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李爱杰 《饲料工业》1991,12(8):15-16
<正> 由于鱼粉蛋白质含量高(在60%以上),并含有丰富的脂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因此,历来在对虾配饵中是以鱼粉作为主要动物蛋白源,并以鱼粉调节对虾配饵中的蛋白质达到对虾对蛋白质适宜需要量(在40%以上)。且由于我国养虾事业的发展迅速,鱼粉需要量急骤增加,以致鱼粉供应紧缺,价格年年上涨,已成为影响配饵成本增高,养虾利润降低的主要因素,既不利于饲料厂销售廉价质高的配饵,也不利于养虾业者获得节省饲料成本的利益。国内外都在研究以廉价的蛋白源代替鱼粉,近年来,美国、日本对用黄豆粉代替鱼粉作了较多的研究,我国尚未进行这方面的研究。黄海所等单位在配饵中添加饲料酵母或以饲料酵母代替部分鱼粉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以饲料酵母全部代替鱼粉的研究尚未报导,这是因为目前生产的饲料酵母,其蛋白质含量一般在40%~50%,不如鱼粉蛋白含量高,因而难以全部代替鱼粉。  相似文献   

2.
1 对虾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对虾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要量受饲料中蛋白质的品质 (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 )、对虾发育阶段、生理状况以及环境条件 (水温、盐度、溶氧度等 )的影响。一般来讲对虾饲料中蛋白质的品质越高 ,即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比例越适宜 ,对虾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要量越低。王吉桥等(2 0 0 2 )总结学者的研究认为 ,在同种对虾中 ,幼虾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要量可能低于青年虾或成虾 ,这需要进一步的试验验证。Lei等 (1 989)报道 ,饲养在海水中的青年斑节对虾对饵料中蛋白质的需要量仅为 40 % ,而饲养在咸淡水中 (盐度1 6ppt…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粗脂肪水平对2种规格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配制了粗脂肪水平分别为4.02%、5.98%、7.86%、10.13%、11.29%和13.99%的6组试验饲料,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58±0.01)(幼虾组)和(7.93±0.03)g(大规格组)的凡纳滨对虾,养殖周期分别为8(试验一)和6周(试验二).结果表明:试验一,饲料粗脂肪水平显著影响幼虾组的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系数(FCR) (P<0.05),摄食饲料粗脂肪水平5.98%的幼虾组WG、SGR、PER有最大值,FCR有最小值;饲料粗脂肪水平对幼虾组成活率(SR),全虾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及肌肉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了幼虾组的肝体比(HSI)、肥满度(CF)和肌肉粗灰分含量(P<0.05);饲料粗脂肪水平显著影响了幼虾组的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P<0.05),但对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二,饲料粗脂肪水平显著影响大规格组对虾的WG、SGR、PER和FCR(P<0.05),摄食饲料粗脂肪水平5.98%的大规格组WG、SGR、PER有最大值,FCR有最小值;饲料粗脂肪水平对大规格组的SR、CF、HSI,全虾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及肌肉干物质、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全虾干物质含量及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P<0.05);饲料粗脂肪水平显著影响对虾血清SOD、PO、AST及ALT活性(P<0.05).综上并结合SGR与饲料粗脂肪水平拟合折线模型后得出,凡纳滨对虾幼虾阶段和大规格阶段粗脂肪的适宜需要量分别为4.83% ~5.98%和5.57% ~ 7.86%.  相似文献   

4.
<正> 设计对虾饵料配方,首先要搞清对虾(成虾)的营养标准(主要是蛋白质标准)及所选用原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下面举例说明利用一种常用的简便方法——方块法,设计饵料配方。其原料选用鱼粉、豆饼、玉米面、麸皮、磷酸盐、混合维生素及氨基酸、粘合剂等。 1.查得对虾营养标准粗蛋白为45%,原料中蛋白质含量:鱼粉65%,豆饼45%,玉米面9%,麸皮15%。 2.原料分类(可按蛋白质含量及其类别分类),并按原料来源及价格情况确定每种原料在各类中的百分比。种类百分比含粗蛋白总含粗蛋白  相似文献   

5.
以基础饲料(秘鲁鱼粉添加量为27%)作为对照组,用玉米蛋白粉替代饲料配方中鱼粉分别占蛋白质含量的5%、10%、15%,同时在15%的替代基础上分别补充晶体的赖氨酸和蛋氨酸,使其与对照组中的赖氨酸和蛋氨酸的量相一致.配制成5种等氮对虾试验饲料,饲喂凡纳滨对虾60天,研究不同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的玉米蛋白粉的替代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增重率及饲料系数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其中5%替代组的增重率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实验的结果分析:本实验条件下,27%鱼粉含量的凡纳滨对虾饲料中,如果不补充晶体氨基酸,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蛋白的适宜比例为10%,即玉米蛋白粉添加量占饲料比例为3%;饲料中补充赖氨酸和蛋氨酸,可提高玉米蛋白粉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的替代比例,其替代鱼粉蛋白比例可以提高到15%,占饲料比例的4.5%.  相似文献   

6.
凡纳滨对虾不同生长阶段的蛋白质需要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幼虾阶段和养成阶段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全虾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凡纳滨对虾幼虾阶段和养成阶段的蛋白质需要量.以鱼粉、小麦蛋白粉、酪蛋白和明胶为主要蛋白质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9.31%、33.19%、37.11%、41.45%、45.58%、49.03%的6种饲料.试验1(幼虾阶段养殖试验)和试验2(养成阶段养殖试验)分别选用720尾初始体重为(0.52±0.01)g和540尾初始体重为(7.93±0.03)g的凡纳滨对虾作为试验动物,均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桶),试验1每桶放养40尾,试验2每桶放养30尾.试验1和试验2的养殖期分别为56和42 d.试验1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对虾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先显著上升(P<0.05)而后趋于稳定(P>0.05),而饲料系数(FCR)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7.11% ~49.03%时,蛋白质效率(PER)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显著下降(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对虾的成活率(SR)、肝体指数(HSI)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29.31%组对虾的肥满度(CF)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对虾全虾、肌肉干物质及全虾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7.11%组全虾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45.58%和49.03%组(P<0.05);29.31%和41.45%组全虾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33.19%和37.11%组(P<0.05);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在41.45%组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29.31%和49.03%组(P<0.05);29.31%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除37.11%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33.19%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37.11%、41.45%和49.03%组(P<0.05).血清总蛋白(TP)含量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3.19%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1.45%和49.03%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29.31%和33.19%组(P<0.05);45.58%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1.45%和45.58%组血清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活性最低值出现在37.11%组,并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2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对虾SR、WGR、SGR、FCR及HSI的变化趋势同试验1结果;对虾的PER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持续下降,29.31%和33.19%组显著高于41.15%、45.58%和49.03%组(P<0.05);各组对虾的CF无显著差异(P>0.05).全虾干物质、粗脂肪、粗灰分以及肌肉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9.31%组全虾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5.58%和49.03%组肌肉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29.31%和41.45%组(P<0.05);45.58%和49.03%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29.31%、33.19%和37.11%组(P<0.05).45.58%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29.31%和33.19%组(P<0.05);血清SOD活性在45.58%组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PO活性在37.11%组达到最低值,并显著低于29.31%、33.19%和49.03%组(P<0.05);血清ALT活性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AST活性在37.11%组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29.31%、33.19%和45.58%组(P<0.05).以SGR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拟合回归方程后得出,凡纳滨对虾幼虾阶段和养成阶段的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38.6%和36.8%.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配合饵料最适蛋白质含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国对虾野生养成期的食性为肉食性,因而要求人工养成用配合饲料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至于以多大数量为最宜,则是对虾配饵工作者一向所重视研究的课题。对虾配合饵料的蛋白质最适含量因虾的种类而异,如白对虾配饵蛋白质最适含量认为是28%~30%(Andrew·etc·1972),褐对虾为51.5%(Z·P·Zein-Eeding etc·1976)。由于各研究者试验条件不尽相同,即使是对同种对虾,所得结果亦异,如茂野邦彦(1972)等人认为日本对虾配饵蛋白质最适含量为  相似文献   

8.
活性饲料酵母在对虾饵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饲料酵母在对虾养殖中的饲喂效果和作用机理,进行了酵母替代鱼粉的梯度试验、消化吸收率研究与大水面生长对比试验。试验选用了铁狮牌多维高蛋白活性饲料酵母和秘鲁鱼粉。梯度试验中分别以酵母替代0、20%、40%、60%、80%和100%鱼粉。试验表明:①用饲料酵母代替20%~60%鱼扮在对虾养殖各个阶段都有显著的促进生长作用,对幼虾作用更为明显。其最适替代比例为40%;②饲料酵母代替部分鱼粉能够提高总消化率和蛋白质消化率。替代比例为40%时,其总消化率和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不用酵母替代)提高3.34%和1.17%;③大水面喂养试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用饲料酵母替代40%鱼粉,对虾平均体长增加0.26~0.35厘米,成活率提高1.5%~2.4%,饵料系敷降低5.36%~7.58%,对虾产量提高了9.4%~11.5%。  相似文献   

9.
1.大小、用途不同的鸡只对蛋白质含量的要求不同.雏鸡需要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为20%~23%;成年肉鸡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为18%~20%,产蛋鸡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为10%,大小不同的鸡只混群饲养,不能满足所有鸡只对蛋白质饲料的要求,往往是顾此失彼,降低鸡只饲养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十二、罗非鱼的营养需求 不同品种的罗非鱼,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有一定差别。如尼罗罗非鱼稚鱼(0.3~0.8克),饲料中最适蛋白质含量要求为35%~40%,50克以上为20%~25%;奥利亚罗非鱼稚鱼(0.3~0.5克),饲料中最适蛋白质含量大于36%,21克体重时,要求饲料中最适蛋白质含量为26%~36%。在营养需求上,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大体上一致。联合国粮农组织,1987年推荐了罗非鱼主要营养指标(见下表)。  相似文献   

11.
血凝法测定饲料中植物凝集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植物凝集素(lectin)的血细胞凝集活性与其浓度的关系,提出了用血凝法测定饲料中lectin的新方法,并探讨了试样粉碎粒度、脱脂方法、脱脂时间、抽提时间、抽提次数等测定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lectin的活力与浓度之间存在高度线性相关(R^2=0.99)。血凝法测定饲料中lectin的含量时,以样品粉碎过40目、样品与30~60℃石油醚或乙醚比例(W/V)1:8脱脂8h、样品与生理盐水(W/V)1:8抽提8h为宜。在上述条件下测定,回收率可达88%~102%。经过对8种不同的饲料及原料样品lectin含量的测定,平均相对偏差为0.9%~2.4%,变异系数为1.3%~3.3%。结果表明,利用血凝法可快速测定饲料中的lectin含量。  相似文献   

12.
南美白对虾的饲料与投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长太 《饲料研究》2003,(11):42-42
1 对饲料和养殖环境的要求1 .1 食性特点 南美白对虾为杂食性 ,幼体以浮游动物的无节幼体为食 ,幼虾除摄食浮游动物外 ,也摄食底栖动物幼体 ;成虾则以活的或死的动植物及有机碎屑为食 ,如蠕虫、各种水生昆虫及其幼体、小型软体动物和甲壳类、藻类等。该虾具有相互残食的习性 ,而且随着生长这种习性表现更为明显。1 .2 饲料营养 南美白对虾对饲料要求相对较低 ,对饲料蛋白 (特别是养殖后期 )的要求不高 ,幼虾期(5cm以下 )饵料的蛋白质含量在 35 %以上 :成虾期(5~ 1 2cm)可相应减少蛋白含量至 30 %~ 2 0 %。对虾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多次蜕…  相似文献   

13.
佟书莲  张德成 《饲料工业》1993,14(12):37-38
<正> 惠民牌中虾饲料是舟山市饲料工业公司生产的一种对虾饲料,其外观光洁有韧性,长短均匀,含粉率在1%以下,具有正常鱼腥味和豆粕类芳香;在水中稳定时间≥2小时;含水率<12.5%;粗蛋白含量为40%~43%,粗脂肪为5.0%~5.5%;粗纤维<3%,粗灰分<14%。为了解其对中虾的安全性,特进行了实验动物毒性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选用体重15~18克的昆明种健康小鼠(浙江省药品检验所实验动物房提供,合格证号:浙医动字第9100018号)。 1.2 受试物惠民牌中虾饲料;实验小鼠全  相似文献   

14.
丁(鲁岁)的营养素需要量及饲料最适能量蛋白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设计L9(3^4)配制9种试验饲料,对丁Gui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总糖、矿物质需要量及最适能量蛋白比作饲养试验,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及饲料系数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影响生长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能量蛋白比及矿物质。较优水平的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9.24%~42.50%,脂肪为6.28%左右,总糖为27.1l%左右,矿物质为2.37%~2.39%。丁Gui饲料的最适能量蛋白比(E/P值)在35.69kJ/g蛋白~36.94kJ/g蛋白之间。  相似文献   

15.
不同规格日本沼虾饲料蛋白最适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饲料原料配制成不同蛋白水平的生产性饲料,研究不同规格的日本沼虾饲料中的最适蛋白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日本沼虾幼虾饲料中的最适蛋白质含量为38.9%~40.3%;中虾饲料最适蛋白质含量为38.71%~40.3%;成虾饲料最适蛋白质含量为36.2%~39.15%。为确定该虾的配合饲料营养标准和实用饲料配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强俊  杨弘  王辉  徐跑  乐贻荣  何杰 《动物营养学报》2012,24(8):1589-1601
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方法,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20~34℃)和饲料蛋白质水平(25% ~ 50%)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幼鱼生长、饲料效率和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的影响.试验期为56 d.随着温度和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上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血清GH水平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温度与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一次效应对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血清GH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和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二次效应与互作效应对饲料效率和血清GH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与蛋白质水平对特定生长率无互作效应(P>0.05).高温与饲料高蛋白质水平会降低饲料效率和血清GH水平.因子与响应值间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58、0.955和0.875(P <0.01),可用于预测.温度/饲料蛋白质水平最优组合为29.9 ℃/40.3%,此时,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较高,分别为2.748%/d和77.5%,其可靠性达0.888.温度对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血清GH水平影响较饲料蛋白质明显.血清GH水平与特定生长率相关性较低,而与饲料效率呈正相关.因此,建议在罗非鱼幼鱼的培育中,按照上述温度与饲料蛋白质组合安排生产,以提高罗非鱼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芝麻粕替代豆粕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约0.4g/尾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us wannamei)虾苗,以不添加芝麻粕的配合饲料作为对照组G0,用芝麻粕等量替代豆粕,分别添加3%、6%、9%、12%,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对虾实验饲料,饲喂56天,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芝麻粕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体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在饲料中芝麻粕用量不高于9%时,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虾体组成无显著性影响(P0.05),且以6%添加组的生长效果最佳;当在饲料中添加12%的芝麻粕替代豆粕时,对虾生长性能显著下降(P0.05),对虾体组分也有显著差异,全虾粗蛋白含量和尾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实验结果可得:芝麻粕是一种可以应用在凡纳滨对虾配合饲料中的蛋白原料,本实验条件下,芝麻粕的最宜添加量为6%,即等量替代28.57%的豆粕。  相似文献   

18.
任春燕 《中国饲料》2022,1(1):33-37
本试验采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中划分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方法,测定反刍动物常见9种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并对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分进行计算、分析.结果 表明:粗饲料的可溶性粗蛋白质(SCP)中以非氮白蛋(NPN)为主,真蛋白质含量较低;苜蓿粗蛋白质(CP)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较高,P...  相似文献   

19.
从非食用原料制得的饲料酵母是很宝贵的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的重要来源。饲料酵母蛋白质与植物性(谷物、豆饼、麸皮等)的饲料蛋白质相比,被动物吸收较完全。按营养价值来说,饲料酵母蛋白质相当于鱼粉的蛋白质。本文介绍以味精生产过程中的一次冷冻等电点废液为原料,用本所热带假丝酵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史氏鲟饲料脂肪最适含量的结果。试验饲料是以酪蛋白、鱼粉、糊精和纤维素等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等氮(蛋白质含量41%)和等能量的(11.2MJ/kg饲料)半精制饲料,以等量混合的海水鱼油、豆油作为添加的脂肪源,设0、2、4、6、8和10%6种添加浓度。试验周期为25d。试验结果显示,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均以脂肪含量7.6%~9.6%的4、5组饲料最佳,比脂肪含量分别为1.6%和3.6%的1、2组饲料差异显著,但与脂肪含量分别为5.6%和11.6%的3、6组饲料差异不显著。如果考虑到饲料成本,把史氏鲟饲料脂肪的最适合量设定在8%左右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