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盆栽试验,模拟田间生态环境,测定施用不同种缓/控释氮素肥料,玉米苗期土壤尿素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脲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变化趋势,比较玉米苗期氮素养分释放、土壤生物活性特点。研究表明,玉米苗期,施用SA nBPT U肥料,尿素态氮和NH4 -N的积累量最多,对土壤脲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SA U肥料,硝态氮最多;MMA nBPT U肥料,尿素自膜内迁移到土壤中的量较少,硝态氮和微生物量最少。包膜与脲酶抑制剂nBPT相结合的缓/控释肥料,对减少硝态氮的生成效果最为明显。施用nBPT U肥料,微生物量最多。施用不同种缓/控释氮素肥料,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普遍增强,脲酶抑制剂nBPT对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无显著作用;施用不同种缓/控释氮素肥料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趋势一致。丙烯酸树脂包膜与脲酶抑制剂相结合的缓/控释肥料控释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缓/控释肥料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耀鸿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103-103,98
缓/控释肥料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国内外肥料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缓/控释肥料的概念和类型,分析了缓/控释肥料的施用效果.提出了目前缓/控释肥料在农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缓/控释肥料的养分可以按照设定的释放规律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延长植物对养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对于减少化肥施用和提高利用率至关重要.目前,缓/控释肥料应用的效果,以及对农田氮素流失的防控效果的综合性分析还较少.综合分析了国内15年缓/控释肥料的田间应用数据,从缓控释肥料的种类及作用机理,缓/控释肥料的应用效果,缓/控释肥料对农田氮素流失的防控,以及缓/控释肥料推广瓶颈与建议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缓/控释肥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对农田氮素流失的防控效果,以期为缓/控释肥料在农田更好地推广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对"金正大"缓控释肥料在玉米施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金正大"缓控释肥料能够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刺激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逆性、促早熟等。施用该肥的玉米子粒饱满,增产效果较明显,试验处理比对照增产94. 2kg/667 m~2,增产率12. 5%,纯收入比常规施肥增收111. 8元/667 m~2,具有较明显的增产增收作用。  相似文献   

5.
包膜缓、控释肥及施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膜缓、控释肥是近几年研制开发的一种具有缓、控释作用的一类肥料.包膜预先设定肥料的释放模式,使其养分释放规律与作物养分吸收相一致,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肥料资源,减少经济损失及减轻不合理施肥对大气和环境的污染。其缓、控释时间长达2~12个月,在玉米、小麦、果树、蔬菜等作物上均有极显著的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或提高观赏价值的作用。施用上要根据不同的作物、目标产量、土壤的肥力水平和肥料的养分含量综合考虑后确定施用量、使用时间、方法、部位及次数。  相似文献   

6.
缓控释肥料通过控制肥料养分的释放速度,只需一次性基施,就可以满足农作物全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达到肥效均衡持久,提高化肥利用率,节省劳力,增产增收的目的。但缓控释肥料是一种新型肥料,不同作物上缓控释肥料的施用量和施用方法还不是特别清楚,施用效果也需要进一步的验证,特此设立了该试验。  相似文献   

7.
缓/控释肥料应用优势与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缓/控释肥料对肥料利用率、作物产量、作物生长、节约能源、我国农村现状、农业生产实际、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缓/控释肥料应用优势,并针对缓/控释肥料实际应用与推广中的存在问题,提出今后的发展建议是:设立"缓/控释肥料"科研专项,支持技术创新;出台缓/控释肥料生产和销售企业优惠政策;加快缓/控释肥料使用农户直补步伐。  相似文献   

8.
<正>高效控量施肥技术主要是在生产中通过施用缓控释肥料替代普通肥料,进而节约肥料、减少污染同时提高作物产量的一种新型施肥技术。1缓控释肥料特点及应用技术1.1缓控释肥料的类型缓控释肥料是指肥料养分释放速率缓慢,释放期较长,在作物的整个生长期都可以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肥料。缓释肥的高级形式为控释肥料,是指通过各种机制措施预先设定肥料在作物生长季节的释放模式,使其养分释放规律与作物养分吸收基本同步,从  相似文献   

9.
缓/控释氮肥对主要粮食作物及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围绕着近年来缓/控 释氮肥在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上的应用展开综述。从小麦和玉米适用的缓/控 释氮肥类型、缓/控 释氮肥对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氮养分平衡的影响、氮损失途径以及缓/控 释氮肥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较全面的总结了施用缓/控释氮肥对小麦、玉米作物及土壤环境的影响,并对未来粮食生产的可能影响进行剖析。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缓/控 释氮肥能不同程度提高小麦和玉米产量或保证稳产;合理施用缓/控 释氮肥能够提高氮肥料利用率、降低土壤氮素累积、减少氮素损失;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和酶的活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降低地下水体的硝酸盐污染。但施用缓/控 释氮肥对根际养分研究相对较少及存在施用方式的不合理性。建立科学合理的简化施肥技术体系,对缓/控 释肥的应用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缓控释肥料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施用缓控释肥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玉米产量,同时减少追肥次数,减少工时,节约投入成本,实现玉米的高产高效生产,增加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施用缓控释肥料600 kg/hm2处理的玉米实际产量达9 225 kg/hm2,比习惯施肥增产1 125 kg/hm2,增产率为13.89%,产投比为0.83,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1.
缓控释肥料研究进展及其环境安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缓控释肥料的基本内涵及发展概况 ,并简要介绍了目前已开发的缓控释肥料的种类、评价标准 ,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望了缓控释肥料的发展前景及开发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质量的关系,阐明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健康的生物指示功能。【方法】以国家褐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试验为平台,应用氯仿熏蒸-K2SO4 提取法和化学分析法分析了长达15年不同施肥处理的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SMBC、SMBN)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差异及其调控土壤肥力的作用。【结果】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中SMBC变化介于96.49~500.12 mg•kg-1之间,SMBN变化介于35.89~101.82 mg•kg-1之间;单施化肥(NPK)与不施肥的CK相比,SMBC、SMBN、微生物商(qMB)、微生物量碳/氮比(SMBC/SMBN)、脲酶(Urease)活性以及土壤有机质(SOM)、全氮(STN)、全磷(STP)含量都有所提高;化肥与猪厩肥或秸秆还田配合施用,上述土壤微生物学特性以及土壤养分状况比单施NPK处理得到进一步改善,猪厩肥增量处理(NPKM+)效果最明显。同时,在北京褐潮土石灰性土壤上(pH 8.0左右)长期施有机肥有一定降低土壤pH的效应。SMBC、SMBN、Urease活性与SOM、STN、ST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SMBC/SMBN与SOM、 ST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qMB、过氧化氢酶(Catalase)活性与SOM、STN 、STP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除过氧化氢酶外,土壤pH值与其它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脲酶活性。化肥与增量猪厩肥配施对增强土壤肥力效果最好;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可以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并可用作评价土壤健康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缓/控释肥料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实现玉米简化栽培生产,本文介绍了缓/控释肥料的概念、特性及意义。概述了国内报道的有关缓/控释肥料在玉米上的效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缓/控释肥料与等养分量的常规化肥相比在不同地区不同土壤对玉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增产率5.1-19.6%,提高化肥当季利用率3.54%-19.1%,还可以提高玉米子粒品质等。提出了缓/控释肥料在我国玉米生产上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今后缓/控释肥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应大力研制和推广玉米专用缓/控释肥料。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一次性施用控释肥料增产机理探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水稻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增产机理。【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和网箱试验,研究了3种控释肥对土壤速效氮含量、水稻根系生长发育、后期衰老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与专用肥分次施用处理比较,一次性施用等养分的植物素包膜控释肥(CRF1)、高分子材料包膜尿素复混肥(CRF3)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氮含量,移栽30 d以后平均含量分别高出12.0%和147.9%;明显促进根系生长,根系数量大、分布深广、活力增强;灌浆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9.5%和15.5%,可溶性蛋白提高89.7%和108.0%,CAT酶活性明显增加;茎基部粗壮,根深指数大,茎根比降低。即使施用低钾含量的磷酸铵镁包膜控释肥CRF2也能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旗叶生理功能。【结论】水稻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增产主要机理表现为显著提高了氮素供应水平,明显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强化根系吸收养分能力,延缓后期衰老速度,并显著改善了水稻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wa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single basal application of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s for increasing yield of rice (Oryza sativa L.). Pot trials and cylinder trials were carried out from 2002 to 2005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single basal application of 3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s on the changes of soil available N, root development, senescence and lodging resistance at late growth stages. Results showed that at 30 days after fertilization, single basal application of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s coated with vegetal-substance (CRF1) and polymer materials (CRF3) increased soil available N to 12.0 and 147.9%, respectively, in comparison to split fertilization of rice-specific fertilizer (RSF1). Treatments of the two CRFs obviously benefited the development of root system, resulting in greater rice root weights with extensive distribution and higher root activity. In addition, the two CRF treatments, in comparison to RSF1, enhanced chlorophyll consents of the flag leaves to 9.5 and 15.5%, and soluble protein up to 89.7 and 108.0% respectively. Application of the two CRFs also made the base of rice stems strong and large, declined the proportion of shoot and root, increased root depth index. Though relatively low K rate, single basal application of the CRF3 coated with NH4MgPO4 could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oot system, enhance root activity and som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flag leaves. Based on these results, it was concluded that major mechanisms for increasing rice yield by single basal application of the CRFs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grater soil available N supply, superior development of root systems, better nutrient absorption capacity, slower senescence and enhancement of lodging resistance at late stages.  相似文献   

16.
利用建立于1980年的砂壤质潮土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对30年的肥效演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小麦、玉米历年产量顺序基本趋势为NPK> NP>N>CK;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均高于相对应的化肥,且稳产性好.单施化肥前3年,氮肥养分效率明显,磷、钾肥效果不明显,3年后氮效下降,而磷、钾效上升;磷肥连续施用有明显的残效迭加效应,比一次足量施用具有更好的增产效果,且小麦的磷肥肥效高于玉米;砂壤质潮土增施钾肥有明显和稳定的增产效果,配施有机肥后肥效明显下降.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有机肥肥效随N、P、K配合比例的增加而降低,有机肥长期施用有明显的后效.养分供应不协调会引起作物缺素而严重影响生长发育,以致减产.  相似文献   

17.
重庆地区中性紫色土属中钾少磷缺氮型。稻草还田可增加土壤养分贮备,维持 P、K 活性,但对当季小麦的影响则与配施化肥类型有关,配施 NK 或 NPK 小麦养分吸收和土壤对(?)季小麦供肥量减少,籽粒/秸秆比降低。稻草与 NP 配施对土壤和作物均有良好影响。为发挥稻草的培肥土壤和增产作用,必须根据土壤、秸秆和作物养分供需状况,调节养分的平衡供应。  相似文献   

18.
长期定位施肥对暗棕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9年肥料效应长期定位监测试验结果,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养分水平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作物产量差异较大,有机肥和氮、磷化肥的配合施用对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土壤养分作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甘蔗和土壤氯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蔗上连续四年施用含氯化肥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等氮、磷、钾养分条件下,含氯化肥的施用对甘蔗的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未产生显著不良影响;蔗叶和蔗汁的氯含量随施氯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氯量对蔗叶和蔗汁中氮、磷、钾含量无不良影响;在第四年,施氯量最大的处理,其0~20cm土层土壤的氯含量较基础土壤仅增加15~17mg/kg;施含氯化肥可使土壤pH值降低。因此,含氯化肥可以在甘蔗上使用,但在酸性土壤施用,应适当配合碱性肥料,防止土壤的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