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2个白灵侧耳和2个阿魏侧耳菌株,进行拮抗试验、菌丝体生长观察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侧耳的菌丝形态、子实体形态和对温度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白灵侧耳的一级种、二级种均比阿魏侧耳菌株提前3~5天长满,栽培菌袋也是如此.拮抗试验两者间产生不生长区带.两种菌丝在低温下(15~20℃)试管内都易分化原基.阿魏侧耳由于播种期不同菇体的颜色和出菇所需的时间变化很大.白灵侧耳随着秋季播种期推后出菇时间延迟,菇形无变化,两者每袋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处理对阿魏侧耳菌丝胞外酶活力和原基形成的影响,为生产中阿魏菇生长发育的调控和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阿魏侧耳(CGMCC 5.00774)为菌种,采用棉籽壳、麸皮、玉米粉为培养料培养菌丝至生理成熟,分别进行5、10和15℃低温处理(对照处理25℃),于第5、10、15、20、25和30d取样测定培养料中菌丝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半纤维素酶(HC酶)、淀粉酶、漆酶、蛋白酶的活力,观察各处理原基形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10、15℃低温处理后CMC酶和HC酶活力降低,漆酶、淀粉酶、蛋白酶活力则一直高于对照组.5℃处理25和30 d及10℃处理25和30 d的样品出现原基,其他处理均未出现原基.[结论]低温处理能引起菌丝胞外酶活力的变化,阿魏侧耳原基分化的最适低温处理条件是10℃,25 d.  相似文献   

3.
白灵侧耳优良菌株筛选及ITS序列标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白灵侧耳的5个引种菌株和1个从PDA培养基上形成的原基组织分离菌株Pn 622的生育期,子实体产量和形态特征进行比较试验,结果Pn 622菌株出发菌株Pn 6的生育期提早了11 d,子实体产量增加11.76%;较其他4个菌株增产8.88 %~70.40 %,表明Pn 622是一个优良的商业化栽培菌株.6个白灵侧耳菌株的子实体形态分为手掌形和长柄漏斗形两类.对Pn 622菌株进行了ITS4&5序列分析,建立了ITS序列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常规实体解剖石蜡切片法,显微观察耧斗菜低温春化后花芽分化及发育的过程。结果表明:耧斗菜植株在结束低温春化处理自然条件下生长15~20d,茎端分生组织开始向花序分生组织转化;20d左右,顶生花花分生组织两侧对称出现萼片原基;20~30d顶生花花分生组织高度隆起,两侧基部对称向外生出雄蕊原基;自然条件下生长30d,雌蕊原基开始分化,随即在雌蕊原基边缘形成数个突起,突起逐渐长大成为心皮原基。  相似文献   

5.
在人工培养蛹虫草的生长过程中,光照起着重要作用。以棒头草、孢子头和普通草3个品种的蛹虫草为试材,以活体蚕蛹为基质,在光照强度200 lx条件下,研究不同光照时数对蛹虫草转色、原基形成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转色及原基形成期,给予18 h的光照,转色佳,原基形成良好;子实体生长期,10 h光照条件下,子实体生长健壮,产量高。  相似文献   

6.
白灵侧耳栽培菌株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白灵侧耳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在DNA水平上分析白灵侧耳栽培菌株的种质遗传学差异,为白灵侧耳菌株鉴定提供快速有效稳定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系刺芹侧耳白色变种,又称白灵菇。其营养丰富,质地优良,口感佳,是一种珍稀的天然保健食品。近几年来,白灵侧耳人工栽培技术偶见报道,但提出要将发菌好的菌袋经过1~3个月的菌丝后熟期或长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进行出菇管理,导致栽培周期很长,成本加大,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我们经过几年的多次栽培试验,总结出一套高效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萝卜花芽分化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解剖技术和石蜡切片对春性萝卜品种JXDY-13的花芽分化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花原基形成后,首先分化出4个萼片原基的突起,随后在萼片原基内侧形成6个雄蕊原基,并进一步向内分化形成雌蕊原基,最后在萼片原基和雄蕊原基之间完成舌状的花瓣原基的发育。根据这一特征变化将花芽分化的整个过程分为未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和花瓣原基分化期等6个时期。在此基础上应用花芽分化指数,通过研究低温诱导时间对花芽分化程度的影响,发现4℃低温诱导13d为该品种萝卜的最佳春化条件。  相似文献   

9.
以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l.)出菇菌袋为材料,研究低温刺激对杏鲍菇出菇的影响,以建立一套出菇快速集中的高产出菇模式。结果表明,4~8℃下处理剥离塑料袋的菌袋2~3 d,可缩短菇原基形成时间,提高原基形成集中度与第一潮菇生物转化率;4~8℃下,菌丝4~6 d的后熟作用可使菇原基形成集中度提高至72.7%~76.3%,第一潮菇生物转化率提高至115.4%~121.4%;菌丝后熟作用4 d后,在低温处理前给予50~70 mg/L赤霉素(GA)处理对产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苏敏 《农技服务》2010,27(6):710-710,772
介绍了白灵菇的生物学特性,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空气与酸碱度。白灵侧耳可以在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等多种培养料上生长。通过改进栽培技术,以期不断扩大白灵菇的栽培规模。  相似文献   

11.
白灵菇和杏鲍菇的营养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延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931-9932
[目的]比较白灵菇和杏鲍菇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含量。[方法]以市售白灵菇和杏鲍菇鲜品为试材,采用凯氏定氮法和日立835—50型氨基酸分析仪等方法测定了白灵菇和杏鲍菇干品中的氨基酸和常规营养成分。[结果]白灵菇的氨基酸总量为167.2g/kg,其中,必需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07%、20.81%和19.20%;杏鲍菇氨基酸总量为140.8g/kg,其中,必需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06%、19.39%和24.64%。白灵菇的蛋白质、粗纤维和多糖含量分别比杏鲍菇高2.91%、4.11%和1.28%。杏鲍菇灰分含量比白灵菇高0.92%:[结论]从对食品高蛋白含量要求的角度分析,白灵菇的营养价值优于杏鲍菇;从对食品风味要求的角度来看,杏鲍菇优于白灵菇,  相似文献   

12.
庞书香  张继南  陈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890-2891,2894
主要介绍了白灵菇的形态特征、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重点介绍了其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与空气、酸碱度以及营养条件.根据白灵菇生物学特性,采用高产栽培技术,生物学转化率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阿魏菇的液体制种技术。[方法]采用一种自制的简易气升式生物反应器研究了阿魏菇液体制种技术,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阿魏菇的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比。[结果]不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配方中的菌丝生物量有明显差异,蔗糖(碳源)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最大,一定量的蛋白胨(氮源)能够促进菌丝生长,少量的K+和Mg2+有利于菌丝生长,但它们对阿魏菇菌丝生长速度影响较小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最优培养基为:3.00%蔗糖+0.50%蛋白胨+0.10%KH2PO4+0.05%MgSO4。用该培养基在自制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阿魏菇液体培养,10 d后菌丝生物量达到25 g/L。空气流速在0.08~0.12 m3/h有利于菌丝的迅速生长且形成的菌丝球大小均一。栽培实验表明,通过气升式反应器生产的液体菌种可以正常出菇。[结论]阿魏菇液体菌种具有菌丝生长快、制种和生产周期短等优点,是实现阿魏菇规模化、工厂化生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以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W6154S为材料,研究了影响育性转变的主要光温因素,诱导育性转变的敏感时期,以及临界值。结果表明: 1.幼穗发育的“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即见穗前10~15天,是光温条件影响育性转变的敏感时期。 2.在光温各种条件中,影响育性转变的最大因素是日最低气温和可照时数,而以最低气温这一因素更为重要。 3.W6154S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诱导育性转向可育的临界日最低温度值为20.66℃;临界日可照时数值为12.7小时(12:42′)。在南昌地区(28°33′N)育性转向可育的诱导期大体在九月初,表现期在9月中旬。  相似文献   

15.
姚太梅  李明  李守勉  田景华  于兰芳  邢蕾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14-1414,1446
[目的]探究温度和pH值对白灵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pH值(4.5、5.0、5.56、.0、6.5、7.0、7.5、8.0)的培养基,并将相同pH值的培养基分成6组,分别置于温度(以2.5℃为梯度)为17.5、20.02、2.52、5.0、27.5、30.0℃的恒温箱中培养,同一温度设5次重复。待菌丝恢复生长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每隔24 h测量1次,连续测3次,计算菌丝日平均生长速率。[结果]供试菌株在17.5~30℃范围内菌丝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0℃;菌丝在培养基pH值4.5~8.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pH值为6.5。[结论]该研究为白灵菇栽培和菌丝体加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优化白灵菇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白灵菇菌丝体多糖的提取率,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建立了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提取时间、液固比、提取温度与白灵菇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参数间关系的经验数学模型,得出了提取白灵菇菌丝体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8 h,液固比52.5倍,提取温度95℃.在此条件下,白灵菇菌丝体多糖得率可以达到6.39%.  相似文献   

17.
白灵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但鲜品白灵菇容易腐烂变质。以新鲜白灵菇为原料加工成罐头,具有储存期长,食用方便卫生,风味和口感与鲜品差异不大的特点,其国内外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研究了不同贮存条件,贮存时间和调酸介质对白灵菇罐头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摘后的白灵菇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加工。若采摘时气温高于20℃或者不能及时进行加工的,最好先放于3~6℃的冷库保鲜,调酸介质效果最好的是葡萄糖酸,其次是柠檬酸。综合考虑,汤汁调配比例以1%食盐水加0.075%柠檬酸,再加0.02%EDTA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白灵菇化学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化学保鲜液浸泡白灵菇子实体,可以明显延长其保鲜贮藏时间。该试验结果表明:用浓度0.2%焦亚硫酸钠浸泡白灵菇5min后,晾干表面水分,用塑料托盘保鲜膜包装,在温度5~10℃下贮藏,保鲜效果最佳。该方法可使白灵菇保鲜期延长至10d。  相似文献   

19.
对苹果梨树光合强度.光分布与花芽形成、座果情况的研究表明:苹果梨树光饱和点58Klx、光补偿点2Klx,最大光合速率27.40mgCO2dm-2h-1。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子是光照强度、温度和CO2浓度。在自然生长状况下,冠内光分布的相对光强外区41.2%、次外区23.28%、中区8.1%、内区2.85%;光照与花芽形成、开花座果成正直线相关,相对光强在3.3%以下为无效区,3.3~13%为过度区,花芽形成和座果所需的最低相对光强分别为2.05%和3.7%。相对光强13%时为产量形成的最低线。产量形成集中分布于树冠外围1m左右的范围内,相对光强在23%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