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猪嵴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猪嵴病毒3D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以腹泻哺乳仔猪的小肠为起始材料,建立了猪峭病毒的RT-PCR检测方法,并用该方法对收集的50份哺乳仔猪腹泻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模板的最小检测量是2.3 pg,检测猪其他常见致腹泻病毒均为阴性,同一样品3次试验结果一致;所扩增的序列经测序分析均为猪嵴病毒的3D核苷酸序列;仔猪腹泻样本的猪嵴病毒检出率达58%。结果表明,该方法敏感度高、重复性和特异性良好,可用于猪嵴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病例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2.
嵴病毒是从近年来暴发的仔猪病毒性腹泻疫情中新发现的小RNA病毒科嵴病毒属成员,可引起仔猪的病毒性腹泻。目前对猪嵴病毒的研究刚刚起步,相关报道也比较匮乏。通过对猪嵴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为科研人员加强深入研究及了解仔猪病毒性腹泻疫情的整体概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姜增鹤 《中国猪业》2013,8(9):35-37
猪嵴病毒是微RNA病毒科嵴病毒属成员,是无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可能与猪的腹泻有关。本文对猪嵴病毒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以及检测方法进行了重点概述,并提出了猪嵴病毒研究仍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018年初崇左市某家庭式养猪场发生腹泻疫情,初生仔猪水样腹泻,呕吐,脱水,消瘦,形成僵猪,大量死亡。为调查此次疫情发生的原因,试验通过临床剖检和实验室PCR/RT-PCR检测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临床剖检病变主要集中在小肠部位,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肠壁变薄。实验室检测发现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肠道病毒9型和猪嵴病毒的混合感染。结合本病例的流行病学数据、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认为此次疫情主要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引起,部分病猪同时还感染猪肠道病毒9型和猪嵴病毒。说明应加强生物安全和提高仔猪免疫力以预防仔猪腹泻。  相似文献   

5.
2018年8月,南京、北京等地某些猪场发生仔猪腹泻,送检结果表明,仔猪腹泻是由猪嵴病毒(PKV)引发的病毒性腹泻。在临床上采用细胞因子和益生菌等产品组合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统计数据如仔猪发病率、死淘率等指标分别进行方差检验,差异非常显著(P<0.05)。本方案对控制猪场由猪嵴病毒引发的病毒性仔猪腹泻疗效确实,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陈立刚 《中国猪业》2022,17(5):83-86
猪流行性腹泻病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引起的新生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患病仔猪临床表现为急性腹泻、呕吐、脱水,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发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随后该病毒在国内迅速传播,并于2010年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株引起了该病的大规模发生,给我国生猪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病毒学、流行病学特点及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的防控和疫苗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猪腹泻是全球养猪生产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病毒性腹泻具有传播快、致死率高和防控难的特点。常见的引起仔猪腹泻的病毒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PoRV),近几年新发现的猪δ冠状病毒(PDCoV)、猪嵴病毒(PKV)和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也与仔猪腹泻相关。病毒分离是病毒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也是进行病毒研究的前提。对上述6种常见猪肠道病毒的分离进展进行综述,可为掌握这些病毒的分离情况、疾病发展动向监测、疫苗研发以及猪腹泻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猪病毒性腹泻已成为威胁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因十分复杂,主要的病原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oRV)和猪嵴病毒(PKV)。这4种病毒均能引起猪的肠道传染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呕吐、脱水和仔猪的高死亡率,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染,其中对哺乳仔猪的危害最为严重,发病率可达100%~([1])。这4种病原所致腹泻其临床症状和病理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RV)引起的仔猪病毒性腹泻在流行病学、病原特征、临床症状以及疫苗免疫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归纳整理,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为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对仔猪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发病仔猪表现为呕吐、腹泻和脱水等临床特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和测序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猪流行性腹泻毒株基因组序列被测定,极大丰富了该病的分子流行病学信息。论文结合近年来关于猪流行性腹泻基因组(尤其是主要抗原变异区S基因)结构特征做一简要综述,为丰富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建立了可同时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epidemicdiarrheavirus,PED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Virus,TGEV)、A群轮状病毒(GroupArotavirus,GARV)和猪嵴病毒(Porcinekobu—virus)的多重RT—PCR方法。检测中,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能够检测到500Pg的TGEV、PEDV、GARV和猪嵴病毒等量混合RNA模板,与常规的单一RT—PCR检测结果基本相同(检测TGEV、PEDV、GARV和猪嵴病毒的灵敏性分别为1000A、1000/6、93.33%和96.67%,特异性均为i00%)。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可作为临床上猪病毒性腹泻病因快速、高效的诊断工具。应用该方法对2010—2012年华中地区190份腹泻仔猪样本进行检测,PEDV、TGEV、GARV和猪嵴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62.11%、0.53%、7.37%和82.11%。混合感染方面,PEDV和猪嵴病毒混合感染率为47.89%,PEDV和GARV混合感染率为4.74%,GARV和猪嵴病毒混合感染率为7.37%,PEDV、GARV和猪嵴病毒混合感染率为4.74%,未发现TGEV与其它3种病毒的混合感染情况。另外,有27份样本中仅检出PEDV(14.21%),57份样本只检出猪嵴病毒(30%)。分析表明,我国自2010年底大面积暴发的病毒性腹泻是多病原混合感染造成的,主要病原为PEDV,猪嵴病毒在其中所起作用尚待进一步验证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是一种急性、高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的爆发具有季节性,对1周龄以内新生仔猪危害尤为严重,感染之后能使仔猪发生的呕吐、腹泻和脱水的症状,严重的死亡率可达100%,对新生仔猪的危害尤为严重,并对当前养猪生产造成了特大的经济损失。从猪胃肠炎的流行病学、病毒特性、疾病检测及猪胃肠炎疫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猪胃肠炎病毒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猪嵴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猪嵴病毒核苷酸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猪嵴病毒的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重复性好。应用该PCR方法对2010年在上海周边地区采集的116份猪粪样品进行检测,结果45份为猪嵴病毒阳性,表明上海地区猪群中猪嵴病毒相当流行。本研究建立的PCR方法可以用于猪嵴病毒的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14.
嵴病毒(Kobuvirus)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嵴病毒(Kobuvirus)属于小RNA病毒科家族,迄今为止,嵴病毒属存在两个公认的种:人爱知病毒(Aichi virus,AiV)和牛嵴病毒(Bovine kobuvirus,BKV);另有一个候选种,猪嵴病毒(Porcine Kobuvirus,PKV).AiV可能是导致人胃肠炎的病因之一,BKV可能造成牛和猪的腹泻.近年来,病毒学界对嵴病毒关注较高,不断有学者发现嵴病毒新的种,使嵴病毒的成员不断扩大,同时对嵴病毒的研究更加深入.为此,笔者对嵴病毒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了解嵴病毒的分类地位、基因组结构特征、流行病学及其病原学检测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增加对嵴病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正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具有急性、接触性、高度传染性;以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为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其中,以哺乳仔猪受害最为严重。猪流行性腹泻(PED)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猪轮状病毒病是目前危害我国猪群最严重的三种病毒性腹泻病,临床症状都是以腹泻为主,很难区分。本研究以河南某暴发仔猪腹泻的猪场为例,分析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相似文献   

16.
<正> 仔猪腹泻是病因复杂的一种综合症.引起仔猪腹泻的因素有环境、生理、营养以及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但在仔猪生产过程,引起仔猪腹泻的因素主要是病毒和细菌.本文就病毒、细菌性仔猪腹泻简介如下,供参考.一、病毒引起的仔猪腹泻症在仔猪培育过程中,引起仔猪腹泻的病毒很多,但最常见的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轮状病毒.(一)猪传染性胃肠炎TGE 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的消化道疾病,以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为特征.本病自1946年美国首次报道以来,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我国也流行本病,是一种危害猪较严重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猪肠道杯状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的腹泻病一直困扰着养猪业.特别是病毒性腹泻危害最为严重,它可以引起仔猪的死亡,成猪的掉膘,降低饲料报酬率等。在我国,对于诺如病毒和札幌病毒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该病毒的进一步研究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疫苗的开发研究。文章旨在简述其对流行病学、致病机理、诊断方法等总结。  相似文献   

18.
采集仔猪腹泻样品4份,结合临床症状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互助县新引进的仔猪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与猪圆环病毒混合感染造成,该研究为仔猪腹泻的病原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参考数据,为仔猪腹泻性病原的对症治疗、对因治疗和辅助支持治疗提供了有益提示.  相似文献   

19.
为确诊广西一存栏1000头母猪的某规模养猪场2耀3日龄仔猪临床持续表现严重拉稀症状的病因,研究对拉稀仔猪进行了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对拉稀仔猪的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进行PCR/RT-PCR方法检测可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常见疫病病毒(如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圆环病毒3型)以及常见肠道腹泻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和猪丁型冠状病毒)。结果在2窝拉稀仔猪肠系膜淋巴结中均分离到猪链球菌2型(S.s2),同时在拉稀仔猪肠道中均检测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而其它病原检测均为阴性,表明S.s2和PEDV混合感染可能是引起本次仔猪拉稀病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养猪》2016,(2)
目前在临床上引发猪群腹泻的病原主要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轮状病毒,同时也常见有圆环病毒2型、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及猪瘟病毒等共感染,并继发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等,表现出仔猪腹泻综合征症候群,使病原体多元化,病情复杂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由于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从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很难进行鉴别诊断,必须采用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才能确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目前我国猪群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经典毒株与变异毒株共存,故采用传统疫苗接种效果不佳。返饲易散播其他疾病,故不提倡用返饲的方法预防病毒性腹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