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涟水县一膜两用种植技术的技术要点,分析了一膜两用技术的应用效果,总结了豇豆一膜两用栽培技术,并提出了一膜两用技术发展措施,以期为涟水县一膜两用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品种选择,整地、施肥、覆膜,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对凉州区井水灌区玉米—小麦一膜两用种植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玉米—柴胡一膜两用栽培技术是对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玉米种植上的拓展和延伸,高低交错的立体种植栽培模式,不仅规避了当地因干旱少雨所造成的不利因素影响,而且充分利用了土、肥、水、光、热等资源,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柴胡种植效益,达到一膜多用,省工、省时、节本增效的目的。本文从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玉米、柴胡一膜两用间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甘肃河西地区水资源缺乏,发展节水型灌溉技术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根据小麦、玉米“一膜两用”节水灌溉技术在甘肃武威西营河灌区的试验,分析了“一膜两用”灌溉技术节水,增产原因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一膜两用”灌水技术与普通灌水技术相比,提高地膜利用率,降低灌溉成本,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节水潜力很大,推广前景广阔,是该地区一项切实可行的节水、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5.
根据旱作区一膜两用技术的应用与蚕豆的生长习性,从栽培、田间管理适时采收、贮藏等方面提出旱作区一膜两用蚕豆栽培技术,旨在提高旱作区蚕豆的种植产量,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玉米———洋芋”一膜两用简化栽培技术,是利用玉米覆盖地膜后,土壤比较疏松且杂草很少,残膜仍有良好的保温、保墒、保肥等效果,在玉米收获后不经过翻耕,直接在残膜上打洞施肥、播种洋芋的一种新型简化栽培技术。该技术改过去的“一膜一用”为“一膜两用”,不仅简单、省工,而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种植效益,从茬口安排、地块选择、品种选择、播种育苗、肥水管理、病虫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一套高山大白菜-甜玉米一膜两用高效栽培技术,并分析该模式下取得的成效,以期为该地区高山大白菜-甜玉米一膜两用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种植效益,从茬口安排、地块选择、品种选择、播种育苗、肥水管理、病虫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一套高山大白菜—甜玉米一膜两用高效栽培技术,并分析该模式下取得的成效,以期为该地区高山大白菜—甜玉米一膜两用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双低油菜一菜两用,是指在常规只收获菜子的基础上,于抽薹期采摘一次菜薹,达到既收菜薹,又收菜子,一菜两用、一种两收的目的。我县在今年夏油生产上,示范推广了华杂6号一菜两用66.7公顷(1000亩),实践证明它是当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实用新技术,能大幅提高种植油菜的经济效益,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地膜“一铺两用”技术是指上一年覆膜种植作物收获后,地块不耕翻,保持地膜原有状态,下一年在旧膜上点种另一种作物的生产模式。一、生产特点与优势1.继承传统免耕法优点,可以保持良好的土壤自然构造,促进了良好土壤结构的形成。2.由于地膜增温效应延长了膜内受热时间,加速有益微生物活动与繁殖,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肥力。3.防止水分散失,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较为适应,可达到保水保肥作用,可节水60%~70%。4.节约成本,省时、省功、省投资,平均每亩可节省投资50~80元。二、产量性状及效益情况据产量调查,“一膜两用”免耕杂交食葵平均亩产245千克,…  相似文献   

11.
1试验目的 通过不同覆膜方式比较试验,验证不同覆膜方式玉米种植的节本增效效果,为推广一膜两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上的一项带有突破性的创新技术,这项创新技术一是改变了传统的地膜覆盖方式,将半膜平铺覆盖方式改变为起垄全地膜覆盖,二是作物在垄上种植变为垄沟内种植。该种植技术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沟播种植技术为一体,最大限度的保蓄自然降水,增产效果十分显著,通过推广实践证明,该项技术一般较半膜平铺玉米增产32.1%,水分利用率提高31.7%,耕层图绕水分含量提高39.9%。它是一项投资少,可操作性强,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群众容易接受的适用技术,不仅为我县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途径,而且对保障我县粮食食品安全、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科技信息     
中国玉米标准DNA指纹库建成;甘肃离子辐射选育玉米新品种获突破;山西临县成功选育抗裂红枣;浙江松阳种出全国最早早熟梨;甘肃民勤推广一膜两用免耕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4.
棉花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明花区地处黑河下游,干旱缺水,光照丰富,昼夜温差大,年均温7.60℃,适宜种植棉花,是一个棉花特早熟品种次适宜种植区。根据我县的自然条件和棉花的主要生长习性,我县的棉花生产要紧紧围绕“矮、密、早、膜”的技术原则,分为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和采摘四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冬小麦不同覆膜模式的试验,总结出适宜我县南部冬小麦种植区域的种植模式,该试验结果显示,初次引进我县的黑色全膜垄作穴播表现较好,平均亩产量高于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秸秆带状覆盖技术产量较露地低,但黑色全膜垄作穴播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还需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6.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及经济安全的特殊商品,也是中国农业主产区农民收入的基本来源。近年来,种粮效益较低,投入大产出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为充分利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提高种粮比较效益,我县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在新寺镇川水区进行地膜玉米收后种小麦一膜两用无公害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全省秋冬种生产即将全面展开,省农牧厅早谋划、早动员、早安排,在播种开始就着力防控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蔓延,确定播种的870万亩冬小麦全部药刺拌种,实现全覆盖。什肃将大力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加快淘汰撒播等落后播种方式,同时推广一膜两用和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种植技术,以增强作物抗旱保墒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甜瓜在我县已多年种植,其肥水管理应遵守“重施基肥、轻施苗肥、足施膨大肥”的原则,现将其肥水管理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县枣树栽培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自明永乐二年就有栽培,距今已有600多年,我县枣树种植面积较大,总面积近1.33万hm^2.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金丝小枣之乡”。然而,由于长期种植产生了品种变异,突出表现为品种杂乱,品质良莠不齐,经济效益较差。近几年来,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在这些成龄的枣园中利用高接技术,嫁接上目前经济效益较高的冬枣,获较大成功。  相似文献   

20.
建昌县十年九旱,尤其是春旱严重,全县土地面积31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万亩,其中玉米60万亩,点耕地面积68%,由于干旱制约了我县玉米的种植发展,因此在我县试验和推广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非常必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