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于成品油长输管道而言,保证油品质量、减少混油,并将油品安全输送至下游油库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在成品油管道-35#柴油/97#汽油的混油切割作业中尚无成熟经验。以吉长成品油管道-35#柴油/97#汽油的混油切割为例,结合实际运行数据,分析输送期间不同输量对混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吉长成品油管道以400 m3/h的输量运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混油量。明确了混油切割计算中密度的选取依据,提出了非对称切割方法。通过分析管道沿线各检测点混油量的变化趋势,得出混油增长经验公式,即长春末站的混油量约为吉林首站初始混油量的1.15倍(或8#阀室混油量的1.02倍),并且总结提出指导-35#柴油/97#汽油混油切割作业的建议,保障了管道运行安全,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在成品油管道的实际输送过程中,对柴油和汽油顺序输送的批次通常采用固定比例切割,但有些管道在切完第2刀后,仍有较长的一段混油。通过混油掺混室内实验和混油进罐现场试验,针对65℃0~#柴油推93~#汽油的混输管道,在完成混油切割第2刀之后,分别对后行油品切入空罐、切入闪点一致的纯净柴油罐、切入含有不同闪点柴油的纯净油罐3种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得到罐内油品达到合格时的体积量。结果表明:后行油品切入空罐时,罐内油品量达到600 m~3时油品合格;切入存油分别为50 m~3、100 m~3的同一闪点纯净柴油罐,罐内油品量分别达到580 m~3、500 m~3时油品合格;切入存油为60℃纯净柴油罐,切入量会稍大;切入存油为70℃纯净柴油罐,切入量会减小。研究结果可有效指导混油切割。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成品油管道中油品的主要质量指标衰减规律,以兰成渝管道为例,对来自首站同一批次、同一油罐中的油品进行了跟踪、取样并化验,总结出汽油终馏点和柴油闪点在顺序输送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出相关参数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顺序输送过程中,柴油的闪点平均降低4℃,汽油的终馏点平均升高15℃,相互掺混是油品质量指标衰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此,对兰成渝管道首站进线的油品质量指标给出了改进建议,对油品质量提高提供理论帮助和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4.
港枣成品油管道在实施计划停输期间,频繁出现管内压力大幅下降的问题。采用常温密闭输送工艺的长输成品油管道,管输油品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存在体积可压缩性和膨胀性,因此,在工艺计算中不应忽略温度对管输运行参数的影响。基于港枣成品油管道的相关数据,计算了温度对管内油品体积和管道压力的影响程度。分析认为:油品温度的降低是港枣成品油管道停输后管内压力出现平滑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0号柴油在低温下的管输问题,开展了0号柴油的析蜡、溶蜡规律试验,分析了0号柴油析蜡量随温度、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温度下柴油和汽油的溶蜡时间规律.根据苏霍夫公式的计算结果,绘制了南方某石化公司厂际间成品油管道的温降曲线;并对该成品油管道在环境温度低于析蜡点温度时的输送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兰成渝管道减阻剂工业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使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在增输不新增泵站设施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平稳的运行,在兰成渝管道广元—成都段进行了成品油减阻剂的工业试验,分别完成了柴油3个加剂浓度(5mg/kg、10mg/kg和15mg/kg)试验和汽油一个加剂浓度(15mg/kg)对比试验,试验过程包括3个不同基础流量(600m3/h、650m3/h和700m3/h)下的减阻试验、增输试验以及管道允许工况的最大输量试验;试验分析了管道流量、加剂浓度及剪切过程对减阻剂作用效果的影响以及加剂条件下管道的最大输送能力,得出了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在一定减阻剂加量下的安全输量范围。  相似文献   

7.
成品油管道优化运行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宫敬  储祥萍 《油气储运》2000,19(10):22-25
在管道输送成品油过程中,流量随时间而变,某时刻管道的输量将由各站间供能(开泵方案),耗能(沿程阻力)及高程来决定,随着混油段的移动,管内输量必然会发生变化,长输管道是在泵机组某种组合方式下运行,在一段时间内,管道全线存在有一个最优泵组合及其运行参数。通过对成品油管道运行系统的分析,建立了成品油管道的优化运行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通过对成品油管道系统的运行方式,设备组合及工艺参数的优选,确定能耗最低的运行工况,达到成品油管道优化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柳歆  张劲军  宇波 《油气储运》2011,30(6):419-422,393,394
间歇输送作为原油管道低输量运行的应对措施之一,其热力水力特性较复杂。建立了热油管道间歇输送的流动与传热物理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管道的热力水力特性,结果表明:管道进站油温和站间摩阻均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输停比和周期运行时间是影响间歇输送管道热力特性的重要参数,输停比相同时,周期运行时间越长,温度波动幅度越大;输送时间相同时,输停比越大,温度波动幅度越小,输送阶段进站油温可恢复的最高温度越高。实际算例表明:在输停比相同、输送时间2~6d的间歇输送方案下,各站最低进站油温的差值在1℃以内。  相似文献   

9.
混油处理是成品油长距离输送管道运行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基于将混油以掺混的方式部分或全部回掺到纯净油品中的混油处理方法,以GB 17930-2006《车用汽油》和GB/T 19147-2003《车用柴油》规定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测试方法为依据,结合国内顺序输送管道运行的实际情况,针对特定管道开展了顺序输送油品的掺混实验。结果表明:在柴油中掺入汽油,对掺混比例最敏感的质量项目是闭口闪点;在汽油中掺入柴油,受到显著影响的质量项目有终馏点、研究法辛烷值、抗爆指数,而终馏点的敏感性表现最突出。依据测试结果,以敏感质量项目为控制目标,推荐了生产实际可采用的临界掺混比例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停输对混油量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顺序输送管道在运行过程中的停输现象,建立了动量传递质量传递耦合的非稳态停输混油数学模型。利用PHOENICS 3.6软件进行停输过程数值模拟,通过算例分析了柴油前行、汽油后行在管道上下坡等工况下停输后的混油机理及不同工况条件下停输对混油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连生 《油气储运》2000,19(5):14-15
在地温较低的情况下,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5号轻柴油时,容易出现管壁结蜡现象,使混油量增大,在分析了5号轻柴油质量数据和长输管道各段地温6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临界点”地温,给出了在“临界点”地温的条件下输送5号轻柴油时应采取的措施,为管道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汽油、水顺序输送的特殊混油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鹏 《油气储运》2000,19(7):16-18
在南输成品油管道投油过程中,汽油、水顺序输送产生了混油段。以大量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总结了混油密度(浓度)的变化规律,对产生过长混油尾段的原因了分析,讨论了汽油紊我向前行水轴向伸展及混油尾段特殊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曾多礼 《油气储运》2001,20(10):54-56
以格拉成品油管道为例,分析了输送距离,油品的剪切速度,中间泵站,翻越点、停输和落差6种因素对成品油管道混油产生的影响,指出把性能相近的两种油品,按轻质油品在前,重质油品在后的顺序进行输送,采用球阀切换油品;简化泵站工艺流程,严格控制翻越点后各泵站的进站压力和避免停输等一系列方法对减少混油效果显著,介绍了处理混油的工艺流程和掺混比例。强调指出,油顶油的直接输送方式经格拉成品油管道实践证明简单易行,推荐在我国成品油顺序输送中采用。  相似文献   

14.
原油差温顺序输送管道不同停输初始状态对应不同的安全停输时间,停输安全性是该输送工艺的重要技术问题。为了获得停输初始状态对停输安全性的影响规律,定性分析了一个输送周期内不同时段的停输安全性特点,通过引入停输时机的概念和定义无量纲排空时间定量分析了不同停输初始状态的相对停输安全性。结果表明:高凝油油头到达进站口时停输最危险;不同停输时机的无量纲排空时间相差明显,即不同停输时机再启动的难易程度或停输安全性相差较大,且差异程度随停输时间延长而增大;对于存在停输危险的停输时机,无量纲排空时间总会在某一停输时间下趋于无穷大,表明该停输时间下,再启动不会成功。研究结果可为原油差温顺序输送管道合理安排停输检修计划或定性判断停输安全时间提供技术支持。(图4,表4,参13)  相似文献   

15.
冷热油交替顺序输送过程热力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崔秀国  张劲军 《油气储运》2004,23(11):15-19
建立了描述冷热油交替输送过程中非稳态水力、热力问题的数学模型,开发了计算软件,并对铁秦管道交替输送俄罗斯原油与大庆原油过程中的热力状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冷热油交替输送过程中,当循环达到一定次数后,进站油温将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原油的热物性参数与管道及周围环境参数对计算结果有显著影响,需准确选取.当冷油(进口原油)前行、热油(国产原油)后行时,热油油头的温降幅度最大,控制各循环中热油油头的进站温度,是确保冷热原油顺序输送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南疆原油和成品油实施管道顺序输送的必要性,针对新疆原油和成品油外运方式、油品种类及物性、管道顺序输送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降凝、清管和混油等处理方法,拟定了原油、成品油顺序输送方案,并提出了顺序输送油品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指出将油品合理排序,并与清管技术相协调,对实现新疆原油、成品油的顺序输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以考察报告方式全面介绍了加拿大省际管道系统的生产和管理概况。加拿大省际管道历经近50年的建设与发展,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距离最长、输送工艺最复杂的液体管道输送系统,管道干线长度约占世界成品油管道长度的1/6,输送介质除原油、成品油和液化天然气外,还输送甲烷、丙烷、丁烷和各种合成物等石油化工产品。在生产运行和管理上拥有先进、完整的控制方式,体现在全线实行SCADA和计算机等自动控制,高效细致的生产调度,顺序输送采用在线压力检测、密度计量等手段对输送介质进行界面跟踪,以计算机监测系统监测管道的泄漏位置和泄漏量等。同时,在强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参与国际经营方面也具有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原油差温顺序输送管道最大安全停输时间的确定是目前原油顺序输送技术领域重要而又尚无公认可行方法的技术难点。为此,基于数值模拟结果,从“再启动难易程度”的角度对停输安全性进行分析。通过一系列理论分析,导出了既能满足生产需求又简便易行的原油差温顺序输送管道最大安全停输时间的确定方法:对于不存在停输危险性的停输时机,理论上最大安全停输时间为无穷大;对于存在停输危险性的停输时机,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先找到刚好使无量纲排空时间趋于无穷大的停输时间,再进一步在该停输时间附近找到满足判定条件“只要再启动过程出现进站流量随时间减小的现象都不安全”的停输时间,即最大安全停输时间。该方法同时适用于普通含蜡原油管道。  相似文献   

19.
商鹏 《油气储运》1999,18(11):6-9
结合低温顺序输送5号柴油的生产实际和低温结蜡溶蜡试验情况,就低温顺序输送5号柴油时的特殊混油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通过对混油浓度变化、管壁结蜡、溶蜡过程及混油尾拖长的原因分析,指出低温结蜡是造成大量混油的根本原因,在进行高凝点柴油低温顺序输送时,油品的结蜡温度是避免因结蜡而造成混油的关键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20.
成品油顺序输送批次和罐容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坤锋  许莉  胡柏松 《油气储运》2003,22(11):10-15
阐述了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优化设计的总体思路,分析了顺序输送中不同混油处理方式的优缺点。通过对兰成渝成品油管道首、末站以及分输油库罐容的确定及经济分析,实现了批次、罐容的优化设计。介绍了兰成渝输油管道顺序输送批次和罐容优化的设计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