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从X期鸡胚中分离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以鸡胚成纤维细胞为滋养层,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形态法和标志分子检测对获得的干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获得典型的呈巢状或岛状的鸡胚胎干细胞(chicken embryonic stem cells,cESCs)克隆,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染色呈蓝紫色,表明具有较高的内源性AKP活性;胚胎阶段特异性表面抗原SSEA-1(stage specific embryonic antigen 1,SSEA-1)鉴定结果呈阳性,显示cESCs克隆具有多能性。本试验成功分离出cESCs,可体外培养并保持未分化状态及多能性。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从绵羊胎儿的生殖嵴中分离出原始生殖细胞,经体外培养后进行了初步鉴定。为建立绵羊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的培养体系,试验对比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蒙古绵羊PGCs生长的影响,将得到的胚胎生殖细胞(EG细胞)作形态学、酶学和免疫荧光鉴定。结果表明:绵羊EG细胞集落隆起,边缘整齐,呈鸟巢状,细胞排列紧密;AKP染色为弱阳性;免疫荧光检测特异标志物Oct3/4呈弱阳性,SSEA-1、SSEA-3、SSEA-4、TRA-1-61、TRA-1-80呈强阳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四氯联苯处理发育至Ⅹ期的白来航鸡种蛋,孵化5.5天后取出胚胎进行全固定,用石蜡切片和PAS染色(高碘酸希夫试剂)研究四氯联苯对鸡胚性腺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氯联苯对发育至5.5日胚龄的鸡胚性腺PGCs数量和结构有明显影响,但雌二醇处理的5.5日胚龄鸡胚PGCs数量变化不显著,其结构无明显变化.表明四氯联苯对5.5日胚龄的鸡胚性腺PGCs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其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鸡胚孵化的 19期以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和酶解离两种方法分离生殖嵴中的原始生殖细胞 (PGCs)。探索在生殖嵴中PGCs分离、培养的适宜方法 ,以获得较多数量 ,较高活力的PGCs作介导生产转基因鸡。在倒置显微镜下进行形态观察 ,台盼兰染色比较存活时间 ,PAS特异染色法识别鉴定PGCs。结果表明两种分离方法均能分离到一定数量的PGCs细胞。与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相比 ,酶解离法分离到的PGCs的相对数量较多 ,存活时间较长 ,是一种较可行的分离方法。在鸡胚孵化的第 19期 ,PGCs大量聚集在肢体后端的生殖嵴原基处 ,此时的生殖嵴大小已达一定程度 ,分离其中的PGCs操作简便 ,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提取出的PGCs为转基因鸡的生产提供了介导材料  相似文献   

5.
鸡胚原始生殖细胞的冷冻保存和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提取第19期(孵化72h)鸡受精蛋性腺中的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germcells,PGCs),用不同的冷冻保护液对PGCs采用提纯后直接冷冻保存和在培养体系中培养24h后再进行冷冻保存,7d后复苏,用台盼蓝染色检测其存活率,并用PAS染色对冷冻后的PGCs进行特异性鉴定。复苏后的PGCs在培养体系中培养5d后,更换为培养体系继续培养,进行体外分化试验。结果如下分离后直接进行冷冻保存的PGCs复苏后存活率最高为(85.93±1.24)%;复苏后的PGCs在培养体系中培养48h后进行了PAS染色鉴定,结果PGCs呈PAS阳性(细胞核不着色,细胞质呈红色),表明PGCs的染色特性没有因冷冻保存和体外培养而发生改变;复苏后的PGCs在培养体系中培养可形成细胞克隆,当把PGCs更换到培养体系培养5d后,PGCs克隆有的仍保持克隆状态,但体积缩小,克隆中细胞排列紧密,颜色较深,有的克隆由鸟巢状变为不规则形,且在克隆周围形成类神经细胞样细胞。而经体外培养后再进行冷冻保存的PGCs,复苏后存活率最高为(42.26±1.36)%。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7,(9):1778-1784
根据家禽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迁移路径,分别从孵化24h的鸡胚生殖新月(gcPGC)、2.5d的胚血(cPGC)和5.5d的生殖腺(gPGC)中分离PGCs,置于完全培养基中培养,表达干细胞标志物SSEA-1和生殖细胞特异标志物DAZL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表明纯化的细胞为PGCs。CCK-8法细胞增殖检测显示,BRL-3A饲养层细胞能明显促进PGCs的体外增殖,与无饲养层条件培养的PGCs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不同来源PGCs间无增殖速度的差异。检测这3种不同来源PGCs的集落形成能力,结果显示cPGCs的集落形成率最高,集落体积最大。real time-PCR结果显示多能性相关基因nanogv和pouV在gcPGCs中的表达量最高,而生殖相关基因dazl和cvh在cPGCs中的表达量最高。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PGCs保持其体内遗传状况,即gcPGC的多能性最好,cPGC开始进入生殖系分化,而gPGC可能已部分进入减数分裂。而从培养特性上来看,gcPGC由于数量过少难以扩大培养,而gPGC混合的分化细胞过多,cPGC是体外培养和增殖分化研究的最佳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鸡Ⅹ期胚盘细胞分散培养与整胚培养效果,对鸡Ⅹ期胚盘细胞分别进行分散培养和整胚培养并进行传代,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AKP)染色鉴定计算阳性克隆率;结果,分散培养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整胚培养的细胞贴壁能力较差,培养过程中细胞易分化;传代后两种方法培养的细胞AKP阳性克隆率差异显著(P0.01)。表明鸡Ⅹ期胚盘细胞分散培养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比较笼养条件下坝上长尾鸡和海兰褐蛋鸡的营养成分和蛋品质。试验随机选取30周龄坝上长尾鸡和海兰褐蛋鸡各180只,每个品种随机分成5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饲粮和饲养管理程序相同。在35周龄时,每个重复收集鸡蛋36枚,共计360枚。其中120枚检测鸡蛋的氨基酸、脂肪酸、胆固醇、维生素A、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以及微量元素铁、锌、锰、硒的含量,120枚进行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钙和磷的含量)分析,120枚用于测定蛋品质。结果表明:1)坝上长尾鸡的蛋重、哈氏单位和蛋白比例显著低于海兰褐蛋鸡(P<0.05),坝上长尾鸡的蛋黄比例和蛋形指数显著高于海兰褐蛋鸡(P<0.05)。坝上长尾鸡和海兰褐蛋鸡的蛋黄色泽和蛋壳强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2)坝上长尾鸡的鸡蛋中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海兰褐蛋鸡(P<0.05)。坝上长尾鸡的鸡蛋中丝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海兰褐蛋鸡(P<0.05),坝上长尾鸡和海兰褐蛋鸡的鸡蛋中总氨基酸以及其他氨基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坝上长尾鸡的鸡蛋中粗脂肪、总脂肪酸、总饱和脂肪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包括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维生素A和维生素B1含量均显著高于海兰褐鸡蛋(P<0.05)。4)坝上长尾鸡的鸡蛋中钙、磷、锌、铁和锰含量均显著高于海兰褐蛋鸡(P<0.05)。由此可见,坝上长尾鸡的鸡蛋蛋重小、蛋白比例低、蛋黄比例高、水分含量低、脂肪酸(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因而在鸡蛋营养成分上优于海兰褐蛋鸡。  相似文献   

9.
对发育至第19期和第28期鸡胚性腺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用6种玻璃化冷冻液1:10%DMS0+10%EG+10%PVP,Ⅱ:20%EG+10%PVP,Ⅲ:20%DMSO+10%PVP,Ⅳ:10%DMSO+10%EG+0.5mol/L Surcose,Ⅴ:20%EG+0.5mol/LSurcose,Ⅵ:20%DMSO+0.5mol/L Surcose进行冷冻保存。结果:第19期鸡胚PGCs玻璃化冷冻复苏后存活率,在冷冻液Ⅱ与Ⅳ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Ⅴ与Ⅵ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冷冻液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第28期鸡胚PGCs玻璃化冷冻复苏后存活率,在冷冻液Ⅳ与Ⅴ之间差异显著(P〈0.05),Ⅲ与Ⅳ、Ⅴ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与Ⅲ、Ⅳ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玻璃化冷冻液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复苏后接种培养传至第2代的鸡胚PGCs细胞,PAS染色、AKP染色呈阳性并保持完整的二倍体核型。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发育至第19期的鸡胚性腺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分离提纯后,在DMEM中添加冷冻保护剂DMSO(二甲基亚砜)、EG(乙二醇)、蔗糖、PVP(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别组成6种慢速冷冻保护液和6种玻璃化冷冻保护液,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复苏后苔盼蓝染色测定细胞存活率,体外接种培养、传代。结果:①慢速冷冻保存中,PGCs在慢速冷冻液V(10%EG+10% FBS+0.1 mol/L蔗糖)条件下复苏后存活率最高(92.20%),且与慢速冷冻液I(10% DMSO+10% FBS)存活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②玻璃化冷冻保存中,PGCs在玻璃化冷冻液I(10% DMSO+10% EG+20% FBS+10% PVP)条件下复苏后存活率最高(84.15%),且与其余5种玻璃化冷冻液下复苏后存活率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③培养传至第3代的慢速冷冻复苏后PGCs细胞和培养传至第2代的玻璃化冷冻复苏后PGCs细胞,PAS染色、AKP染色呈阳性并保持完整的二倍体核型。  相似文献   

11.
鸡X期胚盘细胞分散培养与整胚培养比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鸡X期胚盘细胞分散培养与整胚培养效果,对鸡X期胚盘细胞分别进行分散培养和整胚培养并进行传代,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AKP)染色鉴定计算阳性克隆率;结果,分散培养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整胚培养的细胞贴壁能力较差,培养过程中细胞易分化;传代后两种方法培养的细胞AKP阳性克隆率差异显著(P<0.01).表明鸡X期胚盘细胞分散培养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小鼠胚胎干细胞(ESCs)裂解液与鸡胚成纤维细胞共孵育,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多能性检测,旨在探讨小鼠ESCs裂解液逆转化鸡胚成纤维细胞为多能干细胞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小鼠ESCs裂解液共孵育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均变为圆形细胞,形成了42.33个细胞集落;经AKP染色以及Oct-4和SSEA-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呈阳性反应,表现出一定的多能干细胞特性;经核型分析表明这些细胞来源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单独的重编程操作过程和与鸡胚成纤维细胞裂解液共孵育均无法将鸡胚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具有ESCs特征的细胞,说明参与重编程鸡胚成纤维细胞的物质来源于小鼠ESCs裂解液。因此,ESCs裂解液诱导体细胞重编程逆转化为多能干细胞的作用能够在小鼠和鸡之间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坝上长尾鸡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及系统进化关系,试验采用测序、拼接的方法得到坝上长尾鸡的线粒体基因组信息,并通过NJ法构建坝上长尾鸡与其他鸟类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坝上长尾鸡先与中国原鸡聚为一类。说明坝上长尾鸡与中国原鸡(KJ778617)亲缘关系最近,中国原鸡(KJ778617)对坝上长尾鸡的形成过程做出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坝上长尾鸡的肉品质,研究分析其腿部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并与北京油鸡、农大3号和海兰褐蛋鸡进行比较。选取同批次孵化1日龄的坝上长尾鸡、北京油鸡、农大3号和海兰褐蛋鸡各45只,随机分为3个重复,每重复15只鸡。饲养至120日龄时,每品种取15只屠宰,腿肌相同部位取样,制成石蜡切片并染色观测。坝上长尾鸡的腿部肌纤维直径和密度与海兰褐蛋鸡和北京油鸡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与农大3号差异显著(P0.05);海兰褐蛋鸡和北京油鸡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农大3号相比差异显著(P0.05)。腿部肌纤维直径由大到小排列为海兰褐蛋鸡北京油鸡农大3号坝上长尾鸡;腿部肌纤维密度由大到小排列为坝上长尾鸡农大3号北京油鸡海兰褐蛋鸡。坝上长尾鸡的肌纤维品质优良,选育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5.
坝上长尾鸡是河北省唯一被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的地方家禽品种。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坝上长尾鸡资源,本试验选取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200日龄的该鸡种和海兰褐鸡各180只,每组随机分为5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在同一条件下常规饲养,于230日龄每组挑选10只鸡屠宰,对肌肉中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坝上长尾鸡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与海兰褐鸡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2)2个鸡种间胸肌、腿肌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坝上长尾鸡肌肉中的呈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海兰褐鸡(P0.05),腿肌中的苦味氨基酸——苯丙氨酸含量显著低于海兰褐鸡(P0.05)。3)坝上长尾鸡腿肌中的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海兰褐鸡(P0.05);坝上长尾鸡腿肌中的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显著高于海兰褐鸡(P0.05)。4)坝上长尾鸡胸肌中的镁(P0.01)和铁(P0.05)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海兰褐鸡,腿肌中的钠(P0.05)、镁(P0.01)和铁(P0.05)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海兰褐鸡。由此可见,坝上长尾鸡和海兰褐鸡的肌肉均品质优良,且坝上长尾鸡肌肉品质优于海兰褐鸡。  相似文献   

16.
体外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向生殖细胞分化可用于治疗不育症,同时也为揭示种系世代的分子机制提供最佳模型。试验旨在探讨视黄酸(retinoic acid,RA)诱导鸡胚胎干细胞(chicken embryonic stem cells,cESCs)向雄性生殖细胞(male germ cells,MGCs)分化的作用效果。利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从新鲜种蛋X期鸡胚中分离胚胎干细胞,以鸡胚成纤维(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CEF)细胞为滋养层,进行体外培养,利用形态法、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染色和胚胎阶段特异性表面抗原(embryo specific surface antigen 1,SSEA-1)检测对获得的胚胎干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获得典型的呈巢状或岛状的cESCs克隆,细胞AKP染色呈蓝紫色,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内源性AKP活性;SSEA-1鉴定结果呈阳性,显示cESCs克隆具有多能性。采用10~(-5) mol/L RA诱导鸡胚胎干细胞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分别于诱导第0、2、4、6、8、10天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成cDNA,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生殖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在此诱导过程中,作为胚胎干细胞标志基因Nanog、Sox2表达量持续显著下降,而生殖细胞特异性基因Dazl、Stra8、c-kit、integrinα6表达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可观察到特异基因相关蛋白的阳性克隆。本研究成功分离出cESCs,可体外培养并保持未分化状态及多能性。10~(-5) mol/L RA能够促进cESCs向雄性生殖细胞方向分化,可以引起生殖细胞相应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雄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发育至第19期和第28期的鸡胚性腺原始生殖细胞(PGCs)分离提纯后,在DMEM中添加冷冻保护剂DMSO(二甲基亚砜)、EG(乙二醇)、蔗糖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比较冷冻保护剂在单独或联合使用条件下对PGCs的冷冻保护效果,复苏后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存活率,体外接种培养、传代。结果表明:(1)第19期PGCs冷冻保存中,10%EG+10%FBS+0.1mol/L。蔗糖条件下细胞存活率最高为(92.20±2.18)%,且与10%DMSO+10%FBS的存活率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冷冻保护液间存活率差异不显著;第28期PGCs冷冻保存中,5%DMsO+5%EG+10%FBS+0.1mol/L。蔗糖条件下细胞存活率最高为(92.41±2.82)%,但各冷冻保护液间存活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2)解冻后体外培养的PGCs,在饲养层和3种细胞因子(I。IF、SCF、bFGF)的共同作用下,可持续增殖,传至第3代的PGCs,PAS染色、AKP染色均呈阳性并保持完整的二倍体核型,仍处于未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18.
分离培养鸡胚胎干细胞(ESCs),体外培养传代后,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SSEA-1染色鉴定;并用线性化的质粒pEGFP-N1转染鸡ESCs。受体种蛋经赤道面开窗后,将经转染的ESCs注射到受体鸡胚胚下腔,以便制作嵌合体鸡;对获得的嵌合体鸡分别提取血液和组织DNA后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5只存活的的嵌合体鸡血液中没有发生EGFP基因嵌合,但有4只嵌合体鸡的部分器官表达了EGFP基因,其中有2只鸡的性腺发生嵌合,表明利用赤道面开窗后对受体鸡进行胚下腔显微注射可以生产嵌合体鸡。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从内蒙古白绒山羊胎儿的生殖嵴中分离出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并进行了鉴定。为建立内蒙古绒山羊原始生殖细胞(pri mordial germcells,PGCs)的培养体系,试验对比了A、B、C3组不同的培养条件对内蒙古绒山羊原始生殖细胞传代数的影响。RT-PCR鉴定结果表明,β-actin、hTERT、GAPDH、Nanog、Oct3/4为阳性、AKP染色为阳性;免疫荧光检测胚胎干细胞特异标志物Oct3/4、SSEA-3、SSEA-4呈阳性。未添加任何因子的A培养体系仅能传1代,添加LIF及Insulin的B培养体系可以传至4代,添加LIF、Insulin及优质胎牛血清的C组培养体系可以传至9代。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抗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受体基因变异在太行鸡、坝上长尾鸡和商品蛋鸡三个鸡群体中的分布,试验采用PCR技术结合测序技术进行Tvb基因分型,利用POPGene 32程序对鸡群体中Tvb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进行统计及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表明:在坝上长尾鸡和太行鸡群体中,检测到Tvb基因172CT突变位点,检测的两个等位基因命名为Tvb~(s1)/Tvb~r,太行鸡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为0.95/0.05,坝上长尾鸡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为0.96/0.04。在坝上长尾鸡和太行鸡鸡群中还检测到184TA/G突变位点,检测的三个等位基因命名为Tvb~(s1)/Tvb~(s3)/Tvb~(s4),太行鸡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为0.90/0.02/0.08,坝上长尾鸡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为0.95/0.00/0.05。坝上长尾鸡和太行鸡两个群体中的这些突变位点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商品蛋鸡群中未检测到抗性等位基因。说明在三个品种鸡群体中Tvb的抗性等位基因频率很低,具有较高患B亚群、D亚群和E亚群白血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