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猪是家猪的野生原种,杂食、喜爱群居,在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Animalia)、脊索动物门(Chordata)、哺乳纲(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yla)、猪科(Suidae)、猪属(Sus)、野猪种(Susscrofa).  相似文献   

2.
野猪(Sus linnaeus)属猪科,野猪属.野猪在我国共有5个亚种:台湾亚种、川西亚种、新疆亚种、东北亚种和华南亚种.野猪体形与家猪相似但头部较长,吻显著前突、耳竖立,雄性上犬齿发达,可长达70mm.四肢较短,中间两趾较大、侧趾较小,尾细,背部鬃毛发达,长约144mm.体重约150kg,最大的雄性个体可达250kg.成年野猪体长约1~2m,毛全黑或棕黑色.  相似文献   

3.
猪年话猪     
猪、家猪(学名:Sus Scrofa Vardomecticas)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纲,是多胎、杂食、又容易养育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好的家畜。 猪来自野猪,捕获后按人们的需求,经长期驯化养育并采取科学的育种措施培育出来的,国内外已培育出分布世界各地的多种类型、高产质佳的良种猪。 在中国的传统六畜(马牛羊鸡犬豕)和十二生俏中都列末位,实际上猪在中国乃至全人类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应列六畜之首。我  相似文献   

4.
焦小华 《猪业科学》2023,40(2):118-120
<正>大约9000年前,家猪(Sus scrofa)通过多次独立驯化起源于野猪。自古以来,大量的地方猪种都是根据其形态和行为特征独立选择,并且能够很好地适应饲养的环境条件。乌金猪是中国高原生态系统唯一自由放养驯化的猪种,生活习性接近野猪,与西班牙的伊比利亚黑猪齐名。乌金猪起源于云、贵、川的乌蒙山区与金沙江畔,故取名“乌金猪”,是高原良种,国之瑰宝。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研究影响野家杂种猪肉质风味的物质。结果表明,80℃对样品前处理后,能检出化合物有100多种,结合目前国内外报道的已经确认香型的化合物在本次测定中的数据分析发现,F1 × F1 和 F1 具有相对较高的3- 甲基 -1- 丁醇(刺鼻清香)、2- 戊基 - 呋喃(类火腿香)含量。 野猪(Sus scrofa)广布于欧洲、非洲和亚洲等国家,至今记录的亚种有 23 个,我国就有 6 个。位于陕甘交界子午岭灌木山区的野猪是我国丰富的猪种资源。2002 年 11月,我们将该地区存有不同血缘的野杂种猪后代引入甘肃农业大学新华种猪场,开始异地饲养,进…  相似文献   

6.
野猪在动物分类学上属偶蹄目,猪科,猪属,是家猪的祖先。世界上的野猪分为欧洲野猪和亚洲野猪,野猪的染色体数(2n)在36~38之间,彼此间没有繁殖障碍。我国主要有华南野猪、台湾野猪、华北野猪、东北白胸野猪和矮野猪等亚种分布,形成了极为丰富的遗传资源。鉴于野猪生态、生存空间日渐减少,现存数量不足以满足人们对野味的需求,加之野猪某些特殊性状和特征,促发了人们对野猪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湖北畜牧兽医》2005,(1):49-49
特种野猪 经家猪和野猪杂交而来的特种野猪经人工几代驯化后,基因稳定,既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为 86%,是家猪的 2倍)、抗病力强、适应性广、食性杂、耐粗饲等优势,又克服了野猪季节性发情,产仔少、生长慢、不易饲养及家猪疾病多等缺点,是目前新兴最热门的特养品种之一。目前野猪  相似文献   

8.
<正>野猪与家猪一样,在动物学中的分类属偶蹄目,猪科,猪属。现代家猪的起源就是野猪,进过上千年的驯化和改良而形成的。野猪在我国的分别较为广泛,在我国的华东、华南、华北山林中均有较多存在。野猪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或与家猪杂交后的野猪,外形与野猪类似,而与家猪差异明显,并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Cst B)基因在大白猪、野猪及野家杂交猪腿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试验采用RT-PCR方法对试验猪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1日龄大白猪、360日龄野猪和各日龄的野家杂交猪中腿肌组织Cst B基因均有较高表达,总体上来说野猪和野家杂交猪腿肌组织中Cst B基因的表达高于纯种大白猪。  相似文献   

10.
马红  刘娣 《猪业科学》2012,(11):108-108
野猪(sus scrofa linnaeus)为偶蹄目猪科动物,在我国境内分布广泛。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新奇、绿色的食品,野猪肉由于其特殊的口感开始走入人们的餐桌。但野生的野猪资源有限,不能无限度地开发,因此适量捕捉野猪进行圈养驯化和繁殖,将饲养的野猪或将野猪与家猪的杂交后代供给市场,成为养殖业正在兴起的一个项目。虽然野猪与家猪是同科同属的动物,但由于野猪未经人类驯化,饲养管理中还是与家猪的饲养存在  相似文献   

11.
野猪的利用价值与依法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猪在我国分布很广,东北、华北、西南不同地区的野猪在体型、毛色、牙齿等方面有所差异,往往形成不同的亚种。与家猪相比,野猪的肉质粗,脂肪少,生长慢,味道不如家猪,并无特别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猪业》2012,(11):65-65
【本刊辑】据中国养殖网2012年11月19日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的研究人员成功破译了野猪以及中国、欧洲家猪的基因组序列。这项工作对生物医学具有重大意义,解释了为什么猪"什么都吃"的问题。来自12个国家40多家研究机构的150位科学家共同参与了此次基因组破译工作。该研究还证实,亚洲野猪与欧洲野猪之间彼此分离大约是在100万年以前。研究由荷兰瓦赫宁恩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共同领导,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猪是一种拥有与嗅觉相关功能基因最多的物种,但该研究表明,猪拥有与其他物种(如人类)不同的与味觉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3.
2018年9月,比利时公共健康研究院(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确认在瓦隆地区发现野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毒株与2007年欧洲首例非洲猪瘟病毒株非常相似。欧盟和比利时通过采取卓有成效的控制措施,截至目前未发生家猪感染病例。主要防控经验:一是出台法规,组建非洲猪瘟政策委员会,及时评估和措施调整;二是根据OIE的原则要求建立管控区,借助人工屏障和自然屏障,防止感染野猪跨区域移动;三是完善养殖企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野猪和家猪的接触,并通过SANITEL系统对境内的所有家猪开展标识追溯,防止高风险地区家猪的非法移动;四是做好宣传,使兽医、养殖户、狩猎者了解非洲猪瘟相关认知,确保防控义务落实到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猪业》2008,3(12):65-65
家猪是由野猪驯化而未的。直到今天,有野猪出没的山区,在繁殖季节野猪常与家猪混群交配,并能产生正常后代,这是个明证。但是中国家猪起源于何种野猪,争论不已。有人认为中国家猪来源于亚洲野猪,也有人主张中国家猪来源于欧洲野猪,也有人认为中国四川地方猪种来源于亚洲野猪等等。  相似文献   

15.
KIT基因突变影响猪的白色被毛表型形成。野猪(Sus scrofa)是一类重要的资源,但其被毛表型存在很大的差异。本研究选择KIT作为候选功能基因,通过直接测序法对KIT基因20个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区域进行基因突变扫描,研究其突变是否影响野猪不同被毛表型形成。结果显示:共鉴别到57个SNPs突变位点,其中47个SNPs位于KIT基因内含子区域,1个SNP位于5′-UTR区域(g.457GC),9个SNPs位于外显子区域(3个错义突变和6个同义突变)。在3个错义突变位点中,第2外显子上存在2个(g.4884 GA,p.R151K;g.4888 CT,p.N152K),第19外显子有1个(g.66238 TC,p.V871A)。在野猪群体内没有识别位于KIT基因第16内含子第一个核苷酸的剪接突变和第17内含子的4个碱基缺失突变,这些结果表明野猪KIT基因可能是单拷贝基因。三个错义突变等位基因及其单倍型和被毛表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A、T和C突变等位基因及其组成的单倍型在野猪和长白猪品种间,与野猪的野生型被毛表型存在极显著相关(P0.001),除灰棕色外,与野猪的其他单一被毛表型不相关。从关联性分析结果得出,KIT不能作为影响野猪毛色表型形成的因果基因,要阐明野猪被毛表型形成的遗传机制比家猪困难。  相似文献   

16.
特种野猪是选用优良野猪与优良家猪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它不同于家猪,形似野猪。家猪的祖先是野猪,我国将野猪驯化为家猪,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家猪遗传进化过程中,野猪的某些优秀品质和基因逐步退化,而野猪本身肉粗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承德接坝地区野猪与本地黑猪杂交后代不同血统含量之间血液生化指标,试验选择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血糖(GLU)、肌酐(CREA)、碱性磷酸酶(AK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0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野猪血统含量的升高,TP、ALB、TG、BUN、AKP指标均低于普通家猪。说明血统含量越高,蛋白质、脂肪沉积及钙磷代谢速度越慢,影响野猪生长及日增重,呈负相关。CREA与血统含量呈正相关,是由于高血统野猪日活动量高于普通家猪,有利于提高瘦肉率。随着野猪血统含量的升高,GOT、HDL-C、LDL-C指标变化无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猪业》2011,(1):73-73
本刊译:据兽医微生物杂志报道,猪的圆环病毒2型是引起猪圈环病毒病的最主要的致病因素,该病毒在家猪和野猪中都存在。野猪也可以患病毒血症.病毒可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因此野猪可以作为家猪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源。我们似设圆环病毒2型在野猪和家猪循环是截然不同的.也就说该病毒在野猪和家猪上感染传播是独立的。  相似文献   

19.
东北野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野猪(Sus scrofa Linnaeus)在东北虽主要林栖,但对于林缘的庄稼又有一定程度的危害。通过猎取,压低其数量,既获猎产品,又防止或减轻其对农作物的危害,从而化害为益,这对野猪的科学管理是好办法。野猪在偶蹄目的繁殖力较其它类群强,只要猎取量不大于其种群的繁殖力,这项动物资源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本文简介有关野猪的基础生物学知识,以及在东北常用的猎猪方法,并从护、养、猎并重的角度评价了这些方法。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的野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猪(Sus scrofa Linnaeus)是我国传统狩猎兽类之一。经济利用价值高,所以,目前在我国东北,野猪与棕熊(Ursusarctos Linnaeus)、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G. Cuvier)和狍(Capreolus ca-preclus Linnaeus)已被列为四种最主要的狩猎对象。但是有关野猪的生态学资料至今研究报导较少。作者于1978—1979年,对长白山野猪的生态习性和数量、繁殖及食性等做了比较系统的观察,积累了一些有关野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