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在水温为23℃的控温水循环系统中,采用2×2双因素方法,研究在豆粕蛋白源和鱼粉与豆粕复合蛋白源饲料(蛋白质水平为28%)中分别添加0和1.5%α-酮戊二酸(AKG)对初始体质量为(217.93±0.78)g的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每组设5个重复。10周饲养结果表明:在不同蛋白源饲料中添加1.5%AKG显著提高了松浦镜鲤肠道和血清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肠道和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豆粕蛋白源中添加AKG显著提高肝脏GSH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1.5%的AKG对肝胰脏中其他抗氧化指标和肌肉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蛋白源和AKG水平对血清SOD活性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1.5%AKG可以提高松浦镜鲤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23±0.5)℃下,将初始体质量为(6.66±0.03)g的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幼鱼饲养在用Na HCO_3(分析纯)配置的碱度分别为0mmol/L(淡水)、14.85mmol/L和29.22mmol/L的水中,用ɑ-酮戊二酸(AKG)替代基础饲料中葡萄糖配制的含0%和1%AKG的2种饲料投喂8周,研究了不同碱度和AKG水平对松浦镜鲤肠道的组织形态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30尾鱼。结果显示:碱度胁迫下,镜鲤中肠与后肠绒毛长度低于淡水组,且随着碱度升高,绒毛长度变短,但差异不显著(P0.05);碱度和添加AKG对肠道形态无交互影响(P0.05);与淡水组相比,碱度胁迫和添加AKG均使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在15mmol/L碱度下添加1%AKG可使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碱度和AKG水平对前肠淀粉酶活性有交互作用(P0.05);碱度胁迫下,前肠、中肠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且碱度和AKG添加对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无交互作用(P0.05)。研究表明:碱度胁迫可影响松浦镜鲤中肠绒毛的发育,降低消化酶活性,饲料中添加AKG有改善碱度胁迫下肠道部分消化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静怡  金检生  杨丽丽  陈丽萍  叶金云  徐奇友 《水产学报》2023,47(10):109613-109613
为探究豆粕对松浦镜鲤肠道健康及能量水平的影响及AKG缓解肠道损伤的作用机制。选取初始体重为(9.51±0.06)g松浦镜鲤幼鱼609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缸29尾鱼。对照组(FM)饲喂30.8%鱼粉为蛋白源饲料,实验组以40%豆粕为基础饲料(SM),AKG组、Met组和Com组分别在SM基础上添加1%AKG、300 mg/kg Metformin和0.2 mg/kg Compound-c,Met+AKG组和Com+AKG组为在AKG组上分别添加Metformin和Compound-c。实验共59 d。结果显示,与FM组比,SM组后肠黏膜ATP和ADP含量显著升高;前肠ACC、TNF-α、IL-1β、TGFβ2、caspase9、Claudin7、Claudin11、Claudin3c、Occludin,中肠AMPK-α、TOR、ACC、IL-1β、TGFβ1、Caspase8、Claudin7、Occludin及后肠TGFβ1、Caspase8、Caspase9基因表达显著降低;后肠TNF-α、Claudin11、Claudin3c和Occludin显著升高。与SM组比,A...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谷氨酰胺前体物对镜鲤(Cyprinus carpio specularis)肠道消化酶及Na~+/K~+-ATPase活性的影响,分别用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α-酮戊二酸(AKG)、L-鸟氨酸-α-酮戊二酸(OKG)、L-精氨酸-α-酮戊二酸(AAKG)、α-酮戊二酸钠(2Na-AKG)替代基础饲料中的葡萄糖(添加量为1.5%),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分别投喂松浦镜鲤(平均体重(40.27±3.96)g),饲养8周后测定镜鲤肠道消化酶及Na~+/K~+-ATPase活性。结果显示:Glu组前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Gln组、Glu组、OKG组和AAKG组中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Na-AKG组前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OKG组;2Na-AKG组中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Gln组。2Na-AKG组前肠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Gln组。Gln组和Glu组前肠Na~+/K~+-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处理组中肠Na~+/K~+-ATPase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lu组、AKG组和OKG组后肠Na~+/K~+-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Gln组、AAKG组和2NaAKG组后肠Na~+/K~+-ATPase活性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Gln、Glu、OKG和AAKG可显著提高鱼体肠道的蛋白酶活性,添加2Na-AKG可显著提高鱼体肠道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Gln)及其前体物对鲤鳃丝Rh糖蛋白基因表达水平和血氨含量的影响,本试验用6组试验料(以鱼粉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以豆粕全部替代基础饲料中的鱼粉的豆粕饲料,分别向豆粕饲料中添加Gln及其前体物鸟氨酸-α-酮戊二酸(OKG)、α-酮戊二酸(AKG)、谷氨酸(Glu)的四种添加剂饲料),饲喂鲤60d。结果表明:豆粕组Rh糖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鱼粉组,但添加AKG、Glu、Gln后均能显著上调Rhag、Rhbg的表达,而OKG的添加对Rhbg、Rhcg1的表达影响不显著,但是对Rhag的表达却是下调作用。豆粕组的血氨含量显著高于鱼粉组,与豆粕组相比,添加4种添加物均降低血氨含量,说明4种添加物对摄食纯豆粕蛋白源饲料的鲤血氨含量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复合诱食剂对牙鲆摄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初始体质量为(3.01±0.04)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70 d的摄食生长实验。共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出基础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0.5%、1.0%和1.5%的复合诱食剂配制成4种豆粕取代饲料,同时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饲料,研究复合诱食剂对牙鲆摄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豆粕取代饲料中诱食剂添加量为1.0%时,牙鲆的摄食率(P<0.05)、饲料效率(P<0.05)、鱼体脂肪含量(P<0.01)以及肝脏、肠胰蛋白酶活力和肠氨肽酶活力(P<0.01)显著高于不添加诱食剂组;当豆粕取代饲料中诱食剂的添加量为0.0%和0.5%时,牙鲆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全鱼粉组(P<0.05);而当添加量为1.0%和1.5%时,牙鲆的特定生长率与全鱼粉组比较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认为,当以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时,添加1.0%的复合诱食剂能够显著提高牙鲆幼鱼对饲料的摄食率和生长率。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丁酸甘油酯(tributyrin, TB)、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 AKG)和丙氨酰-谷氨酰胺 (alanyl-glutamine, Ala-Gln)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添加 40.00%豆粕和 33.70%花生粕两种饲料为对照组(命名为 SM 组和 PM 组), 分别在豆粕饲料中添加 0.10%、 0.20%的 TB (TB1 和 TB2 组), 1.00%、2.00%的 AKG (AKG1 和 AKG2 组), 1.00%、2.00%的 Ala-Gln (AGn1 和 AGn2 组), 配制 8 种等氮等能饲料。选取初始体重为(0.10±0.02) g 的罗氏沼虾 640 尾, 随机分为 8 组, 每组 4 个重复, 每个重复 20 尾, 实验期为 8 周。结果表明, 与 SM 组相比, TB、AKG 和 AGn 组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TOR 和 caspase-3 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 TB、AKG 和 AGn 组的消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 且 AGn2 组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此外, AKG1 组 caspase-8 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 PM 组和 TB 组的 TNF-α 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可知, 饲料中添加 TB、AKG 和 Ala-Gln 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和抗氧化功能没有显著影响; 添加 TB、AKG 和 Ala-Gln 对罗氏沼虾消化酶活性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其中添加 2% Ala-Gln 改善作用最佳; 豆粕与花生粕相比可上调罗氏沼虾 TNF-α 的表达, 添加 TB 可以抑制这种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8.
比较研究了低鱼粉饲料中添加微胶囊蛋氨酸或晶体蛋氨酸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消化酶和蛋白质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将鱼粉组和减少鱼粉后蛋氨酸缺乏组分别设为正、负对照组,试验组饲料在负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晶体蛋氨酸(MET)、羟基蛋氨酸(MHA)、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微胶囊蛋氨酸(CAP)、丙烯酸树脂微胶囊蛋氨酸(RES)和棕榈酸甘油酯微胶囊蛋氨酸(TPA),共7组等氮等脂饲料.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鱼,初始体质量(5.40±0.07)g,流水养殖8周,水温29~31℃.结果显示微胶囊蛋氨酸组的军曹鱼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对照组和MET组(P<0.05),MET和TPA组肝脏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高于正负对照组(P<0.05);MET组军曹鱼幼鱼摄食后0.5 h肠道Na+、K+-ATP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摄食3 h后正对照组和RES组Na+、K+-ATP酶活性上升,显著高于CAP和MHA组(P<0.05),摄食8 h后正对照组和微胶囊蛋氨酸组显著高于MHA和MET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军曹鱼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晶体蛋氨酸即可增进氨基酸的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微胶囊有助于蛋氨酸在肠道中的缓慢释放,提高肠道内胰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9.
去皮豆粕对幼建鲤生长性能和肠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幼建鲤(Cyprinus carpiovar.jian)初始体质量(10.29±0.10)g,分别饲喂去皮豆粕蛋白占总蛋白0、25%、50%、75%和100%的等氮饲料代替白鱼粉蛋白,进行为期9周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随去皮豆粕增加,SGR下降,饲料系数升高。当替代50%时,SGR、肠重和前肠后肠皱襞高度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中肠后肠溶菌酶含量和抗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50%~100%大豆蛋白组出现肠道皱襞顶端上皮细胞脱落、固有层白细胞数量增多等症状。由本结果可知,高比例去皮豆粕抑制幼建鲤生长,并使其肠道生长受阻和结构受损从而导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降低饲料利用率;肠道损伤的原因涉及肠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在饲料总蛋白水平为33%时,去皮豆粕在体质量为10~35g幼建鲤饲料中替代白鱼粉蛋白的适宜比例为25%。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对体质量为(25.03±0.02) g的健康黄鳝(Monopterus albus)进行了10周的养殖实验,探究了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对黄鳝生长、消化率及肠道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置了高鱼粉组(42%, FM)、低鱼粉组(22%,T_0)以及在低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0.2%(T_(0.2))和0.5%(T_(0.5))牛磺酸的4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结果显示,与FM组相比,T_0组黄鳝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干物质消化率和蛋白质消化率显著下降(P0.05),饲料系数显著上升(P0.05)。添加适量牛磺酸可显著提高黄鳝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干物质消化率,降低饲料系数(P0.05),但T_(0.5)组黄鳝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与T_0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T_0组肠道肌酸激酶(CK)、钠钾ATP酶(Na~+-K~+-ATPase)、碱性磷酸酶(AKP)、胰蛋白酶(TRYP)和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FM组(P0.05),T_(0.2)组的上述肠道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T_(0.5)组肠道Na~+-K~+-ATPase、AKP、TRYP和脂肪酶(LPS)活性虽高于T_0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低鱼粉饲料中添加0.2%牛磺酸可提高黄鳝的生长,改善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但添加过量牛磺酸(0.5%)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石斑鱼配合饲料中发酵豆粕和豆粕部分替代白鱼粉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罗智 《水产学报》2004,28(2):175-181
在浮式海水网箱(1.5m×1m×1.5m)中养殖石斑鱼幼鱼(9.4±0.1g),在等氮(52% CP)基础上进行以发酵豆粕和普通豆粕替代鱼粉的实验, 为期56天.结果显示在石斑鱼饲料中添加14%发酵豆粕,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后随着发酵豆粕添加量的上升,这些指标都显著下降(P<0.05).在同样替代水平下,添加21%发酵豆粕组,增重率,SGR,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都比添加20%豆粕组高(P<0.05),表明对海水肉食性鱼类来说,发酵豆粕是一种比豆粕更优良的蛋白源.用折线模型分析增重率随白鱼粉替代水平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石斑鱼配合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白鱼粉的最适量为10%.从实际生产的经济效益出发,建议在饲料中添加14%发酵豆粕,对石斑鱼的生长和鱼体组成不会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实验以6种植物蛋白源(谷朊粉、大豆浓缩蛋白、豆粕、棉籽蛋白、花生粕和玉米蛋白粉)配比成复合植物蛋白源,以其替代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uer)饲料鱼粉蛋白,共设计9种实验饲料,分别为全鱼粉组(FM)以及替代鱼粉蛋白水平分别为20%(PP20)、30%(PP30)、40%(PP40I、PP40II、PP40III和PP40IV)、60%(PP60)和80%(PP80)组,旨在最大限度替代舌鳎饲料中鱼粉蛋白,而不影响鱼体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和肠组织结构形态。以初重为(255.21±0.79)g的半滑舌鳎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9周摄食生长实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桶放养15尾鱼。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实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摄食量、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和成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后对鱼体粗蛋白和水分含量以及血浆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当复合植物蛋白源替代高比例鱼粉蛋白时,显著降低鱼体粗脂肪和血浆胆固醇含量(P0.05),且肝体比随植物蛋白源的添加而降低,PP30组显著低于FM组(P0.05);另外,4个PP40组相比,PP40III组的脏体比显著高于其他3个40%替代组。复合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比例不超过60%时,对半滑舌鳎后肠组织结构无损伤或仅有轻微损伤,而PP80组后肠绒毛出现严重损伤现象。以上结果表明,复合植物蛋白源可以有效替代80%的鱼粉蛋白而不影响半滑舌鳎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但综合考虑鱼体生理生化和肠道组织结构指标,认为在半滑舌鳎饲料中复合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的比例不宜超过60%。  相似文献   

13.
陈度煌 《福建水产》2010,(1):98-101
用四种不同蛋白源替代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 L.)幼鱼饲料中的鱼粉,研究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经过8周饲养,结果显示,对照组欧洲鳗鲡增重率最高,其次是添加蛋白混合体1与发酵豆粕的试验组III,但其相对增重率比对照组降低21%,差异显著(P0.05),饲料系数方面也是该组最接近对照组。欧洲鳗鲡体组成分析显示,各组欧洲鳗鲡肌肉在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蛋白源能部分替代鱼粉,其中蛋白混合体1与发酵豆粕代替部分进口鱼粉的饲料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中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对花(鱼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制豆粕蛋白对鱼粉蛋白的替代量分别为:0、12.5%、25%、37.5%、50%、62.5%和75%的7种等氮等能的半精制饲料,饲养初始体重为(2.25±0.01)g的7组(三重复)花(鱼骨)6周,以评估花(鱼骨)饲料中豆粕的适宜用量.试验结果表明:豆粕蛋白对鱼粉蛋白替代量为75%饲料组的鱼体末体重和增重率均显著低于其它6组饲料组(P<0.05),而其它6组饲料组间的鱼体末体重和增重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饲料组间花(鱼骨)的存活率、饲料系数、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及蛋白质积累没有显著差异(P>0.05),花(鱼骨)全鱼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中豆粕蛋白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豆粕蛋白对鱼粉的替代对全鱼水分、粗蛋白、灰分无显著影响(P>0.05),本实验花(鱼骨)配合饲料中豆粕蛋白对鱼粉蛋白的最大替代量为625%.  相似文献   

15.
以鱼粉水平为30%的饲料为高鱼粉饲料对照组,以豆粕替代高鱼粉饲料中50%鱼粉形成低鱼粉基础饲料,低鱼粉基础饲料添加0、0.5%、1.0%、1.5%和2.0%低分子水解鱼蛋白,配制 6种实验饲料,对初始体重为(0.44±0.02) 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进行48 d的养殖实验。实验结束后采集样品,测定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并分析肠道先天免疫缺陷基因(IMD)、对虾素3a分子(Penaiedin 3a)、溶菌酶(LZM)和Crustin相关免疫基因的表达量,以探讨低分子水解鱼蛋白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低分子水解鱼蛋白能够显著提高对虾肝胰腺T-SOD、AKP和ACP的活力,降低MDA的含量;且1.5%低分子水解鱼蛋白能增加IMD、Penaiedin 3a、LZM和Crustin基因表达量。综上,凡纳滨对虾非特异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的降低可能是影响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的关键原因之一,而在饲料中补充1.0%–1.5%的低分子水解鱼蛋白可有效提高凡纳滨对虾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增强其非特异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刚上浮哲罗鱼(Hucho taimen)仔鱼(体质量0.11~0.12g)为研究对象,在实验饲料中添加5个水平的谷氨酰胺二肽(Ala-Gln),各处理饲料中Ala-Gln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0.125%、0.25%、0.50%、0.75%和1.0%,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1000尾仔鱼。实验期间水温7~10℃,溶氧保持高于7.8mg/L,实验共进行8周。结果表明,添加Ala-Gln能够显著提高哲罗鱼仔鱼肠谷氨酰胺(Gln)、谷氨酸含量(P0.05),提高肠脂肪酶活性和Na+,K+-ATPase活性(P0.05),同时,丙二醛(MDA)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认为,饵料中适量添加Ala-Gln可以提高哲罗鱼仔鱼肠道Gln和谷氨酸含量,以及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酶解豆粕蛋白替代部分鱼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饲料利用及消化酶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为(1.10±0.02)g的健康对虾,随机分成5组,饲养在0.5 m~3的玻璃纤维钢桶中,分别投喂酶解豆粕蛋白(0、7.40%、14.80%、22.20%和30.20%)替代基础配方中鱼粉(0、25%、50%、75%和100%)制成5组等氮等脂的饲料,试验时间为56 d。试验结果显示投喂25%和50%的酶解豆粕蛋白替代鱼粉的凡纳滨对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等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替代25%组和替代50%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饲料中酶解豆粕蛋白替代鱼粉的比例不宜超过50%。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苦瓜皂苷对饲喂高糖饲料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幼鱼的生长、消化及肝脏健康的影响,随机选取450尾体质量(6.43±0.02)g的松浦镜鲤幼鱼饲养在室内500 L控温循环水族箱中,分别投喂蛋白30%、脂肪6%而含糖不同的6种饲料:含糖10%的饲料(对照组LC)和含30%饲料(高糖组HC)及含30%糖的高糖中添加100 mg/kg(MCS1)、400 mg/kg(MCS2)、1 600 mg/kg(MCS3)及6 400 mg/kg(MCS4)]苦瓜皂苷的饲料,在水温28℃~32℃下饲养8周。结果表明,MCS3组松浦镜鲤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摄食率显著高于HC组(P<0.05),且MCS3组的终末体质量和摄食率显著高于LC组(P<0.05)。MCS3组松浦镜鲤的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HC组和MCS4组(P<0.05),而其脂肪酶活性最低,显著低于HC组(P<0.05)。MCS3组肝脏的核因子E2相关因子2、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的表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谷...  相似文献   

19.
不同蛋白能量比饲料对草鱼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等比例混合油为脂肪源,共配制4个蛋白水平(20%、25%、30%、35%),每一蛋白水平设4个脂肪水平(4.5%、8%、11.5%、15%),共16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在水温23~29℃下,连续投喂初始体重为(16.84±0.28)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10周,研究不同蛋白能量比饲料对草鱼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肠道蛋白酶的活性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饲料蛋白水平在20%~30%时,饲料中的脂肪水平对蛋白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蛋白水平在35%时,高脂肪抑制了蛋白酶活性,肝胰脏的蛋白酶变化规律类似于肠道;肠道和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在饲料蛋白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脂肪含量的升高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但饲料中蛋白(30%,35%)和脂肪(8%,11.5%,15%)含量较高时,淀粉酶活性较稳定;肠道和肝胰脏的脂肪酶活性在饲料蛋白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脂肪含量的升高,呈显著上升的趋势(P<0.05),但在蛋白含量(30%,35%)和脂肪含量(8%、11.5%,15%)的6个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脂肪含量分别为4.5%、8%和11.5%时,饲料的蛋白含量对肠道的脂肪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当脂肪含量为15%时,随着蛋白含量的升高,肠道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草鱼饲料中蛋白含量为30%和脂肪为8%(即蛋白能量比21.7 mg/kJ)的试验组草鱼获得较高的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8周网箱实验评价了利用豆粕、菜粕和棉粕替代苏氏圆腹鲑饲料中鱼粉的潜力.配制了7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对照饲料含45%鱼粉,在其余6种饲料中按等量蛋白替代原则分别添加31%或46%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的50%或75%,添加20%或40%菜粕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的25%或50%,添加19%或39%棉粕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的25%或50%.实验中所用苏氏圆腹鲑初始体重为11.3 g.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豆粕将饲料鱼粉含量从45%降低到23%,添加菜粕或棉粕将鱼粉含量降低到34%,对鱼成活率、摄食、鱼体增重、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饲料蛋白储积率、脏体指数和红血细胞比积(Hct)未产生显著不良影响.添加豆粕将鱼粉含量降低到11%导致鱼摄食、鱼体增重和SGR下降,添加菜粕将鱼粉含量降低到23%导致FCR升高和鱼体能量储积率下降,添加棉粕将鱼粉含量降低到23%导致鱼体增重、SGR和Hct下降.上述结果显示可通过添加豆粕将苏氏圆腹鲑鱼种饲料鱼粉含量降低到23%,或通过添加菜粕和棉粕将饲料鱼粉含量降低到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