相似文献   

12.
用原位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细胞的分离技术是开展离体肝细胞培养及研究的前提 ,细胞的分离效果直接影响离体细胞的成活率、细胞纯度以及细胞分裂增殖的能力 以往多采用机械分离法和肝组织酶解分离法分离哺乳动物肝细胞[1,2 ] ,但这 2种方法均存在细胞破损较严重、肝细胞中混杂大量红细胞等缺点 ,对肝细胞的成活率及细胞纯度产生较大影响 本试验采用肝脏原位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 ,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分离效果 1 材料与方法试验动物采用 30日龄SD大鼠 ,购自中山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培养基为RPMI 1640 (GIBCO公司 ) ,胶原酶为Sig ma产品 ,小牛血…  相似文献   

13.
在建立大鼠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醋酸镉对肝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在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的不同时间点(4、7、10、24 h),用不同浓度的醋酸镉(0、0.5、1.0、2.0、4.0μmol/L)处理3 h,MTT法测定细胞的相对存活率。结果显示,随着镉剂量的增加,细胞的相对存活率降低。当醋酸镉浓度为4.0μmol/L,细胞的相对存活率为78.35%,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用4.0μmol/L醋酸镉在不同时间点处理肝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表明镉损害肝细胞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离并培养山羊输卵管上皮细胞,研究其生长特性。【方法】采用胰酶、胶原酶及机械刮取方法分离输卵管上皮细胞并分析培养效果;选择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向培养液中添加下丘脑粗提物、胰岛素、EGF和血清,探讨其对输卵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结果】胰酶对山羊输卵管上皮细胞的分离效果较差,胶原酶次之,机械刮取方法较好。机械刮取法分离的细胞以细胞团居多,接种后8~12 h开始贴壁生长,生长2~3d细胞呈现明显的铺路石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细胞角蛋白阳性率在95%以上。上皮细胞培养体系中含少量血清及人EGF、胰岛素,能有效促进原代和传代输卵管上皮细胞的生长,以体积分数5%血清+EGF的培养效果较好。【结论】采用机械刮取法分离培养的输卵管上皮细胞,在体外可连续传到第8代,传代细胞活性强、纯度高,可为输卵管上皮细胞相关功能的研究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5.
应用改良的剪切消化法(1%Ⅳ型胶原酶)消化分离仔猪肝脏细胞,建立稳定的仔猪肝脏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体系;通过siRNA途径及RT-PCR技术检测肝细胞THRSP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平均每g肝脏可获得6.2×106个细胞,接种即时存活率达94.84%,培养存活率达50%左右,细胞转染后细胞存活率达80%以上;设计合成的siRNA的干扰效率为75.3%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系统可靠的小鼠胎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技术,为进一步研究肺纤维化及肺肿瘤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低质量分数胰酶联合胶原酶的方法消化小鼠胎鼠肺组织块,经差速离心和差速贴壁的方法纯化肺泡Ⅱ型上皮,进行原代培养.用改良巴氏染色法和透射电镜观察对所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每只胎鼠可获得(5±2)×106的细胞产量,细胞活力为95%±2%,纯度达到92%±2%,改良巴氏法镜下观察可见胞质内含较多深色颗粒,透射电镜观察到特征性的嗜锇小体即板层小体和细胞膜上有明显的微绒毛.结论:该方法能成功分离出小鼠胎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且产量大、纯度高,能满足体外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镉对原代大鼠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用二步灌流法获得大鼠肝细胞,肝细胞暴露于浓度为2.5、5.0、10.0、20.0μmoL/L的醋酸镉中12、24 h,应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醋酸镉对肝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及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肝细胞暴露于浓度为2.5、5.0、10.0、20.0μmoL/L的醋酸镉中,细胞相对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LDH的释放量增加,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提示一定浓度的醋酸镉可引起肝细胞的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18.
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Ⅴ型胶原酶单次振荡消化法和低渗处理,及差速贴壁和免疫组化染色法,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纯化方法对睾丸支持细胞损伤较小,获得的细胞活性较高,原代细胞存活率为85%,且无较大细胞团,接种后增殖迅速,并在第8天达到最高峰;细胞产率为6.5×105/g;绝大多数细胞呈F as-L阳性,细胞纯度可达95%;细胞核仁清楚,核仁周围可见着色较深的卫星核小体。  相似文献   

19.
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进行研究,以得到高纯度的骨骼肌卫星细胞,为转基因等试验研究提供充足的试验材料。用0.1%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从18日龄SD大鼠后腿部肌肉分离出骨骼肌细胞并培养5日,再利用差速贴壁法分离得到高纯度的骨骼肌卫星细胞。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骨骼肌卫星细胞,细胞增殖快,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20.
兔成纤维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Ⅰ型,Ⅳ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兔皮肤细胞,Ⅰ型胶原酶消化皮肤块获得的细胞数显著高于Ⅳ型胶原酶。用组织块直接培养法,也可以得到皮肤的原代培养细胞,2.5g/L胰酶消化胎儿组织,可获得足够原代增减2的细胞量。结合使用酶消化法和反复贴壁法,经2-3代后,可获得纯化的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