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旨在了解佳米驴消化道内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随机采集32份佳米驴粪样(其中成年和幼年驴各16份),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离心沉淀法和虫卵计数法(斯陶尔氏法)进行粪便检测,分析佳米驴消化道寄生虫种类,并计算每克粪便中所含寄生虫的虫卵数。结果显示,佳米驴消化道内主要为马圆线虫、毛细线虫、马副蛔虫,同时成年和幼年佳米驴马圆线虫在消化道内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高。研究表明,养殖过程中应严格制定寄生虫综合防控措施,以提高佳米驴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
寄生在马消化道的寄生虫种类很多,各种消化道线虫往往混合感染对马匹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是每年春、夏、秋季造成马发病或死亡的原因之一。为了了解昭苏县舍饲马常见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笔者进行了4个多月的定点观察、调查试验。经常规寄生虫病病原学(粪便)检查,发现马体内有圆线虫、马副蛔虫、侏儒副裸头绦虫、球虫,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4.8%(106/125),且大多为混合感染。经EPG调查,每克马粪便平均感染587个虫卵,且在3月份驱虫前感染率最高。通过本次观察试验,对新疆马体内寄生虫有了初步了解,对以后长年考察该地区马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及促进马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新疆普氏野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内外通灭(伊维菌素预混剂)对普氏野马消化道寄生虫的驱虫情况,试验于2018年1月份对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65匹野马进行了冬季驱虫试验;试验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65匹普氏野马进行了驱虫前后检查,分析其感染率以及跟踪检查给药后的驱虫率,并通过虫卵计数法(麦克马斯特氏法)分析其感染强度。结果表明:在采集的65份新鲜粪样中,含有消化道线虫虫卵的样品共54份,感染率为83%(54/65);初步检查出的虫卵包括马圆线虫、马副蛔虫、细颈三齿线虫和毛细线虫4种。其中马副蛔虫的感染率最高,为71%(46/65),两种虫种(马副蛔虫、毛细线虫)混合感染率达到43%,每克粪便虫卵数(EPG)为800~2 300个,三种虫种(毛细线虫、马副蛔虫、马圆线虫)混合感染率为17%,EPG为400~1 200个。驱虫后的65份样品,虫卵转阴率达到77%(50/65);虫卵减少率达到95%。说明内外通灭对普氏野马消化道寄生虫具有较好的驱虫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巴音布鲁克散养马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寄生虫病病原(粪便)常规检查法及EPG检查法对该地区的散马消化道寄生虫进行调查。结果: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1.67%(98/120);其中线虫感染率为75.83%(91/120),球虫感染率为15.83%(19/120),大部分为混合感染。经EPG调查,每克马粪便平均感染525个虫卵。结论:经本实验对随机采样的巴音布鲁克散养马体内寄生虫有了初步了解,对以后长年考察该镇马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及当地散养马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云南省武定县乡镇羊的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从武定县的插甸镇某大耳黄羊羊场和猫街镇、狮山镇和田心乡的散养户中采集新鲜羊粪样共222份,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测寄生虫。结果显示:样品线虫卵和球虫卵囊的总检出率为93.69%,其中线虫卵阳性率为81.98%、球虫卵囊阳性率为33.78%、线虫和球虫的混合感染率为22.07%;从不同采样点来看,插甸镇某大耳黄羊场的线虫卵和球虫卵囊检出率为91.30%,猫街镇的线虫卵和球虫卵囊检出率为93.15%,狮山镇的线虫卵和球虫卵囊检出率为100%,田心乡的线虫卵和球虫卵囊检出率为93.15%。从不同养殖方式来看,规模化养殖场的线虫卵和球虫卵囊检出率为91.30%、散养户的线虫卵和球虫卵囊检出率为94.32%。不同乡镇以及不同养殖方式的羊肠道寄生虫感染差异均不显著。结果表明:云南武定县部分乡镇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普遍,且有混合感染。建议进行定期驱虫,加强饲养环境监控,提高科学饲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某种肉牛场的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状况,以便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本试验随机采集50份新鲜粪样,采用洗涤沉淀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虫卵,调查结果显示,37份检出线虫卵,检出率为74%,其中2份同时检出吸虫卵,检出率为4%.结果表明,该种肉牛场寄生虫感染比较严重,其中线虫尤为严重,寄生虫防治工作中要以驱蠕虫,尤其是以驱线虫为主.  相似文献   

7.
禄劝某猪场猪使用复方中药驱虫前后进行2次采集粪便,并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查,结果表明:用药前18份样品全部具有食道口线虫虫卵(100%),6份具有猪蛔虫虫卵(33.3%),有4份同时检出食道口线虫虫卵与猪蛔虫虫卵,混合感染率为22.2%,未见幼虫和原虫。用药后18份样品中9份具有食道口线虫虫卵(50%),3份具有猪蛔虫虫卵(16.7%),有1份检出食道口线虫虫卵与猪蛔虫虫卵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为5.6%,未见幼虫和原虫。说明该猪场驱虫有一定效果,但未达到彻底驱虫的效果。结合该猪场寄生虫感染情况,提出了一些肠道寄生虫感染的防制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温宿县山区散养驴感染寄生虫种类和感染强度,笔者对采集的175份抗凝血和100份驴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抗凝血样品检出马属动物泰勒虫,阳性率为10.3%;驴粪便样品中检出马圆线虫、毛细线虫、细颈线虫、马副蛔虫、球虫5种虫卵,感染率分别为78%、65%、23%、15%和7%,说明该区域散养驴感染寄生虫情况普遍,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南疆地区规模化全舍饲养殖模式下驴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并评价目前规模化全舍饲驴养殖场所采用驱虫方案的效果,本试验采集阿克陶县和泽普县4个规模化全舍饲养驴场917头驴(n=917)的粪样共1 834份,运用虫卵形态观察法检测消化道寄生虫,对优势虫种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PCR方法鉴定体内排出的主要成虫;同时,根据养殖场现行驱虫方案在春季和秋季分别对驴群进行2次伊维菌素驱虫试验,连续观察5 d,记录排虫情况并计算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结果显示:镜检观察到6种消化道寄生虫;经PCR鉴定体内主要排出马副蛔虫。4个规模化养殖场中,马圆线虫、毛细线虫、马副蛔虫和细颈线虫为驴消化道优势虫种,其冬春(夏秋)平均感染率分别为67.5%(79.6%)、52.9%(71.3%)、40.9%(45.3%)和14.5%(15.7%),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夏秋季节毛细线虫、马圆线虫、马副蛔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显著高于冬春季节(P<0.01);寄生虫感染率与驴年龄存在相关性,夏秋季节驴驹马圆线虫、马副蛔虫感染率均极显著高于成年驴(P<0.001),冬春季节驴驹马圆线虫、毛细线虫和马副蛔虫感染率均显...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大理某奶水牛场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提供防制建议,随机采集引进牛只、杂交1代、杂交2代和杂交3代新鲜粪样44份,进行漂浮法和沉淀法检查寄生虫,结果表明,总寄生虫检出数22份,总检出率为50.0%;18份检出吸虫卵,检出率为40.9%;7份检出线虫卵,检出率为15.9%,其中2份检出特异性蛔虫卵,占4.5%;3份同时检出吸虫卵和线虫卵,占6.8%。杂交3代的线虫检出率最高,杂交1代和杂交2代的吸虫卵检出率较高。建议采取重视寄生虫病的监测和诊断等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调查昭苏县某乡养殖区羊群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利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离心沉淀法对随机采集的805份新鲜羊粪样品进行寄生虫虫卵和卵囊检查。结果在样品中检测出线虫卵、绦虫卵和球虫卵囊,总感染率为41.6%,其中线虫感染率与感染强度最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检出率分别为27.3%、30.3%、30.1%、76.7%,其中冬季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调查结果表明,昭苏县某乡羊群消化道寄生虫分布广泛,需重视该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悉大理州部分地区山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对送检山羊粪便进行虫卵检测。结果表明,山羊寄生虫总体感染率为82.4%,共检出乳突类圆线虫、奥斯特线虫、球虫和蛔虫4种寄生虫。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新疆不同地区舍饲条件下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进行季节动态变化调查,采集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第六师和第十师范围内的4个规模化舍饲羊场羊新鲜粪便1 387份,鉴定粪便中寄生虫虫卵种类,并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麦氏计数法计算其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剖检病弱羊19只,检查消化道内寄生虫虫体。结果表明,本次调查的4个舍饲羊场中,羊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9. 28%,夏季感染率最低。球虫的总感染率为63. 95%,羔羊感染率及感染强度高于成年羊;线虫的总感染率为13. 91%,主要为成年羊感染。经形态学初步鉴定,检出的羊消化道寄生虫为细颈线虫、马歇尔线虫、奥斯特线虫、捻转血矛线虫、球虫和细颈囊尾蚴,其优势虫种为球虫。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菏泽市部分散养济宁青山羊肠道寄生虫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东省菏泽市散养济宁青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集3家济宁青山羊散养户的32份新鲜粪便,用离心沉淀法、饱和盐水漂浮法以及显微镜测微尺测定法进行虫卵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到10种虫卵,初步诊断为前后盘吸虫卵、歧腔吸虫卵、毛圆线虫卵、夏伯特线虫卵、食道口线虫卵、马歇尔线虫卵、捻转血矛线虫卵、细颈线虫卵、奥斯特线虫卵和艾美耳球虫卵囊;散养济宁青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100%,其中以线虫和球虫感染为主,并且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较为普遍。结果表明,菏泽市散养济宁青山羊寄生虫感染较为普遍,提示散养户应积极做好济宁青山羊肠道寄生虫驱虫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为调查云南观赏鸵鸟园鸵鸟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状况,笔者对云南观赏鸵鸟园进行现场调研,并随机采集新鲜粪样60份,采用漂浮法和沉淀法调查其寄生虫的感染率。结果显示:鸵鸟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43.33%,其中球虫为优势感染虫种,感染率达21.67%;隐孢子虫和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1.67%、15.00%,混合感染为11.67%,吸虫感染率为36.67%。本研究表明,云南观赏鸵鸟园吸虫卵阳性率较高,球虫次之,隐孢子虫卵和圆线虫卵阳性率相对较低。本研究为掌握云南观赏鸵鸟园鸵鸟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状况和做好鸵鸟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红河州奶牛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对该州四个奶牛养殖场进行现场调研,随机采集新鲜粪样64份,通过漂浮法和沉淀法检查寄生虫,结果表明,A奶牛合作社的线虫卵感染率为28.6%,B奶牛合作社为40%,C、D奶牛场均没有检查到线虫虫卵,平均感染率为15.6%;A奶牛合作社的吸虫虫卵感染率高达71.4%,B奶牛合作社为60.0%,C奶牛场为46.7%,D奶牛场为30.0%,平均感染率为50.0%。结果说明,红河州四个养殖场吸虫卵阳性率较高,线虫卵阳性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段伊犁马消化道主要寄生虫感染情况。在新疆昭苏县选取体重及健康状况相近的1岁(106匹)、2岁(116匹)及3岁(110匹)伊犁马,共计332匹,公母各半。分别于春季(4月)和秋季(10月)采集3个年龄的马匹粪便样品664份,每匹马2份(早、晚各1份),用于寄生虫卵的鉴定和计数。结果表明,在不同年龄段春、秋两季伊犁马粪便中共鉴别出6种虫卵,分别是马圆线虫、毛圆线虫、细颈三齿线虫、马副蛔虫、马尖尾线虫、球虫,其中马圆线虫、毛圆线虫、细颈三齿线虫、马副蛔虫感染率较高。春季1岁、2岁、3岁伊犁马,马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98.11%、90.52%、88.18%;毛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95.28%、89.66%、97.27%;细颈三齿线虫感染率分别为85.85%、78.45%、87.27%;马副蛔虫感染率分别为46.23%、35.34%、29.09%。秋季1岁、2岁、3岁伊犁马,马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87.74%、69.83%、78.18%;毛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74.53%、79.31%、86.36%;细颈三齿线虫感染率分别为65.09%、68.10%、76.36%;马副蛔虫感染率分别为46.23%、35.34%、24.55%。由该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新疆昭苏县伊犁马感染率较高的寄生虫有马圆线虫、毛圆线虫、细颈三齿线虫及马副蛔虫;1岁马驹寄生虫感染率及虫卵数量普遍高于2岁和3岁马;春季寄生虫感染率普遍高于秋季。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大理州规模化牛场和散养奶牛寄生虫感染情况,提供防治参考和依据,对一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和散养户随机采集新鲜粪样50份,通过漂浮法和沉淀法检查寄生虫。结果显示,规模化奶牛场30份粪样中,吸虫卵检出15份,检出率50.0%,线虫卵检出2份,检出率6.7%,为混合感染;散养户20份粪样中,吸虫卵检出18份,检出率90.0%,线虫卵未检出。结果表明,大理州奶牛吸虫感染普遍,检出率66.0%,线虫感染较轻,散养户寄生虫感染率比规模化牛场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规模化舍饲羊场及散养羊消化道感染及环境污染寄生虫情况,为中国规模舍饲羊场羊消化道寄生虫综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离心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等技术,对采自河南和宁夏的4个规模舍饲羊场及12个散养户的1 025份羊粪便样品寄生虫感染和712份环境样品寄生虫污染情况进行检查,采用麦克马斯特法计数球虫阳性样品每克粪便中的球虫卵囊数(OPG)。选择汝州规模舍饲羊场进行季节动态调查,了解不同季节规模舍饲羊场羊消化道感染及环境污染寄生虫情况。【结果】羊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2.83%(849/1 025),共检出8种(类)寄生虫,分别为球虫、阿米巴、贾第虫、隐孢子虫、绦虫、鞭虫、细颈线虫和其他线虫。优势虫种为球虫(71.90%),其次为阿米巴(49.07%),球虫与阿米巴较易发生混合感染。环境样品寄生虫总阳性率为38.48%(274/712),共检出6种(类)寄生虫,包括球虫、阿米巴、贾第虫、鞭虫、细颈线虫和其他线虫,优势虫种是线虫(22.75%)。河南规模舍饲羊场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以及环境样品寄生虫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宁夏规模舍饲羊场(P<0.05)。舍...  相似文献   

20.
伊犁河谷马匹感染消化道寄生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放牧式饲养条件下的马匹感染消化道寄生虫种类、感染率、感染强度及其流行病学因素,通过病原学常规检查方法对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伊犁河谷区域放牧马匹进行1年的定点观察、调查试验。结果显示:在采集的534份样品中476份为阳性,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9.1%,其主要病原种类为马圆线虫,毛线虫,马副蛔虫,球虫,细颈三齿线虫等。阳性病例的感染强度(EPG)为400~1 700个/g不等,尤其是马圆线虫和毛线虫感染率较高;以上消化道寄生虫在春、夏、秋、冬四季均能感染马匹,其四季平均感染率分别为84.8%、96.6%、95.0%和74.7%,其中马副蛔虫在5月份感染率最高为74.0%(37/50),而在10月份其感染率略低0.61%(4/66);毛线虫在10月份感染达高峰为98.48%(65/66),而在4月份其感染率略低46%(23/50)。该地区各虫体感染率与季节有显著关系,细颈线虫在夏季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5);马圆线虫和毛线虫在夏秋与春冬两季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5);马副蛔虫春季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三季(P0.05);球虫在各季节感染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建议:每年2次对马匹进行驱虫并在6—7月进行针对性驱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