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深远海网箱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建高  余雯雯  卢本才 《水产学报》2021,45(6):992-1005
深远海网箱养殖是一种新型水产养殖模式,具有技术先进、环境友好和成鱼品质高等优点,因此,它对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战略意义重大。本文在介绍中国普通网箱和深水网箱、国外深远海网箱发展简况的基础上,重点概述2017年前后中国深远海网箱发展现状及其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加以展望。2017年前,我国深远海网箱处于起步阶段,开发了特力夫~(TM)超大型深海养殖网箱等近10种深远海网箱。2017年后,我国深远海网箱进入快速发展期,开发应用了"深蓝1号"全潜式深海渔场等一系列深远海网箱,引领了深远海网箱的现代化建设。迄今为止,我国主要开展了深远海网箱的定义、专利、结构、绳网材料及其配套智能装备等研究,部分成果已得到应用。为适应水产养殖绿色发展要求,今后我国深远海网箱将朝着离岸化、大型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虽然我国深远海网箱养殖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挪威等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我们还存在巨大的差距。我国深远海网箱养殖业前景广阔,但相关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深水抗风浪网箱代表着海水网箱养殖的发展方向,是国家今后重点支持的先进的海水养殖方式。为此本刊特邀国内著名的深水网箱养殖专家徐君卓教授就我国深水网箱的发展现状、养殖技术、挪威深水网箱发展情况等内容作一介绍,刊出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读者纷纷来电、来函询问深水网箱的有关问题,并希望我刊能多刊登这方面的文章。我刊又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水网箱课题组负责人郭根喜研究员等专家重点就南海区深水网箱发展概况、深水网箱养殖适宜的养殖水域条件、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及今后的发展前景作一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水网箱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我国海水网箱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起始于1970年代,并在过去的20多年里得到了迅速发展。迄今为止,我国各种类型的海水养殖网箱总数已超过100万个,其中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有3000多个。海水网箱养殖的鱼类有30多种,年产量约30万吨。海水网箱养殖已发展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4.
海水网箱养殖现状及抗风浪网箱养殖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中国与广东省海水网箱养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介绍了深水抗风浪网箱的特点及国外深水抗风浪风猜想垢主要,描述了广东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通过财政支持、宣传引导、技术指导等措施,大力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全省深水网箱投放总量2424口,今年新增深水网箱1032口。平均每口网箱年产量约12吨,预计今年全省网箱养殖的总产量将达到29088吨。深水网箱养殖的发展,使水产养殖业由陆基向海洋拓展,扩大了养殖空间,提高了集约化水平,增强了海水养殖业的集约化、设施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6.
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是海水鱼类养殖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海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发展很快,全国已有深水抗风浪网箱3000多个,广东、海南、福建、浙江省都有一批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基地,自主创新的网箱制作取得了专利,投放的网箱经受了强台风的袭击,黄花鱼、军曹鱼、金鲳鱼、鲱鱼等鱼类在深水网箱中养殖也己成功,并创造了高产记录。  相似文献   

7.
海水网箱养殖工程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根据FAO统计 ,世界渔业的主体是海洋捕捞约占 85 % ,养殖业约占 1 5 %。由于世界及国内传统作业渔场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海洋捕捞由传统开发型转向养护管理型 ,传统捕捞品种以养护管理型为主 ,并逐渐由传统捕捞业向养殖增殖业转变。近二三十年快速发展的海水网箱养殖业 ,已成为人类扩大生存空间 ,发展海洋产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1 世界海水网箱养殖业发展现状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挪威、美国、加拿大、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大型深水网箱养殖业迅速发展。1 .1 国外大型网箱工程的研究与发展大型海水网箱养殖是近 30年发展的全新…  相似文献   

8.
<正>从浅海走向深海,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让海水养殖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带动沿海"失海失地"的渔民致富奔小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陶启友介绍,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符合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方向,同时代表着先进的海洋水产养殖技术,近年来在我国沿海得到了较快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是一个系统的  相似文献   

9.
徐洪科 《海洋渔业》1996,18(1):31-34
一、海水网箱养鱼发展过程 我省海水网箱养鱼始于1982年,至今已10多年历史。1985年前,我省由于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自治区的影响,以网箱暂养石斑鱼出口港、台、澳等市场,海水网箱养鱼处于暂养阶段。1986年进入试验阶段,首先由科研单位对不同鱼种进行网箱养殖研究。1986~1987年洞头县水产研究所首先在洞  相似文献   

10.
广东是海洋大省,海水养殖在海洋与渔业产业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海水养殖环境的日益恶化,深水网箱养殖已成为我省推进海水养殖业的新增长点。深水网箱产业是集多种高新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产业,包括深水网箱的推广应用和传统网箱的升级改造,其发展将有力地促进传统海洋养殖业的技术改造,更新人们的经营理念,使海洋养殖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11.
根据鲍的生活习性,总结国内外养鲍设施特点,自行研发新型竖排式网箱。通过在港湾海域进行新型竖排式网箱的养鲍试验,对养鲍过程中网箱内饵料分布、附着生物情况进行研究,并与传统挂笼养殖模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型网箱养殖过程中采用平潮点倾倒法投喂龙须菜或海带,鲍匍匐基内的饵料占比分别为:龙须菜约30.4%,海带约36.7%,均高于其它投喂方式。经过9个月的养殖,网目为1 cm的竖排网箱中的鲍最终体重为(29.1±6.17)g,存活率为60.5%,传统挂笼中鲍体重为(22.8±7.93)g,存活率为33.5%,新型网箱养殖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挂笼(P0.05);不同网衣规格的网箱表面附着生物附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大于传统挂笼组(P0.05),进入夏季后,网箱中附着生物的生物量和丰富度都有显著增加。与传统挂笼相比,新型竖排式网箱具有水体交换好、操作简单、节省劳力、存活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根据降低流速对深水网箱养殖的影响这一需要,依据目前深水网箱的尺寸和渔具模型试验方法,设计并制作一个浮式箱网结构模型,同时进行水槽实验。实验在箱网的尾部设定一系列的断面和测量点,通过三维流速仪测量各点在不同实验流速下的流速,通过分析相关数据,探讨了该箱网减流结构尾部的流速分布和减流效果。实验流速采用了32.23 cm/s、50.19 cm/s、67.79 cm/s,分别相当于实际流速45.58 cm/s、70.79 cm/s、95.67 cm/s。实验测量了减流装置尾部减流区域50 cm到125 cm处的流速分布,相当于实际海域中距离减流装置尾部15 m到37.5 m处的流速分布。实验结果显示,箱网尾部的流速减小区域是在网箱网袋与来流垂直的投影面上,减流百分比在20%~45%左右,而箱网两侧的流速略有增加。从实验结果来看,这一结构能有效减小流速,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在海域中布设,能够满足深水网箱养殖的减流需要。  相似文献   

13.
漂浮状态下重力式及碟形网箱锚绳受力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玉成 《水产学报》2005,29(4):570-573
深水网箱养殖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其发展及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结构形式,其中以重力式和碟形深水网箱应用最为普遍,国内外关于网箱的水动力特性已进行了不少研究,但结果存在较大差异。Colboume等曾对多种配重形式和锚碇形式的重力式网箱的水动力特性及运动特性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4.
水库小网箱养鲤效果及其与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50、400、450、500尾/m2的放养密度下,研究了小网箱养鲤效果。结果表明,小网箱放养密度对净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最佳放养密度为473尾/m2,随密度增加,出箱鲤鱼的平均体重和生长比速下降。与大网箱相比,小网箱在饲料系数、效益指数等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高密度聚乙烯(HDPE)近海养殖网箱(俗称塑胶渔排)框架易变形的原因,从而找到提高改进的方法,解决易变形问题.本研究分析了影响网箱框架抗弯刚度关键要素,即框架截面、框架材料弹性模量和框架下方捆绑浮球跨距,并与传统海水养殖网箱进行比较.结果显示:HDPE近海养殖网箱框架边与传统养殖网箱的木质框架边的截面惯性矩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断斑石鲈(Pomadasy hasta)网箱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平均全长3cm、平均体重0.41g的断斑石鲈幼鱼进行网箱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断斑石鲈在体重50g以下生长速度最快,月增重最高达8.3倍.(2)适宜的生长水温在25~29℃之间;16℃以下几乎停止摄食,出现负增长;水温14℃以下持续数天,体弱者皮肤出现溃疡或死亡.(3)幼鱼经15个月的网箱养殖,从平均全长3cm增长到平均全长25cm、平均体重525g的商品鱼,成活率达68.3%.  相似文献   

17.
外荡网箱养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可定 《水产学报》1991,15(3):254-259
鳗鲡(Ahguilla japonica Temm.et Schl.)又名河鳗、白鳝,属淡水鱼珍品。国际市场畅销,为我国水产创汇的拳头产品.我国台湾50年代初建场养鳗,现可年产商品鳗约3.5万吨。大陆自1972年发展成鳗养殖,目前年产5千吨以上.绝大多数为露天或温室池塘。网箱养鳗始于1987年,是浙江针对本地气温偏低,又映地热、工厂余热,但有众多的水库和外荡,因一种紧迫感创造出来的新技术外荡网箱养鳗.嘉兴历来以出口鳗苗为主。本地却有1.8万公顷外荡可供利用.因为网箱养鳗在外荡比水库有更多技术难题,故有“外荡网箱养鳗不可行”之说,为此,从事研究适于外荡网箱养鳗的整套的技术。历时三年,于1990年完成.由于试验从观察外荡生态变化及河鳗生活入手,因势利导试用某些新技术和配套混养,充分利用与发挥生态效益,最终才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网箱养鱼对潘家口水库水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监测对比分析了网箱养鱼对潘家口水库水质产生的影响,对网箱养鱼增加的总氮和总磷的负荷进行了估算,最后,提出了降低网箱养鱼污染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海马网箱养殖试验。海马可以进行网箱养殖,需要选择合适的养殖水环境,改进网箱设置,采用适当的饵料和投喂方式,防治病害,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