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储粮害虫的磷化氢抗性问题,采用电子加速器对磷化氢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米象成虫及大米进行辐照处理,研究了0~1000Gy的电子束辐照对两品系米象的致死效应,分析了二者对辐照的敏感性,并研究了0~5000Gy剂量辐照下大米的蒸煮品质。结果表明,电子束处理对两品系米象的致死规律大致相同,二者对电子束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电子束辐照对大米的蒸煮品质影响显著,随辐照剂量的升高,大米的胶稠度升高,吸水率、膨胀率和感官评分降低,5000Gy时蒸煮米饭出现明显的褐变。因此,100Gy~3000Gy的剂量可以作为电子束辐照防治不同品系米象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2.
辐射技术防治储粮害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海  屠康 《粮食储藏》2006,35(5):3-7
对辐射技术防治储粮害虫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γ射线、电子束、激光和微波辐射三种技术对不同储粮害虫的防治机理、生物效应、剂量水平、防治效果等的研究,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储粮害虫的防治多采用化学杀虫剂,其优点是廉价、高效,缺点是会对粮食、环境甚至人、畜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且会让害虫产生抗药性。为此,无残留、污染少的物理杀虫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常见方法有低温、气调、臭氧、硅藻土、辐照、微波、射频,每种技术适用范围不同。低温、臭氧、硅藻土、气调杀虫目前可实现不移动粮堆,在仓内直接杀虫,其中采用臭氧、气调方法杀虫时需要对粮仓进行改造以提高其气密性。辐照、微波、射频由于受设备的限制尚处于试验研究,只能对少量粮食进行处理,且杀虫工艺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物理杀虫技术的共性是有利于实现绿色储粮,克服了害虫的抗药性问题,但其杀虫工艺有待于深入研究和优化。另外该方法所需设备相对复杂,成本较高,故应采取措施降低成本以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不同虫态(2~3龄幼虫、1~2龄蛹和羽化1天成虫)体内三种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歧化酶(SOD)活力在电子束5个辐照剂量下酶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虫态玉米象CAT活力为:羽化1d成虫1~2龄蛹2~3龄幼虫;POD活力为:1~2龄蛹羽化1d成虫2~3龄幼虫;SOD活力为:1~2龄蛹2~3龄幼虫羽化1d成虫。辐照处理后,保护酶活力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本实验结果有助于阐明电子束辐照加强对储粮害虫生理生化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5.
辐照技术在绿色储粮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综述了辐照技术在储粮害虫防治、病茵抑制与真菌毒素降解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对粮食品质的影响。随着绿色储粮工程的深入实施,辐照技术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电子束辐照对米象成虫脂肪酸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电子束辐照处理米象Sitophilus oryzae(Ljnnaeus)成虫,研究在辐照剂量分别为120 Gy、180 Gy、300 Gy、420 Gy、500 Gy、1200 Gy和1800 Gy的处理后害虫体内脂肪酸及相对含量变化.通过GC-MS分析结果表明,米象成虫体内的脂肪酸种类有肉豆蔻酸、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和十九酸,米象成虫受电子束辐照后,各处理剂量下虫体内的脂肪酸种类都未出现变化,油酸和硬脂酸变化也不显著.但420Gy和500Gy以上的辐照剂量下肉豆蔻酸和棕榈酸含量变化显著,辐照1200Gy以上十九酸含量变化显著.从各脂肪酸的含量变化看,米象虫体内不同种类的脂肪酸受电子束辐照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在粮食储存过程中,应积极提倡采用物理方法防治害虫,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化学药剂的使用,因为化学药剂的使用不但影响了粮食的品质,还会引起储粮害虫抗性增强,对环境也有一定影响。今年冬季我库大力开展绿色储粮的试验活动,利用习性的物理防治办法处理储粮害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控制小眼书虱对烟草及其它仓储物的危害,利用不同剂量的电子束对不同虫态的小眼书虱进行辐照处理,研究了其辐照效应。结果表明,小眼书虱的卵、若虫、成虫对电子束辐照的敏感性依次降低;100 Gy剂量辐照处理的小眼书虱卵不能孵化;成虫和若虫经辐照后21 d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179.1 Gy和130.9 Gy;300 Gy剂量辐照处理的小眼书虱成虫和若虫分别在63 d和49 d内全部死亡,并且导致成虫不能产生下一代成虫。因此,300 Gy的剂量可以作为电子束辐照防治小眼书虱的参考剂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杀虫药剂在粮食中的使用品种的日益增多,储粮中农药残留问题变得日趋复杂和日益被人重视。我国目前防治储粮害虫,特别是作为歼灭性措施和检疫处理,使用化学药剂仍是一个主要方法。每年80%以上的国家储粮都经过药剂处理。我国熏蒸药剂年产量已从建国初期的几十吨发展到目前的三千吨左右,其中大部份用于国内处理储粮防治害虫。为了保证粮油食品卫生,减少杀虫剂在粮食中的残留,对储粮中使用化学药剂必须加以严格控制,尽量减少由于使用化学药剂给储粮带来的残留污染。一、储粮害虫化学防治中常用的化学药剂及其最高残留极限储粮中使用的杀虫药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熏蒸药剂;一种是防护药剂。根据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粮食储藏期害虫孳生、化学药剂大量使用等问题,开发了一种储粮害虫物理诱捕新技术和装备。首先,从害虫趋光行为学出发,开展趋光性试验,构建了常见储粮害虫趋光数据库,确定每种害虫趋光波段;其次,基于构建的数据库开发了一种储粮害虫诱捕装置,该装置具有紫外频段波长、功率、方向、辐射量可控、布置简便灵活、无臭氧产生、作用范围大等优点;搭建了全域智慧粮仓虫害防治平台,为粮食储藏期虫霉防治等关键问题提供绿色智能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通过模拟仓和3个储粮生态区实仓试验证明了装置和系统适用范围广、害虫诱捕率高,具有广阔的推广和应用前景。可为储粮有害生物的绿色综合防治提供新思路,助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光波监测昆虫种群的动态是目前无公害防治害虫方法中的研究热点.综述了不同光波对储粮害虫的监测和防控的研究进展.简单描述光波测控设备的工作原理,总结了近些年光波测控储粮害虫的研究概况,光波测报储粮害虫与传统选筛法之间的对比,以及目前光波测控储粮害虫存在的问题,并就光波测控储粮害虫中的IPM原理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以引导广大储粮管理人员正确选择储粮害虫防治方法,真正做到“以防为主,综合防治”,达到绿色储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4%蛇床子素粉剂防治储粮害虫实仓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4%蛇床子素粉剂在高大平房仓和立筒仓防治储粮害虫的效果,采用20g/t剂量粮堆表层50cm拌粮的方法对储存玉米进行防虫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蛇床子素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Ste-phens)和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Hübner)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对仓房湿度、平均粮温及粮食品质等基本无影响,达到防治储粮害虫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不同仓型惰性粉防治储粮害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惰性粉杀虫剂在不同仓型中杀虫应用效果,采用粮堆表层至50 cm处拌粮的方法对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内新入库的玉米和小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此种惰性粉杀虫剂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有效防治粮堆内的害虫发生,并延迟了害虫的发生时间和密度,对仓内温、湿度、粮食品质基本无影响,可以部分取代目前使用的化学防护剂。  相似文献   

14.
磷化氢环流熏蒸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山东宁阳国家粮食储备库进行了平房仓散装小麦的磷化氢环流熏蒸试验,结果表明,粮堆内磷化氢浓度在投药开机18小时后趋于均匀。最低浓度与最高浓度比为0.75;25小时后,比值为0.57,均高于国外资料扒荐的浓度均匀性标准,即大于0.25。43小时以后的浓度测定结果也高于该值。可见磷化氢环流熏蒸系统对促进磷化氢气体在粮堆内的分布效果良好。熏蒸14天后取得良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大量的参考文献对昆虫生长调节剂双氧威的特性,防治储粮害虫的效用进行了综述。指出双氧威是迄今仅见的具有广谱杀虫作物的保幼激光型化合物,可以有效防治敏感和抗性品害虫,无残毒和环境污染问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海洋微生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化学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各种弊端,使人类的眼光逐渐投向了其他领域来寻找一种新型的农药,要求这种新型农药具有抗病能力强,环境污染小等特点,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新型农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对海洋微生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重点分析了海洋微生物在水稻、玉米、小麦、蔬菜、果树等病虫害的防治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海洋微生物作为新型农药的应用前景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储粮害虫的生态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储粮生态学观点分析了影响储粮害虫的生态因子和仓储生态系统的特点,阐明储粮害虫的生态调控概念及其储粮害虫的生态调控措施。综述了储粮害虫的生态调控措施研究与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储藏物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综述了中国近20年储藏物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与应用进展。(1)天敌昆虫方面:从美国引进黄色花蝽室内毓及仓库释放取得成功,并进行了有关生物学及捕食效应的研究。对仓双环猎蝽、黄风花蝽、麦蛾茧蜂及蜚蠊卵寄生蜂进行了生物学及控制研究,开展了天敌昆虫区系调查。(2)病原微生物:对苏云金芽孢杆菌(Bt)进行了仓库资源的分类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致病害虫病变研究;对蜚蠊有效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病毒、线虫进行了分离筛选及生物测定;用Bt乳剂实仓防治绿豆象。(3)昆虫信息素:仓库中释放麦蛾、印度螟蛾的合成信息素取得成效,对谷斑皮蠹、绿豆象、谷象、烟草甲、扁甲类、蜚蠊、白蚁等进行了合成信息素效果试验及信息素的分离、提取、纯化、合成工作。(4)昆虫生长调节与生长抑制剂:开展了灭幼脲1号(TH-6040,Dimilin)及保幼激素ZR515及ZR512等30多种保幼激素防治害虫的研究。(5)抗虫品种方面:进行了稻谷、小麦、玉米、豆类品种储藏期对玉米象、麦蛾、谷蠹、豆象的抗性及其机制研究。(6)遗传防治:开展了印度螟蛾、谷象、绿豆象等害虫不育及遗传效应的研究。米象与玉米象杂交后代的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环境因子对储粮害虫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影响储粮害虫生长发育,繁殖及种群动态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湿度,气体,食物,生物及人为因子,储粮害虫对环境的要求因虫种而异。描述温度与储粮害虫发育速率之间关系可采用逻辑斯谤模型,王-兰-丁模型及生物物理模型,除影响发育速率外,温度对储粮害虫繁殖,存活及地理分布也有明显影响,湿度与温度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储粮害虫发育和繁殖,适宜的湿度范围常随温度的变化而转移,气调对储粮害虫的影响已成为近十十年来的研究热点,气调配合熏蒸可有效提高熏蒸剂杀虫效果,食性特化是对食物长期适应的结果,不同虫种对食料有一定要求,影响储粮害虫的生物因素包括捕食者,寄生者及病原微生物等,研究储粮害虫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目的在于为控制储粮害虫种群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