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高职衔接过程中,要构建以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中职学校课程标准上融入高职学校的教学计划,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的教学方法。机械类培训课程要注重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学校也应关注学生的个体状况,让学生能够适应课程的教学进度。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职学生通过技能高考渠道升学进入高职的比例在逐步扩大,很多高职的专业基础课程,中职学生也曾经或多或少学习过,那么中高职衔接以后,高职专业基础课程该怎么教、该怎么让学生有新鲜感?针对这类问题,以湖北工程职业学院高职的《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为例,根据中高职衔接学生的特点,探讨了中高职衔接下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课程"课、证融合衔接"进行研究;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维修电工证中电气控制技术和PLC应用方面的的技能点和知识点,将知识点和技能点课程,通过项目教学强化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职业规范。  相似文献   

4.
鲁华东 《农业工程与装备》2019,(12):145-146,148
文章以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联合开设的机械工程(数控技术)专业为例,从管理制度、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师资队伍四个方面提出"中本贯通"专业一体化课程衔接的实施方案及对其的改进思路,为建设具有引领和标杆作用的高水平贯通专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研究高本分段培养衔接过程;对口试点的高职和本科院校,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分析汽服专业高本转段衔接课程体系与以往课程体系的比较及特色,试点实践中的师资、设备、合作的保障要求,人才培养模式方式方法等。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区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过程当中,传统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中高职衔学生接培养过程当中课程链存在的体系陈旧、衔接不畅、教学组织方式守旧、非专业对口衔接导致技能培养错位等问题,提出衔接课程一体化建设、统一课程标准、加强科学完善教学计划等措施,实现中高职精准衔接,为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7.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最根本体现,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动力,以职业技能为标准的课程开发,构建统一的课程衔接体系,创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标准,以实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8.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构建.文章分析了机电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机电一体化专业从事的工作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和相关的职业能力分析,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并给出具体的课程设置方案,为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十三五"期间我国农机技能型人才匮乏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促使中职和高职共同协作,系统化培育高质量人才,又能打通中职学生升学通道、解决技能不足的就业压力.文章将对中高职衔接模式培育农机技能人才进行研究,探讨衔接教育内容,总结衔接中的经验和问题,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高职课程衔接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主要教学目标是确保学生能够充分运用经管类专业知识与技能,并能够使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文章就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在基于“3+2”培养模式中,需要对中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进行探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培育高素质农机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衔接式教育,中职和高职可以系统化打造课程体系,进行一体化教学。文章对如何保障农机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顺利实施进行研究,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月爱 《南方农机》2022,(4):176-178
"电气电子技术"课程是供用电技术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工学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电气电子技术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要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笔者以"电气电子技术"课程为例,详细介绍了思政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开放,将专业与育人相融合,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和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3.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职铁路院校专业课程是培养技能和素养双线合格的铁路事业接班人的必由之路。笔者分析了在高职院校铁道机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阐述了铁道机车专业核心课程"电力机车机械设备的检查与维护"思政教育的总体设计过程,为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3+2"中高职分段培养试点的模具专业机械制图课程为例,通过对课程培养目标的分析,对课程内容进行高度融合,将中职的"机械制图"、"AutoCAD"课程整合为高职的"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门课程,实现了中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有效衔接."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绘制落料拉深复合模工程图"作为教学项目,按照"六个步骤"组织教学,并采取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育部提出用高等职业教育带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的要求.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与中职院校合作,实现"2+3"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杨茂芽  刘向红 《南方农机》2022,(10):162-164,170
为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并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持续推进"双高计划"专业群高质量建设,对于机械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课题组聚焦"双高计划"高质量发展视阈下机械类专业群建设,核心围绕机械类专业群建设中存在的课程思政系统化融合、群目标优化、群思维意识、跨专业课程融合、校企深度...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作为研究对象,就当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旨在提升我国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教育水平,为了我国相关领域提供更多更强的人才,进一步促进我国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职升高职的衔接问题日益得到重视,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更要注重学生能力和技能的提升.顺利度过中职升高职这一特殊的阶段,是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文章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对中高职的衔接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技能实训课是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它与实际生产紧密相连,实践技能性强,专业岗位能力是输送高素质劳动人才必需的教学课程.我校电子专业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指导,"宽、浅、新、用"为原则.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以适应毕业后就业的需要.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上好实训课,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参考兄弟学校的经验,初步摸索出一套学生容易接受,效果较好的实训课四步教学方法.这四个基本步骤是:讲解、示范演示、强化训练、总结.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掌握高职机电类专业课程的重要环节。文章对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开发从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确定和课程考核方式等四方面进行了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岗位工作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